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爲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有鳳凰花的那一塊天空,好像比別的天空藍一點。

這當然是一種錯覺,物理學上可能是因為橙紅色的花和藍天正好是對比色。

鳳凰花在五六月盛放,是畢業季的舞臺背景。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五月鳳凰花似酒”,時光刷一聲拉到1998年的盛夏。那一年的鳳凰花,擔得起酒的形容。花在枝頭醉,酒在杯中轉,在杯中度過的季業季,回想起來,近乎眩暈。

到大四下學期我們基本就沒課了。也許是有的,但是心理上覺得沒有了。大家同心同德地專心致志地開始玩了。要畢業了嘛,畢業就不能這麼玩了。要分別了嘛,分別前總要好好玩一玩的。

我被分配了一個任務,給畢業晚會寫一個小品。要寫小品嘛,當然需要合作者了,我趕緊把老王等幾個要好的朋友拉來,形成創作小組。要搞創作,當然要開會討論;要開會討論,當然要出去吃飯;吃飯嘛,當然要喝酒。

就這樣的,不知喝了多少啤酒,小品長什麼模樣,反正我是沒見過。後來有一次我終於急了,舉著杯子指指點點:從明天開始,你,第一稿,你,第二稿,你,第三稿,最後,我審稿。話沒說完,老王同學一巴掌打在我肩膀上:你,一個人去搞!

我喜歡和老王同學混就是因為她說話最刻薄。比如她諷刺我長得黑,說你晚上千萬別出門,要不然會和夜色融為一體。我縱聲大笑,她又說,笑也不行,夜色中只看到一副白牙飄動。

別看那時總是聚眾喝酒,其實,我覺得酒挺難喝的,啤酒寡淡,白酒辛辣,可我很虛偽,一直裝出愛喝的樣子。因為我喜歡的,是聚眾喝酒的氣氛,以及微醺之後言不成句的愉悅。我懷疑其他人也像我一樣,只是把喝酒當作廝混的幌子而已。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就像很多青春電影裡頭都會有混在一塊喝酒的場景,特別是畢業季學生們的場子,酒精對於年輕的孩子來說是陌生且極具誘惑的,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邀請函,年輕人的每一頓酒似乎勢必要帶點今朝有今早醉的意味,成年了,長大了,逃離了,決定權在自己手裡了,是時候撒開膀子幹一直想幹的事情,哪管那是不是真情實意的做作。

老趙除外。老趙是真心愛喝酒。而且她愛喝的,是白酒,喝時表情珍惜,抿嘴品味良久,彷彿心事重重。

她還說,看不慣電視劇裡那些大碗喝酒的人,動不動把酒杯酒碗往桌面上一頓,酒能灑出來一大堆,喝的時候動不動又從嘴角漏出一些,這些人實在是不心疼酒。她很生氣地用手指敲著桌面:“第一,酒好喝啊;第二,酒貴啊。就這麼浪費?”

黃一葦同學沒老趙那麼愛酒,但她喜歡喝了點小酒之後就寫詩。就像《圍城》中的董斜川,大家一桌子混亂,她埋頭在那裡奮筆疾書,問她,您在幹啥?她嚴肅端莊地說,我在寫詩。

寫了之後還讓我們傳閱,問如何?我們能怎麼說呢?能說不好嗎?誰敢惹一個喝多的人呢?反正我不敢。說寫得好,她接著問,那麼好在哪裡?我怎麼知道好在哪裡啊,我又不會寫詩。現在想想也是疑惑,她喝的是酒又不是醋,為啥一喝就變得那麼酸呢?

有些人喝多了會打電話去某個人訴說衷腸,有的人喝多了會鼓起勇氣吐露心聲,最可憐的是那些喝多了也沒有什麼心事要訴說的人。比如我。這個時候覺得人生沒有一點愛恨情仇,真是不配喝酒。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但是也終於漸漸知道,愛情並不是青春的標配。

在最好的年紀,也未必就能遇上最合適的你,在最能說情話的年紀,可能說的都是無主的情話。這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好時光未必需要對手戲。縱情歡笑,未必需要有多麼複雜的情愫,那些無心無肺的友誼,有情有義的兄弟,未必不如卿卿我我的愛情更值珍惜。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年輕的學生時代彷彿做什麼都格外開心,除了考試,學業,還有各種奇奇葩葩的課外活動,若是有個像《我的少女時代》裡邊那個討人厭的教導主任不管大家的意願給取消了,可能會大鬧一場吧,可能不會,成年的大人和少年是兩種思考模式,他們並不懂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有什麼意義,意義嘛......無論時間過去多久,想起那段時光心頭還有那麼點熱乎,這就是意義。

天光遲遲不去,夏日漫長的黃昏。走回宿舍的時候,突然抬頭看看住了四年的那個窗口。衣物招展,一切無情。

這段時日,因為臨近畢業而頻密的醉飲,夜聊,狂歌和歡笑,數天後將結束,而數天後,將與這一切徹底告別——這個飯堂,這棟宿舍,這些拿著西瓜或者鮮花的人們……這一切。難言的恐慌和空虛,不知從何說起。

誰能在22歲的年紀領悟到告別的真意呢?誰會知道我們在那之後,將會更頻繁地經歷告別,誰會在當年就理解到,所有的告別,都是一場場小型的死亡呢?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很多人在告別的時候哭了。

也許在那場盛大的告別裡,我們隱約意識到,畢業意味著什麼。

畢業意味著我們將落到社會的大嘴裡,任它咀嚼,畢業意味著,我們再也不能那麼理直氣壯地矯情。

伍迪·艾倫在他給畢業生的致辭裡這樣說:“以我們的襯衫大小和腰圍,我們怎樣才能在這個有限的世界找到意義呢?”

探尋意義是那些襯衫大小和腰圍仍很完美的畢業生可以做的事,然而,沒有例外的,他們有一天變成這樣的人:“總結來說,未來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陷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躲避陷阱,在六點鐘前回家。”

從徹夜笙歌的人,成為在六點鐘前回家的人。

從毫無目的的暢飲,到珍惜每一份精力,規避每一份危險,絕不付出一分不必要的熱情。

這,都是今天的我,懷念畢業季的原因。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無問西東》一開場,張果果(張震飾演)的問題多有意思:“如果提前瞭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是啊,如果知道青春不就是那點腦熱,一個轉身就摔進世俗的漩渦裡,而世俗希望你在意的,也向來就是那點東西,有點傲慢,有點不可理喻,你還會來過自己的人生麼?

青春就像一場宿醉,醒來的時間,很長很長。

很多年之後,醉意消失,再想到故人,想到那一年盛夏,走在東九樓下的,拿著鮮花或者西瓜的親愛的故人,心裡尤覺懷念。

老王還是那麼刻薄。幾年不見,她諷刺我老了很多,說,你怎麼像莫泊桑小說裡某個女主角啊?我問哪一個。她說是《項鍊》中的瑪蒂爾德,以前是借項鍊之前,現在是丟了項鍊的十年後。

愛喝酒的老趙,卻詭異地愛上了中醫,想象她當年抿嘴喝酒的表情,現如今抿嘴喝的卻是中藥,也是醉了。

老鄧是我們之中第一個買了房子的人,他買房子時,我們全到他家去蹭住。他雖然貴為買房之人,審美卻十分令人擔憂,房子裡每個房間每個空間都貼著不同類型的地磚,所以四壁空空的同時,卻又花花綠綠。老王同學又刻薄了,說,你家看起來像是賣地板的。

那天晚上我們沒喝酒,一群人云淡風清地聊聊天,各自倒地而睡。有的睡在沙發,有的睡在地板,有的睡在電視櫃(因為電視櫃是有了,但電視還沒有)。

那並不是記憶中的盛夏,儘管花事已了,酒事不再,我仍想起那首出名的詩歌:我們不知不覺睡著了,夢裡花落知多少。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我們為什麼總愛頻頻回望自己的青春?大概就是因為,我們都知道,無論誰,總有一天會把青春走完,就像電影會有終幕,酒總要喝完,人不可避免地畢業、長大、老去,也許還會成為自己完全想象不到的那個樣子。

青春的珍貴就在於,“千里搭長棚,就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正是因為如此啊,那些短暫的,恣意的,放肆的,傻乎乎的片段,會在六點放工後沙丁魚罐頭一般的地下鐵,會在單車少年呼嘯而過的林蔭道,會在綁領帶的青年人喝到抱頭痛哭的蒼蠅小館,會在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間撞進腦海,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

它們之所以讓人留戀,是因為那些零星散落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命裡那一場酸辣苦甜只有自知的電影,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在出演屬於他們自己的劇情。

而昨天,我發現了一個“不散場劇場”,在這裡,找到了“不散場的青春”。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這是一個騰訊視頻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的線下主題活動。一進場,就感覺又回到了那年嶺南的漫漫長夏,小吧檯上是老舊的小黑板,寫著今天要放映的電影,懸掛在外的長布寫滿了電影裡的臺詞,那些不完美的,遺憾的,逝去的,被一一記錄下來。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我在這個劇場裡看了好幾場電影,好久沒有流過這麼多淚,也好久沒有這麼放肆地笑過了,現場像我這樣笑了又哭得稀里嘩啦,哭了又笑得花枝亂顫的人還真是不少的,大概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青春碎片,誰又在誰的故事裡留下過聲影?而現在的他們,還有沒有劇情?

電影結束的時候,舞臺上只留下了一束燈光,有人站在光下,說著自己的往事和宣言,每個人都想要青春不朽啊,每個人都想要不散場的筵席......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現場年輕的,即將畢業的姑娘小夥們低著頭紅著眼啜泣,明天也許就要離開學校,離開宿舍,離開熟悉了這麼久的朋友老師,時光不會往回走,明天,下一站,又會碰到新的人,新的世界,故事才能一直一直寫下去,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最好時光,“不負好時光”,青春就不會散場。

扯白|為什麼我們喜歡頻頻回望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