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文娛價值官解讀:

2017年是中國影視劇高速發展的一年:《戰狼2》拿下國內絕無僅有的56.8億票房,躋身世界影史紀錄。《人民的名義》以3.6的平均收視成為近十年數據最亮眼的電視劇。正因為此,也讓人對2018年的市場多了一絲期待。作為辭舊迎新的一個月,12月跨年播出的幾部電視劇卻不溫不火,口碑收視不成正比,今年的電視劇市場會何去何從,讓人憂慮。

撰文|秋葵

《如懿傳》檔期待定,《巴清傳》、《鳳囚凰》一月中旬才開播,幾部大劇因為種種原因都失約2018開年檔,今年的開年大戲和往年相比,少了很多火藥味,只有《虎嘯龍吟》和《琅琊榜2》苦撐戰局,從年底一直跨到來年。

從去年11月開始,國產劇市場就一直死水一潭,諜戰劇《風箏》沒有掀起太大波浪,翻拍劇《親愛的她們》口碑兩極分化,難以獨挑大樑,直到《虎嘯龍吟》和《琅琊榜2》開播,國產劇跨年大戰才補齊選手、正式開打。

不過,這兩部古裝大劇卻沒有繼續曾經的輝煌,題材和演員陣容都堪稱精緻的續集,口碑不錯但收視和網絡點擊量成績平平。對於業內來說,打好開年第一戰對於鼓舞2018年的士氣至關重要,這兩部劇的失利背後有著種種原因,既有自身問題,也有行業發展的一些通病,值得警惕。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不溫不火的兩部跨年大劇

說到12月的“重磅”作品,非《虎嘯龍吟》、《琅琊榜2》莫屬,目前仍在播出的兩部劇,理所當然領銜2018年國產劇開年大戰。

作為成功之作的續集,這兩部劇都自帶話題和粉絲,司馬懿在《虎嘯龍吟》裡迎來和諸葛亮的戰場謀略對決高潮,迎來腹黑和權謀的巔峰。《琅琊榜2》是前作《琅琊榜》蕭庭生後代的故事,除了主演更換,仍舊是山影的原班製作團隊操刀,劇集成色也是原來的味道。

開播以來,這兩部自帶前作熱度、話題的劇,就品質和口碑來說,延續了第一部的風格,比起同檔期的其他劇,明顯高出一個段位。不過從播出數據看,兩部劇並未達到預期熱度。

雖然《虎嘯龍吟》開播當天在優酷單平臺播放量破億,超過了《軍師聯盟》,但此後點擊量和百度指數就一路走低,日均播放量在4000萬上下徘徊。想當初,《軍師聯盟》在開播一週後,單日播放量就衝上了3億,差距明顯。

目前,該劇已經開播20餘日,總播放量只有19億,距離動輒破50億的爆款劇還有不小差距。此外,《虎嘯龍吟》還是網絡獨播,沒有電視臺分流觀眾,這個數據就顯得更加平庸了。

和《虎嘯龍吟》一樣,《琅琊榜2》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目前該劇在豆瓣評分為8.3分,在國產劇裡算是比較高的,但收視卻異常慘淡,這部預熱許久的大劇開播當天收視率僅0.27,甚至不及一些三線衛視的重播劇。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熱播劇第一部往往已經完成了粉絲流量的積澱,第二部一般都是高開態勢,像《琅琊榜2》開局這麼不利,實屬罕見。

事實上,這兩部劇的劇情和製作水準並沒有掉線。就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兩部劇的劇情可看性也不錯,人物形象鮮明,場面設計和服道化都不失水準,品質和收視的不成正比讓很多人納悶,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兩部劇的失利都有跡可循,也能給今年的國產劇創作和生產一些警示和教訓:

1、丟掉女性觀眾等於自殺

仔細分析2017年多部劇的收視率,就能發現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深陷口碑和收視倒掛泥潭的多數都是“大男主向”的電視劇,除了《虎嘯龍吟》和《琅琊榜2》這兩部,《獵場》、《楚漢傳奇》、《大秦帝國之縱橫》皆是如此。

市場決定產出,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家庭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往往掌握著一個家庭看劇的決定權,相比男性,女性觀眾的看劇時間也更為充足,越來越成為電視劇的收視主力,女性題材作品基本上都自帶龐大的觀眾基礎。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回顧近年收視不錯的作品,大部分目標受眾都是女性,成績亮眼的電視劇幾乎都是“大女主劇”或者是家庭題材劇。

一般來說,女性觀眾喜歡看俊男靚女談戀愛或者是女主佔據主動的瑪麗蘇題材,而大男主戲往往是歷史劇、年代劇、戰爭劇,這些對於電視劇的邏輯和場面要求都比較高,耗資大、改編難度大、拍攝難度高、話題性不強。

《軍師聯盟》網絡點擊量相比第二部還是不錯的,這部劇雖然是歷史題材,但重心是司馬懿的青年時期,裡面有大量司馬懿和妻子張春華的日常生活以及和側室柏靈筠的愛情,骨子裡有家庭劇和愛情劇的基因,對女性觀眾有吸引力。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到了《虎嘯龍吟》,老年司馬懿專注於權謀和朝局,整部劇的風格轉為純男性向風格,流失了一大批女性觀眾。對於國產劇來說,除非是品質極為突出,做純男性向的電視劇風險還是很大,得女性觀眾才能得天下。

2、衛視平臺短期依然不可替代

這兩年,視頻網站異軍突起,“先網後臺”或者“只網不臺”的劇越來越多,衛視平臺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但就中國目前的影視環境和國情來說,衛視平臺尤其是一線衛視依然有巨大的話語權,掌握著優質奇缺資源、肩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因此,衛視平臺短期內對視頻網站還是有綜合優勢,不可能被替代。

《虎嘯龍吟》和《琅琊榜2》的失利都和播出平臺不無關係,和《軍師聯盟》臺網聯播不同,《虎嘯龍吟》成了純網播劇,觀眾群體受限早在意料之中。

和《心理罪》、《白夜追兇》這樣的純網劇不同,《虎嘯龍吟》不是一部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純血統網劇,放棄電視臺意味著會損失很大一部分中老年觀眾,這不利於劇集的口碑發酵。

《琅琊榜2》雖然是臺網聯播,但不是傳統的黃金檔日播而是周播,另外也不是周播做的比較成功的湖南衛視周播或者浙江衛視周播,而是剛剛試水周播劇的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對於國內電視劇市場來說,周播劇雖然試水幾年,但由於製作流程和觀眾習慣等限制,始終無法像韓劇和美劇一樣,培育出比較完善的周播劇市場,一般只有體量龐大有一堆死忠粉基礎的古裝玄幻劇才耗得起,顯然,《琅琊榜2》被不成熟的周播模式拖了後腿。

對於國產劇尤其是頭部劇來說,無論視頻網站如何強勢,把雞蛋放在一個筐子裡還是比較危險的,衛視平臺短期內依然不可替代,只網不臺的風險依然很大。

3、缺爆點炒剩飯只能做“炮灰”

去年的兩部爆款劇,一部《人民的名義》,一部《我的前半生》,走紅其實都有著必然,這兩部劇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擊中了時代的痛點和熱點,很容易引起話題發酵。

《人民的名義》呼應當前的現實,涉及國產劇多年沒有涉及的反腐領域,尺度也有所突破,引發全民熱議。而《我的前半生》則涉及到女性婚姻與家庭,更是直面家庭主婦離婚後的生存現狀和自我救贖,這樣的題材對女性觀眾來說簡直太有殺傷力了。

相較之下,《軍師聯盟》和《琅琊榜》的亮點在於權謀和情義,相對脫離社會痛點,都是在當年各種題材青黃不接和話題轉移上有熱點,但是,他們的續集,無法繼承前作的熱點,使續集炒作空間侷限在前作的光環下。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虎嘯龍吟》和《琅琊榜2》這樣的古裝權謀劇,很難找到自身與當代觀眾的連接點,這兩部劇的宣傳方向依然集中在續集上,其實續集這個“炒點”一直是把雙刃劍,續集的翻拍對粉絲是不是個好消息真的要取決於續集的質量,有時也需要點天時和運氣。如果沒有達到預期,原先的鐵桿粉絲反而會反噬,成為戰鬥力最強的“黑子”。

結語

這兩部跨年劇的失利也告誡國產劇市場,一部優質的劇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外部條件、內在修為和市場因素缺一不可,2018年剛剛開始,國產劇波譎雲詭的市場和愈加激烈的競爭又拉開大幕,今年誰能笑到最後,我們拭目以待。

叫好不叫座的《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到底踩錯了哪個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