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金融科技集團嶄露頭角 錢牛牛母公司將宣布集團化

主打智能模型的錢牛牛近日被傳即將宣佈集團化戰略,專注針對年輕人進行個人授信,佈局10萬元以下小額信貸市場。

據悉,雖然這次集團化的細節還未公佈,但從錢牛牛近年的幾次大動作來看,曾在15年時,錢牛牛母公司便憑藉獨創的“公務員擔保貸”模式獲得阿里背景投資機構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受到行業關注。

去年9月,錢牛牛宣佈品牌升級,拋棄原理財性質濃厚的品牌名稱“錢升錢”,對資金端平臺進行了更名,同時發佈國內首個與騰訊雲戰略合作的“元方”大數據雲風控系統,開啟了社交行為反欺詐識別的先河。

經過兩年多模式上的摸索,今年1月,錢牛牛母公司宣佈獲得京東金融B+輪戰略融資入股,同時兩家公司宣佈加深在各個領域中的資源合作。

據報道,錢牛牛母公司手握BATJ獨家數據資源,由騰訊系技術團隊主導建模並主攻大數據領域的人工智能風控技術,實現對特定人群的授信和反欺詐。並有計劃的將整套獲客、風控、貸後管理體系向傳統銀行進行技術輸出。

因此,結合以往的動作,錢牛牛母公司此次集團升級的重點很可能更側重於資產層面,比如圍繞各種資源的整合,或主推某一類信貸業務。而資金端品牌是否會被並進集團架構中仍未可知。

縱觀整個行業,互聯網金融機構紛紛集團化的核心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便於小貸、基金在內的牌照的獲取,單純的P2P公司受限於監管制度,只能從事“信息中介”服務,而不能直接發放貸款,這對於眼下資產爭奪戰中的各家平臺來說不啻是一個不小的桎梏。

其次,監管層的態度不提倡互金機構進行混業經營,而企業恰好可以在集團化的過程中通過成立獨立子公司和組織架構的調整將不同類型的業務進行分拆,資產端和資金端的業務脈絡也將更為清晰。

而對於錢牛牛這類從創業開始起步,已進入飛速增長階段的企業來說,集團化更能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及提升企業的整體估值。錢牛牛母公司此前的VIE架構也印證了其從最開始便瞄準了在美上市的野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判斷一家企業競爭力的標準中,除了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外,戰略勤奮的企業往往代表著一流的執行和落地的能力,這是體現在直觀的數據之外的硬實力。

對於錢牛牛母公司來說,無論這次集團化策略是側重多板塊協同運作,還是圍繞個人授信提供服務,都意味著這家擁有BAT背景與技術實力的企業,將在中國金融科技領域走得足夠深遠。(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