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專業投資人手把手教你電視劇投資祕籍

文|佔太林

文娛價值官解讀:

華山論劍創始人宗珊做過文娛記者、製片人、出品人,以一個十多年經驗的文娛老兵的洞察來解讀電視劇的困境與機遇。

12月20日,由品途文娛價值官和中關村天使投資會聯合主辦的品途商創文娛沙龍暨「星耀計劃」第2期 「走進劇中聚」沙龍在品途LandoWork創新加速器隆重舉行。

文娛專業投資人手把手教你電視劇投資秘籍

(華山論劍創始人宗珊)

華山論劍創始人宗珊參加了本次沙龍並做了主題演講,宗珊早年做過文娛記者,她說那時候電影行業只有兩家電影公司可以採訪,中國電影集團和北京市電影公司,原來採訪過的人現在都是骨灰級的明星。

現在宗珊作為製片人和出品人投資了很多文娛項目,也看見了很多人“對文娛行業的項目有非常高的熱情和激情,奮不顧身的投入到影視行業當中”,但是這些人往往被名利場所吸引而忽視了文娛行業的複雜性,堅守下來的很少,結果都是“投了一個項目之後就前部變成了一本膠片,或者是幾盤帶子,血本無歸。”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後,宗珊說還是有很多的經驗值得總結,比如說今年火爆的《戰狼2》或者說去年的《夏洛特煩惱》,這些票房黑馬都不在她的預期當中,但是她並不後悔沒有投資這些項目,在她看來,這些爆款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這些項目的成功不具有普遍的經驗可以推廣,只能作為個案去參考。

今天宗珊給大家講主題是《中國電視劇的下一個風口》,過去的一年中國電視劇市場其實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宗珊以多年的經驗對此作了總結,並且對明年的趨勢做了預測。

截然相反的兩個趨勢

首先,宗珊給大家總結了電視劇發展的兩個趨勢,一是電視臺已經江河日下在瘋狂地“走下坡路”,另一個是,近年來網絡劇正在蓬勃發展搶佔了原來很多電視劇的市場。

主要是因為“一劇兩星”的政策減少了優秀作品的利潤,一個再好的電視劇也只能賣給兩家電視臺,而電視劇的採購價格反而水漲船高,導致了衛視購買電視劇的壓力增大。與此同時,由於智能手機和網絡視頻平臺的發展,電視臺的觀眾紛紛轉移了,宗珊透露出一個驚人的數據:近80%現在二三線的衛視已經是零收視率了。如此一來,電視臺招商大幅度縮水,又加重了他們的財務危機。

與此同時,網絡視頻平臺卻在異軍突起,今年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和《河神》都是在網絡視頻平臺播出的網絡劇。早在一兩年前,網絡劇還代表小成本製作出的內容,對高投資大製作的電視劇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但是今年的情況開來,網劇的風頭已經蓋過了電視劇。

因此,總體的趨勢現在的情況是電視劇越來越困難了,而網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冰火兩重天的兩種狀態

宗珊分析說,電視劇的在“走下坡路”不僅僅是因為電視臺做得不好,而是多種原因帶來的結果,而網劇在“走上坡路”則是大勢所趨。

第一,電視劇創作侷限性很大,廣電總局對此有絕對的控制權。很多題材不能寫,寫了不能拍,限制了他們的創作空間,網劇雖然也受到監管,並且有越來越嚴格的趨勢,但是視頻平臺比電視臺受到的束縛要少得多;

第二,電視劇是線性排播,播放容量有限,而視頻平臺是立體排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理論上在任何時候可以上線無數部網劇;

第三,電視劇回款慢、週期長,因為電視劇的壞賬率很高,如果投給了二三線電視臺,宗珊說,往往在報表上看是賺了錢,實際上是要虧損的。但是視頻平臺有多樣的廣告收入和資本參與,願意為好劇付錢,而且打款速度快、回款週期短;

第四,電視臺被視頻網站嚴重截流,大量的觀眾的注意力已經轉到了視頻平臺;

第五,電視劇製作成本高,但是收視率都在造假,高投入得到一個假的結果,投資人的心情可想而知;網劇在成本控制上比較靈活,今年火爆的網劇都沒有選擇大牌明星、大導演

第六,電視劇在電視臺播放的盈利模式單一,只有單一的廣告模式,而視頻平臺則有多樣化的收入來源,片前片後廣告、貼片、中插、電商轉化、周邊產品等等;

第六,電視臺身在體制內,其播放的內容也必須保持主旋律,很多電視劇不能播,前幾年湖南衛視以“快樂”為立臺就吃了大虧,所以近年大幅削減青春偶像劇,轉而購買《人民的名義》等弘揚主旋律的電視劇,網絡平臺則是一個相對市場化的平臺,這方面的監管少很多。

總之,網絡視頻平臺能和它相互協同,內容給平臺帶來流量,平臺給內容注入資本,而電視臺和內容之間則相互獨立,電視臺必須有自己的立場,而內容也要一個創作空間。網絡平臺給內容加分,電視臺給內容減分。

未來的兩個機會

宗珊認為,在未來純網劇或者說網臺同步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整個劇集“上網”的過程當中,精品製作的超級網劇又是網劇的趨勢。

今年的頭部劇集超過一半是網劇,再也沒有人覺得網劇很low,因為這個市場打開了,一線導演進來了,電影界的大佬“三爺”韓三平,馮小剛、陳國富等都在試水網劇。

人才的進入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內容品質的提升,所以網劇的故事、劇情、演員……都在以很高的標準來設計,所以網劇的品質得以大幅度提升,徹底撕掉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正如馮小剛所言:“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而且發展特別迅速。電影經過兩次衝擊,一次是電視劇的蓬勃興起,第二次又是互聯網的興起,所以網劇對我們來說是很有誘惑的。”

在文娛行業,好的內容是根本,好的渠道也很重要,這也是電視劇和網劇的兩個機會。

電視劇還值得投資嗎?

作為一個投資人,宗珊也認為即便電視劇在走下坡路,但是電視臺仍是很重要的渠道,而且也有一定的觀眾,但這很考驗投資人的眼光。

首先,投資人一定要把握好最新的政策導向。比如說國家的“限古令”,其實是在鼓勵歷史正劇的創作,而不是毫無底線地迎合觀眾的口味,以至於滿屏都是宮鬥劇、仙俠劇。湖南衛視以“快樂”立臺就是忽視了政策導向。

其次,要了解市場最新的走向和觀眾的喜好。要對發行和產品方向有基本判斷,比如說電影故事都很簡單,一個男主和一個女主就能把故事講完,但是電視劇播放時間很長,要突出人物的成長包括心理的成長,電視劇裡七大姑八大姨人物很多,如果拿一個電影的劇本去拍電視劇,投資人肯定會虧。

還有,對主創“賣相”的判斷也很重要,因為文娛行業投資就是投人,人選對了他就會以高標準完成任務。假如一個編劇拿著之前市場上很火爆的電視劇來找投資,他是這部劇的編劇,但是你一查,這部劇有九個編劇,他排在後面,說明這部劇根本不是他主導,這樣的經驗不能看太重,還比如如果某位導演擅長喜劇,但是你給他拍情感劇,這風險也很大。

電視劇投資的兩個方向

這次沙龍的主題是資本、創作、製作三架馬車,宗珊站在自己從業多年的經驗來看,這裡面資本是最不重要的,因為如果你把策劃、創作、製作和營銷做好的話,你根本用不著去拉資本,資本會追著你跑。

文娛專業投資人手把手教你電視劇投資秘籍

(宗珊演講現場人員爆滿)

宗珊說,大家對IP投資的誤區有很多,最大的誤區就是過於貪大,比如說《三體》到現在還在難產當中,中國並不具備這種超級科幻大片的市場,生產的產業鏈也不完整,無論是特效還是美術造型、想象力空間,中國的從業者都沒有跟上,投資人想要在這裡獲得回報幾乎是不可能的。

還有對於投資人來說,項目策劃案不等於最終執行方案。如果你要在漫咖啡坐一會,你會聽到裡面很多人都在聊合作,你要請黃渤、黃曉明,他要請鹿晗、吳亦凡、陳偉霆……事實上真正能夠請到他們的合作少之又少。一方面,他們的檔期都很滿,和他們的合作時間上會嚴重受限;另一方面,他們動輒一兩個億的報價並不是所有的合作方都能承擔得起的。

文娛專業投資人手把手教你電視劇投資秘籍

另外,宗珊還說名氣並不等於轉化率和票房,這些明星的人氣未必能夠帶來最好的收益,與之相比的是,在業內吳秀波、趙麗穎、楊冪、胡歌等的轉化率比較高。

最後,宗珊給投資人建議,明年想要投電視劇的話,兩個方向還是有機會:

(1)主旋律的電視劇,明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這樣的獻禮電視劇可以投;

(2)創業電視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業勵志片也很有前景。

現在大家看到不錯的不論是電視劇還是網劇,都在學習美劇強調劇情情節、快節奏、大製作、高標準的模式,只要內容做得好,渠道不論是電視臺還是網絡平臺都能給投資人帶來很好的收益。

文娛專業投資人手把手教你電視劇投資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