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夠攔截多少枚進入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

楊楣


關於“美國能夠攔截多少枚進入本土的洲際導彈”這個問題,小兵不能給出你想要的具體數字。小兵只能告訴你美國現在擁有哪些反洲際彈道導彈的手段,以及運用這些手段成功攔截遠程彈道導彈的幾率大概是多少。

圖為反導過程示意圖

一般而言,對洲際導彈導彈的攔截,根據導彈發射後距離目標的距離,分為初段攔截,中段攔截和末端攔截。其中,初段攔截是指在洲際導彈發射升空的初始階段,採用機載激光武器或者精確制導導彈對其進行摧毀;中段攔截指的是在導彈飛行上升至最高點這段距離的攔截,主要依靠海基和路基導彈進行攔截;至於末端攔截,指的是在洲際導彈作最後突防,瞄準目標飛去這段時間的攔截,主要攔截方式是近程反導系統。
圖為美軍F-22戰機,在反導中擔任初段摧毀任務


目前,美國同時具備三個階段的攔截手段。在美國反導戰略規劃中,初段攔截主要依靠F-22,F-35,F-15等主力戰機奔襲至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地,運用精確制導導彈對正在發射或者處於初始升空階段的導彈進行擊毀;中斷攔截主要依靠兩個方向:一是海上宙斯盾艦,通過宙斯盾雷達+防空導彈系統將飛過海面的導彈擊落,比如標準-3型反導導彈。二是依靠路基中段導彈系統,如大名鼎鼎的薩德,發射導彈將其攔截;至於末端反導則主要依靠愛國者系列導彈,通過陸上機動部署,對進入本土或者接近本土的洲際導彈作最後攔截。



圖為美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
(上)和大名鼎鼎的“薩德”陸基中段反導系統

那美國目前的反導成功率如何呢?目前,美國末端反導最成熟,大批愛國者系列導彈已經部署,不僅美國本土,還部署到世界各地,其中就有我國臺灣地區;初段反導最得心應手,依靠美國遍佈世界的空軍基地以及遊弋在各大洋上的航母戰鬥群,美國的F-22,F-35,F-15等戰機可以在預警雷達的引導下快速出擊,奔襲至導彈發射地將導彈擊毀;美國對中段反導最上心,但難度最大。雖然美國現在擁有大批宙斯盾艦,以及測試多套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但就測試結果看,成功率不高。比如著名的標準-3型導彈,其20多次實驗中,成功率不足50%。


圖為美國伯克級宙斯盾艦發射反導導彈

那美國反導體系的漏洞有哪些呢?

一,是預警衛星容易被擊毀。美國反導體系非常依賴遠程預警雷達的幫助,一旦預警雷達被擊毀,那對導彈的跟蹤和定位就失去了保障。目前,至少中俄都擁有反衛星手段,可以在必要時刻將處於近地軌道的預警衛星擊落;

圖為美國天基預警雷達

二,面對飽和攻擊把握較低。洲際導彈一般不會只有一個彈頭,更可能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彈頭。如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導彈可以攜帶10個分導彈頭,最遠射程可達10000公里;中國的DF-41據說最多可攜帶12枚核彈頭,射程超過11000公里,可採用機動發射,也可以通過鐵路發射,部署靈活,存活率高。如果這些洲際彈道導彈在末端突防時釋放多枚彈頭,並採用機動變軌,超高速突防(5馬赫以上)方式分別攻擊多個目標,那攔截難度太高了,很難有效攔截。


圖為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兵者詭道也


目前攔不住的。

最近的一次美國反導試驗是在今年年初進行的標準3反導測試。在位於夏威夷的宙斯盾系統的引導下,標準3導彈對一枚靶彈進行中段攔截。最後試驗以失敗告終。並沒有取得預定效果。

先簡單的說說美國的幾個反導彈體系吧:

導彈的防禦分為三個階段。

上升段段防禦美國現在依靠THAAD系統進行防禦,這個系統主要是針對於上升段的導彈進行打擊,需要部署在潛在導彈發射國周邊進行攔截。

中段防禦,美國的中段導彈防禦主要是針對於跨海飛行的洲際導彈進行攔截。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前面的那個標準3導彈了,通常由巡洋艦和驅逐艦在太平洋上部署和發射。同時美國還有相應的陸基攔截彈。

對於下降段,美國利用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截。但基本上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目前搞的最多的是中段攔截系統,美國蔥1997年到現在搞了將近60次試驗,成功六次。

測試搞了很多但成果的確不輝煌。主要原因還得從美蘇冷戰說起,美國人怕刺激俄國人不敢過度的搞反導系統。因此雖然美國從1955年就開整這個黑科技,但是到現在也整的的確不怎麼樣。

提到美國的早期反導,就要說“保障計劃”了。保障計劃是美國陸軍 反彈道導彈 (ABM)系統,當初提出保障計劃的目的並不是保護美國的城市,而是保護美國空軍的民兵ICBM筒倉免受攻擊,從而保護美國的核威懾力。保障計劃的邏輯是,敵方導彈發射過來了後,我們極力保護自己的核導彈設施不被摧毀,然後這些核導彈設施還可以用於反擊。針對於有限的蘇聯攻擊和各種其他有限的發射場景保障計劃似乎是有用的。但針對於 蘇聯的全面攻擊很容易讓系統不堪重負。又因為要讓蘇聯認為這不是一次戰略威脅,因此保障系統的研發、部署和升級都是極其緩慢的以至於蘇聯解體了20年後這個系統還在大部分情況下只存在紙面上,即便建設出來的設施也是不完整的。


有的時候美軍有很多鼓吹自己系統多麼多麼牛的傾向,但就反導系統的實質而言,美國的反導系統真心的不如俄羅斯和中國的強大。


軍武數據庫


實際情況恐怕是一枚都攔截不住

要攔截對手的洲際彈道導彈,首先在一升空的時候得能夠預警,先捕捉到信息,知道發射位置與時間;然後迅速進一步計算出導彈的發射軌跡。這一步美國通過衛星、雷達、巨型計算機組成的系統已經做到了。

但是即便做到了又能怎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彈道導彈飛行距離超遠因此其彈道角度也就非常高,其下落時的速度非常大,因此屬於最難被攔截的一類導彈。而洲際彈道導彈射程一般都在一萬公里以上,在其下落時的速度可以達到十倍音速甚至更快因此想要在飛行末端,也就是洲際導彈再入大氣層後,用只能達到三四倍音速,慢得多的攔截導彈去攔截快得多的洲際導彈的彈頭,可以說是沒可能性的。

因此,對於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來說,唯有中段攔截是合適的。因此美國重點發展的也是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但自1999年部署以來進行的18次導彈攔截測試成功率也只有一半,僅攔截成功了9次。當然,實際要能攔截一半也是很了不起的。

但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因為現在大國實際發射的洲際導彈都會發射誘餌彈,並且能夠同時攜帶10枚以上的彈頭,而且還是可變軌的。如果再進一步考慮這三種因素,結論恐怕是

一枚都攔截不住


建章看世界


基本上,這是個玄學問題。因為各方說法都不一樣,而反彈道導彈系統又沒有經歷過實戰,所以只能是各說各話。不過,總的來說,應該分兩個階段來看。

第一個階段是美蘇冷戰時期大搞反導競賽的時候,後來雙方簽署反導條約,約定各自都只能部署一個反導陣地。美國人部署了“衛兵”反導系統,一共100枚攔截彈,採用核戰鬥部。按照2枚攔截彈攔一個彈頭的比例,最多一共能攔截50枚。從理論上說,核戰鬥部的威力是可以保證的,及時不能直接命中目標,在目標附近爆炸,衝擊波、電磁輻射、核輻射等等也足以摧毀敵人彈頭。不過,當年蘇聯的核彈頭數量都是以萬來計算的,就算“衛兵”系統完全發揮,攔下50枚彈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所以後來美國人乾脆直接拆掉了這個系統。

第二個階段就是近年來美國人炒作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這個系統到目前為止試驗了很多次,成功率卻並不算理想。但是,美國人仍然認為這個有用,並且部署了那麼——幾十枚。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計劃,NMD第一階段的目標是攔截10個沒有突防能力的洲際導彈彈頭;第二階段是攔截20-25枚有一定突防能力的彈頭。那麼,到目前為止實現了沒有呢?美國人語焉不詳。從各種跡象來看,樂觀估計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部署,也就是能攔截10枚彈頭。這大概就是目前美國能攔截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頭的數量。T


聯合防務


關於美國是否有能力攔截彈道導彈的問題,首先要對美國的反導防禦體系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毫不誇張的說,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反導防禦系統,儘管俄羅斯的S400風頭正盛,但是就防禦的完善性而言,俄羅斯還是要弱上一點。

按照美國目前已經對外公佈的信息,有能夠攔截洲際導彈的路基中段攔截系統,也有能夠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海基攔截系統,還有能夠實現末端攔截的愛國者反導系統,除此之外,美國的薩德系統更是號稱全球唯一一款能夠在大氣層外攔截導彈的反導系統。完善的防禦系統,外加上美國的地理位置優勢,拋開美洲國家這些美國的後花園,陸基導彈中也僅有洲際導彈能夠達到美國,而海基導彈方面,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其他國家的軍艦或者潛艇要想駛入美軍的大洋內更是難上加難,而空基彈道導彈方面,能夠飛達美國本土的飛機型號,也並不多。就連向美國發射彈道導彈都不容易,要想擊中目標談何容易。

就目前全球能把洲際導彈發射到美國本土的屈指可數,而美國到底能攔截多少,軍機圖認為10枚能攔截7枚。像彈道導彈這東西,多彈頭的你只要漏掉了一枚,那意味著就是數個甚至十幾個核彈頭散落本土……所以攔截達不到100%,他國的彈道導彈對它就有威懾力。


軍機圖


美國具體能攔截多少枚洲際導彈這個沒人知道,就算是美國軍方也不敢打包票,因為攔截概率這個東西只是紙面上的,沒有真正打核戰誰也不知道攔截效果如何。但是

美國卻是最先提出反導這個設想,也是最先付諸於行動的國家,美國在這方面的花費的精力是其他國家遠遠比不上的!

▲HOE實驗攔截彈

1984年,美國進行首次HOE(覆蓋層尋的試驗彈)實驗,這也是美國首次靠常規手段對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實驗,原理是使用動能撞擊來摧毀高速彈頭,而攔截目標則是一枚民兵洲際彈道導彈靶彈;而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美國則進行了第一次反衛星實驗,使用F15發射的ASM-135反衛星導彈成功擊毀了一顆552km外的的目標衛星,此次實驗沒有使用擴張型骨架,完全是以純物理碰撞的方式擊毀目標!


▲F15發射反衛星導彈

到了90年代,美國曾設想過“智能卵石概念”,在太空利用動能武器進行天基反導,不過該計劃隨著冷戰的結束而廢棄。接下來美國反導技術發展的核心則是以動能殺傷器為主,比如美國的GBI陸基攔截體系,GBI不同於標準III,其具有的跨區域攔截能力不是標準III能相比的,比如打擊目標是加州,但是部署在華盛頓州的GBI攔截彈一樣可以飛過去攔截,美國進行過的多次GBI反導試驗中, 彈頭在距離靶彈2000多km時就與火箭助推器分離,接著在大約1000km左右的時候可探測到來襲靶彈的信息。


▲GBI攔截彈

1997年到2002年,美國進行過多次GBI陸基中段反導實驗,其中成功次數為6次,分別是IFT-1A、IFT-2、IFT-3、IFT-6、IFT-7、IFT-8、IFT-9,這些成功的反導實驗中,美國的EKV啥殺傷器均能識別彈頭以及誘餌彈,並且成功摧毀彈頭。去年美國進行的FTG-15洲際導彈攔截測試中,目標靶彈飛行了5000多km,而攔截彈則飛行了大約3000km,並且成功攔截,攔截彈的速度遠遠超過以前的多次反導實驗!


▲宙斯盾發射攔截導彈

關於中段反導技術,不同規格的難度是不同的,而美國的GBI則恰好是其中難度最大的攔截技術,其攔截彈和靶彈的發射場的距離達到了8000km,而我們目前還沒法做這種級別的試驗,因為新疆庫爾勒距離另一個發射場只有2000多km,從難度上去分析,我們和美國的宙斯盾-標準3導彈攔截系統的試驗難度更加接近,

因此,不要小瞧美國的反導實力,人家幾十年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目前都還在努力突破中,怎麼可能弄一堆沒用的東西出來?我們大力發展反導不正是因為這種原因?


哨兵ZH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給出的答案就一個:以美國現在的反導技術,一枚也攔不住。

這個問題,實際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給出了答案,按照普京的說法就是“只有傻子才會相信美國的反導系統”。有很多人相信美國在全球建立的反導系統能夠攔截洲際導彈,他們的理由簡直算得上是“奇葩”,更讓人無語:第一個理由,美國人說他們的反導系統成功攔截了目標。第二個理由,美國在全球建反導系統,如果攔不住洲際導彈,那美國人為什麼還建。


美國確實也做了反導攔截試驗,但結果是失敗多於成功,想要達到實戰的要求,還有太長的路要走:第一,美國的試驗攔截的都是單彈頭(只攜帶一枚“核彈頭”),現在單彈頭的越來越少了。第二,提前就已經知道了來襲“靶彈”的打擊地點,做到了有的放矢。第三,現在的洲際導彈不僅是分導式多彈頭,更是具有末端機動變軌能力,突防能力極強。

有哪個傻子會把襲擊地點提前告訴敵人的?再有,美國在全球佈署的薩德反導防禦系統,不是因為它能攔住洲際導彈,而是因為它的雷達。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2000公里。在這個半徑範圍內,任何一個國家的戰機起降、發射導彈、發射火箭等等都可能會被它的雷達探測到。也就是說,佈署薩德系統實際上就是美國在全球打造它的監視系統,更好的監視別國。



美國軍控協會曾經發布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就對美國構築的反導防禦系統提出了批評: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在技術上仍存在嚴重漏洞。該協會下的《今日軍控》發表分析文章稱,2002—2009年期間,美國軍方發射“標準—3”進行了10次“成功”攔截試驗,然而在對這10次成功攔截的信息、數據進行仔細研究後,卻發現“實際上,美國現在根本就不能夠針對導彈攻擊展開防禦”。


實際上,根據五角大樓公開的信息,這10次試射中至少有8到9次,“標準—3”並未擊中來襲彈頭,只擊中了分離後的導彈推進火箭——彈頭安然無恙。有4次,據說連彈頭都沒有。《紐約時報》也曾發表過分析文章稱,“標準—3”攔截導彈並沒有直接擊中模擬來襲導彈的彈頭。

美國國內始終都對美國建立的導彈防禦系統都存在質疑的聲音,主要質疑的地方包括:一、試驗中,只有一枚導彈來襲,而不是多枚導彈齊射,這在現實之中是不可能的事。二、控制導彈防禦系統的美軍人員事先掌握了來襲導彈的發射時間、飛行軌跡、打擊目標,甚至是導彈的型號、飛行速度等重要信息。三、來襲導彈的飛行速度比彈道導彈的速度慢,人為放大“來襲導彈”發出的信號特徵。


說簡單點就是,美國的很多學者懷疑美國軍方在撒謊,因為美國國防部的官員一直宣稱的是:“標準—3”的攔截就好像“子彈打子彈”般準確。實際上,美國的反導攔截試驗還沒考慮“洲際導彈的末端機動變軌能力、拋射干擾彈、釋放假目標”等等,而這些技術都已經被各擁核國家所掌握(除了印度)。

另外一個事實是:美國最近兩次的反導攔截試驗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也能夠說明了美軍吹噓的反導系統根本就不可靠——攔截一枚,接連兩次失敗,這還怎麼用?嚴格來說,反導系統只不過就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還遠沒解決能不能用的問題,更不用說什麼攔截的成功率了——對於攔截洲際導彈來說,哪怕是成功率在90%,也和沒有沒什麼區別,剩下的10個也能要了美國半條小命。



儒道之主


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去考慮題主提出的問題。如果美國真的能用陸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NMD)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攔截敵方來襲的彈道導彈,那麼特朗普政府又何必要去組建什麼“太空部隊”呢?從這一點上看美國所謂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好像不靠譜。


先看NMD攔截系統,是美國陸基中段攔截防禦系統。2004年美國宣佈在阿拉斯加格里堡和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部署GE-1攔截彈。到2010年共進行了16次實際攔截實驗。然而只有八次攔截成功,其攔截概率只有50%。

美國的攔截實驗所採用的模擬彈道導彈LV-2靶彈,其模擬的的是3000-5000公里的中遠程彈道導彈的飛行特點。這就導致了所謂的攔截系統,並不能夠有效應對攔截超越5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即使就是50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其攔截概率最多也就50%。



那麼美國的陸基反導攔截系統,這可都是在知道發射地點,知道相關參數,進行提前預防,的實驗。可是如果針對發射地點不定,時間概率不定,來襲導彈不定,是否分導彈頭不定的前提下,恐怕這50%的概率,就會所剩無幾。


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由美國海軍再利用海上宙斯盾防空系統進行發射標準-Ⅲ對來襲的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防禦的系統。自從2002年開始,經過了12次實驗,成功的攔截了8次,攔截概率達到67%,但是美國已經將標準-Ⅲ防空導彈進行了相關部署。

美國將阿利.伯克級防空導彈驅逐艦進行改裝,以達到最新的阿利.伯克-ⅡA可發射標準三艦空導彈。而同時美國又研製一套以海基發射為基礎研製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於2013年部署在夏威夷考艾島,配備24枚標準-Ⅲ防空導彈。美國還在羅馬尼亞和波蘭分別部署了宙斯盾陸基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部署現狀。

但是標準-Ⅲ防空導彈(標準-Ⅲ Block-1已裝備),最大飛行速度10馬赫,依靠動能殺傷彈頭。但是其攔截的最大速度的也只能限制在10馬赫的目標,超過這個速度無法攔截。對於再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來說10馬赫的速度只能是射程3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
標準-Ⅲ艦空導彈

從美國的兩大導彈防禦系統來說,其攔截能力和攔截質量,並不是十分突出。而至於美國其他導彈防禦系統,也只是戰區級的防空系統。幾乎無法攔截高速再入大氣的層的彈道導彈。

太空激光武器是比較有效的攔截手段

這才讓我們想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要推行建設“太空部隊”的計劃。因為美國只有在太空部署了攔截武器,無論是動能攔截彈頭,還是激光動能武器或者其他定向能武器。這都是針對彈道導彈防禦的最好方式。



畢竟在大氣層外對其彈道導彈進行攔截,也就是彈道導彈飛行的中段,是最好的攔截區域,而這段區域,如果能在空天部署武器,那麼將最快的做到對敵方導彈的攔截效率。從這方面反過來又印證,美國陸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並不是十分可靠。
太空動能武器


對於像俄羅斯部署的“白楊- M”這一類的彈道導彈,和多彈頭分導能力,美國的NMD根本就無法攔截。而攔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導彈的飛行中斷進行攔截,也就是大氣層外攔截。
白楊-M機動彈道導彈

這回大家明白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效能了吧,也順帶明白為什麼美國特朗普政府要推行“太空軍事化”的步伐了吧!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不知道朋友們還有哪裡需要補充的,謝謝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同時也謝謝大家的閱讀,和對本文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不管是誰家的反導系統,要對別人的導彈進行攔截,最起碼它得做到三點。一是知道導彈發射的精確位置,二是導彈發射的精確時間,三是導彈的精確發射軌跡。

理論上,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體系可以在別人導彈升空15秒之後由預警衛星捕捉到信息。衛星將導彈的位置、速度、軌跡等等數據傳輸到巨型計算機進行計算,得出導彈最終的落彈的區域,再將信息傳導給落彈區的防空指揮中心。戰術導彈要打到美國本土,怎麼也得幾分鐘。洲際導彈要從發射地點(比如俄羅斯)發射升空,再進入大氣層巡航,進入美國上空,至少也得幾十分鐘。這個時間是足夠地面防空指揮中心做出反應的。然後就是地面防空導彈的發射攔截了。



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這種從來就沒有在實戰中運用過的系統,連美國人自己都不怎麼相信的。美國人自己做過很多攔截實驗,失敗率那是相當高的。因為攔截導彈是全世界的難題。這還僅僅是實驗當中。在實戰當中,俄羅斯一定會先把美國的衛星打成瞎子。而俄羅斯完全有這個能力。早在1968年的時候,前蘇聯就執行過一個叫“衛星殲滅者”的項目計劃,成功的用“宇宙-249”號衛星擊毀了“宇宙-248”號衛星。前蘇聯還發射過一個可以搭載航炮的“賽艇”太空平臺。早些年的時候,俄羅斯又成功發射了可以擊毀近地軌道衛星的一款反衛星導彈,還發射了一臺機動性能極強的“宇宙2504”號衛星。這簡直就是“衛星殲滅者”計劃的延續。而美國的預警間諜衛星高度不超過600公里,俄羅斯的反衛星導彈和“宇宙2504號”是完全有能力把美國的衛星弄瞎,美國的國家反導系統將陷入癱瘓。



所以,真的要打起來,美國根本就難以對俄羅斯的洲際導彈進行跟蹤和攔截。即使是俄羅斯打不瞎美國的衛星,美國還得面對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攔截成功率的問題。美國的國家反導系統(NMD)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衛星,而是地面雷達,三是海基、空基和陸基導彈發射平臺。關鍵的是第三部分。要對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美國必須抓住三個機會。第一個機會就是導彈升空的初始階段,利用機載激光武器對導彈進行摧毀,美國曾經試圖開發一個ABL機載激光反導系統,用以摧毀敵方助推升空階段的洲際彈道導彈,但是無法解決激光武器小型化問題,因為激光武器要達到“燒燬”導彈的目的需要極其高的功率,反正就是“武器比飛機要大”,所以最終擱淺。第二個機會是導彈飛行中段的攔截,主要依靠海基和陸基導彈發射攔截。而目前美國正在實驗的標準3型反導系統經過了二十多次實驗,成功率不到一半,而且是“實驗”而已。 “實驗”就意味著這邊和那邊喊話:我要射了,型號××,速度××,方向××,你準備好。這種對於實戰性能的測試是有很大水分的。最後一次機會就是用近程反導系統,來攔截已經接近本土的彈道導彈。比如薩德、愛國者。但是這兩款只能摧毀中近程彈道導彈,對於洲際導彈是比較吃力的。而且洲際導彈一可以實現分導式多彈頭攻擊,在到達美國本土後可以從導彈母倉釋放出多個彈頭,分別攻擊多個目標,二是末端極速、變道功能,突防能力十分強悍,三是釋放干擾彈,極大的增加攔截難度。



歸納來講,美國沒有把握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別看他們吹得神乎其神,但是那不過是美國政府用來震懾戰略對手,二是美國軍火商為了武器銷量,三是美國軍方為了國防預算。至於能攔截多少枚,這個要看別人怎麼打了,如果是打一枚,美國花盡吃奶的力氣或許可以打下來,但是如果是飽和攻擊的話,美國就完了。


獨釣寒江



如果是敵對方的變軌洲際導彈,特別是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變軌加分彈頭,可能一枚都攔不住。不說美國攔不住,任何國家都攔不住。即使攔住了,在你附近空爆一枚核彈,攔截是沒有意義的,你的一切攔截設施報廢。接下來再來一枚,如入無人之境。發動核大戰等於互相自殺。

所以,核武器制止世界大戰的效果比任何談判、條約都有效。這是宇宙規律在起作用,企圖挑戰基本規律的下場只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徹底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