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不到武台,你就讀不懂魚台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魯隱公觀魚處】

不到武臺,你就讀不懂魚臺

這只是一個說辭,即便你到一次武臺

也未必輕易就讀得懂魚臺

但如果魚臺是一本大書

它的開篇,就要從武臺讀起

武臺有魯隱公觀魚處

魚臺縣因此地而得名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現在的武臺頗為委屈

曾經的一方聞達之地

作為魚臺縣治最重要的文化遺蹟

如今的地位,只是最基本的村級建制

村委所在地,更像一戶農家院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遙想當年,魯隱公來此觀魚

此處應地勢開闊,築有高臺

極目遠眺,碧水泱泱

魯隱公,名息姑,

魯國第十四代國君,在位十一年。

當時的魚臺稱為棠 為魯國封地

境內景色旖旎,民風厚朴

魯隱公聽說棠地可以捕獲到很大的魚

便興師動眾地來此觀看

孔子記《春秋》,便很認真地記錄下這一筆

“隱公五年(前718),在棠地觀看捕魚。”

語氣裡多有不屑,意思說

作為一國的元首,

不應該把國事耽於看人家逮魚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觀魚臺遺址,從牆外看

已經無臺可攀

紅牆碧瓦,是復建之後的超化寺

兩千多年來

這裡算是魚臺經濟文化的發源地

歷史上的超化寺,規模宏大

香火旺盛,是一處皇家寺院

幾經興廢之後,成現在的規模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超化寺前的臺階和山門

因為正面對未來佛的坐像

我沒有正面拍照

從側面看過去,然後拾級而上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武棠亭和魯隱公觀魚處的石碑

石碑刻於明末,立於清初

相隔99年

冥冥中的一段因緣

成就石碑的傳奇

歷史記載,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

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處,

改方與縣為魚臺縣

元和四年(809年)

縣治由古城遷至黃臺(今舊城海子)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山門內,兩株國槐

算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

樹齡150年,在這裡也屬於小字輩

剛剛下了一場秋雨

樹下落滿了星星點點的槐花

細碎均勻地鋪開,踏花而行

人像走入詩境一般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有居士拿著掃把出來

把零落的花打掃乾淨

體現佛門慈悲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國槐下的一樹木槿

佛門清淨之地

兀自盛開,心無塵念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寺內的大鐘

希望能警醒世道人心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伽藍殿

是超化寺僅存的歷史建築

當年的寺院,它只是配殿

寺院毀壞,留下它作為見證者

如今頗多孤寂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魚臺歷史久遠,很多文物散落在民間

這是出土的漢畫像石

集中在寺內,成為一處碑廊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隔著網看看吧

這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石頭上傳遞著某個時代的社會信息

我們不能穿越時空

但可以讀到石頭上跳動的靈感

一筆一劃,刀劈斧鑿之聲

好像剛剛停下來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一架葫蘆

呈現著民間的生活化

佛門清修,葫蘆的生長也如坐禪

看它禪定的樣子

一種風調雨順的感覺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珈藍殿背後的亂石殘碑

應該都是過去寺院的建築和碑石

對超化寺的規模,曾有很詳細的記載

雖屢有興廢

但大多是毀於近代,

說來讓人惆悵

很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名勝古蹟

在魚臺大地上黯然退隱了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這應該是建築物上的一根石樑

從他的體量,能猜測出建築的宏大

如今迴歸到塵世的民間

日日與瓦礫雜草為伴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伽藍殿前的石階

亦是寬大厚重

被風雨打磨出溫潤的質地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香火,象徵著吉祥與興旺

也象徵著時光有序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新修建的小廣場

應該是村民們休閒活動的場所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武臺人家

過年的春聯,鮮豔喜慶

然後在四季的輪迴裡一點點剝落

週而復始是日月輪迴

春去冬來見人世滄桑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附近的校園

被周圍的綠樹環抱

如果有書聲,能傳到寺內

欣赏:不到武台,你就读不懂鱼台

武臺的村中小路

孝賢故里的魚臺,想想2500年前某個時候

從這條小道上走來過孔子的得意弟子們

閔子騫、宓子賤、樊子遲

那時候,他們風塵僕僕,青春年少

有自帶氣場的一股自信

是武臺的一方厚土,一脈清流,

養育出的五里三賢

讓後人津津樂道,傳頌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