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美育工作 塑造美好心靈

——教育部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什麼是美?也許應該從什麼是“不美”說起。“環境髒亂差的現象,缺少人文關懷的建築,偏離了真善美價值觀、格調不高的文藝作品等,都是不美的。”在今天教育部舉行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上,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周海宏這樣說,“這提示我們,不少人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亟待提高。”

8月30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周令釗、戴澤、伍必端、靳尚誼等8位老教授回信,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今天,給總書記寫信的老教授代表、高校、師範學校和中小學校教師代表會聚一堂,以回信精神為指引,就“什麼是美育,如何更好地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等暢所欲言。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老教授代表靳尚誼談到自己和同事們給總書記寫信的初衷:“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年輕人過多地關心物質,忽視了美育。這應當引起全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立德樹人講德育,也包括美育,這樣才可以讓一個人全面發展。”

“衡量人全面發展的標準是什麼?”靳尚誼指出,“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美育,美育的規律是什麼。”

“美,就是自由、活潑地生長,蓬勃向上,”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葉郎接著說,“總書記信中所說的‘遵循美育特點’,就是提醒我們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在這方面,中華美育傳統中有很多有價值的思想。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王陽明這段話講的就是教育規律。現在很多中小學生感到作業的壓力太大,每天下了課還要參加各種課外補習班,精神十分疲憊。這就是違背了教育規律,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

“對照總書記的要求,美育工作是我校人才培養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希勤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領悟回信精神,“總書記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學生審美情趣的多樣化、校園生活的網絡化、學生來源的國際化等因素都對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為進一步落實指示精神,我們將加大對美育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藝術博物館、新清華學堂、音樂廳等場所,引進高水平展覽和演出,豐富校園美育活動,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完善校園建設規劃,打造最美校園,真正實現以美育美,培育美好心靈,培養新時代政治立場堅定、文化底蘊深厚、身心全面發展的領軍人才。”

作為師範院校的代表,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鄭萼坦言,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們將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按照學校的特點,繼續充分發揮人文藝術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強化師範生審美能力培養,精心培育美育師資,助力中小學美育特色發展。”

中小學校代表,鄭州市二七區藝術小學校長劉俊彥表示,將以“戲曲傳承”為主要抓手,為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美育環境。“下一步,我們將開展覆蓋面廣、靈活多樣的美育校園文化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除了文化方面的傳承,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恆認為,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還應發揮教師在文藝創作方面的骨幹作用,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談到教師肩負的美育使命,靳尚誼先生擲地有聲:“做好美育工作,我們責無旁貸!教師本人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專業,在做人上也應該是美的、優秀的,這樣才能通過他的教育,通過他的知識和為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

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表示,落實回信精神,還要健全評價體系,“對標新時代對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的要求,對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對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全國教育系統要突出問題導向,抓住關鍵環節,深入研究學校美育工作評價標準,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美育氛圍。”

(光明日報北京9月6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07日 0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