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是下一個電動車之王?

誰將是下一個電動車之王?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除了吉利與北汽這兩大傳統汽車製造商名列前茅外,帶有所謂互聯網基因的新銳造車一族只是佔據了媒體的頭條,引領與新能源汽車概念相關聯的話題。至於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及汽車技術創新方面少有耳聞,只是每次數億的融資讓媒體找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國內話題。其他一開始緊跟無人駕駛,互聯網造車,人工智能,分享汽車等,都是些大眾偶爾關注,但又沒有清楚內容的大眾話題,於是乎,幾年過去,當圈內與騙補不能再延續時,忽然發現,新能源汽車遠非新銳一族的豪言壯語那樣,要吊打Tesla,彎道必超車,而在Tesla真正落地上海後,原先那些據媒體統計過有360多家說要趕超Tesla的從業者,此時反倒雅雀無聲,好像消失一般,也許正在忙於去美國上市的路上,尤其現在在拼多多的壓力下,融資成為第一要務。

不過,這也算是國內的現實,沒錢怎麼能造車呢?

即使是Tesla現在落地上海了,但正如馬斯克所言,他將從上海的本地銀行尋找50億美元的資金,看來他的團隊裡有諳熟果國內市場的中國高參,不過,也是相互的,我們不是也有很多公司去美國上市麼?

資本與市場是相互的,共享和互惠互利才可長久。

誰將是下一個電動車之王?

然而,就新能源汽車方面,除了所謂資本與政治,汽車工業的核心還是圍繞科技,新能源汽車時代依然如此,技術才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動力,而在這方面暗自發力的,看來唯有德國了。

德國汽車工業對於世界與中國的影響,大家是知道的,而只有當中德總理在一起談事的時候,才知道大多圍繞汽車,今年五月和七月的兩國總理互訪,所籤合作協議的近一半與新能源汽車有關。

也只有在此時,我們聽到了德國的聲音,感受到他們好像準備了不少新能源汽車的方案。

而其中核心的內容,基本超越了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明是要引導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方向與主導全球市場。

誰將是下一個電動車之王?

比如大眾集團,他們已經研發到2040年汽車的發展備案,此時我們還敢隨口一說彎道超車麼?

其實,彎道常有,超車不易。

當大眾集團的保時捷推出超越Tesla的霸氣品牌——E Mission(電車使命)時,我忽然感覺沉默許久的德國戰車開始了駛向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市場,這個全球最大的生產與消費市場。

此時,可以想想,誰會是下一個王者?

誰將是下一個電動車之王?

我覺得,自從Tesla進入中國開始,它的世界之巔在下滑,雖然進入國內市場,但面對更為直接的中外競爭,在眾多車企都以其為目標時,Tesla的競爭優勢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德國品牌,很有可能是大眾系的品牌。

新能源汽車工業終究是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是一個國家汽車產業鏈上工業的綜合實力體現,新能源汽車也是在傳統汽車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對於積累了130多年汽車工業經驗的德國,逐漸顯示出強勁的綜合實力,從近來與德國大眾總部和上海夥伴部分專家的交流中,深感德國汽車工業的專業,系統,與前瞻性,再結合德國人工作的認真和嚴謹等等因素,我相信應該不遠,德國新能源汽車會引領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