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縣以山西簡稱爲名,面積僅619平方公里,爲魏徵故里

河北省歷史悠久,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華夏先民自古於此繁衍生息,春秋屬晉、燕,戰國時期境內大部屬燕趙兩國,多慷慨之士。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河北省燦爛的文化,其中河北有一千年古縣就以山西簡稱“晉”為名,是唐朝名相魏徵故里。

河北一縣以山西簡稱為名,面積僅619平方公里,為魏徵故里

晉州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石家莊市東部,為河北省縣級市,由省會石家莊代管。晉州地處華北平原,土地肥沃,其面積較小但人煙密集,晉州總面積僅619平方公里,但人口達57.2萬,是我國著名的“鴨梨之鄉”。

河北一縣以山西簡稱為名,面積僅619平方公里,為魏徵故里

晉州,古屬冀州,春秋屬晉,戰國屬趙及中山,秦時屬鉅鹿郡,西漢初置縣,境內設下曲陽、臨平、安鄉三縣,後臨平、安鄉兩縣均併入下曲陽縣,仍屬鉅鹿郡。南北朝時,下曲陽縣先改稱曲陽縣,又併入高城縣,隋時又復設稱昔陽縣,不久改稱鼓城縣,屬定州。1215年,蒙古於鼓城縣設晉州,此為晉州設州之始。

河北一縣以山西簡稱為名,面積僅619平方公里,為魏徵故里

明初(1369年)撤鼓城縣入晉州,為散州,屬真定府。清初,晉州仍為散州,雍正年間(1724年),晉州升為直隸州,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領本轄及無極、藁城2縣,不久復降為散州,屬正定府。民國初,晉州廢,設晉縣,此為晉縣之始。建國後,晉縣屬石家莊,1991年撤縣設市為縣級晉州市。

河北一縣以山西簡稱為名,面積僅619平方公里,為魏徵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