白岩松《白說》——經典句子摘抄

白巖松《白說》——經典句子摘抄

白巖松《白說》封面

《白說》作者白巖松,著名主持人,曾主持《焦點訪談》、《新聞週刊》、《感動中國》、《新聞1+1》等節目,曾獲“中國金話筒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本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於2015年出版,裡面收集了作者21篇演講稿,每篇稿後還附有作者的讀後感。正如書中所說“閱讀的第三層意味: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讀起該書就是聆聽著作者分享他的世界觀、人生觀。書中很多句子揣進我的心裡,分享書中個人喜歡的句子:

1.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之百”的黃金,沒有絕對的抵達,但可以無限靠近。

2.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我又將它引申一下: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3.幸福當然跟別人有關係,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我們當下經常不幸福的由來。物質是基礎,可以依靠自己去創造,情感卻不僅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關,和身邊每個人有關。

4.讀書是一種樂趣。最重要的是,能夠帶來的樂趣,是讀書本身,而不是讀書以後的結果。

5.倫敦奧組委一官員: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6.人如果一直處於“成功”的狀態,慢慢也就麻了,所謂溫水中的青蛙,你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反倒是時常降臨的失敗與挫折,是上帝對你的一個提醒,讓你從“失敗”這門課裡,接受某些教育。

7.體育賽場上永遠是“勝者不變敗者變”,生活中,往往也是這樣,被挑戰者一不變應萬變,挑戰者才要出奇制勝。

8.很多人的失敗感,不是來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別人的眼光與當下世俗的標準。

9.閱讀的第三層意味: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

10.名著之偉大,從來不在於所謂的“中心思想”,而在太多人心中有而個個筆下無得動人細節。

11.讀書就是生命中的一日三餐,大魚大肉清粥小菜都需要,讀書時打發孤獨與無聊時光的利器,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推動力,是真正要長跑的事兒。

12.“道”先寫一個“首”,再寫一個“走之”。“首”是腦袋,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動和步伐。有想法,然後付諸行動;有行動,也要伴之以思考。

13.中國老百姓最受用的一個詞是“態度”,不管受多大委屈,如果你的情商很高,帶著愛,帶著溫暖走到他的身邊,人家立即眼淚一抹,“放心,我自力更生。”啥委屈都扔一邊。

14.講故事最重要的就是將心比心,用感性的方式去傳達理性。

15.傳播有一個重要規律:沒有細節沒有公信力,細節是一切文化產業的立命之本。

16.傳媒應該具有的五種功能:解悶、解惑、解氣、解密、解決。解悶需要娛樂,解惑需要知識,解氣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奮和時代進步,解決需要影響力和耐心。

17.人性是極其複雜的,沒有純粹的“好”也沒有純粹的“壞”。每個人心中都存著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18.教育很重要。教育不是讓人性“變好”,而是約束人性中的負面慾望,揚善棄惡。 / 法律也很重要。法律不是最高的行為準則,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線。法律不能讓你變成好人,但是它要求你杜絕壞的行為。

19.中國人有兩張道德面孔,一張面對熟人,一張面對陌生人。

20.反腐敗絕對不是處置幾個高管就可以徹底解決的,必須在我們的社會中、生活中,建立起非常良性的機制,使腐敗行為的實施者由“不想”轉變成“不敢”和“不能”。

21.人性有很多弱點,包括貪慾在內,絕不是靠思想教育工作就可以全部解決的。一方面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讓人們“不想”做壞事,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合理機制,讓人們“不敢”、“不能”做壞事。“不敢”是很大的覺悟,“不能”才會讓人真的放心。

22.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想要改變,必須行動。

23.幫助殘障人士一定要注意,過度的關愛是另外一種歧視,平等才是志願服務的心靈基礎,一切都要體現平等。如果你的眼光中帶有同情、憐憫,居高臨下的撫慰,其實是另外一種殘酷。

24.信仰是什麼?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麼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

25.我們的使命不是對抗惡,而是擴大善。但如果善擴得足夠大,惡不就很難立足嗎?

26.革命黨就是率領一撥人修理另一撥人,執政黨則要為所有人服務,包括不喜歡你的人。

27.互聯網啟蒙了中國人的民主意識:你可以不同意別人說話的內容,但要維護別人說話的權利。

28.雖然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人抨擊中國的高考制度,認為它有很多很多缺陷,但是必須承認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