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登:發展鄉村旅遊開啓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發展鄉村旅遊開啟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唐明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三農”問題擺在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即按照“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總體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延伸產業鏈、衍生新業態、增加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和“金鑰匙”。

規劃是龍頭,田園變公園

振興鄉村,規劃先行。堅持城鄉融合、整體設計、多規合一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依照“先謀劃再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有特色、有重點、有區別開展鄉村振興建設。在保證農業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在產業發展、主題項目、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淨化美化、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創意設計等方面進行綜合謀劃,精準施策,促進農業資源景區化,讓農民生活在景區,在景區裡致富。推動田園變公園,充分挖掘田園風光,將田園景緻按照園林藝術原理組織起來,突出不同的特點和風格,供遊人休閒、觀賞、娛樂、體驗,把鄉村獨特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產業是基礎,產品變商品

振興鄉村,產業為本。鄉村旅遊根植鄉村,與農業生產、農村風貌、農民生活深度融合,與“三農”工作緊密相連,是促進農業變強、農村變美、農民變富的重要支點。要依託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度假園區。推行“旅遊+”新業態,打造高品質、個性化、定製化、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創建一批星級鄉村旅遊區,提升鄉村旅遊的核心競爭力,讓遊客“玩得開心、住得舒心、吃得安心、消費放心”。推動產品變商品,支持包裝推出一批農特產品,通過分級、包裝和文化挖掘,開發成地域和文化特色鮮明的伴手禮,轉化成旅遊商品。

人才是關鍵,離鄉變返鄉

振興鄉村,關鍵在人。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流”,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很多村莊出現了“人走房空”現象,村莊空心化、農業人口老齡化、農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問題格外突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要千方百計發現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創造人才,讓更多人才參與鄉村振興,讓農民從中受益得利,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鄉村旅遊是“雙創”的大舞臺,讓許多當年跳出農門的優秀學子從離巢拼搏到歸巢返鄉,回到農村成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出一大批懂農業、懂旅遊、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旅遊帶頭人,帶動農民改變生活方式,樹立發展意識、市場意識、合作意識、法制觀念,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農民是主體,村民變股民

振興鄉村,農民為主。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直接受益者,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資本下鄉不能代替老鄉。堅持以增加農民就業收入為目標,鼓勵農民創業或入股經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農民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積極探索建立“黨支部+旅遊公司+村民合作社+互聯網+農戶”多方參與、互惠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通過資金、土地、果園、林地、房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以獲得投資性、財產性和工資性收入,形成多元增收的格局,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文化是靈魂,農房變客房

振興鄉村,文化同行。鄉村振興重要的是鄉村文明的復興,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文化振興,保護傳承創新優秀鄉村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將那些瀕臨消失的民俗文化、傳統建築、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手工製作、風俗禮儀、風土人情挖掘出來,保存下來,以活態化的方式進行傳承和創新,轉化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民宅是鄉土文化的集中展現,將農村閒置的房屋充分利用起來,挖掘鄉間塵封的遺存,喚醒鄉村沉睡的資源,激活農村沉寂的風景,將閒置房屋改建成特色民宿,讓閒置廢棄資源迸發新活力,達到城鄉文明雙向互動,交融互通目的。

生態是優勢,人居變宜居

振興鄉村,生態優先。保護良好的鄉村生態環境是進行鄉村旅遊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讓農村環境更加優美,空氣更加新鮮、水質更加潔淨、食品更加健康,才能吸引遊客、留下游客,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聚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汙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廁所革命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給農民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大力推動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科教文衛體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推進鄉村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髮展新格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組織是保障,自治變善治

振興鄉村,黨建引領。“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重點要落實“書記抓、抓書記”,把鄉村振興變成一把手工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領導、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作用,帶領農民積極參與美麗家園建設。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集體力量作用,解決鄉村社會“散”的問題,形成黨委領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村民參與、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作者單位:東安縣旅遊發展委員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