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爲什麼叫東南亞,包括哪些國家?

阿琪198840793


東南亞是指的中國以南、印度以東的亞洲東南部地區,主要由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兩大地理單元構成,大體上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帝汶11個國家,但嚴格意義上印度尼西亞的東部領土位於大洋洲第一大島——伊裡安島,故而這部分領土就地理概念而言不屬於東南亞區域。東南亞各國的基本情況大致如下:

越南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交界,首都為河內,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越南人口約9270萬,其中以京族為主體民族,GDP總量約2052.76億美元,人均2186美元。自秦始皇嬴政南征百越直到唐末五代時期靜海軍節度使脫離中原王朝而獨立之間的上千年時光越南一直是中國治下的郡縣,直到公元938年靜海軍節度使吳權在白藤江之戰中擊敗中國嶺南的割據政權南漢,從此越南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宋朝在結束五代十國的混戰過程中因南征失利而正式承認越南作為受中原王朝冊封的藩屬國而不是直接治理的郡縣存在。1471年越南後黎朝滅佔婆國,1698年越南阮氏家族出兵吞併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由此奠定了當代越南的版圖。19世紀中葉後越南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0年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同年9月由德國扶植的維希法國政權將包括越南在內的法屬印度支那轉讓給作為德國盟友的日本。1945年8月16日(就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第二天)越南解放軍攻克太原(越南省份,非我國山西太原),由此揭開了越南八月革命的序幕。8月19日河內人民起義,奪取政權。8月23日中部古都順化起義,25日南部大城市西貢起義相繼勝利。從8月17日至28日越南60個省市先後起義,從南到北建立了新政權。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獨立宣言》的形式宣佈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然而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捲土重來侵佔西貢。此後從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越南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持續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抗法戰爭,迫使法國以條約的形式承認越南獨立的既成事實。法國勢力從越南退出後美國取代了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並扶植了親美的南越政權,直到1973年1月27日《巴黎協定》簽訂後美國才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戰爭。1975年5月北越軍隊攻佔南越首都西貢,7月統一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宣佈成立。在1986年12月的越共六大上新當選的越共總書記阮文靈首次提出“革新開放”的主張。在經過二十多年的革新開放後越南已成功建立起市場經濟的配套管理體制。1990-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7%,這一速度在當時的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當時國際上一度出現過“越南速度”一說。2006年越南正式加入WTO併成功舉辦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目前越南的GDP總量約為2052.76億美元,人均2186美元,經濟增速則在6.2%上下。

柬埔寨全稱柬埔寨王國,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老撾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領土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闊而富庶的平原,全國總面積約為181035平方公里,中部平原佔領其中的四分之三以上。柬埔寨人口約為1576萬,GDP總量221.58億美元,人均1384美元。從公元1世紀開始以今天的柬埔寨領土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囊括當今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老撾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的扶南王國。7世紀末扶南被自己的藩屬真臘所滅。公元705年~707年真臘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其中水真臘在今天的柬埔寨境內,陸真臘在今老撾境內。公元8世紀末水陸真臘俱為當時爪哇地區的夏連特拉王朝控制。公元802水陸真臘在擺脫夏連特拉王朝的控制後建立了吳哥王朝。吳哥王朝極盛時期佔有今柬埔寨全部、泰國及老撾大部、越南及緬甸南部,是東南亞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國家,對中南半島幾乎所有國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奠定了中南半島諸國的文字基礎和宗教基礎,吳哥王朝鼎盛時期遺留下來的吳哥窟這一歷史文化遺蹟至今見證著昔日的輝煌。12至13世紀吳哥王朝國勢由盛轉衰,暹羅、佔婆等國不斷與之徵戰。1431年暹羅攻佔吳哥王朝首都吳哥城,吳哥王朝滅亡,公元1434年柬埔寨從暹羅的統治下復國並遷都金邊。1863年柬埔寨淪為法國殖民地,此後同越南、老撾一同被併入法屬印度支那。1940年後被維希法國轉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後捲土重來的法國殖民站重新佔領柬埔寨。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國宣佈獨立。1954年7月法國被迫同意撤軍。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柬埔寨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直到1993年隨著柬埔寨才實現民族和解,此後柬埔寨進入了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但由於在此前長期的戰亂中柬埔寨的工農業發展水平嚴重滯後,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老撾全稱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臨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其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680萬,GDP總量159.03億美元,人均2353美元,首都是萬象。公元1世紀至7世紀隸屬於扶南王國,扶南被自己的藩屬真臘所滅後老撾又轉而隸屬於真臘。公元857年古越裳氏族在今天老撾的琅勃拉邦建立勐騷瓦國,作為真臘的藩屬國存在。勐騷瓦國王帕納佔蓬是一個權力慾極其強烈的人,對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誰也不信任,王子召法皎感覺自己受到父王的猜忌,於是帶著自己的妻子、孩子流亡柬埔寨。召法皎之子法昂在柬埔寨長大並娶了柬埔寨王之女。1352年法昂率領柬埔寨王借給他的一萬名士兵返回勐騷瓦,法昂在此稱王並改國號為南掌洪考(簡稱南掌國或譯為瀾滄國)。南掌和瀾滄皆為音譯,如果翻譯成漢語就是百萬大象的意思,這是法昂王宣揚自己兵力強盛,以致於擁有上百萬戰象而定此國號。1358年上座部佛教由柬埔寨傳入南掌。1353—1383年在位的範甘王統治時期南掌合併萬象、川壙、佔巴塞等小國,版圖由今天越南奠邊府邊境起沿湄公河直達今柬埔寨北部邊境,西接清邁、暹羅,東鄰越南和佔婆。從永樂二年(1404年)開始南掌持續向中國明、清兩代稱臣朝貢。1428年南掌被越南黎利征服。15世紀前期日本豐臣秀吉政權也曾對南掌提出朝貢的要求。1694年南掌分裂為佔巴塞、琅勃拉邦、萬象三個小國,到16世紀這些小國陸續被暹羅控制。1867年暹羅將自己在湄公河以東的老撾、柬埔寨等屬地割讓給法屬印度支那。1945年8月當越南掀起八月革命的浪潮時越南的鄰國老撾也爆發了人民武裝起義,10月12日老撾宣佈獨立併成立了伊沙拉陣線。1946年西薩旺馮統一老撾,建立老撾王國。同年法國捲土重來,老撾政府解體。1950年老撾愛國力量成立了以蘇發努馮親王為總理的寮國抗戰政府。1954年7月法國被迫簽署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並從老撾撤軍。不久美國勢力取代法國勢力侵入老撾。美國介入越戰後也對老撾發動了"特種戰爭"。自1969年3月至1973年11月我國先後派出第705大隊和第302、第303、第304支隊執行援老抗美防空作戰任務。1973年1月27日《巴黎協定》簽訂後美國勢力退出老撾。1975年老撾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老撾是除越南之外東南亞又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老撾人民革命黨是老撾唯一政黨。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西南濱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與中國接壤,東南接泰國與老撾。緬甸國土面積約676578平方公里,人口數量52885223,GDP總量632.25億美元,人均1275美元。大約在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今天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根據《漢書》的記載:大約在公元前200年左右驃族人來到依洛瓦底江上游並控制了由當時的漢代永昌郡經過今天緬甸境內通往印度次大陸的南方絲綢之路。220年驃族人正式建立國家,被稱為驃國,都城為卑謬。在613~718年的毗訖羅摩王朝統治時期驃國進入全盛時期: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老撾、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儘管驃族人在今天緬甸的領土上建立了史上最早的國家,然而關於驃族人是否是現代緬甸主體民族緬族的直系祖先卻存在爭議:一說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已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而不復存在;另一說認為驃人就是緬人的前身。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驃國滅亡後緬人建立的蒲甘王朝取而代之成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此後緬族建立的蒲甘、勃固、東籲、貢榜等王朝相繼統治這片土地,其中的東籲、貢榜兩朝最為強盛並奠定了今天緬甸的疆域:孟族、撣族等民族相繼被征服,在緬甸最為鼎盛時期甚至南滅暹羅、北拒中國明、清兩朝、西入印度阿薩姆邦。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2年5月日本佔領緬甸並扶植了親日的巴莫政府。在日軍的支持下緬甸宣佈脫離英屬印度而獨立,成為了一個名義上獨立,實際為日本控制的國家。1944年日本敗相日益明顯,以昂山素季為首的緬甸獨立運動領導人開始倒向同盟國陣營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後英國勢力捲土重來。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而宣佈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62年軍事將領奈溫將軍發動政變併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2008年軍政府宣佈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緬甸68%的人口為緬族,主要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迄今為止緬甸政府同緬北的撣族、克欽族、佤族等武裝仍不時爆發衝突。

泰國全稱泰王國,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老撾,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泰國國土面積51312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69037513,GDP總量4552.21億美元,人均6594美元。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同我國的傣族同宗同源,大約在相當於我國宋代時期生活在當時雲南地區的南詔、大理統治範圍內的部分泰族先民南下進入中南半島。公元1238年這些南遷的泰族先民開創了泰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素可泰王朝第三位國王蘭甘亨通過對從柬埔寨傳來的高棉文字進行改良創造了泰國文字並將自己的統治勢力向南推進到馬來半島的六坤,向北推進至今天老撾的琅勃拉邦,東部濱臨湄公河沿岸,西到緬甸的勃固,成為湄南河中、上游的強國。1350年作為素可泰王朝藩屬的烏通王在大城府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阿瑜陀耶王國起兵攻滅素可泰王國,建立了泰國曆史上第二個封建王朝——大城王朝。素可泰王國在古代中國史籍中稱之為暹國,而阿瑜陀耶王國則稱之為羅斛,大城王朝建立後合稱暹羅。1431年大城王朝攻佔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首都吳哥城,在此之前吳哥王朝曾一度是中南半島第一大國,至此作為後起之秀的大城王朝取而代之成為中南半島最強大的國家。16世紀起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相繼在暹羅進行滲透擴張,到17世紀暹羅開始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係。1569年8月緬甸東籲王朝的君主莽應龍一度攻克暹羅,15年後暹羅復國並對東籲展開報復性打擊。1767年緬甸貢榜王朝再度攻陷大城。剛滅了大城王朝的緬甸就遭遇大清軍隊的進攻。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紮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軍進攻,這就給暹羅復國提供了天賜良機:緬甸儘管征服了暹羅,但並未能完全控制暹羅各地,由於緬甸還必須在同一時期忙於同清軍的戰爭,於是在暹羅一些未被緬軍控制的城鎮就形成了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在這其中勢力最大一股當屬華裔鄭信領導的隊伍。鄭信泰文名達信,是中國潮州人後裔。當緬軍攻克暹羅都城大城後他就在分析當時局勢後認定要光復國土當以擴大基地為先,於是在1767年6月率領精兵攻打尖城(即今之尖竹汶府),兵臨城下時下令軍士吃過晚飯後將鍋爐碗缽等炊具全部搗毀,明日早飯到城內燒煮已顯示破釜沉舟之志。攻克尖城後鄭信將此作為復國基地,在1767年的雨季加緊趕造戰艦。雨季一過即率領士兵五千、戰艦百艘自尖城出發,當年11月鄭信軍至湄南河河口,先收復吞武裡城,然後逆流而上直搗大城緬軍紮營重地——三菩提樹營。緬軍不能對抗,大敗而歸,至此被緬軍佔領了七個月的大城被暹羅收復。1782年鄭信在如今統治泰國的曼谷王朝的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里發動的政變中被推翻並於同年佛曆4月6日被處死。1864年暹羅在英、法等國的侵略壓力下主動與英國簽訂了《寶靈條約》:允許英國在曼谷自由貿易,暹羅對英國商品所徵收的關稅稅率不得超過3%。兩年後暹羅和西方七國相繼簽訂了類似條約。1867年暹羅割讓自己湄公河以東的柬埔寨、老撾等屬地給法屬印度支那。1893年暹羅又和英、法兩國分別簽約:割讓撣邦給英屬緬甸,割讓老撾給法屬印支。1909年又割讓南部的吉打、吉蘭丹等地給英屬馬來亞殖民地。朱拉隆功艱難地周旋於英、法之間——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使之互相牽制,這才勉強使暹羅成為英法兩國勢力範圍的“緩衝地帶”。然而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只有改革自強、順應歷史潮流才能在嚴酷的叢林法則中生存下去,朱拉隆功改革因此應運而生,暹羅開始了近代化國家的締造。儘管如此暹羅再強也強不過英、法:1893年法國尋找藉口挑起雙方紛爭,然後將炮艦開進曼谷河段,強迫泰方簽訂《曼谷條約》:將附屬於暹羅的老撾割讓給法國屬下的印度支那並賠款300萬金法郎。朱拉隆功為此大病一場,甚至一度拒絕治療。1904年暹羅又被迫使簽訂條約完全放棄湄公河以東的土地。朱拉隆功晚年還以割讓領土為代價,取消了英法兩國在泰國的治外法權。對暹羅而言:國家獨立的維持是以喪失大片領土為代價而實現的。憑藉圓滑的外交手腕使暹羅得以成為整個東南亞近代史上唯一的獨立國家。1940年日本趁法國在歐洲戰場被納粹德國佔領之機出兵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1941年初日本以“調停”印度支那和暹羅的糾紛為由偏袒暹羅,促使暹羅傾向日本。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雙方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暹羅隨即向英、美宣戰,還一度配合日軍出兵打擊雲南和緬甸的中國遠征軍,為此日本曾將部分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北部佔領地割讓給暹羅。1945年8月15日日本剛一投降,暹羅即在第二天宣佈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並識時務地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由於美、英和暹羅並無根本的直接利益衝突,因此暹羅此舉被同盟國承認。1949年5月11日暹羅以國內主體民族泰族的名字將國名更改為泰國。

馬來西亞的國土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北接泰國,南部與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南接印度尼西亞,文萊國夾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總面積330345平方公里,人口31624264,GDP總量3145億美元,人均9945美元。早年由印度傳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深刻影響著馬來西亞。公元初年馬來半島陸續出現了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10世紀伊斯蘭教傳入馬來西亞,到14和15世紀之交伊斯蘭教在馬來半島已基本奠定根基。1511年葡萄牙人在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地帶——馬六甲建立起殖民統治,1641年荷蘭人在驅逐了葡萄牙人後成為馬六甲的新主人。1841年英人詹姆士·布魯克因協助文萊蘇丹成功鎮壓叛亂而被任命為砂拉越總督,次年宣佈砂拉越脫離文萊成為獨立王國。自178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向吉打蘇丹租借檳城以建立基地開始英國的勢力就逐步在馬來西亞半島上擴張並最終建立了英屬馬來亞殖民地。1881年英國在沙巴也建立起殖民統治。1942年至1945年日本佔領了英屬馬來亞。儘管日本佔領的時期相當短,但激起了馬來亞和其它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共在英軍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遊擊戰,在日軍後方展開游擊戰,成為馬來半島日據時期的抗日主力之一。馬共採取聯英抗日政策,馬共領導的人民抗日軍發展到1萬多人,成員除了華人,亦包括馬來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共同努力之下,解放了馬來亞一半土地。1945年日本投降後馬共開始轉而進行反英殖民活動。1957年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同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馬來西亞的政體在全世界都是比較另類的:馬來西亞是一個君主國。其他君主國無論君主有沒有實權都是繼承前任君主的寶座,專制君主自不必說,立憲君主也是如此,只不過會另外有民選的政府內閣實際執政。馬來西亞的君主卻不是世襲制的產物,而是選舉制的產物:馬來西亞雖是君主國家,但最高元首並不終身任職、不世襲,而是由統治者會議在9個州的世襲蘇丹中按資歷深淺選舉產生,輪流任職,每屆任期5年。馬來西亞實行君主立憲制,最高元首享有名義上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前提是在發佈政令時必須聽從總理的意見。同時最高元首根據選舉結果任命總理,並在總理的建議下可以宣佈解散國會,以便提前選舉。

新加坡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國土面積719.1平方公里,人口數量5612253,GDP總量3239.07億美元,人均57714美元。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是同等體量的小國中為數不多的擁有獨立自主國防力量的國家。自1824年起新加坡就成為英屬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次日日軍在英國治下的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淪陷。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9月捲土重來的英軍回到新加坡,然而此時英國在新加坡的殖民體系已破壞殆盡,1953年底新加坡通過修改憲法獲得了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儘管新加坡已取得自治地位,然而新加坡國土狹小——由60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僅相當於北京的1/23,常住人口只有448萬。在這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上各類資源少之又少,連淡水都要從對岸馬來亞的柔佛州進口。可以說新加坡人無時無刻不面對著嚴峻的生存壓力。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佈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公投,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然而這場結合從一開始就潛伏下了分家的種子:新獨立的馬來亞聯合邦是個多元種族社會——馬來人和非馬來人(主要為華人和印度人)幾乎各佔一半。新加坡人口主要由華裔、馬來裔和印度裔組成,其中華裔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2%,一旦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將直接改變馬來西亞的種族結構。本來新、馬兩地之間的種族衝突就比較尖銳,而兩地之間的黨派矛盾進一步刺激了雙方的對立:馬來西亞的獨立是在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巫統奮鬥下實現的,於是巫統成為了獨立後的馬來西亞的執政黨;而新加坡的執政黨是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連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一時間在馬來西亞國內“馬來人至上”和反種族主義兩種呼聲針鋒相對,隨後新加坡商人指責馬來西亞中央政府沒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權利;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則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同時指責新加坡華人暗通中國。此時身為馬來西亞首相的東姑阿都拉曼見國內的種族衝突似有加劇的跡象,為維持馬來族對國家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並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就這麼被動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

文萊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42萬,GDP總量121.28億美元,人均28291美元。文萊歷史上最強盛時期其疆域不僅覆蓋了整個婆羅洲,還一度囊括了菲律賓南部,和今天僅僅只佔據婆羅洲北部那一小丁點領土的文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文萊國土的大幅萎縮其實和西方列強的侵略是分不開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等殖民者先後入侵文萊,文萊的土地不斷被蠶食,最後完全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二戰後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東南亞這片土地也不平靜。馬來西亞獨立了,連比文萊更小的新加坡都獨立建國了。文萊當然坐不住,他們又不願意加入馬來西亞,也要獨立建國。經過與英國的漫長談判後英國終於同意文萊獨立建國,於是1984年1月1日文萊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然而沙撈越、沙巴等地早已併入馬來西亞,婆羅洲南部併入印尼,文萊領土因此大幅縮水。不過憑藉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如今的文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2017年文萊人均GDP達27893.45美元,地地道道的高收入國家。因為有錢,文萊人民享受著極高的福利待遇,教育、醫療全部免費。甚至國民出國就醫和留學的費用國家都能給予報銷。在文萊街頭跑的幾乎全是豪車,每個家庭都擁有兩到三輛汽車……而文萊國王的汽車更是多到驚人,據說文萊國王哈桑納爾收藏了6000多輛豪車!這恐怕連中東那些土豪都自愧不如吧。

菲律賓全稱菲律賓共和國,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在西方殖民者到來前菲律賓從未一個國家的形態存在於世上,生活在菲律賓群島上的先民們建立了呂宋、蘇祿等古國,但從沒出現過一個覆蓋整個菲律賓群島的政治實體。1521年麥哲倫船隊作為最早的歐洲人“發現”了這裡。1565年西班牙人開始在菲律賓建立殖民統治並按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菲律賓。1896年菲律賓爆發了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獨立革命。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爆發戰爭,從而極大牽制了西班牙人的力量。同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然而美國在戰勝西班牙後隨即宣佈接收菲律賓,國直到1906年美國才正式宣佈菲律賓戰爭全部結束,菲律賓至此成為美國的殖民地。1935年3月24日成立了美國治下的菲律賓自治邦,菲律賓開始獲得自治權利。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向日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1945年日本戰敗後菲律賓重新成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在美國的同意下菲律賓獲得獨立。在上世紀50~70年代菲律賓與日本、緬甸同屬亞洲最富裕的國家,然而從1982年菲律賓經濟發展放緩,逐漸成為中等收入國家。90年代初菲律賓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儘管對菲律賓衝擊不大,但仍使其經濟增速放緩。進入21世紀後菲律賓將發展經濟、消除貨困作為施政核心,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實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佔相當比重。2004年菲律賓被世界銀行依購買力評價列為第37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其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號稱“千島之國”,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裡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2.64億,GDP總量1.016萬億美元,人均3847美元。公元3-7世紀在今天印度尼西亞各島嶼上陸續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國,其中以興起於蘇門答臘島的室利佛逝王國和爪哇島的滿者伯夷國王國最為強大。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秘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東帝汶全稱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國土面積14874平方公里,人口127萬,GDP總量29.54億美元,人均2279美元。16世紀初帝汶島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帝汶並在帝汶島西部建立基地,葡萄牙人的勢力被排擠到島嶼東部,從此帝汶島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屬荷蘭,東部屬葡萄牙。帝汶島西部地區後來逐漸融合於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前身)。1942年日本佔領帝汶島東部,二戰後帝汶島東部成為澳大利亞託管的地區,但不久葡萄牙就恢復了對帝汶島東部的殖民統治。1974年4月25日的葡萄牙康乃馨革命推翻了獨裁政權,新政府開始推行非殖民化政策。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許帝汶島東部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在這一過程中當地出現了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係的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併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三方政治勢力。1975年11月28日革陣單方面宣佈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佈東帝汶為印尼第27個省。1999年8月東帝汶公民投票決定脫離印尼獨立,同年10月印尼人民協商會議通過決議正式批准東帝汶退出印尼。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正式獨立。目前的東南亞除東帝汶外所有東南亞國家都加入了東盟,這是全世界唯一將本區域內的國家幾乎全部囊括的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點即使是歐盟也辦不到。然而因為東帝汶的存在,東盟只能說是將本區域內的國家幾乎全部囊括;如果沒有東帝汶的存在,幾乎二字就可以去掉了。那麼東帝汶為什麼要這麼鶴立雞群特立獨行呢?事實上並不是東帝汶有心鶴立雞群特立獨行——從2006年開始東帝汶就不斷努力試圖加入東盟。然而東帝汶是在2002年才正式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的獨立國家,其國內經濟的發展一直滯後於其他東盟國家。由於東帝汶是從印尼獨立出來的,所以在獨立之初印尼一直反對接納東帝汶加入東盟。經過東帝汶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東帝汶已是東盟的候選國,但還不是正式成員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東南亞直白的翻譯就是亞洲的東南地區,由中國往南、印度往東、新幾內亞往西、澳大利亞往北的國家組成。

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交口,海上作業十分繁忙。“馬六甲海峽”就是這個路口的交通要道。
東南亞地處熱帶,氣溫比較高,一般常年都是夏季,全年沒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不過會分為旱季和雨季。
東南亞包括11個國家,分別是: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
雖然這些國家都捱得很近,但是經濟水平卻相差很大:
新加坡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經濟活動主要以:旅遊業、金融業、以及物流為主,這幾年業發展了一些高科技產業,同時,新加坡的教育也居世界前列,所以周邊國家有很多學子來此求學。
文萊因為有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所以國家比較富裕,但是財富主要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
跟新加坡比較靠近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屬於發展中國家,經濟主要以工業、旅遊業、農業為主。現在新加坡、買來西亞、泰國三國一起已經成了很經典的旅遊線路,就是我們常說的新馬泰。
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的經濟比較落後,這有很多人出國務工。不過,當地的自然風光也吸引不少人前來,旅遊業也增加了當地人的收入。
最落後的就是緬甸、柬埔寨、老撾和東帝汶了,據說這些地方只有旅遊業和農業,去那兒旅遊也非常便宜,不過記得帶一些糖果或者文具,會有小孩子來討要的。
東南亞的國家基本就是這個情況。

新加坡眼


東南亞(英文: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是以歐洲為中心點,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世界各國習慣把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半島國家”;而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海洋國家”或“海島國家”。1967年,東南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國家集團”,這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發展至今已有10個成員國。不過現在西方國家也習慣性地把東南亞納入東亞範圍。


薩瓦迪卡,我是微信公共號“環球冷景點”,來關注我吧 。


環球冷景點


東南亞(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一個新的地區名稱。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成立)總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5、6億人。



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總共有11個國家。世界各國習慣把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海島國家,而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五國稱之為“海洋國家”或“海島國家”。



1967年,東南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國家集團”,這就是東南亞的來歷。


lcz678


東南亞,顧名思義就是亞洲的東南部,是個典型的地理劃分名詞,中國古稱南洋,明清時期的中國人移民下南洋,去的就是東南亞,也就是中國南海周邊地區,所以現在的東南亞各國的華人華僑特別多。在西方殖民者佔領之前,東南亞各國大多數都曾是中國的藩屬國。



東南亞具體分為兩大塊,大陸部分的中南半島(也稱印度支那半島),與海島部分的馬來群島。

中南半島上的國家有:

緬甸、老撾、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部分),其中老撾是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內陸國。

馬來群島上的國家有: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東馬來西亞)、文萊、東帝汶、新加坡。

其中馬來半島最大的島加里曼丹島上包括三個國家: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帝汶島也包括兩個國家: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當然,這兩個國家有這歷史糾葛,這裡就不再贅述。



總體來看,東南亞面積457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億,面積不算太大,但卻是一個相對人口稠密地區,境內包括11個主權國家,毗鄰太平洋,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境內一個主要的海——中國南海和一個世界交通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



這就是東南亞基本地理信息,有興趣還可以具體看一下有關地圖,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出國旅遊的國人越來越多,東南亞就有很多旅遊勝地就是很好的去處,多瞭解一下情況沒有壞處。


大正看世界


東南亞自然指的是亞洲東南部咯。其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

據我所知,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分別是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