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太空電梯有可能建成嗎?爲什麼?

星宇飄零2099


電梯,發明於1854年,是由電機、導向、轎門、平衡、拖動、控制、保護等七大系統構成的升降機。眾所周知,在現代都市生活的我們離不開電梯。它提供方便且快捷的效率,拉近高樓層間的距離。


隨著人類航空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電梯原理,逐漸引起科學家們關注。世界著名航天火箭科學理論奠基人——齊奧爾科夫斯基,他曾設想打造一座“太空城”。在其規劃中,前往太空城的運輸工具中,有一選項是太空電梯。

由於披露的資料有限,最早有關太空電梯技術描述的資料內容,源自1978年科幻小說作家——克拉克。並在他的《Fountains of Paradise》(中文:天堂之泉)小說中,以生動的文字描述人類未來乘坐太空電梯往返地宇之間觀光的憧憬。


此後,太空電梯的建設計劃,開始出現在俄羅斯(前蘇聯)、美國、日本的航天政策文件中。直到2000年,經過科學家二十多年的論證,太空電梯從科幻走向理論與實驗階段。因此,人類建造太空電梯取代火箭運輸是有可能實現的。

以國際空間站為起點軌道,直線延伸到地表近距離約為320公里,遠距離約為347公里。如果人類要想建造太空電梯,首先需要解決材料問題,才能夠建造一條400公里長的地宇基準繩,為建造太空電梯做準備。據材料科學家透露:要想完成這樣的任務,除非研發出超長且超強的碳納米管纖維,才能有望實現。

太空電梯遠期的價值分析,優點:可以降低前往太空的運輸成本,大家可隨時前往太空一日遊。缺點:前期的科學實驗,以及造價巨大,遠遠超出現有的火箭技術運輸成本;安全性能指數低。

難點:如何應對地球不同大氣層的環境,決定著太空電梯是否成功。


汽航島


  太空電梯是在五十年代由蘇聯工程師提出來的構想,最大意義在於廉價發射。1982年美國科幻作家克拉克在《天堂的噴泉》中將它寫成科幻,從此廣為人知。但從長遠來看,它並不是廉價發射的首選。從經濟角度講,空天飛機比它實現的可能性大得多。

首先,要建造太空電梯,必須先要把巨量物資運入太空。

太空電梯不是從地面往上建,而是從太空中的一點往下延伸,這個起建點必須在三萬六千公里地球同步軌道上。為了讓它保持重力平衡,還要從起建點再往外建一條甩天梯,也有幾萬公里長度。這樣下來,在電梯投入運營前,就要用其它發射方式把這些物資先期運上太空。這是極不經濟的。

其次,太空電梯一旦建成,各種物資就要先送到它的地面起運點,才能從那裡升上太空,還要從電梯末端再分散到各種軌道上。完全削弱了現在從世界許多發射場分佈發射的優勢。,因為需要與起建點對應,這個地面起運點還不一定就在經濟發達地區(《天堂的噴泉》設想它在五千米高山上)。還要建設交通設施,方便把各種物資送到這裡。

即使沒有技術問題,也會有國際關係問題。把全部物資都拿到一點發射升空,等於由一個國家壟斷了太空發射。其他航天大國難以接受。如果大家都建自己的太空電梯,那成本又高上幾倍,更不經濟。如果只有一個國家建了太空電梯,其他國家還用傳統方法發射,這臺電梯恐怕也很快就要破產。

相反,空天飛機既能在機場起飛,使用航空發動機在大氣層中飛行,又能在高空轉換成火箭發動機。它完全可以利用現有機場運營。最大瓶頸只是發動機,機身設計和材料都不是問題。甚至,二戰中德國人都設計過空天飛機,想用它越洋轟炸美國。未來一千架空天飛機的運力不會小於一部太空電梯,而它們的製造和運營成本都小得多,並且隨造隨用。


科技文化鄭軍


電磁炮已經實際應用,這原理做軍轉民就是飛向太空的廉價電梯,做一個彈丸型電梯倉用電磁炮發射出去,然後自己導航對接到天際目標倉。


流星雨127700046


三體我沒看過,但是在十幾年前我就看到過這個太空電梯的構想。我覺得可以實現,但是難度比殖民火星不小。

我們需要的材料要輕,要堅固,要耐高溫低溫,要扛的住輻射。這材料不好找。石墨烯似乎可以考慮,但是我不知道這玩意的詳細性質,無法詳細分析。估計細了扛高溫低溫扛輻射不行,那就做粗些,在表面敷上一層鉛扛輻射,這重量只有靠加粗來抵消影響了。

選址要在赤道上,上邊要經過同步衛星軌道,末端要有配重拉住,這就成了。

理論可以有,技術還有待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