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亂世時許多能人總愛輔佐別人,爲什麼自己不當帶頭人?

18度的微笑119447201


亂世出英才,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最後能成功的往往鳳毛菱角。就像東漢末年的三國,勢力割據紛爭亂鬥不休,最後都是大魚吃小魚,而這些小魚往往都轉變成了大魚的臣下,輔佐明主。想要當好這個帶頭人不容易。

一、成本低

敢做亂世帶頭人需要有人;有錢;有名望!


比如蜀漢劉備、曹魏的曹操、東吳孫權都是傑出的代表,他們要麼宦官出身家財萬貫,有勇有謀;要麼大漢正統廣結人才,知人善用;要麼四世三公,世家豪族。而作為亂世能人只需要在一方面獨具特長就可以輔佐明主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

這樣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名處世方式自然受能人們所歡迎,比如張飛、關羽、趙雲等就是跟隨劉備從一無所有的屌絲逐步發展成割據一方的大勢力,而名聲顯赫。

二、有選擇權

亂世能人總是隱於世間,不食煙火靜待賢主。他們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志向選擇跟隨哪個名主實現志向,大可避免自己做帶頭人一條路走到黑的險惡處境。



選擇一個有遠見有謀略的名主就離功成名就不遠了。比如諸葛亮就曾棲身劉表的地盤裡,他能夠明察劉表軟弱不成大器,於是選擇隱於隴西等待賢主。經徐庶推介深感劉備三顧之誠。從而為劉備,輔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名震古今!

再如法正棲身劉璋勢力,終不得志,無處施展才能,便出策誘劉備來助劉璋抗曹,中途變節投靠名主劉備竊取益州地盤。法正依靠自己出色的軍事謀略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地位之重更勝諸葛亮。他們無疑都是在自己的成功路上做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三、自由

亂世的帶頭人往往相互忌恨頗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們由於利益的關係相互仇視,劍拔弩張,勾心鬥角!

而作為輔佐的能士就相對自由許多,他們可以互通書信,稱兄道弟,互結連理。比如諸葛亮的弟弟諸葛誕就是曹魏的大將,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是東吳的重臣。兄弟三人不但沒有因為親戚關係分立三國受到排擠,反而都受到名主的賞識,功成名就。


徐庶投靠劉備為他出謀劃策,但是樊城兵敗其母被曹操俘虜,不得已向劉備請辭投奔曹操。劉備含淚送別,嘆息失一賢臣。到了曹魏仍然得到重用官至右中郎將,而他的孝子之心千古傳送!

四、可以躲避殺身之禍

作為帶頭人,他們一旦戰敗要麼被殺,要麼被軟禁,要不被流放,致使抑鬱寡歡,終老死去。

但輔佐的能人則不一樣,古人講求不殺賢能之人,一次失敗並非代表毀滅,還可以擇良木而棲。

如張遼曾是丁原部下,呂布殺死丁原後,張遼隨呂布投靠董卓,呂布被殺後張遼又率領餘部投降曹操,鞠躬盡瘁,英勇善戰,終成一代名將。

古代亂世想成名立萬太難了,多少英雄豪傑都做了墊腳石。能人異士有的靠才華;有的靠勇猛;有的靠謀略;有的靠遠見,但不可能全部擅長。而利用自己的特長輔助一個明主來變相的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就變得相對容易許多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領導能力的唐僧只有一個,身懷絕技的人倒有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三十六變的豬八戒和老師木訥的沙悟淨,由此可知,看得清政治、解得了時局和懂得起社會的人少,而獨具才能幹事情的人易得!(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要說能人,《西遊記》裡的孫猴子🐒、豬八戒🐷和沙悟淨,個個都是異能人士,本事了得,要論孔武有力,能打能鬧能跳能折騰,但是結果呢?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豬八戒從天神降為了豬妖、沙悟淨則在流沙河作孽。

表面上看孫悟空三人的厄運是本事不如別人換來的惡果,實際上是不懂人事規則,不講究方圓的必然結果,而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欠缺的方圓之道、人情冷暖,這就是唐僧作為凡人,為什麼能在人神兩界如魚得水的原因之所在。

聽天命,盡人事,看起來六個字,很簡單,但做起來往往會讓很多人栽跟頭,越是本事大的人越有可能栽跟頭,為什麼?恃才傲物或者說恃強傲物,自以為拳頭硬本領大就可以目空一切,就可以打破所有規則。

這樣的人在《西遊記》裡被壓在山下,被貶為蠢豬,被罰作妖怪,在現實社會,要麼是在監獄裡,要麼就是走在監獄的路上。


這也是唐僧可以做領導,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這些能人只能打輔助的原因,不是他們不想當帶頭人,他們帶的頭太大,大的世界容不下他們,只能被抓進監獄。

再說《三國演義》裡面的劉關張,要說能打能鬧,非張飛莫屬;要說能打能裝逼,非關羽不得,但要論誰最懂社會,誰最懂世故,則非劉備莫屬,加之劉備看得清形勢,玩得了政治,這些費腦子的事情,不是莽夫張飛、“逼王”關羽乾的了得。

讓他倆誰當帶頭人都是個悲劇,張飛怎麼死的,不就是對下屬不好被捅死的嗎!與人相處就是最大的人情世故,張飛混的也忒差了。

再說關羽,在劉備與曹操之間都理不清關係,經常犯迷糊,“身在曹營心在漢”,以他的智商比曹操自是不如,就是比劉備,也差得十萬八千里。

因此,亂世裡死的都是不該當帶頭人而當了帶頭人的能人,比如說呂布,五大三粗的,也沒個主心骨,牆頭草勢利眼,就這還是稱霸一方,不能怪劉備借刀曹操弄死他,不懂政治就不要玩政治,最後把自己玩死了,好了吧!

因此,帶頭人並不是誰想當就當的,自古以來天下能人很多,而帶頭人很少,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司機不是好廚子,”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歷史三日談


這是個有趣的好問題。亂世中當創業老闆不容易,需要很多先決條件。我們觀察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上很多起事的頭頭

一、亂世中當創業老闆要有點底蘊,要有點小背景,還入局早

沒點底子想搞事情還是蠻難得。項羽的家族非常強大,劉邦至少是個亭長、劉備還自稱是個劉皇叔,袁紹是名門望族,趙匡胤還是個總兵,朱元璋據說還靠了個明教,這些人不是先有名、就是先有錢、或者先有地、有人、有權。有了這些個條件,身邊才能有那麼幾個能使喚,能聽他的人,才能有整點事情的本錢啊。有了這個基礎,早點入局,早點創業,慢慢搞,再抓住機遇或渾水摸魚,或天上掉餡餅,或穩紮穩打,說不定就成了。

二、亂世中當創業老闆要有野心會忽悠會畫餅

野心,就是要有慾望要敢想敢幹,要有理想,有情懷。忽悠,這個說的有點難聽,也可以說成有“領導智慧”。歷史上陳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於是和吳廣懂得搞鬼怪來反抗秦朝,拉攏民心,劉備聲稱自己是劉皇叔(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明擺著要獲取合法性繼承大統,劉邦還說忽悠說怒斬白蛇還搞了不少傳說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我劉邦是老天派下來拯救大家的,大家都跟我走”,彌勒大乘教還打個彌勒救世的名號雄心可不是一點點,白蓮教800多年就不用說了一作亂都把清王朝搞亂了,洪秀全還來個拜上帝會從老天那裡拿合法性來對抗大清忽悠老百姓。這些創業領導者沒這個本事和野心基本混不長久。但是一旦具有了,那還真的能籠絡不少人跟著他幹,能不能成先一回事,反正我先當老大,你跟著我吃香的喝辣的,幹一票大的。

三、亂世中當創業老闆要能承擔風險。

亂世起事,雖然可能風光一時,但也需要承擔好多風險,一不小心被人奪權了,或者打了敗仗就得殺頭,不是淪為反賊被清理,就是各種征戰中朝不保夕,總之真正創業成功的很少。老闆不能隨便倒,倒了就傾家蕩產,搞不好還家破人亡。相比而言,我們做員工的,跟著老闆乾的不開心,換工作就是了,反正哪裡不是打工,哪裡不是拿工資,對吧?

四、自古能人一般都偏科

歷史上,亂世之中跟著老闆搞事情的一般都是偏科的能人,比如韓信蕭何張良,人家哪一個不是經天緯地的大才,可問題是劉邦先搞事情,先做了老闆,他來找你,就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了,最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他們收復的服服帖帖,讓他們人盡其才,就是讓你使勁偏科,偏到不想做老闆,就像做大元帥,大謀士,發揮所長盡力為老闆幹活。還有關羽張飛趙子龍也是一樣的例子,個個都是會打仗會排兵佈陣,可是陰謀詭計,拉攏人心這些方面的能力就欠缺了。


諸葛亮搞謀略搞兵法各方面神機妙算,可是他很忠誠,不像劉備那樣能哭能動不動就說“軍事你怎麼看?”,能把人感動的一塌糊塗,鞠躬盡瘁,誓死效忠。楊秀清能力很強,也很有野心,可惜入局完了點,沒有洪秀全的先見之明,成為那個最早的大股東。後來野心是強,也想自己做大老闆,董事長,可惜他太沒有領導智慧了,太不會搞人心了,整天來個鬼神附體,搞得洪秀全和一干將領早就想殺他,完全是自己作死的節奏。


總而言之,做大老闆需要會玩勢、道、術,需要會審時度勢,會洞察,會玩掌控,需要具備一些常人所不能具備的頭部的東西,能人往往一方面強了,其他方面侷限。有些人天生就是有老闆的素質,有些人一輩子也就是不同級別的打工仔了。


左壁觀書右壁觀史,有酒學仙無酒學佛,我是“李藝泓西平王后裔”歡迎關注我


盛唐豪歌李藝泓


這跟個人性格有很大關係,當人也跟具體的情景有關,有些人適合當領袖,有些人就是適合做幕僚。領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很多幕僚看起開很厲害,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執行人也不行。

蕭何和劉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當年沛縣起兵的時候,蕭何無論是在人氣還是在職位上都比劉邦要大,但就是堅持讓劉邦來當這個領頭的,也說明蕭何的氣質確實不適合當領導。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帶頭人風險最大,一旦失敗完全沒有可以挽回的餘地,一定是身敗名裂不為對手所容,死是毫無懸念的事。但下面的人就沒事,大不了換一個這一點也是很多人不當帶頭人的原因。


昭烈名臣


在古代,特別是亂世,帶頭人不是那麼好當的。要做好帶頭人,要有下面幾個基本條件。

1、有聲望

亂世時,能否做到“一聲令下,八方來投”不好說,怎麼也得讓人才聽過你的名字,這樣才能投奔過來。

2、有地盤

有自己的一個安全的後方大本營,供應糧草,安置人才。

3、有軍隊

槍桿子裡出政權,沒有自己的嫡系軍隊,一個山賊過來就被滅了肯定不行。

除了這三項,其他還有諸如武力值、內政值、能否禮賢下士、能否聽取意見等等其他條件。

能在戰亂前就擁有三項基本條件或者其中一項基本條件的,才可以做帶頭人,擁有的條件越多,做好帶頭人的幾率越大。

另外,亂世當中謀士往往只具有一定的聲望,憑聲望無法做到整個家族或者個人的生命安全,而謀士另一個特點就是在選擇下注的時候深思熟慮,在有條件的情況想盡量選擇明哲保身。

以三國為例

1、袁紹

四世三公之家(有聲望,大家都聽過袁家很牛),佔據河北(有穩定的兵員、糧草來源),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有自己嫡系軍隊)。

2、曹操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曹操年輕的時候又得到南陽的許劭的評論:“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聲望

後來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開始掌握軍隊)

再後來曹操出任兗州牧,擊敗青州黃巾軍,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

當時的謀士早期紛紛投奔袁紹,就是因為袁紹在當時看來已經是霸主級人物,人力、地盤、財富、軍隊都首屈一指,投奔袁紹表面上看起來是最安全、最有前途的。

曹操後期戰勝袁紹後,才得以籠絡到原先袁氏家族的文成武將,成就霸業。


以史為鑑


在古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當領導者的,不然的話。亂世可能有幾百個諸侯!!!

1。聲望,在古代你要有一定的聲望才能有人追隨你,沒有人追隨你的話,你一個光桿司令能幹啥?你如果是一個農戶誰會追隨你啊?當然陳勝那是少數人。

2。有錢,沒錢你能幹啥,就算是現在,你沒有錢你能做啥,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軍餉都付不起,臣子的工資都不能開,買馬也買不起,糧食,兵器啥都買不起,赤手空拳打什麼啊,又不是練習空手道。

3。有兵,一方諸侯最主要的還是兵馬,沒有兵,你能守啥,敵人一來,你一個人在城樓上,上演空城計嗎,嚯嚯,你不是諸葛亮,別人也不是司馬懿!!!兵力是在亂世最有發言權的!!!

4。君主要有獨特的魅力,前面說的陳勝,就是有獨特的魅力,別人能在還幫人務農的時候就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他人呢,安安心心挖土,一輩子挖土,然後再打幾把鬥地主!!!

下面舉例,有以上幾項的。

1.曹操,不要以為曹操是宦官之後,他其實是開國功臣曹參之後,是聲望吧,錢,曹操的爺爺是十常侍,父親官居太尉,家裡富的嘛就不談了,兵,曹操變賣家產有錢啊,招兵買馬,宗族親戚全部來幫忙,魅力,曹操獨特的魅力,大家都應該知道,荀彧,郭嘉,張遼這些人才,曹操又很禮遇人才的,寧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很有魅力吧!!!



2。李世民,李世民其父李淵是封疆大吏,聲望,錢,兵,魅力都有的,一起兵,天下大勢,就從一團汙水,變得格外清晰,李世民為唐太宗,是歷史上很出名的君主!!!


小弟木村


自古就是亂世造英雄,戰亂時期局勢動盪不安,但是這些能人為什麼只能輔佐別人,而不能自己帶頭做,當然一般有才能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孤芳自賞的倔脾氣,眼裡根本就容不下任何人。

最著名的劉備三顧諸葛於茅廬之中,便是最好的例子,劉備能文能武,能屈能伸,所以多次去找諸葛亮才換取了諸葛亮的信任,最終同意出山幫助諸葛亮出謀劃策。但是若是換做諸葛亮,他是根本不會去找劉備的


第一,因為這些能人都比較的自傲,不會去管其他人的想法,只願意做自己的事情,這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第二,要想當帶頭之人就必須具備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各類人才彙集與自己的身邊,能協調部下,做事不失偏薄,方能讓眾人服氣甘願為他效力,併為其於戰場上廝殺。這是帶頭之人所要具備的最大的能力。比如說曹操。


第三,這些人才往往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做帶頭之人,揭竿而起之後,並不能得到任何的支持,所以這些能人往往缺乏足夠的聲望。


第四,要想帶領一群人,就得有最起碼的經濟支撐,若沒有任何的資本,連部下都無法將其養活,所以再談帶頭也就是無稽之談,有足夠的資金也是做帶頭人的一個必備要素之一。


最後,能人要做領頭之人也需要一定的機會,在合適的時機就能募集到足夠的人才為其鞍前馬後,所以運氣成分也是其中的一點。所以這以上的種種因素的疊加才導致能人不缺,但能做帶頭之人那就是寥寥無幾了。


奇點歷史


所謂輔佐別人,大致就是兩種人:文官和武將。

武將一般崇尚“大丈夫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雖有沖天豪氣,但缺少權變和謀略,他們自己也喜歡打打殺殺,不喜歡搞政治鬥爭,因此,這種性格決定了他們一般都會輔佐別人!而不是自立為王!即使是決定自立為王,也沒有先進的政治綱領和各種制度。就像梁山好漢一樣,以一當百不在話下,可最終的下場呢?

文官輔佐別人,尤其是有些不世出的大謀士,如劉伯溫,郭嘉,諸葛亮,都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還要輔佐別人呢?

首先,這與他們受的教育有關。中國古代的官方教育,是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使是亂世,這些讀書人的目標也是“挽大廈於將傾”,輔佐他人,而不是自立為王。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名不正、言不順,這是大忌,即使是曹操最後成為實際控制者,也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自立為王! 而且儒家講究“學而優則仕”,所以,他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謀個一官半職,然後忠心事主。

其次,成本高,風險大。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自立為王,稱霸一方的人,都是頗有家底的人。即使是失敗,也還有個退路。亂世當中,顛沛流離,沒有幾個是真正有家底的人。所謂的“散家財,聚義兵”,沒有雄厚的家財,別人怎麼會跟你呢。

再說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作為帶頭人的伯樂,能夠把一些千里馬識別出來,為己所用就不錯了,作為臣子的千里馬能夠遇到明主,心裡感激不盡。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怎麼還敢有所他求呢。


戲說歷史不是戲


一方面,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當帶頭人的。就比如說諸葛亮,他是輔佐劉備的,劉備有著漢室血統(是真是假不提),手上一直有著相當數量的部曲,而且還有張飛、關羽這樣的猛將,他的主公之路也是非常艱難的。你讓諸葛亮去當主公,他哪來的兵馬、城池,以及號召群雄的政治資本?

另一方面,不是第個人都願意當帶頭人的。曹操兵不血刃收荊州,下江東,為什麼孫權手下的文臣一個個都想投降?因為他們降了曹操一樣能當官啊。孫權是主公,曹操要他何用?一不小心就身首異處了;而張昭等人,在誰手下做事不是做?當了帶頭人,退路就少了——而且諸葛亮這種人,一般過得還不錯,你讓他們帶兵起事,他們哪有這個動力?

其實大多數古人更願意當士大夫階層。這一階層站在了社會次高層,而且相對安全。一個朝代滅亡了,皇族能活下去、活得好的真的不多——漢獻帝那是運氣好的,東晉、宋、齊、梁,哪個皇族沒被後一任皇帝趕盡殺絕?然而,士大族們只要不太寧死不屈,一般能過得不錯。比如荀氏家族,從漢朝到東晉,皇帝換了三個姓,他們卻一直是朝廷重臣,這種傳承,恐怕是皇帝們所羨慕不來的吧?


亞歐研究寮


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帶頭大哥不好當啊!

當領導和當員工所負的責任是不一樣的

當領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有拉起一支隊伍的能力,然後這支隊伍要服從你的指揮。想要他們服從你的指揮,你就要供他們吃飽飯,如果士兵犯了錯誤,你要狠下心來懲罰他們,所以得罪人的活都得幹。如果手下叛變,首先要殺的還是領導,師爺、軍師什麼的還會差一點。而且,這支軍隊待不下去了,還可以混一個。

當師爺則很容易了,只管出謀劃策,而不管決斷,其實人世間最大的難題就是在於如何抉擇,而並非是出選擇題。

領導就是要每一次選擇的時候都要選擇最優的答案,這就相機抉擇,比如,蔣介石的幕僚,我昨晚寫的陳布雷先生,他的才華特別高,但是離開蔣介石只有回家種地的份,蔣介石對他是知遇之恩,所以,他才忠言進諫。

沒有當領導的資本

當師爺是一條捷徑,是一個讓你以外人的方式加盟到最高權力層的最好方式。

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茅廬,諸葛亮出山就是軍事了,如果他自己帶兵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帶起像劉備當時的那麼多人。

所以,有時候不是師爺不想當老大,而是沒有那個資本,有些有能力的人,剛開始跟領導混,最後另立山頭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民國時期輔助曹錕的吳佩孚,輔助張作霖的楊宇霆,後來都有羽翼豐滿的時候,尤其是吳佩孚,乾脆都有超過曹錕的架勢。

後來也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人,人稱玉帥,號稱中國最強人,是當時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師爺也是一個行業,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師爺也一樣,從師爺這個崗位走出的人才自古以來數不勝數,像諸葛亮、劉伯溫就不提了,還有更多更多。

有些人讀完書,或者亂世之中沒有用武之地,就找一個靠山,當個師爺,出點謀略,就可以混的很好了。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當師爺,據說中國有個村子專門出太監,這個不知道真假,但是紹興的師爺是真的出名,像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都有自己的師爺團隊,也就是智囊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