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不再羨慕一切


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昨天千千千里馬道兄也邀請回答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再回答一下:



一是理解好寫字與書法的定位。寫漢字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我們只是寫漢字,把漢字寫清楚,不討論錯字或錯別字還是東倒西歪、比例失調的字,只要讓人識別即可,這是寫字廣義的概念,體現出的是反映書寫者的技術。另一種寫字在把字寫清楚、規範的基礎上還要表現字的美,讓人能夠欣賞,符合一定的法度,到了這個層次的書寫就成“書法”了,可以提高到中國書法藝術層面上進行認知、欣賞和探討。


二是把握好寫字與寫書法的關係。中國人歷來重視寫字,很多讀書人或專心練過字的人都寫出一手好字。好字表現出來書寫者的修養,還表示對觀看者的尊重。所以說,寫好字,從實用的起點上說也很重要,寫好書法學好中國文化這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藝術修養。

寫字要準確,讓人認識,便於交流或記載某些事件。書法就是把書寫變成藝術,通過書寫技法,表現出來文化觀念、藝術境界的水平。這裡說書寫技法,可以包括筆法、字法和章法。寫好書法,必須練習筆法,由筆法到字法再到章法,才能創作出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當然,有了這些技法還要培養書法修養,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技法是用目和手得到的,修養則用心和豐富的知識換來的。書法之美是一見可知的,即使一字不識也會被書法家本身之美所吸引。依據美學原理,凡是美的都能引起欣賞者愉快的感覺。很多事物運行都有美的軌跡或留下美的痕跡,如流星天空劃過,江河流行大地,天上行雲變化都會留軌跡,這一切都給書法以啟示。欣賞書法也是欣賞古人的心跡,欣賞一個時代的書法也在欣賞那個時代人的心跡。



汶水才子


謝謝頭條家的文小姐邀請!

對於“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

第一,先釐清什麼是寫字。

簡言之,寫字,凡會漢字書寫者寫出的漢字,就叫寫字。說白了,寫字,就是一種簡單的書寫,只要把字體寫清晰,能讓自己和別人看明白就可以了。寫字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沒有太多的講究。無論寫出的是工整的字,漂亮的字,還是不工整,不漂亮,甚至是了草的字,都叫寫字。

第二,再釐清什麼是書法。

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往窄裡說,書法又稱之為“藝術”。

書法分五體,即: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上圖為漢《夏承碑》局部,傳說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所書)

漢代書法家蔡邕在《筆論》中說:“為書之體,須循其法,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像也,方得謂之書矣。”

(上圖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書法)


寫字不叫書法。印刷體字也不能稱之為書法。清代及清代之前的臺閣體、館閣體,以及民國時期的楷書,那個時代(時期)稱為寫字,現在可稱之為書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書法呢?書法,是在遵循傳統筆法和字法的前提下,通過毛筆的提按,頓挫,緩急,節奏快慢而產生優美的韻律,通過點畫及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牽側,斜正,均衡,大小,錯落,動靜,收放,以動態的,靜態的表達,呈現出互相制約依存,映襯,呼應,相生相剋的“書道”深意來,這就是書法。另外,書法還有墨的自然變化。



中州耕牛堂主


謝謝頭條家的文小姐和書友千千千里馬的邀請(因兩題目相近,回答只有一個),題主的問題專業性很強,書家對此多存在爭論,我僅以書者的觀點,簡談下我對寫字和書法的區別。

漢字,從他最初被人創立以來,就是用來書寫的,起到記錄的作用,這是根本。

寫字,就是用筆書寫字,無論軟筆還是硬筆,都是把你要說的話和事情以字的形態,展現給他人閱讀,方便交流和信息傳遞。書法的書即寫,法,即指法度,漢字的筆劃、字形結構規律,放在一起就是書寫漢字的意思。所以,寫字與書法二者之間沒有差別。今人有很多書家認為書法是門藝術。我認為這個觀點是不確切的。

《蘭亭集序》是歷代書家公認的第一行書,是經過歷史檢驗的,但他不是以藝術的表現形式出現的,而是自然書寫產生的。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情感所致,提筆書寫的,再有蘇軾的《寒食帖》也是這樣產生的。

如果當初王羲之就是想寫出一幅書法藝術作品,展現一下個人的書法魅力,在寫《蘭亭集序》時,會怎樣構思呢?頁面佈局還會是這樣嗎?行書體還會瀟灑流暢嗎?反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這樣,先醞釀再構思,當作一件藝術品去創作,就不會有第二行書的存在了。

回到當下,我們書者在習字時,也是在寫字,你寫的字有法有度,易讀性、觀賞性、通俗性強就是好書法,就會被人賞識,流傳的就會久遠些。

反之,不易讀沒有觀賞性是寫給小圈子人看的,就不會有更多的認可,你花再大精力讓人賞識他,也只是短暫的。


漢隸大叔


寫字這簡單的兩個字就給我們暴露了兩個信息,一個是寫,寫的對象是字。這和書法的基本的要求是一樣的,對於傳統書法的定義就是使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從這就可以看出,書法其實就是寫字,他是寫字的一種高級的表現形式,是書寫的藝術化。它本質上是寫字,但又不僅僅是寫字。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就比如走路,我們每一個四肢健全的人都會走路,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模特在T臺上走。我們手裡的智能手機都可以拍照錄像,卻不是每一個人拍的照片都是藝術品。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做飯,但是隻有一少部分人會成為米其林大廚。

書法也一樣,大部分人都會寫字,但是隻有一部分人寫的可以叫做書法作品。

因為書法這兩個字除了“書”,還有一個“法”字,就是指的書寫的規律和法則,這個規律和法則是書法這門藝術在發展過程中由歷代書法家總結而成的,要想掌握這個法則需要長期的不斷的訓練。

只有經過這種長期的不斷的法度的訓練,才能從普通的寫字變成書法的寫字。


不二齋


至於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簡單說一下我是怎麼理解的。我一直在思考書法為什麼叫書法不叫書寫也不叫書字而是叫書法呢?這裡的書指的是字,法指的是規矩約束。書法要要呼和這個規律。如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無論是多麼顛,無論是多麼醉,無論是多麼狂他們都是守法的,不出法度之外。而且每個草字必須標準。絕對不是任筆為體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的。每一個點畫線條寫的都是有意境的。所以他們的草書作品經久不衰歎為觀止。他們的特徵就是字與法完美結合達到其他人高不可攀的地步。如果他們不守法像我們今天這樣任筆為體,寫出的作品能千年不朽嗎?顯然就是垃圾怎麼會千年不朽呢?書法中沒有法其實就是書寫。至於什麼叫書法中法,法就是在書寫起筆,行筆,收筆,使轉等等是有技法技巧的,只有巧妙運用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來。好了我是江上人簡單說說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說簡單點吧:寫字是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用文字方式表達出來。書法呢?是用書寫方式把文字的美表達出來。前者以達義為目的,後者以表形為目標。把問題複雜化傷人腦細胞,把問題簡單化讓人賞心樂事!


近視又老花


書法是有規則的寫字,寫字不全是書法。



現代人由於使用的書寫工具和古代的書寫工具發生了改變。以前的人使用毛筆,從一開始讀書起,就要學會毛筆的使用。毛筆字如果不按照規則去寫,肯定寫不好。古人在學習書法方面的優勢是,他們從小就能有正確的書法指導。我們現在學習書法,完全是靠摸索。摸索的路徑就是臨帖。


寫字的質量好壞,不在於寫的多。不臨摹練習,寫多少都不見得能寫好。學生在校寫字,很少有人能夠把字寫好,他們寫字的量少嗎?但為什麼大多數的學生寫不好字?學生們一年級就有硬筆書法練習,而教材都是楷書,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一筆一畫的去寫,作業根本不能完成。他們的書法學習,也只是描摹一遍,根本起不到練習的作用。有的同學甚至去培訓班學習書法,但做作業時依然是自由體。

書法練習,一個字,一個筆畫,要經過無數次的磨練。寫字則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習任務也好,工作任務也好,只要把活幹完,別人能夠識別,基本就算合格。書法則是要讓人看到以後產生出美感。



我們現在還有一種觀點,就是以為用毛筆寫字,就是書法。毛筆的書寫,比硬筆的難度大很多。即使學習多年,也未必入門,更不要說法度。只能說是在學習書法。學習書法,也不等於是書法。

只有具備了筆法、結構章法、整體佈局、運筆技巧。他寫出來的字,才能稱為書法。不然,朝習執筆,暮便誇其能書。書法何其易也!


子衿tjk


這個題目貌似已經答過,但為了更進一步說清楚本人的觀點和意圖,不妨再做馮婦重操斧柯(本篇幅略長,預計2000字左右,前面一千餘字基本枯燥,有興趣者可以駐留,不喜歡者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直接看結果,謝謝忍耐觀看)。

我們先不妨來試圖討論一下漢字的由來衍生與接續發展,其中的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或可窺出些許端倪——

傳說中倉頡造字。但遠古年代的鑽木取火,結繩創制,很難說就是倉頡一人的功勞。

我們再看看先秦時代,屈指可數的幾點字跡,無論是甲骨文、金文還是石鼓文,以及司母戊鼎文,並沒有什麼嚴謹的法則規律可循,到了始皇帝時代,才由李斯立書小篆,方使得漢字成為了統一的規範書寫。

漢末鍾繇鐘太傅的一干表文字跡,則成了有史以來貌似最尊崇書寫規矩的一種字體,雖然不是肇使發端,但倍受後人推崇膜拜,我們不妨將其列為肇使之人吧。其實,略後於鍾繇的諸葛孔明也有字跡現形,不過貌似後人臆書,並不做數。

延及晉代,方使書法藝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眾所周知的二王父子,還有王詢、陸機等人的真跡,才令人們見識到原來書寫可以這麼壯觀這般多彩並且如此多嬌,神龍妖矯俊逸遄飛。

於是,喜愛二王字跡的人們開始研究二王的字體結體規律和書寫形態,由此慢慢總結出一應書寫規範詞彙和術語,諸如:入木三分,鐵畫銀鉤,燕不雙飛,勾絲牽帶,筆無重置,墨無設色……

但是可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古時人們的書寫,雖然延續和遵循了一定的書寫規範,但骨子裡卻沒有把寫字看得比天還大比金還重——人們的書寫,秉持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作為文以載道的一種工具。文是根本,是那個至高無上的“道”,而寫字本身卻只能屈居於工具的位置,並不為人所重。假如某某造詣深厚的文學大家被戲謔為書法家,一定光火萬分惡意相向,就是因為文化的蘊涵足夠深厚,足可以統領千秋萬代,而區區寫字高手,只能說在字體裡浸淫許久,以博口惠和眼實,卻被人萬分瞧不起的,根本不入流。

但這種形態慢慢被人們以趨之若鶩的架勢改變了。舉個最明顯的例子:二皇李世民,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喜愛的什麼似的,成天目不離本手不釋卷,就是魂歸那世,也不忘了把《蘭亭集序》陪葬昭陵,致使如此真本不見天日,殊為可嘆。

自二皇以下,則紛紛效法仿作,所謂上行下效,一如楚王好細腰。於是,李唐時代出現了書法奇觀,一連出現了史上皆可稱頌的祖師級人物。比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等,都是一代書寫名家書法大家,並且延迤千年,越發爍爍其華,光彩奪目。

李唐時代開啟了書法盛世,也影響了後世的書法進程。比如宋四家,還有元明清各朝歷代,都遵守了書而有法的戒條,讓刀劈斧削、金戈鐵馬成了一種遵循和墨守。

一直到現在,人們還在汲汲於這種寫字和書法的爭論中不能自拔,且愈陷愈深,蓋是因為有的人可以籍此沽名釣譽或可留名後世,有的人文以載道樂在傳承,有的人窮經皓首不得窺其奧,更有的人趨之若鶩正在興致勃勃的趕來湊熱鬧,這就形成了人們如今看到的怪象:行無定言,語無定法,書不上岱,死不為人。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既然是喜愛書法,且經過書法的薰陶和浸潤,就大體該瞭解和掌握一定的書寫規矩和筆墨之道,否則也不可能秉持筆墨以書赤誠。

但是,又一個但是,誰敢說自家的書寫就是純粹的書法正宗嫡傳,又有誰敢說沒有一定遵循的書寫就概是外埠?總是在強調寫字和作法,其實兩者之間的界限很微弱,甚至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是如高山大河一般觸目盡現,涇渭分明,也不至於爭論到如此不堪,卻依舊理不出個頭緒來以理服人。

這裡不妨透露一下我本人的秉持觀點:

只要是篤定於書法創作,心意誠切,哪怕只是得到了皮毛,也是可以稱之為習學書法的,寫出來的字跡可以看成是書法習作,以待後進。

至於那些靈性天成、渾然厚重的書寫者,則純粹的書法家無疑了,必是按照一定的書法規律在寄情描華。但是,縱然是千錘百煉的書家,也不能說其字就是典範圭臬百無一錯。我們經常說閣下的哪一筆類於某某家,哪一筆出於某某手,還有哪一筆疏於某某識,都是在評斷一個人的書寫形態和創作規範。

這裡我可以明確而認真的說:史上任何一幅神龍妖矯鳳飛鶴翥的書法大作,都不是按圖索驥的汲汲於一板一眼一筆一劃的勾勒描畫,而是縱開心胸放了膽肆的隨情致性書寫,靈性自有天成,成竹自在胸間。假如再要他們重新書寫一番,也必然不能達到如此高絕的程度。

所以說,不必糾結於寫字還是書法,只要是心存了敬畏,篤行之恆持之,必然有所收穫。


龍吟148119260


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可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寫字是靠煉出來的;書法是靠養出來的!

書法與寫字又可分為二條道路:其一,神形兼備,移步換形,不以一字全似,不以一字不似,異峰突起,滲入書者情感和學養,有獨立於字外的審美價值。此類經典”無態出態”以人傳字,是為“哲書”;如《蘭亭》《祭姪》《寒食》……也。

二、心氣純淨,本在字內,求態得態,亦步亦趨,略輸文采,稍遜書香,以字傳人,是為“匠書”;如寫經、簡書也。


古人聖手,皆養浩氣,行路萬里,書破萬卷,於大寂寞出真學問。真、善、美安頓處,自然腑臟清涼,燥熱自消,水到渠成,為真“書法”也!

今人書者,學識、眼界、創造思維不足。心浮氣短,本在字外,求態失態,墨不入紙,點畫無根,從形與材料上找“竊門”。忘記修持,傀儡陣列,遠觀森嚴,近看匠氣瀰漫,拆開無物。與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無關,急名近利,辜負才華。乃為書壇匆匆過客者流,徒為“寫字”耳!

[臨池管窺]關閱謝之!


臨池管窺


不就是宰頭牛嗎,古人為什麼要留下《庖丁解牛》的故事呢?

宰牛與解牛的區別在哪裡呢?

假如能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我想,寫字與書法的區別自然也就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