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華社發文狠批「娘炮」之風?電視行業對此會出做改變嗎?

行粥


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永遠都存在著正確和錯誤,美與醜,好與壞的鬥爭和辯論,正面理論引導著社會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負面東西卻也鼓舌搖唇為自己那一套辯駁。

“娘炮”現象已經成為荼毒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毒藥,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和許多國家媒體發文批駁,包括國家喉舌新華社重磅文章狠批“娘炮”現象對中國青少年的危害。

剛開始,有人撰文批駁“娘炮”現象時,那些娘炮有關的利益者和娘炮的欣賞者不斷在網絡上發文反擊,特別是某些大v和某些自媒體為娘炮鳴不平,為娘炮唱讚歌,並且還引經據典的舉出歷史國家某些娘炮現象,還斷章取義的拿某些名人的隻言片語為娘炮造勢,大有利用粉絲眾多優勢要把娘炮現象打造成中國主流文化之勢。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新華社作為國家喉舌發文炮打“娘炮”,人民日報,解放軍日報等國家主演媒體紛紛發文予以批駁。

新華社作為國家喉舌,常常在人們面對似是而非輿論迷茫時,在某些負面現象和關鍵時刻正本清源指點迷津,批駁錯誤,用於引領正能量正義的聲音大步前行。


醉美邯鄲


青少年健康成長,將成為國家的棟樑。

《娘炮》嚴重影響著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人無陽剛,必是娘們腔腔,那是在走向紅塵。有哪一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已的兒女成為《娘炮》?

這種人又怎能擔當國家的棟樑?

《娘炮》的出現,有其社會根源。在改革大潮中泛起的一種汙晦的泡沫,也在所難免。《娘炮》的行為,是一種缺失信仰,人生價值覌扭曲造成,分辬不出真善美,導致的結果。

值得慶幸的是,《娘炮》問題受到廣泛的重視。輿論成為一邊倒成關切。

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娘炮》的歪風,必會剎住。但見一股清流,會蕩滌一切汙泥濁水。



匯燕1


男人“娘炮”文化氾濫,男人到了“看臉吃飯”的時代,是民族精神萎靡不振的一種徵象,這種症狀還廣泛反映在當今影視、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和各種網絡傳媒中,這些作品中塑造的中國男人形象大多是“猥瑣男”、“自殘男”、“憋屈男”、“娘娘腔”、“小鮮肉”,缺乏陽剛之氣和英武之氣,某種程度上,這是對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種自卑和自我貶損。



這讓我想起抗日戰爭時期的孤島上海,當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上海社會各個階層卻成了捧“京劇名角”、“電影名星”的狂熱粉絲,沉浸在麻醉之中。

讓我們看看美國的影片,哪個男主角不是魁偉、英雄、英武的形象,哪個男主角不是在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去拯救人類,戰勝邪惡,好萊塢把美國英雄文化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僅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最重要的向全球傳播美國文化的價值觀。



即使經濟發展水平不及中國1/10的印度,寶萊塢影片裡面的男人形象也很類似於美國的好萊塢,男人就象男人樣,充滿了雄性,向全世界展示印度民族的自信心,寶萊塢也成為僅次於美國好來塢的世界電影文化產業中心。



這就讓我們反思,我們常常說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可我們在塑造中國男人形象就先失一步,我們的故事還怎麼講下去,總之,“陰盛陽衰”,不是中國的主流,我們的文藝作品能不能讓中國的男人陽剛起來。在全球局勢風雲跌宕的背景下,中國必須有堅強的男人站起來和頂起來,這就是《戰狼2》給我們的啟示。試問中國男人何時能夠真正雄起?我們該給自己的民族補補鈣了。


牛哥的天空


為娘炮正名

今年央視的《開學第一課》播出後,不僅央視和教育部被批,連出場表演的一批小男生也慘遭痛罵。他們是被人請去的,未必是自不量力毛遂自薦,他們算是被殃及的池魚,多少有冤枉。

這樣一些小男生之所以讓人討厭嫌棄乃至臭罵,主要是他們與普通男生有些不同之處。一是臉上抹粉,唇上塗紅,還畫眉毛,染頭髮,弄得像不倫不類。二是說話拉緊嗓子嬌聲細氣,還拋著媚眼。三是動作輕柔。上肢總在胸前小幅活動,常用雙手比出心形,或用食指畫圓圈,或兩手十指張開一齊向兩側來回擺動。四是常勾著身子扭著腰肢來回搖晃。總之,容顏體態、聲音言語、舉首投足,一顰一笑,都顯得矯揉造作,扭捏作態,不自然,不得體,與一般男生大有區別。

這些另類小男生可能是小鮮肉,但不同於一般的小鮮肉。小鮮肉只著眼於容貌特徵,而且這種特徵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而這些小男生有更特殊之處,且是為討好小粉絲而刻意養成。他們更不同於當今的女性,因為當代女性雖也化妝打扮,但並不柔弱,更不做作。如果硬要與女性類比,只能說他們與舊時代富貴人家的

小姐有幾分相似。

所以,不宜將他們等同於小鮮肉,更不能稱他娘炮或說他們娘娘腔,說他們女性化也不恰當。這非但不確切,而且誤傷女性。

根據這類小男生外在的主要特徵,可以稱作矯柔男或扭捏男。

矯柔男的出現源於韓流的侵襲。世紀更替之際,中國青少年也步入歌唱時代,一些青年憑唱歌迅速成為明星大腕。一些韓國男生趁機打入中國娛樂圈。他們的另類讓其很快成功。本土男生由追捧而至摩仿,久而久之,習慣成為自然,矯柔男實現本土化。

由於小學生和初中女生較為柔弱,對威武剛強有些畏懼,對輕柔細膩易於親近,所以他們容易成為矯柔男的粉絲。初中男生和高中生對這類缺少陽剛之氣的男生是不感興趣的,成年人更是非常反感。但是,由於娛樂媒體的熱捧和大力推介,矯柔男或扭捏男隊伍似有擴大之勢。

對出現矯柔男這種現象不必視為洪水猛獸,非趕盡殺絕不可,但必遏制。


荷風68


我就問一句:能不能抗得動槍?敢不敢上戰場?

少年娘則國娘 國娘則國亡!大媽級婦女都喜歡娘炮、跟喜歡養大狼狗一樣一樣、這是一種很可怕的事,這種心態是赤裸裸的心理變態、是嚴重的心理疾病,如不加以重視治療和處理、就會演變成社會問題,最終……禍國秧民!

如果任由這種娘炮文化發展下去,五年,十年以後,若有強敵犯我中華者,怎樣去抗擊侵略?

到時候會不會出現一群油頭粉面,伸著蘭花指,氣若幽蘭的娘炮們有氣無力的說到

犯我中華者 討厭~~~


捷哥44947733


對正面宣傳娘炮的電視臺、劇組、作品堅決封殺,決不可扭扭捏捏,否則,娘炮必然死灰復燃。少年娘則中國娘,多麼一針見血的認知,說明中國大多數人還是請醒的。湖南臺是罪魁禍首,對分管湖南臺的領導、湖南臺臺長、分管娛樂的副臺長以及有關人員依法依紀依規處理。


軍之魂9


最近新華社發文批娘炮風該點個贊,雖然發聲有點晚,不知道裝墊兒臺作何感想。

那個開學第一課的製作人說過一句話:“你的孩子就愛看這些,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看未必!

作為喉舌媒體的裝墊兒臺一直以來“高高在上,傲視群雄”,能和湖南衛視的審美觀等同了。

媒體的宣傳對人的價值觀是具有導向性的,娘化的推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少年娘則國娘,推動社會發展的群體很多,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軍人,普通人……各類群體。如果娘化成風,這個社會是不是會畸形了。

男人,必須有個男人的樣子!


煙波千里


娘炮不可怕,可怕是媒體

可怕的不是某個人的娘炮,可怕的是我們的媒體及網絡平臺給予了這種人展示的機會和宣揚的暗示,誤導了孩子。

這個世界足夠大,容納的下每一種人生存的空間,但絕對不能允許非主流變化為主流。天空有日月,人間有陰陽。男就是男,女就是女,這是天道。

對於成年人,看到這些宣揚我們可以一笑置之。對於孩子看到這些我們揪心。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可面對我們的無良媒體,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媒體一定也是由人組成的,誰不會經歷為人父母的歷程,少一點功利,多一些良知,給孩子留一片純淨。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但主流只應該有一種選項,就是向上。

這是一個講自由的年代,但自由一定不能危害他人,扭曲人生。

不求點贊,只求轉發,讓正能量得以傳播。



心靈伊甸園


該批的不是娘炮,而是有司對影視表現內容的無理干涉,或者說,有司的諸多禁令,這不讓拍,那不許放,比如“建國之後不許成精”,還有更多你懂的,正是造成今天影視上腹黑宮廷戲,缺少陽剛之氣的娘炮,盜墓鬧鬼,之流大行其道的原因。因為其他類型都危險了嘛。

欲求影視反映社會真正需求,不以俗、鬧、娘求生存,唯有放松管制,給編劇導演以自由探索的空間。

娘炮有幾個無所謂,什麼類型都會有人喜歡。娘炮成為安全避風港,那問題就不是出在幾個美少年和他們的擁躉身上,而是生態塑造者出了問題。


松鼠老孫


“少年娘則國娘”,已經成為國人對當前文娛圈子裡的怪象的一種批判,也是一種擔憂!自古以來我們就崇尚“一陰一陽之謂道”,男兒本色當有陽剛之氣。塗脂抹粉,過猶不及就不是包容與否的問題,而是大行其道之後的引導性後果很嚴重!


“娘炮”現如今不僅僅是娛樂圈流行,就連今年央視一套的《開學第一課》上也是霸屏不止,引發全社會的深深思考,但更重要的是激起全民抵制。值此全民聲討一刻,新華社刊發評論員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真是大快人心之舉啊……!

此舉,真可謂順應時代發展,也是響應萬眾呼聲的“神來之筆”!值得稱讚。

新華社9月6日發表評論員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文章指出,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

文章評論稱,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醜”。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住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

我認為這篇評論文章來得雖說有些晚,但意義很大。這是官媒主流價值觀的重塑,更是打擊“娛樂至死”歪風邪氣的一劑良藥。相信文章喊出了大多數人的內心,對於“小鮮肉”霸屏嚴重誤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這種不合理現象從此也該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