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醫院尋求發展,要積極主動,不能被動」

大病不出縣的那些“難”事。

記者|安曉雙

來源|中國縣域衛生

一般來說,老百姓留在縣域就醫不僅能夠減少就醫費用,降低就醫負擔,同時還降低了醫療資源的支出。

從這個角度來講,能夠把患者留在縣域內,利國利民,但前提是縣域醫療能力是有所提升的,有能力留得住、治得好病人,這也是縣域內醫療共同體的責任。

在8月初西安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縣域衛生髮展論壇暨第二屆全國醫聯體建設大會”期間,多位縣醫院院長不約而同談到了“大病不出縣”的問題。

山東省日照市中心醫院院長葉紅暉認為,實現大病不出縣,目前困難仍然不小。

葉紅暉提到,雖說目前國家在醫保報銷方面有一定的導向作用,通過實施醫院等級不同、付費比例不同的辦法促進患者分流。但是大部分老百姓並沒有意識,如果老百姓得了比較嚴重的疾病時,很可能一個家庭都會比較慌張,尤其得了急症時更是如此。這個時候,患者首先做的就是去大醫院、找名醫。可是等到治療結束以後,由於花銷比例大,負擔較重,這也造成了很多家庭因病返貧的現象。因此,要實現大病不出縣,縣級醫院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老百姓的引導,這是十分重要的。

對此,陝西省洛南縣婦幼保健院的一位管理者也比較認同這個觀點。他講到,雖然現在國家提倡基層首診,大病不出縣。可是實際上做起來很難。如果家屬執意要轉診,誰也擋不住。歸結起來,有兩點原因,現在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在增加,同時經濟水平有所提升,因此更願意去大醫院尋求較高水平的就醫條件;另外,縣級醫院治療大病的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足以讓老百姓信任,這是積病,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如何建立縣級醫院的信任機制成為關鍵性問題。

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院長李鳳壘表示,要想實現大病不出縣,首先縣級醫院在人才、設備方面要達到大醫院的標準。這樣,老百姓才會信任縣醫院能把病看好,才會真正願意留在縣醫院。

李鳳壘說,全國2800多個縣如果都能發展起來,大部分群眾就不會再跑到上級醫院去看病,這對國家、對患者來說是雙贏。這就要求縣級醫院主動創新、合作共贏,主動落實各項醫改政策。積極提高自己的能力,主動往下搞分級診療工作,主動尋求縣級醫院發展,提高醫療能力與服務水平,為群眾服務。

“縣級醫院尋求發展,要積極主動,不能被動,一被動就發展不起來了。”李鳳壘說。

精選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