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后真的“被减薪”了?正确解读在这里!

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后真的“被减薪”了?正确解读在这里!

8月31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历经七次大修后的新个税法正式亮相。然后,一张关于“降税前”和“降税后”到手多少钱的图片瞬间火爆网络!

按照图上的算法,“降税后”,那些收入5000元的朋友,其工资会比降税前少545元——该算法可谓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么从事实上看,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后真的“被减薪”了吗?

从图上,我们很明显看出,“降税前”,社保是按照工资最低标准来算的,“降税后”社保是按照实际工资算的。其实,关于社保购买这块,“降税前”的算法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并非其说的最低工资标准缴纳。

据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看来:

1、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2、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3、该法律释义中,释义第二十三条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具体比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由此可见,职工社保费用一直是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交多交少,始终都只跟工资总额有关,至于网传图片上的算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此也就并不存在所谓的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后却“被减薪”了的说法。而且,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极好的——毕竟能剩下一笔税收开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