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文章:中國是非洲頭號朋友 實現西方做不到的壯舉

俄羅斯《星火》週刊網站9月3日發表題為《非洲的頭號朋友》的文章稱,中國成為非洲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在中國的投資下,非洲已經開放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園達到100個,這個過程不斷加快,其本質是與某種全球統一體系的接軌。中國實現了西方做不到的壯舉。

文章稱,中國人再次證明他們在組織論壇方面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幾乎整個非洲的領導人都前來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文章稱,非洲各國的駐華大使與專家早就在當地媒體上互通有無,歷數中國在系統性發展非洲方面取得的各種成就。畫面令人印象頗深,這裡試舉幾例。

文章介紹,7月,吉布提啟動了自由貿易區。這個面積超過48平方公里的貿易區集生產、零售免稅貿易、倉庫和銀行於一體。一條被稱為“鐵龍”的公路從鄰國埃塞俄比亞延伸到這裡。現在,從亞的斯亞貝巴乘車過來的時間從過去的18小時減少到4小時。與此同時,埃塞俄比亞首都還出現了東非第一條輕軌。

在加納,北京著力發展教育。目前共有6500名加納學子在中國留學,人數超過其他任何非洲國家。其中1076人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在國內,以幾所大學為首的整個教育部門幾乎都是中國一手建立的。

幾內亞則是另一幅畫面:2014年至2015年,中國人開始在這裡對抗埃博拉病毒。他們不僅送來藥品和援助,中國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員還冒著生命危險在幾內亞工作。在此之後,幾內亞的333個村莊順理成章地被納入北京承諾在未來短期內落實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由於電視需要電,中國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附近建設的凱樂塔水電站看起來也顯得順理成章。

文章稱,需要提醒的是,非洲50多個國家幾乎都有中國的努力成果。哪怕從上述“個例”也足以看到全貌。比如,從局部試點開始,每個國家都成為自己所需行業的實驗室。然後,各國在評估這一經驗後要求類似或者符合本國特點的東西(在一貧如洗的馬拉維,這就是相當成功的出口紡織業)。

文章稱,如今在北京峰會上,人們在廣而告之的發展計劃中看到了貫穿整個大洲的物流系統。公路不是造福一個國家,而是把許多國家連接起來。同時,正在興起的產業獲得了線路清晰的物流。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中國一直為非洲提供幫助,但整個系統的利益是共享的,其中也有中方一份。所有人都清楚這個利益,並對其進行討論和修正。

文章稱,總的來看,畫面是這樣的:這個亞洲大國從2009年起已經成為非洲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貿易額很快將超過2000億美元。在中國的投資下,非洲已經開放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園達到100個,汽車、卡車、冰箱、電視和其他產品要麼已經投產,要麼即將投產。換句話說,有了可以償還中國貸款的東西。而且,這個過程不斷加快,其本質是與某種全球統一體系的接軌。

結果,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奇觀——中國人完成了西方殖民者未能實現的壯舉。

對一個普通西方人來說,非洲意味著什麼呢?文章認為,是災難、疾病、貧窮、落後、政變、部落爭鬥和難民。對中國來說,非洲又是什麼呢——看看上面就行了。在中國眼中,非洲完全不同,這不是童話,而是現實。

文章表示,要說中國成為全球性經濟體和大國的例子,那麼首先就在非洲,然後才是亞洲、遠東或拉美,更別說歐洲或美國了。

文章指出,說到歐洲,是誰在不久之前還掌握著近三分之一個非洲呢?沒錯,就是英國。在非洲領導人們啟程前往北京的幾天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來到非洲,但只訪問了3個國家:南非、尼日利亞和肯尼亞。她承諾投資50億美元,以成為非洲的“第一位投資者”——不是在全世界,而是在七國集團中。但她使用的口號“共同繁榮”卻是從中國借來的——也許是無意的吧。

文章認為,在非洲追上並超過中國是一個不錯的目標,但它還差得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