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三年前剛到加拿大時,陪15歲兒子讀書的媽媽,看駕駛本是二十多年的駕齡了,但一天路沒上過,只是出國前高強度的陪練了一個月,出國就要單獨開車,故在粗懂車的兒子建議下,花了將近3萬加元(含稅)買了一輛開了8萬公里的奔馳ML350SUV,還不錯三年開了2萬多公里,沒出過交通事故,連剮蹭也沒有,但現在感覺修車換件花錢了,有了必須換車的念頭。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常識:加元兌人民幣1:5.2。在我住的蒙特利爾購物消費稅15%,即商品標價再加15%為最終到手價。車牌一張,懸掛在車後。

在加拿大買車有三種形式。第一種,二手車,雖然不能說人們熱衷於二手車,但只有3500萬人的加拿大每年的二手車交易額超過400億加元,它往往是上班族,臨時居住者,學生等的首選,連剛上預科,拿著實習駕照的17歲兒子也在問我,他同學有輛思域500元可以轉讓給他,要不要?我是比較排斥二手車,到時候真花錢呀,反正媽媽也過了新手期了。第二種,新車租賃,據說新車的60%是通過這種形式銷售出去的,特點是幾萬元的車首付幾千,每月交幾百元,就可把車開走,但沒有所有權,2到4年後交回車行或自己買下,喜歡常開新車的人願意,不受新車快速貶值的影響(尤其事故車),缺點也明顯:保費高,公里數受限(一般每年2萬公里,上班開問題不大)。第三種,全款新車,也可貸款,現在利率是1.9%。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由於加拿大冬季雪大,再加上城市道路大量使用融雪劑,路況不好,所以還是要買一輛SUV,7萬加元左右的中檔車。買車的方向,首先把美國車斃掉:可靠性差,保值率低,最後集中到保值率高的日本車和以安全著稱的德國車上,又進一步集中到3款車:雷克薩斯460(就是國內的豐田霸道),英菲尼迪80,奔馳GLE400,英菲尼迪80首先出局,車太長車庫門關不上,只能斜著佔兩個車位還可以,但兒子的車以後怎麼停?這樣,我和兒子去車行落實剩下的兩款車。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插一句,兒子在這三年,進步最大的除了語言,就是對車的精通,出國前就喜歡車的他,現已爐火純青,沒有他不瞭解的車型,各種數據張嘴就來,每年蒙特利爾車展必去,民間的各種豪車,古董車展,改裝車聚會必去,黑天,身後只要聽聲音就能知道什麼跑車過來了。車開的也不錯,在好多成人參加的卡丁車賽中,當初沒駕駛本的他能拿第一。

首先去了奔馳店,離家最近,對奔馳也有感情。GLE400沒有現貨,連樣車也沒有,要預定,其實這個奔馳加拿大最大的店,要從外地別的店調貨,時間要一週,我們不置可否,兒子藉口對ML63AMG(稅前13萬)有興趣,試駕了一圈,來自雲南的華人美女,知道他是實習駕照還是寬容的說:沒問題。下來兒子興奮的說,他特意調到了運動模式,排氣筒震天響!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特別說一下,這個店有一個說中文的4人業務團隊,主管是來自北京的,後來再去的時候見到了,都是北京人,特別親。接待我們的是說中文的唯一一個白人(其他3人是華人),中文特別好,跟我說,除了西藏,新疆,內蒙沒去過,中國都去遍了。估計有感於中國人強大的消費能力,奔馳也算是有的放矢(還有一個阿拉伯團隊)。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離開了奔馳店,我們去了雷克薩斯店,對方講英語,和用中文交流相比,雖然有兒子的翻譯,但感覺完全不一樣。同樣,8缸雷克薩斯460沒有現貨,也沒有樣車,也是一週到貨,銷售人員帶我們看了570的車內,信誓旦旦的說460和它完全相同,只是空間要小。我們挺高興,因為我的一個鄰居就是460,我坐過,是完全不一樣的老式內飾,由於這款車是經典車型,在國內就是神車一樣,開3年保值率在80%以上,雖然油耗大(15~18個油),功率不強(300馬力),GLE400是13個油,330馬力,我們還是被新潮的內飾打動了,決定購買,談價格,最後對方經過兩次請示主管答應優惠2000多,算是約定好價格,只是我們的舊車才給了7000元(不厚道),我們決定舊車自己賣,不給他。我們說好第二天交定金,籤合同。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當天回家,兒子上網查了官網最新款460內飾,完全不是570那樣,還是原來的沒有變化,經和店裡確認,銷售人介紹錯了,再加上此車的缺點,我們也就放棄了。也就是放棄保值率,認可安全性,去買奔馳。

這裡說一下,車行在賣新車的同時都負責回收舊車,回收價格的確定是這樣的:車行先查車的代碼,知道了車的出產年份和款式,再查保險檔案,看此車的出險情況,看結構是否受損,然後拍一組照片,發到專門二手車網站,大的平臺都有做市商,當時就可以給出報價。車行只要有一定利潤就可收購顧客的舊車。對把舊車抵給車行的,售車款可以抵扣新車貨款,免除15%稅收。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再回到奔馳店,談了具體配置。這邊賣車是按配置包說話,不能喜歡的要,不喜歡的不要,一個包5個到7個配置不等,搭著來。我們要了基本款,覺得夠用了,後來提車時發現配置比介紹的多,包括分區空調,前後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360度攝像,自動泊車。比較兩個店的業務水平,這邊讓人不敢恭維。由於是原車主換車,店裡主動優惠2200元,我有砍了1700元,最後經過多次請示,談定含稅價格81000元。舊車經詢價給11000元,讓稅1500多元。定金要交1000元。商定提車的前一天交舊車,籤合同,交錢。在屢次催促下,8天后讓我過去交車辦手續。我怕出枝節,特意把車裡外擦洗乾淨後開到店裡,在這之前兩天舊車後懸掛氣囊壞了,修理又花了我800多元~我要換車是對的。舊車到店裡,業務人員接過兩把鑰匙,連車都沒看就算交接了,讓我大感意外,心想人們的誠信到了這個地步?這車可是8天前看過呀!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籤合同後,我們要到銀行去匯錢,而不是現場交錢,回來把憑條給店方財務即可。然後是雲南女孩帶我們去類似車管所的地方領牌子,車牌在窗口工作人員那十幾個裡選一個,按標準這是豪華車每年交300元牌照費,普通的要交的少,個性車牌要在網上申請,再加200元。由於舊車牌照費還有兩個月沒用,可以衝減新車費用,舊牌也可以繼續使用,不用就作廢,自己收藏了。保險費也可以衝減新車費用,和國內不一樣的是舊車保費1800元,新車保費反而降到了1100元。所有車輛必須去保險公司指定的地方安裝定位儀,以防失竊。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第二天,我們去提車,兒子如約領到了店裡給的他18歲禮物:兩頂帽子,一個足球。在等待的休息區,我們還享用了咖啡和麵包。工作人員還是不錯的,不用提醒,主動把車裡的應用電子系統調成了中文界面。更讓我們沒想到的是新車裡程20公里,95升的郵箱是滿的!和國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和國內相比的大不同:我在加拿大買車的經歷

朋友們,對比一下自己買車的經歷,請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