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中英雄楊子榮到底是哪裡人?

野馬踏遍天崖洱角


楊子榮是曲波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中塑造的一個文學形象,後來這部小說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智取威虎山》就是其中之一,而楊子榮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一主角。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曲波塑造的許多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楊子榮的原型就是曲波在牡丹江剿匪時的戰友楊宗貴。楊宗貴字子榮,參軍時以字作為名字,所以曲波在小說中是用了真實的名字。

楊子榮是山東省牟平縣寧海鎮嵎峽河村(今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寧海鎮嵎峽河村)人,早年隨父母闖關東,在工廠做過工,在鴨綠江放過排。期間楊子榮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但也接觸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這裡面有流浪關東的農民,有失業的工人,有在黑道上闖蕩的江湖人物。長期的底層生活,使楊子榮熟悉了東北一帶的人情世故,鄉風民俗,野史逸聞,行幫黑話,這為其日後的偵察員生涯埋下了伏筆。

1943年,楊子榮回到山東老家成親,期間加入了抗日民兵組織。抗戰勝利後,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率部從龍口赴東北,在山東招收了一批兵員,楊子榮就是此時隨羅榮桓去東北的。楊子榮所在的膠東海軍支隊去東北後被改編,楊子榮在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當了一名戰士,後來因熟悉東北情況,被提拔為團部偵察排長,這也和小說中的描述一致。

當時牡丹江一帶匪患嚴重,一些原偽滿的警察、兵痞上山為匪,原來當地的一些山林幫也繼續為匪。在這種背景下,牡丹江軍區組建了一支精幹的剿匪小分隊,由團副政委曲波擔任指揮,楊子榮就是小分隊的骨幹成員。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楊子榮帶領幾名戰士,機智地闖入慣匪張樂山(即座山雕)的巢穴,將其生擒,這段故事後來被曲波寫進《林海雪原》中,並進行了藝術加工,這就是有名的《智取威虎山》。

真實的楊子榮

1947年2月23日,牡丹江剿匪已近尾聲。楊子榮在圍堵慣匪鄭三炮時,因天氣嚴寒,他的匣子槍撞針凍住了,被另一名慣匪孟老三開槍擊中胸部,當場犧牲。楊子榮犧牲後被東北軍區司令部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安葬在海林鎮烈士陵園。當時人們不知道楊子榮家鄉的具體位置,曲波只知道楊是膠東一帶人,而其家鄉熟人曾在牡丹江見過楊子榮,見他一身土匪裝束,誤以為他當了土匪。後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全國上映後,才找到楊子榮的原籍和家人,為其洗清了汙名。


民國年間那些事


  《林海雪原》是新中國文學史上標杆式的革命浪漫主義作品,在親身經歷過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剿匪任務的作者曲波神來筆下,生動傳神的再現了東北深山密林中波瀾壯闊、波詭雲譎的戰鬥場面。而取材於此小說的《智取威虎山》更是籍著八大樣板戲之首風靡一時!影響直至今天,香港名導徐克依然借用3D技術攝製了同名電影,向劇中的主人公楊子榮、無數徐克同齡中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致敬!

  

  而歷史上的楊子榮,則有著許多鮮為人知但又不輸於藝術傳奇的真實故事。今天我就談談真實版的智取威虎山什麼情況,以及長久不為人知的英雄家鄉親人是如何被找到的。

  楊子榮是一個年青時代就浪跡白山黑水深山老林,有過“馬賊、鬍子”生活經歷的關東客。

  解放時期,楊子榮加入人民軍隊,憑籍對土匪活動以及土匪黑話儀禮的熟悉,成為一個經常需要喬裝打扮打入土匪窩的偵查員。

  

  【東北剿匪的解放軍】

  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並非完全的藝術杜撰,而是根據楊子榮一次真實的成功行動改編的。

  

  【根據一張一百人合影照片,送到日本放大後才獲得的楊子榮烈士唯一影像資料】

  1947年春節期間,楊子榮受命到一處叫做蛤蟆山的地方,搜捕大土匪張樂山,此人就是“座山雕”的原型。楊子榮帶了兩個偵查員,化妝成鬍子形象,在山下一處伐木工棚裡,遇到土匪,楊子榮用黑話和土匪手語,表示自己是落難的土匪,想投奔此處“山頭”。土匪一層層向上傳達,後來下來兩個副官見楊子榮。

  

  【電影版楊子榮】

  楊子榮和偵查員卻把兩人綁了,並說不知真假,先委屈兩位,到山上核實了會“賠罪”,兩個傻子竟然還覺得有理!就繼續帶楊子榮上山,土匪在山上一共佈下三道哨卡,如果大部隊進攻,無論到哪個哨卡都會有大動靜,驚動山上土匪逃跑,可是,楊子榮幾個孤膽英雄,見一個綁一個,卻神奇的過了一關又一關,一直闖入土匪藏匿的老巢,沒有戲劇中的種種驚心動魄的劇情,楊子榮和兩個偵查員,掏出手槍和手榴彈,就順順利利把十幾個土匪連同座山雕一起俘虜了!!

  

  【被楊子榮擒獲的土匪,左上第一個就是座山雕原型】

  不久楊子榮還是在另一場行動中,因為手槍被凍住,不幸犧牲。

  英雄的事蹟被解放軍文化幹事曲波吸收到作品中,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

  而真實的楊子榮,卻沒有留下什麼文字檔案,以至於他的家鄉原籍何處,家中還有什麼親人都不知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無法原諒的遺憾。

  

  【槍殺楊子榮烈士土匪孟同春,他居然活了80歲,此人殺害楊子榮之後逃跑,之後在運動中主動交代罪行】

  1969年,周總理有一次陪同外國貴賓一起觀看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客人對劇中楊子榮非常崇敬,提出想探訪英雄家鄉的想法。

  這下可難住周總理。於是周總理給總參、總政兩部和國家民政部下達了一個“死任務”,一定要儘快查明楊子榮的故里親人。

  

  【槍斃土匪】

  楊子榮生前部隊對楊子榮的原籍記載非常模糊,只說是“膠東”,於是總參總政匯通山東民政部門,在膠東幾個地區大海撈針一樣,開展大面積調查,主要蒐集解放戰爭時期,上述地區“失去聯繫”的楊子榮同齡人,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群眾總動員後,獲得不少信息,尤其以牟平縣一個叫“楊宗貴”的失蹤人員,最符合特徵。

  楊子榮生前只留下一張影像資料,還是一百多人的合影相,每個人的頭像極小,總政就把照片送到日本,把楊子榮的頭像放大到可以辨認。然後傳送給山東牟平,結果楊子榮老鄉和兄弟們一看,立刻異口同聲認定這個正是失蹤依舊的楊宗貴,楊子榮烈士的身世這才真相大白!也是對英雄在天之靈的一種遲到的告慰。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戰爭史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煙臺市牟平區)城南一個叫峽河的小山村。父親楊世恩是個泥瓦匠,母親宋學芝是個剛強的農村婦女。楊子榮4歲那年,父母曾帶著一家老少去東北安東(今遼寧丹東)謀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幹,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沒辦法,除了父親和姐姐外,母親又領著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親省吃儉用地供楊子榮上了幾年私塾。

  1929年,膠東地區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2歲的楊子榮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後,楊子榮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幹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是好景不長。楊子榮三年學徒期剛滿,廠子裁人,楊子榮被趕出工廠大門。無奈之下,楊子榮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到鴨綠江江邊放木排、當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採礦區找了一份當採礦工的活兒。礦區的活兒也不是好乾的,不僅有生命危險,還要常常忍受日本監工的打罵。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監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實在是看不下去,奪過監工的皮鞭,為自己的工友出了氣,但他自己也無法在礦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幫助下,楊子榮逃離了礦山,回到了老家牟平。這一年是1943年春,楊子榮26歲。

  從12歲離家算起,楊子榮在東北整整闖蕩了14年。這14年,對楊子榮來說,可謂是嚐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體會了生活的艱難辛勞。但也使他熟悉了東北的風土人情、山情地貌,結交了一大幫窮苦朋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這段經歷,在他後來參加的剿匪鬥爭中,可謂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瓜島主


山東牟平人呀!是山東解放後來東北參的軍,當時他30多歲了,家中有了妻子。如果不叄軍他可以平平安安的過完一生,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的傳奇了。現實中的楊子榮,原名楊宗貴,他的一生遠比小說傳奇,聽說當年中美建交時總理陪同卡特先生一起看巜智取威虎山》卡特先生問總理故事中的這位超級英雄是否真有其人?周總理也一時答不上來,於是問了工作人員,工作人了調查後報告了總理,總理大為感動。他驕傲的告訴卡特:這位英雄是真的但很可惜您見不到了,他犧牲在另一次戰鬥中了。後消息傳到了牟平人們才知道劇中的大英雄楊子榮就是他們的鄉親楊宗貴。


小馬公


楊子榮(1917.1.28-1947.2.23),原名楊宗貴,山東牟平縣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參軍只有一年多時間。從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鬥上百次,多次立功受獎,並被評為“偵察英雄”、“戰鬥模範”。1947年,一舉將“座山雕”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鬥範例。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時年僅31歲。

2009年9月10日楊子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中文名

楊子榮

別名

楊宗貴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省牟平縣嵎岬河村


喬哥1994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臘!”2014年由徐克導演拍攝的上映,這些經典臺詞再一次讓年輕的觀眾所熟知,片中的楊子榮也成員家喻戶曉的人物。

楊子榮1917年1月28日出生,原名楊宗貴,山東省牟平縣嵎岬河村人!一說是萊西市店埠鎮人(

這個說法也是有一定依據的,主要是因為楊子榮是在萊西水溝頭參軍的,如果他是牟平人,怎麼跑到水溝頭參軍,畢竟這兩個地方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不過後來從一個畫家手中發現了一張照片才證實了楊子榮就是牟平縣的楊宗貴)。

1947年2月23日,楊子榮在梨樹溝追擊匪首丁煥章,鄭三炮,孟同春等人的時候,由於其手槍槍栓被東北的嚴寒所凍結,導致無法開槍,被土匪的子彈擊中胸部,連中三槍,導致英勇犧牲,時年才30歲,和他逮捕座山雕在同一個月。


楊子榮留存在世的唯一一張單人照片,還是請外國友人從合影照片上經過技術加工的,從照片上可以看出楊子榮兩撇小黑胡,高鼻樑,高顴骨,面色較黑。

除了單人照,還有一張照片,1946年10月1日,參加完牡丹江軍區二團的表彰大會的楊子榮和戰友在團部門口的集體合影。下圖照片中畫紅圈的就是楊子榮,照片中還有一名烈士高波,高波站在前排右數第四個位置。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張楊子榮和高波的合影。



古月休閒驛站


經過反覆考證,確認楊子榮同志是山車牟平人。鄣隊從一張舊照片證實的。牟平鄉親們看楊貴?時,嚎啕大哭~。部隊對此事非常謹慎~。從而結束爭議。這種作風,非常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