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入稅新方案未實施已掀波瀾 或引發快遞行業「劣幣驅逐良幣」?

社保入稅新方案提出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多數人擔憂會導致“稅減而社保增”,即到手工資減少而企業成本增加,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或將受到較大影響。

而近日網上傳言的關於順豐快遞正加快網點的承包制並或將快遞員轉為個體戶的消息,更讓外界關注社保入稅新方案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9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走訪了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某順豐速運網點,據網點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網點並未開始實施承包制。但順豐將部分快遞業務承包出去已經在多年前就開始嘗試了。”

一位眾包配送平臺負責人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社保入稅新方案提出後不久,該平臺的配送員註冊數量達到了一個峰值,“很多原本享受正規全套社保待遇的快遞員,因為擔憂轉為個體戶社保福利無法得到保障選擇收入更高的眾包配送平臺。”

社保入稅的政策還未正式實施,就已經在物流企業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社保入稅加速直營快遞員變個體戶?

2018年7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明確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社保入稅新方案的推出,意味著企業要同時基於工資總額和全體員工總數去繳納社保。數據顯示,在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裡,人工成本要佔到總成本的40%甚至到50%,而如果社保成本再加進去的話,人力成本就可能會從40%增加到60%左右。

對物流行業這種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說,所面臨的成本上漲壓力可想而知。而直營制的順豐,自然引發業內外更多地討論和猜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述網點了解到,順豐速運所嘗試的區域代理一開始主要在縣城鄉鎮等網點實施,近期才開始在城市地區嘗試,且與中通、圓通等其他幾家快遞公司的加盟制有所不同。

“其他幾大快遞公司是整個網點承包,順豐的代理並非是區域網點的承包,只是讓網點下的一個小模塊去實施自主經營,例如網點所覆蓋下的一個社區這樣的小片區,總體來說還都是直營的。”上述網點工作人員表示,加盟性質對於大企業來說無疑是更加靈活的,企業的成本也有所降低,“但是順豐還是要考慮到包裹的安全性與服務的品質性,所以直營還會是更主要的一種方式”。

在片區承包實施方面,該工作人員表示,順豐的代理對象主要是以自己的快遞員為主,而這些快遞員從順豐員工自願註冊為個體戶,並非是直接被順豐辭退,而是一種用工模式的轉變。

“這不是辭掉員工,只是一種用工模式的改變,改變之後其實還算順豐的員工,五險一金這類的福利一樣會有,區別就在於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來給。”該工作人員說。

不過,該工作人員同時坦言,目前員工最大的顧慮主要在於突然的改變,讓其對未來的保障有所擔心。“擔心轉承包後不再能享受到公司的福利,以及達不到公司給出的預期,因為進行改變是有一定時間的,而現在所給員工的承諾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未來。”

對於“用工模式改變”、“五險一金以另外一種形式給”等說法,上述眾包配送平臺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多數快遞員認為,改為承包制後,他們的工作性質和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原來有完整的一套社保,即使工資比外包平臺配送員少了1/3,但是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狀態。而變為個體戶後,收入本質上沒有提升,穩定的工作狀態被打破了,不少快遞員轉而選擇眾包平臺這種雖不繳納社保但收入更高的平臺。”

不過也有資深快遞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各家快遞公司一直都在考慮如何靈活地覆蓋網點,激發快遞小哥的創造力,順豐、德邦等類似的舉動其實與政策沒有必然關係,即便沒有政策也會推進,而且也是合法合規。

針對此現象,德邦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德邦快遞用工標準一直嚴格按照法律執行,依規為每一名員工繳納社保。

或引發快遞行業“劣幣驅逐良幣”?

《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指出,過去國內部分企業在社保繳納方面不盡合規,第一種是交保人數不夠,有些該交的沒有交;第二種是繳費基數不對,一個月工資1萬塊錢,核定基數的時候企業報的往往是四五千。

社保入稅新方案推出後,企業要同時基於工資總額和全體員工總數去繳納社保。對於勞動密集型的物流企業來說,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興證交運研報顯示,根據各企業2017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來測算,若完全按規定繳納快遞企業需新增的費用分別為1.55(韻達)、2.90(圓通)、1.74(申通)、5.96(德邦)、10.55(順豐)億元,佔其2017年利潤總額比重分別為7.2%、15.2%、8.8%、84.9%、16.2%。

不過,加盟制快遞企業的快遞員多數屬於外包公司,社保入稅新方案對他們的影響較小,受影響最大的當屬直營快遞公司。

興證交運研報表示,加盟制快遞企業幹線員工數大約只佔全網的10%,成本結構中人力佔比很小,而直營快遞企業末端的人力成本佔比較大。勞動法與員工關係專家魏浩徵表示,“原來傳統的一種僱傭模式是B2C,公司僱傭員工,公司給員工發工資。現在政策是發多少工資就交多少對應比例的社保,那企業就在考慮把B2C改成B2B。”

“企業支付服務費給合夥企業,這時候企業收到正常的增值稅發票,那對企業而言流程就結束了,也就是把僱傭關係變成了一種承包、一種合作合夥,或者說變成一種交易了。”在魏浩徵看來,這種部分薪酬福利類的外包在未來幾年之內或將形成一個新行當,不過這種做法好不好還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看。

上述眾包配送平臺負責人認為,社保成本提高了,除了通過變相裁員等硬性舉措解決之外,快遞企業還會挖潛力增能效。“這將打破計劃物流的模式和固有思維,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同時他表示,“之前快遞公司都將直營作為發展的方向,在稅改的影響下未來這個方向可能又有變化。”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這或許會引發快遞行業的“劣幣驅逐良幣”,因為加盟快遞雖然降低成本了,但並不是管理成本的降低,而是壓縮基層勞動者的利益實現利潤增長。

實際上,快遞員福利無法得到保障在物流企業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在很多加盟制公司中,存在快遞員工資日結、甚至連合同都沒有簽署的亂象。

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費改稅新政策對快遞企業來說影響肯定是有的,但主要政策執行的公平性,如果只是針對大公司和直營制的總部來實行的話,將會使很多直營企業為了減少成本轉變成加盟制或者將相關業務外包,而如果公司和加盟商的標準是一樣的,則會導致行業內統一的價格上漲,將社保費用轉嫁到快遞價格上。”

值得注意的是,9月6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強調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不增加企業負擔。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