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練習:行測四題(附解析)

1.【例題】

社會生活噪聲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和交通噪聲之外的干擾周

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下列屬於社會生活噪聲的有( )。

A.每週五樓下傳來的修雨傘小販的叫喊聲

B.一個月以來的新郵政大樓施工聲

C.火車鳴笛劃過夜空的聲音

D.樓上小李夫婦在中午下班後因爭執發生的摔砸聲

2.【例題】

白天:黑夜( )

A.男人:女人 B.高山:大海 C.白色:黑色 D.老人:小孩

3.【例題】

除法律有特殊規定的以外,行政複議機關一般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 )作出行政複議決定。

A.15日內 B.20日內 C.30日內 D.60日內

4.【例題】

據對全省2700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2003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431元,比上年增加491元,增長9.9%。人均純收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家庭佔41.2%。2003年全省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有:(1)名義收入增長速度為1997年以來最快的一年。2003年名義收入增長速度達到9.9%,是過去七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2)收入增加額的81.5%來自非農產業,收入的非農化傾向進一步強化。2003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中,工資性收入2613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長7.2%;家庭經營的二、三產業收入人均1307元,增加224元,增長20.7%。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對全部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1.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家庭經營的農林牧漁業等第一產業收入人均1029元,增加36元,增長3.7%;非經營性收入人均482元,增加55元,增長16.6%。(3)多數農戶收入提高,但收入差距繼續擴大。2003年多數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低收入家庭比重下降,高收入家庭比重上升,人口的多數由低收入組向高收入組移動。其中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比重由上年的6.4%下降到5.7%,人均純收入1500~4000元的次低收入家庭比重由38.3%下降到33.0%,人均純收入4000~7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比重由35.1%上升到35.4%,人均純收入7000~100000元次高收入家庭比重由13.1%上升到15.9%,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比重由7.0%上升到10.0%。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長幅度高於低收入家庭。調查中,收入最高的20%家庭人均純收入為11693元,收入最低的20%家庭人均純收入僅為1704元,貧富“兩極”收入之比為6.86:1,比上年的6.16:1明顯擴大。

2002年浙江省農村人均純收入為( )的收入家庭的比重最大。

A.1500元以下 B.1500~4000元

C.4000~7000元 D.7000~10000元

每日練習:行測四題(附解析)

【解析】

1.【解析】

A項應該屬於廣義的工業噪聲等之類,而且是每週定期發生的,也就是說這種行為是固定的社會行為,而D項是偶爾發生的,屬於私人生活行為。

還有,在定義中明確指出,工業、建築施工、交通噪聲不屬於社會生活噪聲,這些噪聲是在公共場合(大街等地方)發生的,是與社會發展相關聯的。只剩下D是正確的選項。

2.【解析】

前後互為絕對反義詞。答案A。

3.【解析】

《行政複議法》第二十條規定: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複議。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複議。故正確答案為D。

4.【解析】

第一步,明確問題。求“2002年浙江省農村人均純收入比重最大的家庭”收入多少元。

第二步,數據定位。題幹文字(3)。

第三步,估算。

閱讀題幹文字(3)可知,“2003年……人均純收入1500~4000元的次低收入家庭比重由38.3%下降到33.0%”,也就是說,2002年人均純收入1500~4000元的家庭比重為38.3%。比較可知,這個收入家庭的比重最大。

所以,正確選項是B。

歡迎您轉發和加關注,每日會有更新。

每日練習:行測四題(附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