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卡卡241625800


說個真實的案例。

我一個親戚,他們夫婦很早就為女兒打算好了未來。就是把女兒送進銀行工作。再把家裡的存款都存到她那裡去,動用一些關係,很快能成為客戶經理,不用坐在櫃檯前那麼辛苦推銷業務了。

為什麼他們這麼想讓女兒去銀行裡呢?

第一、工作穩定。

在他們夫妻看來,女孩子不需要賺太多錢,況且銀行收入也不會像兩三千那麼低。

不同地區、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崗位的工資肯定是不一樣的。

作為獨生女,家裡人都希望她能夠安安穩穩的,找個事情做做就可以了。

願意花幾十萬進銀行的,家裡肯定有些資源關係,以後的業績也不成問題。

國有銀行,是國家的企業,基本上是不會倒閉的。

朝九晚五,上下班規律,還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第二、工作體面。

在銀行工作,體面程度僅次於公務員了。這才是家長們眼裡的正經工作。

有個段子講,為什麼每次坐地鐵,總能聽到別人打電話談幾千萬的項目?

這中間一定有一類人是銀行櫃員。

雖說現在櫃員的日子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福利也在減少,還有裁員風波。

但在家長眼裡好像自動忽略這些狀況,在體制內就是非常體面的。

不過,作為從工行辭過職的人,我覺得在國有企業裡工作,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我曾經是做安全運維這一塊的。工作輕鬆,天花板很低。有時偷偷懶也毫不影響整個部門的運作。換句話說,就是沒什麼存在感。

如果你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有衝勁,我建議你還是不要留在銀行。


作者簡介:賀嘉老師,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教過1000+高管的演講,現在想帶你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賀嘉


喵女王觀點:主要是認知的問題,對事業單位和權威的崇拜和迷信。時代在變,很多舊有的認知都跟不上時代的巨輪。還有不得不承認,銀行有很多隱形福利。

這個問題,在我的經歷裡面,感受到東北地區可能常見一些。

舉個例子,我的朋友有一個家在東北,他給我講在他們家那裡,除了國家政府機關公務員、學校、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之外,還有就是雖然改制了但還是國家控股的銀行這樣的單位,其他的工作在家鄉人的眼中都不叫工作,這體現了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以來,大家在腦海裡形成的固有觀念對待工作的一種態度和對權力、權威的一種迷信和崇拜。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侷限和狹隘的體現。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

我一個在四大行之一總行的朋友告訴我,從去年開始,他們很多的隱形福利已經減少了很多,比如住房公積金減半。去年一年也有裁員。各地的銀行都出現了裁員潮,特別是在被互聯網金融衝擊的情況下,未來銀行的前景也未必很好,也會面臨很多變化。

隨著人工智能和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成為更多人的理財選擇,可以實現理財投資的基本功能,並且更為方便和快捷。時代變化的太快,現在實體的行業沒有哪一個能保證說一直穩定,很多時候越追求穩定,越難以實現穩定。依靠一樣事情就會陷於被動。現在如果一切都穩定舒適,未來可能更加不舒適。

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適應時代的需求才是最根本的辦法。所以在我看來那些花幾十萬要進銀行或者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有很多是父母的意願,但這種選擇的背後,體現了僵固的思維,體現了和時代發展的不同步,不能實現有效連接。

還有不得不承認,銀行有很多隱形的福利,比如可以有更為便利和寬容的貸款政策,我在北京和內蒙的銀行朋友都有幾十萬元的消費貸額度,對政策和一些信息更早知道,有更多的優質信息渠道,關於信貸和投資。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職場喵女王


我覺得這應該與大眾對銀行等事業機構與權威單位的盲目沉迷與迷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進入銀行工作,給一般的感覺,就是薪酬福利高、待遇好,工作壓力不大但工作穩定性很強,甚至會存在不少隱形的灰色收入。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以往的銀行機構,確實會存在這樣的問題,而銀行工作也成為了一種鐵飯碗的職業,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類民營銀行、各類支付工作的快速崛起,銀行的鐵飯碗工作似乎也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作為銀行內部,實際上也分為不少的部分與機構,而對於非常普通的職位,同樣存在較強的優勝劣汰過程,內部洗牌的風險不少,以往的鐵飯碗也顯得不那麼牢固了,而一般人的傳統思維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要再用以往的思維來思考工作。


郭施亮


這裡並不矛盾,只是用的兩套邏輯,分清楚就行了。進銀行的邏輯是:無論怎樣要拿住鐵飯碗;在銀行裡工作的邏輯是:提前發退休金,你還想要多高?

麻煩的是這兩種邏輯都有些問題。


01.進大機構花點兒錢,很多人是願意的,因為能幹到死

改革開放之前,能進國營大廠是要動用很多資源的,資源不到位根本不可能進廠工作,成為一名工人也不容易。那會兒的資源不是錢,因為都沒錢,更多的是人際關係。
現在的銀行在某些人眼裡就是之前的國營大廠,想進自然需要投入,而錢的投入反而是比較簡單易行的。
於是,為了拿到一份可以幹到死的工作,一些家庭願意先花一筆錢,反正只要進去了,兒女下半輩子就不愁了,值得!
可惜的是,早年間國企有下崗,當下銀行也保不了誰幹一輩子。
說個真事,
我家馬路對面以前有個某銀行的分行,規模很大,有20個窗口,上週去發現關了。銀行為節省成本,正在縮減網店。此時被裁掉的多半就是花幾十萬進來,月薪幾千的員工。

很唏噓。


02.只要能在組織裡幹到退休,錢少也無所謂,就是提前拿退休金

進銀行(或者大型國企)之後,一些年輕人就開始等退休了,工作都是可有可無的雜事,幹不幹或者說誰幹都成,只好先混著。這樣的工作也不可能給太高工資,一來沒必要,二來你不想幹有人爭著來。
權當是提前拿退休金了,待著,挺好。我有個印象,一些剛畢業開始工作的人月入還不如退休人員,這在當下估計不少見。

這裡有個前提要先想好,你所在的組織不能有大的變動, 比如說:裁員。一般此時裁員名額都是給新員工的,而你多半是新員工。


03.認知升級:打工可以,別當火雞

每個人行走社會,都圖個平安,能找份萬年不倒的工作挺好,這沒有錯。關鍵是不要做火雞員工,大概意思是:火雞認為主人對自己很好,每天按時吃飯、睡覺,很輕閒,直到感恩節來臨的那一天。
人生本不應如此。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434個長篇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歡迎關注轉發或者留言討論,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一:如何進銀行

目前進入銀行工作,只有兩種方式:

(1)校園招聘:這是銀行職工的主力來源,每年的9-11月是各大銀行的校招高峰期,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這時候網申或者投遞簡歷,現在銀行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分行層面的大都要求要985/211高校,再差一點也要本一(本處主要指四大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農商這類應該要求會低點);總行層面的,基本都要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2)社會招聘:直接面向已經工作的人員招聘,這主要是挖同業的牆角為主,一般以客戶經理及支行副行長、行長這類營銷類的崗位為主,還有離職率高一點的櫃員。

(3)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黑幕,所以不管是校招還是社會招聘肯定都會有關係戶,其實更多的都是靠人情關係而不是直接花錢,現在這個社會很少說花錢進銀行的,我所見過的都是通過各種關係進來的(領導親戚、人行、銀監等管理部分的子女等),當然不排除有個人花錢,但應該不多。

二、為什麼要花錢進銀行?

(1)你說的兩三千元,有存在的話,那麼也是稅後的工資,而不可能是稅前,稅前兩三千,我還不如去賣燒餅,可能都不止這個數吧?銀行金融業既然被號稱是高薪行業,那麼即使不高,他也不會低到哪裡去,一般來說銀行的工資在當地排名最少是前三分之一,就以我所經歷的銀行來說:稅前櫃檯基本都在五六千以上;後勤管理部門的普通職工都在1萬起步;至於客戶經理這類營銷人員,業績好的話,年入百萬不是夢;

(2)應該來說,櫃檯扣除五險一金後,確實有可能存在兩三千元的情況,但是你要知道,你扣除的多,銀行補貼的要更多,假設你五險一金扣除3000元,那麼銀行扣除的絕對不止3000元,因為五險,企業扣除的比例都高於個人,而一金兩者扣除的比例是一致的,所以你實際的收入是:3000到手+3000你自己扣除的+3000以上企業扣除的,實際收入可能是1萬元以上。

(3)社會地位:雖然說銀行的地位一直在下降,但是作為曾與公務員、醫生、老師齊名相親好對象,應該來說在廣大二三線城市及村鎮,銀行還是相對比較吃香的職業,帶有一丟丟的社會地位,而父母不都是望子成龍嗎,孩子在銀行工作也能讓他們備有顏面,所以才會有人願意花錢送孩子進銀行;

(4)隱形福利:你沒經歷過可能不知道:銀行福利就我知道的,一般就有:午飯補貼、各個法定節假日的過節費,你的生日、甚至有的父母生日的生日金、每年工會發放的各種糧油、米、水果卡等等、補充醫療保險、職工體檢,此外還有最重要的年終獎(這也是收入的一個大頭)以及年會等(年會會有抽獎),還有好多細緻的,比如你的崗位達標,有通信費補助,汽車油費補助等等,太多沒法一一羅列。

三、花錢值得進嗎?

我覺得是值得進的,花幾十萬的我沒看到過,花幾萬的有可能,通過第二點你可以知道,即使是最底層的櫃員,不算福利,一個月實際的收入其實也近萬元,若是花幾萬元,一年基本就回本了,而且這個以後就是個鐵飯碗了,雖然現在都說沒有什麼鐵飯碗了,但是中國的銀行應該是最有人情味的單位了,就是效益再不好,最多大家一起降工資績效,而不會說裁員;所以說我感覺若是花幾萬元可以進銀行,那還是值得的。

希望通過以上分析,你能對自己的問題有所瞭解,有其他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留言,有空我將一一回復,望看到的朋友們可以點個贊支持,謝謝!


鯉行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哈哈,整個題目最大的bug就是“兩三千的工作”。

進了銀行,如果是有編制的正式員工,在中國哪個地方都不可能是兩三千的工資。在哪兒,都是會高於當地平均工資的。

在銀行,你可以做櫃面的工作,可以做信貸,可以做股市期貨等等。在小一些的銀行更累、但是收入更高;在大點的銀行呢,就更類似於企事業單位,需要一步步往上走,職位越高、工資越高。當然,這個提高的幅度大於一般的國有單位。

以我的一個朋友為例吧,她在平安銀行工作,每年的收入算上工資、年終獎、一些補貼等福利,基本上年薪在30萬以上,她還是剛工作兩年的員工,可以說還是很不錯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想法其實往往源自於保守。

現在從國企、央企、事業單位跳槽出來的人,何其多?其實,待在銀行還是出來,這件事全看個人的態度啦。沒有誰是誰非。

選擇進銀行,相對穩定性更高,畢竟我國不像歐美,銀行不會說破產就破產、說裁員就裁員,銀行的工作可以說是很適合不少更願意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為中心的朋友。

不進銀行也有道理,現在支付寶和微信,幾乎佔下了半壁江山,銀行的生存空間不大,為了自己的職場發展,出來闖到也有道理。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我是一名銀行員工,我覺得我可以從幾個方面深入的去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吧。

首先,先不說其他待遇,就說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2、3千這個數字是基本工資。就拿我們銀行舉例子,我們每個月的工資是分兩次開的:上半個月發的工資是基本工資加崗位補貼,下半個月發前一個月的績效獎金。就我所在的城市而言,績效獎金平均為基本工資的60%。這樣算下來,一個銀行基層員工每個月的工資應當4K左右。績效獎金多少的影響因素是比較多的:1、針對某幾項指標的績效兌付比率。2、地區分行的機構經營情況。3、整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對該地區銀行業影響比較明顯。

其次,關於在銀行工作的隱性福利問題例如:解決戶口、養老福利等等。我所在的銀行,今年總行本部面向全國各機構進行的數次內部招聘的章程中,明確說明不負責解決戶口問題。因此我推斷其他國有銀行也同樣不會輕易的為外地員工解決戶口問題,尤其是一線城市。而養老福利方面,今年來政府開展“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等政策,與銀行和其他國有企業的“企業年金”大相徑庭,因此其實銀行的養老福利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優勢。

第三,由於銀行業屬於比較敏感的行業類型,內控制度相對嚴格。銀行從業人員禁止以任何形式參與開辦、經營其他企業,甚至是個體工商戶都不可以。相當一部分崗位對員工出國都有一定的限制。在這裡我要說一下,可能如果您說其他國企員工或者國家公職人員,在這個方面也有同樣規定,那您就想錯了。國有銀行在這方面的限制是真的嚴格,絲毫不流於形式。我一名同事的父親給他進行的大額轉賬,由於同事將這部分錢放入投資理財產品中,第二天就被內控合規部電話調查。

限於篇幅問題,我做一個總結:1,銀行基層員工是從事服務行業,可以說是“金融民工”。2,銀行職員收入中,績效佔的比重很大,因此效益不好的銀行,基層收入真的不高。3,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式來看,銀行轉型的陣痛期還遠遠沒有結束。4,員工招聘越來越正規化,想花錢進來有些難了。


YSTYD


銀行工作最大的特點是穩定,也相對輕鬆。風吹不到雨打不到。而且隨著資歷積累,升到分支行領導,收入也會上去。所以會有家長想塞孩子進去,也算是進金融圈,捧金飯碗。當然花幾十萬是比較誇張了,工資也不會只有兩三千。



另外,在很多地方,在人家的心目中,銀行算是“體制內”。四大行內還流行叫這個處長那個局長。而且,真的關係戶也會有借調到銀監會或央行的機會,無論是藉機留下,還是認識一圈領導,再出來,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第三個原因,銀行很大,內部也有分工,有工會,有風控,有宣傳,這些工作不見得一定要金融背景的人才能做,而且可以分享,和金融背景的人,同樣高的收入。所以這些崗位就像沒有門檻的龍門,因為誰都能跳,所以擠的鯉魚就越來越多,所以潛在的門檻也越來越高。



但是這種情況會是常態嗎?我們認為不見得,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旱澇保收的金飯碗,任何在溫室裡長大的花朵,都禁不住真正的寒冬。過去的國企,鐵飯碗,不是一家接一家的倒閉嗎?未來受到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銀行也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盈利壓力。



於是銀行要麼是進行改制,引入更市場化的機制,要麼是在競爭中,背不動負擔最後被迫倒閉。相信到了那個時候,肯定不會再出現花幾十萬到銀行來工作,一個月掙兩三千的情況。

但是,只要產生了新的壟斷機構,新的“旱澇保收”,這種情況可能還是會出現這種情況。從長期看,這不是不理性,反而恰恰是經濟人理性選擇的結果。

以上意見供參考。


林海


這個現象從側面反映了人們社會認知問題,當然從企業福利上看,相對於在別的企業工作,銀行確實有不少讓外界垂涎的隱形福利,但這一現象多數在二三線城市較多。

”銀行就是印錢的地方,你說好不好?”(即使銀行印錢,也不是給你花的)

在很多父輩的的觀念裡,銀行編制內的職位算是”金飯碗”,工作輕鬆、環境優雅、收入穩定、行業體面、福利高,相當於一項長期穩定的投資。安安穩穩,不奢求榮華富貴一生,但求衣食無憂一世。

如果倒退30年,這項投資是非常明智的,但在當下,就會出現如提者類似的質疑。

記在本月初,刷爆網絡引起大家熱議的關於《,五大銀行裁員2.7萬人……》的文章,讓大家猛然醒悟,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銀行也不再是鐵飯碗了。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從自動存取櫃員機的出現,移動端支付平臺的普及,讓一眾銀行櫃檯人員下崗了;科技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金融行業的變革,目前各種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逐步研發投入使用,誰知道在未來的5-10年內,又將有多少鐵飯碗被打破消失?

這個世界,最永恆不變的原則就是“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發展的前提是打破勻速前進的舒適圈,快馬加鞭,一騎絕塵。

這個打破,包括思維定式、知識結構和行為模式,打破習慣性心理防衛,建立接納思維,接納一切新事物新方法,快速適應和學習。這樣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未雨綢繆,而不至於當變化來臨的時候,卻不知所措。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花幾十萬找兩三千的工作,你覺得不值,那只是你以為。

首先,銀行實際收入根本不止兩三千。好吧,就算是假設賬面上真的真的是兩三千,其實際工資也遠超這個水平。也就是所謂的福利待遇:五險一金、公積金,不好意思,人家買的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還有各種買房優惠政策、節假日福利、禮品、購物卡、產假……等等等等亂七八糟,加起來絕對嚇到你。

其次,像銀行、公務員、醫生等工作,你找對象的時候,是真的很好使啊,特別是女生,一般你工作是銀行或是公務員這些,男方父母都會高看你一眼,覺得你工作正經穩定,社會地位高,說出去倍兒有面子。就拿實際的來說,以後生了孩子,又沒有什麼壓力,可以花更多心思經營家庭,而外面小公司的高薪人員可能連孩子都不敢生,又怕沒人照顧,又怕公司知道你生孩子失去晉升機會等等。

第三,工作真的是穩定,相當於是鐵飯碗,工作時間準時準點,想兼職做點什麼真的是很爽有沒有。

最後,能花的起幾十萬進銀行的,人家也不差拿點錢,人家工作壓根兒就不是為了錢好嘛。人家要的就是一穩定,要的就是一清閒。這種錢一般是父母花給兒女的,看到而且輕輕鬆鬆一輩子有了保障,自己也心安了。說白了,這就是父母的愛心錢,就像結婚買房一樣,就是為了讓你好過做的投資有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