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省嗎?

住宅公園


湖南是全國漢語方言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所以很多人說:“湖南方言種類多,十里不同音。”湖南境內的方言有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家話以及鄉話和湘南土話。不同方言區內部又分成不同的方言片、點,不同區、片、點的方言差異很大。我一個同事就是湖南人,她說他們那個地方,隔一條河說話都聽不懂。比如在四川,四川人與四川人交流,好像沒有任何語言障礙,而湖南隔一條河都說話不一樣。好在普通話普及了,要不然,出門買包煙都要自帶翻譯。

關於湖南為什麼方言多,我們可以先從湖南歷史的發展去了解。湖南省現行行政區域在周朝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湖南屬於楚國的轄地。楚國起於群蠻之中,由於遠離中原,楚國是第一個稱王的國家,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稱王了。所以,當時的周天子都管不了他。

湖南在歷史上遠離中原,靠近湖北、廣東、廣西、貴州、江西,這幾個都是古代少數民族最集中的地區。比如中原發生戰亂,那麼中原的災民就會向湖南等周邊省份流亡。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在元朝屬於“湖廣行省”。所以,大家都聽說過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指的就是湖南和湖北。所以,湖南和湖北一樣,在歷史上是一個移民省大省。

除此之外,當時的元朝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個蠻夷長官司,說明元朝的時候就有很多少數民族居住在此。除此之外,就是移民量大,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湖南方言的語言學家認為,湖南眾多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地理因素、移民因素、語言演變不平衡的因素造成的。


朕史


湖南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古時候湖南遠離政治權力中心,一直被視為蠻荒地帶,是流放犯人的首選之地。


湖南多山環繞,交通不便,古代的戰亂移民等因素讓湖南成為一個方言極為複雜的地方,因此在湖南也有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的特點,有些地區相鄰村的口音都不盡同,更別說鄰縣鄰鎮了。


湖南最有代表性的方言就數長沙話了,因為省會的緣故,加上湖南娛樂業的發達,長沙話的腔調已被全國各地朋友熟知。其實除了長沙周邊些許城市,湖南其他城市的方言與長沙話有著天壤之別,尤其以湘潭湘鄉話最難懂,無法找到普通話裡的替代字,不是一個地方的人根本無法聽懂。

就拿邵陽來說,邵陽方言也是比較雜亂難懂的,以洞口、城步、武岡等西南一帶土話為最,尤其是綏寧等地苗話你根本不知所云。

不管是湖南哪裡人,只要張嘴一說普通話大家基本就能猜到是湖南塑料話。


邵陽


方言是一個地區的特色文化,而這種幾乎很難書面化的語言,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和獨特的語言價值。方言不通也會給交流帶來很大的不便利,那你知道方言最多的省份是哪裡嗎?

福建。大家最熟知的語言就是閩南話,其中的代表就是廈漳泉地區,與福建一峽之隔的臺灣講的也是閩南話。除了閩南話,以長汀話為代表的客家話,還有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以建甌話為代表的閩北方言,以及莆田、仙遊一帶的莆仙方言,主流就有六種。所以許多人第一次到福建,總是難以交流,不過也正是因為方言多,福建也是講莆田話最不標準的地方。

湖南方言最出名的就是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湘語,湘語還分為三大語系,分別為長益語系、婁邵語系、辰溪語系。湖南第二大方言是西南官話,主要位於湘西南和湘西北地區,根據內部地域差異也可以分為四類。湘東和洞綏地區講贛語。除了這三大方言外,在湘東南和贛南的交界地帶還有一小片地區講客家話,還有一些未歸屬的山區講平話和鄉話。

浙江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吳語,浙江有九成以上的人講吳語。俗話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名列“最難懂方言”榜首的溫州話就屬於吳語的一種次方言。浙江因為山水複雜,所以方言互通受到很大的影響,省內方言複雜多樣。受邊緣省份的影響,語言豐富,比如南邊畲話、客家話的分佈和西邊的徽語等。九姓漁民方言是浙江著名的方言小語種。

各省方言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十里八鄉不同音。一種方言,不同的地方可以說出不同的味道,雖然語音和說法略有不同,不過並不會給交流帶來什麼障礙,大抵都能聽得懂。如今,這種以口相傳的民族藝術,正面臨著逐漸消失的危險。傳承方言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延續,更是一種道不盡的鄉愁和回憶。


旅行書


個人覺得:中國方言最多的省,應該是廣東省。廣東境內的方言不僅種類繁多,還都各具特色,互相不兼容,溝通很困難。百萬人以上使用的方言就有:白話、客家話、閩南話、潮汕話、陽江話…等多種。

一九八二年,我去廣東珠三角一帶出差。全程有廣東方面的一位姓梁的同志相陪。既做翻譯,又管後勤。老梁人很精明。食宿安排的周到、妥帖,最重要的是:廣東味的普通話說得很好,我倆交流無障礙,有他的幫助,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一天,我們在惠東的稔山鎮公幹。中午走進了一個小飯店吃午飯,小店不大,倒也乾淨、雅緻。一個三十多歲的男“跑堂”為我的倒上茶,就很謙恭地拿起筆和一個小本子,等候我們點菜。老梁和他開如用廣東話交流,沒想到,兩個人嗯嗯啊啊地說了半天,競然都是一臉茫然。最後老梁接過他手裡的小本子,開始在上面寫:艽王炒蛋、羅白牛腩煲……。最後寫到:這個客人是北方人,告訴廚師,炒菜時多放點鹽…。最疑惑不解的就是我了,我問老梁:“他不是廣東人嗎?為什麼聽不懂你的活?”老梁說:這個地方很偏僻,有些人聽不懂標準的廣東話。我說:是不是你說的廣東話不標準啊?老梁一臉委曲,雙手一攤說:“怎麼可楞,我講的就係標準的廣州話啦_。”為了證實,老梁在吃飯時對我進行了“廣東話科普、掃盲”。他告訴我:北方人常聽到的廣東話其實是廣州話,也叫白話,算是廣東的官方語言。除此之外,廣東還流行客家話、潮汕話、閩南話、海南話(當時海南還未獨立建省)……等多種語言,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北方的方言,只是音調不同、個別詞語說法有差異,人們交流起來沒有多大障礙。而廣東各地的方言間交流很困難。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土話”那是相當地難懂!有些離得很近的村子,甚致就隔一條河,兩邊的村民的語言,就可能互相聽不懂。

老梁說:現在改革開放,情況好多了,如果是從前,我們可能隨時碰到這種情況。


橡木桶61955766


作為湖南人,我來說個很神奇的事,我是湖南新邵縣巨口鋪鎮草鞋鋪村人,我們講的是新化話,村子過去大約500米是馬路橋村,他們村講的是邵陽話, 這兩種話差別還特別大,如果不用普通話基本沒法交流!去年這兩個村合併成一個村了,所以現在就是一村兩種語言! 再介紹下我們新邵的歷史,1952年婁底市新化縣和邵陽市邵陽縣各拿出一部分出來組建的新邵縣,新邵有三分之一是講新化話,三分之二講邵陽話的,我們那剛好是以前邵陽縣和新化縣的交界處, 記得1998年去新邵一中讀高中,對面一群講邵陽話的同學,有點蒙圈,班上90%是講邵陽話的,講新化話的一般上新邵二中和新邵四中!


0等你到三十五歲0




南方人和在南方生活過的人感觸會更深,一個縣有可能存在三四種甚至更多的口音,整個東南都是這種狀況,閩浙、湘贛、兩廣尤為明顯。以我的家鄉為例,我的家鄉一個縣存在兩種方言,而出了本縣隔壁縣市口音都不同,我們縣有客家話和本地話兩種這好理解,可是本地話還帶著明顯的行政區劃性,出了縣明明都是挨著的可口音馬上就變了,這就變得很有意思了,其實“十里不同音”其實本來就是常態,而那種一大片地區沒有多少內部差異的才不多見。任何語言/方言都存在地域差異,就連一向被人看作比較一致的官話方言內部也不例外。另外,差異的分佈是不均衡的。平原地區的差異會相對小一點,山區、海島則分歧更大些。

本人三天前專門發文探討過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出來看看。


繡鐵的秀


中國的方言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但實際上又多少帶有些神秘色彩,比如部分少數民族的方言,因為本身人口少,在傳承的過程中又習慣口耳相傳,隨著普通話的普及一些方言已經瀕臨消失的邊緣。

北方由於歷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官話的普及要快於南方,方言反而沒有南方那麼多那麼雜,湖南雖然少數民族眾多,但要說到中國方言最多的省,湖南還排不上號,真正號稱中國方言大雜燴的省非閩浙莫屬。

以我所生活的城市福建省福州市,講的是閩東方言福州話,福州話的歷史很悠久,而且據考證這是屬於古代北方官話中的洛陽官話,但福州話在福州本地又衍化出了不同口音,比如連江人就很難聽懂羅源人的話,長樂人根本聽不懂福清人,平潭人在講什麼,儘管大家說的方言都是一樣的,但是口音卻各不相同,十里不同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再如浙江的溫州話,被認為是最難學的方言之一,許多在溫州生活了半輩子的人都聽不懂就更別提學溫州話了,但溫州話也有口音上的區別,甚至還有方言離島這種怪事,比如溫州當地的洞頭話,實際上洞頭話是來自於幾百公里外的福建閩南。

就算是名氣很大的閩南話,至今以哪裡為標準腔都不大清楚,和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腔不同,閩南話主要是泉州,漳州,廈門三地人講的方言,但由於方言區域較大,各個地方人講的閩南話也有較大的區別,漳州人講的閩南話泉州人聽著就有點彆扭,再如閩南話隨著部分人進入臺灣後融合了臺灣當地的語言文化,和大陸這邊的閩南話也存在著不小的區別。

福建的方言之複雜在整個中國都是非常罕見的,大大小小十幾種方言,什麼客家話,畲語,閩南話,福州話,吳方言,贛南話等等,而且各方言之間又分裂出小的方言圈子,而基本上離開這個圈子就只能用普通話來交流溝通了。

浙江的方言雖然沒有福建這麼雜,但也是不遑相讓,浙江與福建,江西,安徽,上海交界,方言的來源豐富,而且因為島嶼眾多,所形成的方言孤島也不少,除了典型的溫州話,像杭州和寧波距離並太遠所講的方言又各不相同,位於太湖邊上的湖州市既有會講上海話還有人會說蘇州話。

所以說普通話在南方普及最成功的非福建,浙江兩省莫屬了,不會普通話在這裡你真的是寸步難行啊。



大國布衣


湖南方言最雜,基本每個縣一方言,甚至有的隔條河隔座山就聽不懂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湖南在歷史上是個移民省份,大部分從江西福建等地移民而來,不同地域的移民造就了不同的方言,古代湖南又是漢族與少數民族混合雜居也造成了湖南不同方言,湖南方言中只有長沙話常德話比較近普通話,常德人應該是湖南人說普通話最標準地區,其它地方小方言就千差萬別了,以婁邵湘鄉一帶土話是最難懂的了,婁底的新化和雙峰更是獨成一派,新化人別說說新化話就是學說普通話估計你還是聽不懂,全國各地複印打印機店基本都是新化人在幹,大家去聽聽那最有個性的新化塑料普通話,哈哈哈哈,亞恩架給我亞絲新化給呢!


湘聚有緣人


這麼多人回答這個問題,發現你們都是井底之蛙😂😂

雲南人表示不說話,就因為有25個民族,這些民族分別是:彝、白、哈尼、 壯、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就一個哈尼族的口音就有6種!你能咋滴?[捂臉][捂臉]


大家都很忙別鬧


應該是的,我在四川讀書時的時候,本地學生一般講四川話,與之對比,我在湖南老家縣城讀中學時,講普通話的多,不為別的,就因為完全聽不懂隔壁鎮同學講的什麼,而且每個鎮的都差別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