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爲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阿修羅君


日本

之所以最開始能在太平洋戰爭,把美國打的懷疑人生,我這樣比喻一下,走在路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有人在你背後踹你一腳,你能避開嗎?

美國始終是不願意參戰,在日本偷襲美國之前,美國的角色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戰爭販子,雖然對英法中等國也有一些援助,但大部分還是過賣,美國不斷的生產戰備物資,甚至到1939年日本90%的石油還是在美國進口的,美國準備可能會參戰,但始終沒有完全進入戰備狀態,而日本早就做好了準備,收集各種情報,計劃好突然襲擊的各種路線,在日本發動襲擊前,美日還進行了6個月關於經濟制裁的談判,日本在這六個月卻忙著部署飛機,艦艇。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在之後半年佔領了東南亞,並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三條島鏈,在這一段時間內盟軍確實節節敗退,但是這只是對付毫無防備的國家,美國很快就做出反應,聯合澳大利亞,發動了珊瑚海戰役,美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敗日本,美軍重新奪回新不列顛、新愛爾蘭的一些島嶼,日本也開始反攻,常常無功而返,隨後美軍佔領了瓜達爾卡納爾。日軍在之後和美軍的對抗中,基本上節節敗退。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除最初的半年的確打擊了美軍,但是很快就在島鏈佈防出現防守失位的問題,也給美國反擊找到了突破口,並且日軍雖然在艦船上具有優勢,但是物資匱乏,也無法切斷美澳聯軍的聯繫。整個戰爭過程中很多時候更像陣地攻防戰,但是並不像問題說的把美國打的懷疑人生,甚至在中途島海戰,日本精銳幾乎全部潰敗!


玄坤


當時美國參戰大兵都是新兵,僅僅參加了3個月的訓練就上戰場。

反觀二戰太平洋戰區的日軍以第一近衛師團,及日軍絕對精銳迎戰美國小鮮肉。

當時的第一近衛師團是日本以關東軍精銳為主,其大部分士兵都是從中國戰場與蘇聯戰場上活下來的百戰死士,可謂是精銳老兵。

日軍槍法很準,能夠做到300米內槍槍咬肉,以擲彈筒來壓制活力點,戰術激進,剛接戰的美國大兵們很不適應,傷亡極大。

最初的太平洋戰場可想而知,必然是美軍被虐的欲仙欲死。

不過隨著日本老兵的不斷陣亡,美國的後期發力,日本在後期的太平洋戰場中越來越無力 已制慘敗。


聊聊季


客觀的來講,日軍的戰鬥意志遠比美軍強,在美軍幾乎把島嶼用炮彈翻了一遍的情況下,日軍還能堅持作戰那麼久,給美軍造成較大傷亡,可以說日軍作為一支軍隊,從軍人的角度來講還是很不錯的。

日本寧折不彎的舉措,直接導致了後來美軍的原子彈報復,在日本殘忍,發瘋似的狀態下,美軍少爺兵肯定開始懷疑人生了,換成蘇聯就不一樣,蘇軍切菜日本關東軍的情況,就跟美軍大不相同,這其中戰鬥意志在起作用。


毒刺劍客


日軍之所以能夠在早期太平戰爭中取得主動權主要是珍珠港奇襲導致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使得美國的制空權制海權全部丟失!在現代化戰爭中,沒有制空權那麼就只有直接捱揍的份了。這直接導致美軍形同裸奔,美國的將士們從來沒有在逆境中打仗的經驗,比如,麥克阿瑟給美軍下達的命令就只有跑!因為他也不知道怎麼打。

其次,制海權的丟失導致美軍的補給被切斷了!所謂落地鳳凰不如雞,美軍本是一支用鋼鐵跟機械武裝的部隊,可是油跟彈藥被瞬間停掉以後,美軍有如人突然變瞎了一樣,便不會打仗了。比如,美國軍隊在這個時候已經裝備了衝鋒槍了。這衝鋒槍打起來就是突突突的,全部是彈藥,這跟日軍拉一下打一下的三八大蓋肯定是耗損得快。美軍部隊沒有子彈就只能當燒火棍耍了。

最後,這支在太平洋開戰的是日軍是兩支部隊組成的!一支是剛扣了美軍一盆屎的聯合艦隊,一支是精銳的關東軍!日軍關東軍曾經有跟蘇聯打仗的經驗,比美軍那些久疏戰陣的兵士肯定是更加有優勢。


優己


太平洋戰爭後期的島嶼爭奪戰以慘烈著稱,即使火力佔絕對優勢的美軍仍然遭受重大損失。電影血戰鋼鋸嶺即取材於島嶼爭奪戰。



日軍戰術的轉變

其實前期在圍繞西南太平洋拉包爾的島嶼爭奪戰中,日軍打的並不好。當時日軍尚未嘗到完全被火力壓制的痛苦,極其自大,強調灘頭防禦而忽視戰略縱深,結果被火力強大的美軍大量殲滅於灘頭之上。布納科科達叢林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日軍吸取教訓之後,在島嶼防禦方面,不再一味的堅持固守灘頭的防守理念,轉而尋求誘敵深入,殲敵於縱深地帶。同時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藉助工事給敵人以重創。硫磺島,沖繩島是此類防禦理念的典型產物。


沖繩戰役: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

美軍傷亡數字超過8萬。


日軍採用縱深防禦,利用沖繩島中南部山嶽區有利地形,殺傷美軍後就逐次後退,避免被美軍側翼迂迴,62師團把守嘉數高地阻擋美軍1月有餘,日軍主力在主防線與美軍爭奪了1個多月,總體戰術運用是得當的。另外32軍配備了炮兵部隊並儲存了大量彈藥,這是以前各次戰役所沒有的。

由於準備時間相對充足,日軍在島上構築了錯綜複雜的地下工程、各種技術兵器之間的支援也比較到位。二者結合起來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

另外硫磺島戰役同樣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




電影血戰鋼鋸嶺即取材於沖繩戰役,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電影中的殘酷寫照。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事異也!侵略者的本質註定了其走向滅亡的下場。一兩次島嶼戰的勝利阻擋不了邪惡帝國的覆滅!

連美軍都頭疼的日軍卻在中國陷入泥潭!八年抗戰艱苦卓絕,終於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勝利來之不易。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吾輩應當更加發奮努力,銘記歷史!


武器裝備秀


美日在太平洋島嶼上的爭奪戰,類似於一戰的陣地戰,進攻一方都是用高強度的炮火摧毀防守一方的陣地,然後步兵衝鋒佔領,簡單的說就是炮兵轟,炮兵轟完了步兵衝。如果看看一戰的戰場就會了解,這種場面最合適的形容是絞肉機。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在面對美軍的越島作戰中,一開始採取了比較教科書式的打法,就是殲敵於灘頭,力爭不讓美軍上陸,能夠保全守衛的島嶼,但是經過幾次戰役,日軍發現,在灘頭和美軍的優勢海空火力對抗,日軍守島部隊很快就在美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殆盡,守衛島嶼很快也就落入美軍手中。於是從佩雷硫島開始,日軍改變為死守島內縱深的幾個地形有利的要點,拖住美軍為日本海軍來援爭取時間,在日本海軍已經被打得潰不成軍以後,像是硫磺島,沖繩戰役中,拖延時間的目的就是改成了為本土決戰做好準備。

日軍改變戰術的結果是,美軍攻佔日佔島嶼的時間大大拉長,兵貴勝,不貴久。最典型的是硫磺島美軍計劃打3天,最後打了36天,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對於參戰士兵的殺傷力不只是肉體上的,還有很多是心理上的,美軍後期心理疾病問題嚴重,主要就是戰役時間很長,對於日軍這種死守的設防陣地,除了一個一個的把它拿下來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所以美軍對於戰爭的前途是肯定的,肯定可以取勝,但是要照這樣打下去,傷亡的代價太大,動用原子彈也就是必然的選擇。

日軍的這種死守戰術,島嶼越大,效果越好,有足夠的地方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可以囤積大量的後勤物資,可以長期作戰,特別是日軍後來吸取教訓,嚴格禁止萬歲衝鋒,迫使美軍打消耗戰。但是這種戰術也就是拖延而已,美軍中有大量的心理損傷,日軍同樣,日軍中在島嶼爭奪戰中也有很多自殺的,就是由於振彈症完成的。而且到了後期,隨著大批被軍國主義洗腦的老兵的損失,日軍的瘋狂程度大不如前,在沖繩戰役中,在日軍司令自殺以後,有數千日軍投降被俘,就說明日軍的頑抗意志也在瓦解。

所以說戰爭的心理損傷對於參戰的雙方都是一樣的,各國在二戰後都開始研究戰爭的心理損傷了。沒有什麼日軍打得美軍懷疑人生這一說,就是對美軍參戰士兵完成了巨大的心理損傷。


有痰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打的是非常頑強,但要說打的美軍懷疑人生,還不至於,只是按照歐美人對戰爭的理解,當作戰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就應該舉手投降,但日軍非但不投降,還往往發起萬歲衝鋒這種自殺式進攻,或積極充當人體炸彈,與美軍同歸於盡。這給美軍造成了預想之外的嚴重傷亡。



二戰前,美國人的生活水準普遍較好,有房有車,週末能去影院看電影,現在美國政府一聲號召,1100萬美國青年被動員起來,奔赴世界各個戰場,尤其是太平洋戰場,在武器裝備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是造成巨大傷亡,逐漸的,美國民眾與美國政府為此事的矛盾就會加大,美國政府就會很困惑日軍的瘋狂行為,並想任何辦法來降低美軍的傷亡。



為了降低傷亡,美國決定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而是採用扔原子彈的方式迫使日本投降而結束戰爭,也曾要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打擊日本關東軍,促使日本儘快投降。給人一種表象,好像是美軍被日軍打怕了,其實不是。



戰後,美國積極改造日本人這種不正確的戰爭觀和幫助他們摒棄極端的武士道精神,以求改造日本社會,這被認為是比打贏二戰更重要的事情。實際上,日軍把美軍打的懷疑人生只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戰爭需要意志,但最終是靠實力的。


史書上冬眠的蛇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總共死15萬左右美軍,而日本確死亡了120萬左右日軍,1:8死亡率,是美國讓日本懷疑人生,還是日本人讓美國人懷疑人生,美國人從來就沒有把日本人放在眼裡,看看當年的美國,日本偷襲珍珠港,然後橫掃整個東南亞國家,但是美國人還是不折不扣執行,先歐後亞,政策。理由就是日本根本不堪一擊,後來結果同樣證實,美國政策是對的,德國戰敗後,日本人只撐了短短三個多月就投降了。


我上網來看看


“打的美軍懷疑人生”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差不多是美國人把日本打的想結束人生

兩個工業實力差別巨大的國家開戰,誰贏誰輸基本上從一開始就知道了,日本作為最好的一戰軍隊,很好的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


人在旅途147635330


島嶼作戰,並且沒有後援,就會把這些士兵逼成困獸猶鬥,古中國兵法講攻城都要留一門不圍,人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戰鬥意志就不會那麼堅強,會求生,會跑,並且島嶼防守作戰,跟平原攻防戰,也不同,優勢火力作用不那麼突出,被工事抵擋了不少,所以才有這麼個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