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哪些含金量高且學費低的大學?

用戶6781157630731


法國留學能帶來什麼機遇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為什麼各個國家要吸引留學生?

從學校的微觀層面看,有兩個原因,一是學校國際化視野的需要,特別是名校都是需要外來基因和血液的融入,從而保持在思維廣度、科研視野、學術氛圍、學術創新上的優勢;二是從教育產業化的角度,學校特別是私立院校需要更廣闊的生源實現盈利目的。(但留學生對當地消費領域的拉動並不值得考慮,特別是對於法國這種旅遊國家)

從國家宏觀層面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獲得文化認同和文化輸出。中國的孔子學院和法國高教署與法盟一樣,也是遍佈世界各地傳播中華文化。同時,中國同每個發達國家一樣,每年提供大量獎學金,吸引近50萬名學生來華留學,甚至享受廣為中國學生吐槽的“超國民”待遇。其核心目的,就是實現自己文化的輸出。這些留學生歸國後,本身就是留學國的文化載體和傳播者,有著自然的親近感,未來步入工作崗位後,將會成為留學國在政治外交,以及經濟、科技、能源等各領域輸出的支持者。比如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公佈之後,留華學生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數保持了2位數增長,獎學金生比例也逐年上升,2016年達到了61%。

那麼,法國每年招收30多萬留學生,能給自己提供什麼機會?

僅僅是為了公立類院校免學費,其收益是極為有限的。

選擇法國留學:

一方面,本身就是選了一條相對小眾的道路,有效了避開了競爭。

以2017年數據為例,中國2017年高考人數923萬(2018年為975萬),各地平均本科錄取率為48%(一本錄取率15%),考研人數201萬,錄取率30%。

出國留學人數60萬,其中,讀本科人數約20萬,主要去向是發達國家,也就是說有近1000萬高中畢業生中,最終有20萬,通過留學避開了中國的高考和考研,(多數)轉而參加了世界各發達國家的本科入學競爭,而以法國為例,本科錄取率為82%。此外,申請國外高校,沒有申請和志願數量的限制,額外增加了入學概率。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雖然現在留學已經越來越平民化,但經濟因素仍然使很多人通過留學獲得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另一方面,有更大的機會入讀名校。

考入同樣排名的中法院校,法國除了容易一些之外,越是優秀的院校,出於國際化程度的考慮,越是對國際生有更寬鬆的錄取條件!

就像很多人到國外讀高中,然後返考國內清華北大一樣,留學生的身份,申請國際化程度高的學校,的確有更大的錄取概率。比如:巴黎政治學院留學生的錄取比例是30%,而法國本土不僅選拔程序更復雜,錄取率不足10%;再舉一個例子,公立大學碩士申請中,今年法國本科畢業生本土申請競爭極為慘烈,很多學生折戟沙場,而中國很多二本三本、甚至專科(申的不是M1)的學生,卻通過Horsdap程序申請到了知名公立大學。

特別要說明,

以上只是討論法國留學在獲得高等教育機會方面的優勢,而不是教育質量本身。雖然留學生在一線城市落戶,以及金融、能源、醫療、工科等部分行業就業中有一定優勢,但並不意味著只要出國留學,就能完全規避高中成績差、學習能力弱等不足,就一定能學有所成,畢業也一定能充分就業等。

03

法國留學的價值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留學是否能夠實現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完全取決於學習自己的追求和努力程度,而不僅僅是教育環境本身。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未來有核心職業技能和經驗的人將成為稀缺資源,依靠體制內資源壟斷,運氣,投機倒把,房地產投機,高學位學歷名份等固化或提升社會階層會越來越難,而中產階級也越來越多的把錢和資源投入到自身的能力提高方面。對於我們學生來講,接受高等教育,特別是出國留學接受高等教育,其本質除了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塑造之外,大多數學生是為了

提高自身的職業核心競爭力

那麼,在提高自己職業核心競爭力方面,出國留學,特別是去法國留學需要或者應該Get到哪些技能呢?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基於世界500強員工要求總結出的能力素質模型。

簡言之,對於一個成功者,知識結構只是基礎和工具,可根據需要隨時快速填充和增強,而在最求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能力、吃苦能力、受挫能力、學習能力等更為重要。特別是,這裡沒有提到創新能力和膽識,這兩點是成為一個更高層次的成功者的素質,但不一定是一個廣義成功者的必備能力素質。

決定這些能力素質的因素,一方面是先天的性格和智商;另一方面就是後天環境中的培養和鍛鍊

那麼,選擇法國留學,對於提高自己核心競爭力方面有哪些幫助?關鍵在於自己如何把握和利用留學的機會,將法中之間高等教育的差異化優勢充分發揮,切實提高自己,我覺得除了所謂長見識,學方法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精神目標與價值觀。前幾日,法國高考哲學試卷火遍朋友圈,殊不知法國在高等教育階段更注重社科人文類的教育,比如,在工程師類的院校中社科人文類課程比例相當可觀,他們希望自己的畢業生除了職業能力之外,在情商方面也有較高素養。

法國人的懶散被廣為詬病,但他們很注重生活質量,再窮再忙也不能耽誤休息和度假。“窮樂”與“富累”孰對孰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何況窮不一定樂,累也不一定能富。此外,在法國及歐洲社會(相比較而言)不以收入論英雄,工人和醫生、教授結婚也是常有的事,他們更注重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尊重,更看重年輕人是否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通過留學,暫時脫離中國社會廣泛存在的勞累與焦慮,感受一下其他氛圍總不是壞事,更有利於個人精神層面的進階和昇華。

第二,思維方式。在法國留學能比中國更容易擺脫學術權威崇拜,形成傾聽異議—>表達自我—>批判的交流和思維模式。法國人既極具批判思維,同時老師又十分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去傾聽每一個人的見解,這一點在法國課堂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第三,外語能力。留學的基本附加價值,是白送的,一定要拿到!從你準備留學開始,外語學習就脫離了中國課堂的啞巴外語模式,在法國留學期間,外語是生活學習的基礎,也有大把的機會鍛鍊。英語授課的學生更是有機會掌握英、法兩種世界主流語言,所以一定不要畏畏縮縮的不敢說、不敢練!

第四,職業能力。在校期間職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來源於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培養。法國高校在教學方面比中國高校更注重實踐,除了傳統的考試之外,小組作業是常見的作業形式,特別是高商等私校,幾乎每門課都有小組作業,通過小組作業不僅鍛鍊團隊合作、項目實踐,每個人還有做演講等等。法國越好的院校和項目,實習比重越大,比如GE項目,一共兩年的學習時間,實習約10個月。另外,Gap Year也是西方教育模式的特色,無論是去交換還是工作或深造,再回到學校,都能更好讓自己深化學習。此外,校企結合是高商等私校的重要評判指標之一,學校不僅請行業名企的人來授課,更是會依託企業提供很多實習和就業的機會。

第五,視野。留學期間不僅僅是與不同國家的同學溝通交往,更有大量的交換學習機會,學生不僅可以申請學校自己的交換項目,還可以通過歐盟Erasmus Mundus(伊拉斯莫)項目在歐洲大學之間交換。優質院校更是如此,比如巴政多於,除交換之外,很多高商和專業,還會需要在學校設在不同國家的校區輪讀,的確是一番不同體驗。

第六,對目標的執著和渴望。一個人沒有對目標或成功的強烈渴望,就會停滯在困難面前,很難達到主動意義的成功。追求目標的動力,一方面,來自性格和經歷方面塑造的,個人本身的做事標準、自我要求,另一方面,就是自身對成功的渴望。沒有這種執著,就沒有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留學和高考、考研等一樣,本身就是一個階段性的人生目標,期間語言考級、申請,面籤,又是一個一個小目標,心中沒有夢想,沒有一份執著,也不會成功,起碼很難學有所獲。

第七,吃苦耐勞、受挫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個人認為這一條和第六條加起來,比前面幾項能力素質都要重要的多。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溺愛毀人,反之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外界環境越優越,吃苦閾值越低,克服困難能力越差。出了留學申請學習奮鬥歷程之外,留學生活本身,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也是關於這方面的一種很重要的鍛鍊。法國大學並沒有中國大學這種“保姆式”的保障,當你一個人背起行囊,遠赴異鄉,獨自面對各種衣食住行的瑣事,獨自面對困難和孤獨,你的潛力自然會得到激發。有一次,我從機場接回一個剛從法國畢業歸國的女孩,當幫她把是自己體重數倍的行李搬到車上的時候,真的不敢想象她怎麼把這麼多東西從另一個大陸弄回來,但可以想象她經歷了這些,得到了什麼。

是否去留學其實並不重要!無論是否選擇遠方,都別忘風雨兼程,願你歷盡千山萬水,驀然回首,青春都無怨無悔!


鑫慧迪教育


三個字回答這個問題:不知道。因為初中都沒畢業高中都不知道啥樣還讓我回答國外什麼大學好又便宜這不是開玩笑麼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