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山水周至,人文終南,解放前夕,古寺宮觀遍佈周至大地。西直青化坡泥峪河口,東到澇水灰渠頭村,北至清水黑河,南至秦嶺頂峰。當時僅存的寺廟宮觀多達三十多處,像散佈在周至大地的顆顆明珠,認爍著具有三教特色的濃厚的色彩。以終南縣為中羽的周至東部、戶縣西部地區,在宋金之時代的二百八十五年中,曾是聲名遠播於中華的宗教文化特區,管轄著終南上清太平宮、古樓觀、延生觀、西樓臺妯、重陽宮、通仙萬壽宮、資聖宮、會靈觀、成道宮等全趄派宮觀。直至元十二年併入周至縣。眾多的寺廟宮觀,形成了周至原生態鄉土文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歷代《周至縣志》,民國十四年(1925)西安藝林印書社鉛印本影印本《民國周至縣志》,周至縣知事龐文中組織編輯,記載在周至縣志巻二、建置、第三十七頁,附古寺觀有記載及歷史資料所記。

一、古寺廟

1.瑞光寺 在縣城西城門外,唐景龍二年敇建,宋太平興國三年改為崇明寺,後毀於明永樂六年地震。後僧人復建為善勝寺。今仍為瑞光寺。

2.龍行寺 距漢周至縣城終南古城西一里,唐開元十二年重建。見長安志。

3.王母宮 在今周至縣東南一里,乾隆四十七年重修。

4.大秦寺 在黑水谷東(見蘇軾大秦寺詩)。

5.實相寺 在辛家寨南。唐為光輝寺,宋太宗二年改實相寺。

6.竹林寺 在縣東十五里,南司微處理機地。元至元中期修建。

7.暖泉寺 在廣濟閰家社村。

8.湧泉寺 在馬石山面山坡上。

9.寶月寺 在今四屯村。

10.丁郎寺 在今青化鎮西崖上眉縣地崖下屬周至地。

11.瓦泉寺 在啞析東十里地之陽化河畔。

12.清泉寺 在今時家山一帶。

13.龍泉寺 有三個龍泉寺:一在司竹淇水村、一在陽化、一在澇河口。

14.上寶寧寺 在今安樂山。

15.中寶寧寺 地址不詳。

16.下寶寧寺 在陳家村。

17.寶嚴寺 一在終南西寨裡,一在樓觀三清殿村。

18.龍興寺 在今西姚村。

19.龍過寺 在今集賢店子頭。

20.千佛寺 在今曹村。

21.善勝寺 在今毛家村,通志記載為善勝寺。

22.耐山寺 以山得名,在今耐山寺中。

23.興國寺 有二:一在單寨,一在魏粗莊。

24.清涼寺 有三:一在佛探頭,一在黑風山。

25.靈泉寺 在今啞柏糧站內,有古碑文可考。

26.華嚴寺 在今南神寨。

27.九耀寺 在今北留村。

28.東林寺 在今終南楊家大牆(西寨裡)有古碑三通,石經幢一個。

29.重興寺 在今馮尚坡村。

30.定空寺 在團標峪,內有藥王洞、甘露池可療疾。邑商玉、王融建。

31.雞子寺 舊志未載詳細住所。

32.洪妙庵 在說經臺東邊。

33.十方院 有二:一在城南紀家村,一在南望村。

34.寶峰寺 有二:一在三清殿,一在馬坊裡。

35.龍華寺 今在樓觀界尚鋪。

36.白龍寺 在今甘谷西岸。

37.白佛寺 有三:一在南望,一在阿岔,一在蔡空村。

38.聖壽寺 今在集賢村。

39.臨川寺 在臨川射熊堡,今堡以寺名。

40.圓覺寺 有二:一在棗林村,一在坳子堡。

41.觀音寺 有三:一在南集賢,二在僧集村,一在朱家村。

42.報恩寺 今在七渠村(七曲村)。

43.淨明寺 今在師家庵溝內。

44.文殊寺 在今終南南五里高廟村東,有碑有塔。

45.吉祥寺 在今司竹府(司頭府)。

46.永興寺 在蔣下村。

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馬召湧泉寺

二、古宮觀

1.古樓觀 在樓觀臺,有宗聖宮、說經臺、老子祠、老子像、尹喜墓。

2.太平興國觀 今終南上清太平宮,又稱太平興國宮、雪映宮、玉皇廟。

3.資聖宮 在終南東三十里,五郡城道院內。宋太平興國三年建成。主奉三清神,有碑文記載。

4成道宮 在成道宮村(北市裡)。

5.太清觀 在縣城集賢書院西即北庵巷內。

6.清陽宮 在馬村。

7.太古觀 在龔家莊。村西有太古橋。

8.重陽宮 在戶縣祖庵(原屬終南縣轄)。

9.林泉觀 在青化嘉會堡。

10.隱真觀 在曹村。

11.丹陽觀 今在竹峪鬧莊村。

12.清泉觀 在師家庵。

13.元微觀 在馬召村。

14.通仙觀 在勒馬村。

15.通仙宮 在南千戶村,今為小學。有玉皇殿、殘碑等文物。元代建。

16.玉華觀 在今省村。

17.東華觀 在今殿鎮舊址。

18.太虛觀 在今鍾徐村。

19.棲仙觀 在今甘谷東口。

20.遇仙觀 在西甘磑(wei)橙子園。

21.玄真觀 今在啞柏鎮。為玄帝祠。

22.棲雲觀 在周至梁永村。

23.清閒宮 在強家莊村。

24.玉華宮 在蔞樓觀。

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竹峪丹陽觀

三、古廟宇

1.倉頡廟 金代建築,久廢。原名為魯穀神廟。金章宗五年建,不知何故立於周至,應在左馮翊陽武利鄉。

2.太公廟 在子屯。

3.伍子胥廟 又名司郎神廟。有二:一在馬蓬頭,一在豆村。在唐代建終南縣時設廟。

4.隋文帝廟 在縣東南五十里,天寶三年建。

5.晉王廟 在縣東南五十里,用於祀唐王李克。

6.青山神女祠 在車峪。為扶風索氏女真悟道避嫁入山化古於塗山石,唐貞觀中以封號,有鄒儒青山神女七律詞為證。

7.古恆州城隍廟 今在周至縣終南鎮東關。有碑文記載,有古碑二通存廟。

9.火神廟 今在終南毓秀堡南。

10.廟臺子 東漢馬融授書的廟臺子,稱授書檯。在老堡子關帝廟。

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終南火神廟

四、宮苑

1.上林苑 始皇村紀二十六年諸廟及章臺上林苑均在渭河以南。三十五始皇作朝宮於上林苑,周至今縣城東部為西漢上林苑。

2.長楊宮 在今縣東三十里之竹園頭一帶。原為秦舊宮,漢時又修飾,以備行幸圍獵,實為龐大的皇家獵宮群。

3.長楊榭 漢武圍獵時所登高望遠之棧。在長楊宮南部。

4.射熊館 在長楊宮東門。今臨川寺射熊館內。

5.五柞宮 與長楊宮東去八里。武帝后元二年幸五柞,在今臨川寺西邊,也在長楊宮範圍內。

6.青梧觀 長楊五柞相去八里,中有青梧觀,在今神靈寺以東,也在長楊宮範圍內。

7.葡萄宮 在上林苑長楊宮西五里,在今斑竹園附近。

8.蓮花池館 在今毓秀堡西至田峪河。

9.宜壽宮 隋文帝十二行宮之一。在縣東南三十二里。

10.文山宮 隋地理志:周至有文山宮。在今文王廟之西峪。

11.鳳凰宮 在今司竹園一帶。

12.上林西苑 隋大業元年(605),其週三百里,內為海,周十餘里,有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餘丈,臺觀宮殿羅絡于山上,向背如神海,北有龍鱗渠,沿渠有一十六院。據《海山紀雲》:1景明,2迎輝,3捿鸞,4晨光,5明霞,6翠華,7文安,8積珍,9影文,10鳳儀,11仁智,12清修,13寶林,14和明,15綺陰,16降湯。皆為隋文帝親自命名。每院以四品夫人主持。

13.太華宮 唐高祖建,今地址不祥。

14.竹林宮 在周至司竹園東,唐初義兵入關,太宗引至司竹居竹林熾,馬三寶來見。今改為寺,尚存。

15.通仙宮 在縣東南七十里。唐貞觀二年建。週數十畝,宮內有玉皇閣、崇明殿。天寶六載,玄宗避暑於此,為唐明皇避暑園之四也。元改為通仙萬壽宮。在南千戶有殘碑存廟,現在學校大殿存。

16.司竹園 在鳳翔府周至縣縣東十五里,周圍百里。曾置監吏以供國用。義寧元年,唐高祖起兵,三女平陽公主屯兵司竹園,內有竹林寺遺址,司竹園西起芒水,東達澇河,廣數百里。

17.葦園 在今司竹府西南部,有東坡詩為證。

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宗聖宮

五、古蹟

1.岑參別墅 在南溪之田峪河品內有岑參別墅。見岑參作南溪詞。

2.南溪書齋 在南溪,即今田峪河口內。劉長卿遊覽於此。

3.杏林莊 在縣東南五十里。唐時盧倫避亂隱居之所。盧號杏林居士。元時屯田有杏林莊,在黑水以東。

4.薔薇澗 在終南山下,唐元和中王質夫歸隱處。

5.許氏別業 許暉與兄常隱於別墅溪上,為蘭溪。在鬧莊一帶。

6.姚氏山亭 宋嘉佑中,蘇軾自仙遊寺回到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以詩記之。

7.避世堂 蘇軾在上清太平宮之南溪堂讀書,見南溪即今田峪河南有竹嶺,中構一堂,十分隱密,故題詞名之避世堂。今南灣東之竹嶺,俗稱竹嶺。

8.南溪亭 在今田峪河東岸。宋時為上清太平宮之南溪別院,蘇軾在太平宮讀道藏之地。有會景亭、處世亭,均屬太平宮中古院落。9.仙遊寺 原為仙遊宮。隋文帝避暑地之一。南寺有法王舍利塔。明正統六年改為普緣禪寺。後僧喇嘛桑加巴活佛又重建。北有中興寺和南寺。見王渼陂九恩遊南寺詞。

10.觀空堂 宋周人樞密使趙瞻建。見觀空堂詞。

11.仙遊潭 在縣西南三十里即黑水潭。宋時每歲降中使撥金龍,祭祀降雨之所,石崖上有蘇軾章化蘭三字,今被水沒於水庫。

12.玉女洞 在仙遊潭北,相傳為蕭史弄玉、引鳳之一。有玉女泉。宋蘇軾曾遊覽於此。有留玉女洞詩為證。

13.馬融讀書石室 在其價石洞前有馬融所築讀書舊址。有邑人解元趙爾守復構小樓一座於洞口,今廢。

14.逼水塔 在仙遊潭東岸,蘇軾嘉佑九年正月十三日與行商洛令章純同遊。塔在潭東岸,高八尺,周圍砌石有石刻。

15.三松觀 在仙遊寺東北,魏候楷棲真之所。

16.樓觀 在周至東南二十里。本週尹喜草樓,亦號紫雲樓。後人創立道宮名曰樓觀。唐高祖詔改樓觀為宗聖觀。歐陽詢撰文宗聖觀碑。宋端拱三年改為順天興國觀,歸上清太平宮管轄。元改宗聖宮,上有說經臺、老子祠。

16.會靈觀 在說經臺東。唐玄宗夢遇老子真容處也。于于現像之處建會靈觀。有蘇靈芝書夢真容敕及宗聖觀記碑。

18.五郡城 陝西通志記在周至縣東三十里,與古樓觀相近。長安志記載,城週三裡,兄弟王太並居於此,後為道觀。是蘇東坡由終南太平宮雲樓觀的必經之地。在太平宮西南。今考豆村在西魏時為終南郡的郡址,屬雍州第五郡,故名。城週三裡。神經病時為資聖宮道觀年在地,史記資聖宮為五郡城中的道宮

19.玉華觀 在縣東南三十里宗聖宮北一里處。唐景雲中玉真公主與金仙公主同入道。建玉真觀,後改為玉華觀。

20.玉真觀 在縣南二十七里,唐睿宗為第九女玉真公主建玉真祠,在延生觀西南,見碑銘。

21.延生觀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唐玉真之中主出宮之道宮,在宗聖觀西南三里。有蘇東坡留題延生觀詩。

22.化女泉 在說經臺西,老子為驗徐甲之心,化女點泉湧出,故為化女泉。

23.太平興國觀 在縣東三十之終南鎮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敕建,以年號為觀名,又稱雪映宮。範圍由田溪至赤水河,蔚為壯觀。有關西第一道宮之稱。管轄樓觀和五郡城資聖宮。有太平興國觀碑為證。

24.通仙橋 在終南鎮北門外,為太平興國宮中軸橋。

25.重陽宮 在縣東六十里之劉蔣村,後改為雙溪鎮。今為祖庵鎮。王重陽七子葬師後修建。為重陽宮。

26.望仙澤 在縣東三十七里。有漏水入澤,今在臨川寺西。

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樓觀化女泉

六、古城遺址

1.溫湯遺址 北周天和設恆州轄溫湯縣,今廣濟暖泉。

2.蒼城遺址 北周天和設恆州於終南,轄溫湯、蒼城、周至三縣,在今竹峪之蒼峪村。

3.古駱國城遺址 在今駱峪鄉駱峪村。

4.西周矢候國都城址 在今終南鎮西南馬家坡遺址南坡。

5.清平裡城址 在今終南鎮西南三百米向西,豆村北亭子坡。

6.西漢周至縣城址 在今終南鎮西南三百米崖上,亦有廊橋遺址。

7.終南故城 在今終南鎮西南三百米處,城中有河有橋。

8.西魏終南郡故城 在今終南鎮豆村東斑竹園處。

9.北周天和古恆州城 在今終南鎮,東至三里橋,西至金牛河。

10.北周天和周至甘河故城 在今戶縣甘河鎮村西。

11.周南郡故城 在今終南鎮。

12.唐遷周至故城 於今二曲鎮西之瑞光寺。

13.唐宜壽縣 在今馬召地區,具體地址不詳。

14.唐終南縣故城 在今終南鎮。東至蚰蜒河,西至金牛河。

15.宋清平縣故城 在今終南鎮,肉中刺唐終南縣故地。

16.宋終南縣故城 在今終南鎮,同唐終南縣故城。

17.宋清平軍駐地 在今終南鎮糧站北部,也稱校場。

18.北宋武曾相思城 在今東西大堅。因築城堅固而稱大堅城。

19.柳宗元題終南山祠址 在今終南鎮東街同義和藥店處。

20.金古恆州城址 在今辛家寨鄉恆州村。

周至 古今古寺、宮、觀、知多少

豆村古城牆遺址

由以上歷史資料可見,周至自駱明建駱國至今,全縣據不完全蒐集整理,有古寺廟四十六所,古宮觀(道教)二十二所,民間古廟宇(祀廟、祀神)十所,古宮苑十七所,古遺址二十七所,古城池(不含鎮以下)二十所。合計近一百四十二所,若加之各村、堡、寨、屯的社廟,如關帝廟、太白廟、七星廟、無量廟、三清廟、火神廟、娘娘廟、龍王廟、山神廟、文王廟、倉頡廟、元辰廟、老爺廟、三官廟、土地祠、天台寺、地畝廟、小的城隍廟、藥王廟、文廟、東嶽廟、二郎神廟、財神廟、索娘廟、三霄廟、名人故居、祖祠、山陝會館、名人墓地、孝行貞節牌坊、祀祠、社學、名人名宦、英烈祠、八雲塔、法王塔、大秦寺塔、棧道、三皇廟、隱居地、古村落遺址、池館花圃、個人碑林、古碑古塔 、石經幢等文物古道多達二百餘處。象點點璀燦的歷史文化明珠點綴著周至大地。

( 作者 屈毓曉 周至生活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