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爲是否應該恢復繁體漢字呢?

陸俊林


我認為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簡體字書寫起來更方便。繁體字的筆畫較多,書寫起來太麻煩了。我國只有港澳臺地區使用繁體字,大陸統一使用的是簡體字。簡體字在書寫時節約了時間,提高了人們的辦事效率。在快節奏化的今天,時間就是金錢,一分一秒都容不得耽擱。儘管現代人很少寫字了,基本上都是用電腦手機打字。但是對於學生們來說,還是需要手寫的,寫八百字的作文,能節省不少時間。


第二,簡體字是繁體字的替代品,並沒有禁止使用繁體字。《漢語大詞典》裡簡體字後面都有一個括號括著繁體字,這說明繁體字一直都存在,並沒有消失。繁體字同樣出現我們的生活裡,比如過年時候貼的春聯,裡邊就有很多繁體字。



第三,繁體字體現了傳統文化,簡體字同樣也可以。漢字多為會意字,人們常常以“愛無心,親不見,產不生”來攻擊簡化字,其實部分簡化字也很好,比如“黨無黑,團有才,國有玉”,不也很好嗎?傳統文化的丟失,是由於人們不學習造成的,並不是漢字簡化造成的。使用簡化字,同樣可以吟詩填詞,並沒有減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現代人多用中性筆來書寫,那些建議恢復繁體字的人,就好比非要恢復毛筆寫字一樣。請問你寫字的時候都使用毛筆嗎?毛筆已經使用了幾千年,而且寫出來的字比中性筆漂亮多了。顯然,中性筆更為流行,使用更廣泛,毛筆只是書法繪畫愛好者的專利。



恢復使用繁體字,並不能帶來傳統文化的復興,反而增加了書寫的困難,所以我不同意恢復使用繁體字。非要恢復繁體字,那就使用甲骨文吧,因為甲骨文才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層城鵷雛


漢字首先是工具,其次才是藝術,主次一定要分清楚。工具是人人都要使用的,藝術只是少數人的雅興,少數人怎能剝奪多數人賴以學習,閱讀,書寫,通信的工具,難道讓20――80歲的人重新學習認字嗎?

如果舉著便於瞭解,學習,研究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便於兩岸三地的溝通交流的旗幟,高喊著要求恢復繁體字,那你的觀點是立不往的。現在的簡化字一點也不妨礙我們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去問問那些學富五車的專家,教授,他們是用簡體字看書,還是用繁體字?簡體字一點也沒影響他們的學術成就。至於便於溝通,不是十三億去迎合港澳臺少數,而是少數融入多數才對,難道一個操著家鄉口音的人來到我們中間,為了交流都得去學他的家鄉話嗎?

漢字的簡化其實早在五四運動時期就提出了,1922年有錢玄同主編的《簡化字譜》就已推行,只不過受到當時復古守舊派的反對,未能持續下去。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雖然做了主人,但大多數都是文盲,學習起繁體字有困難,這時國務院於1956年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共計五百一十主字,使億萬百姓摘掉了文盲帽子,開展了一場學政治,學文化的運動。在此基礎上於1964年編印《簡化字總譜》,將簡化字增加到二千二百三十六個。

漢字刪繁就簡,並不是信口開河亂簡一氣,是遵尋一定規律,百分之八十從歷代草書中挑選而來,文字結構更加合理齊整,簡潔明朗,不要拿個別字說事,文化不是全蘊藏在每個字裡,它藏在有每個字組成的文章裡,漢字演變的過程就是有繁到簡的過程,從甲骨文到小籙再到楷書,如果再回到甲骨文你願意嗎?願意你也看不懂。

我們還是好好地用簡化字,至於港澳臺地區用繁體字是他們的自由,誰也不用看不起誰,誰也不會顯的比誰高雅,起碼我們寫起來快,看起來清晰,特別是手機裡,你要轉成繁體字,全是黑黑的點點,是很費眼晴的。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國際上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鼓吹重新使用繁體字,其實就是想阻礙中國的快速發展,引導中國回到過去人群90%是文盲的年代。現代中國處在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時代,就是手寫簡體字都厭慢,怎麼可能回到寫一個字幾十筆的年代? 王碼五筆輸入法簡直就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玉指輕點一大段文章就跳出來,一舉扭轉中文難輸入電腦的情況,輸入中文的速度遠遠超過英文。近年來,中國人申請的發明專利和發表的論文高居世界第一。博客和評論更是鋪天蓋地,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社會發展和公平正義,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廣泛應用簡體字是息息相關的。古人在柳州雀兒山上刻上簡潔精練的兩個字,激勵後人。前幾天2018.8.1日,我在越南峴港的巴拿山應靈寺拍攝到的中文字,和越南美女。點擊圖片可以放大,清楚地看見中越兩國文字。






歲月如歌敬民


中文繁體字,恢復就沒必要了。

簡體字教育也已有五六十年了,現今六十歲以下的人都是受簡體字教育,並在傳授和使用中並沒有出現讓人混淆,不知所云的局面。如現今恢復繁體字,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文盲和半文盲,得不償失。

文字本就是為了有效記錄,傳承歷史,交流溝通的工具,當然要簡單有效。現今簡體字完全能勝任這些工作。

但在現今教育中應增添繁體字學習,也就是說要認識。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不認識繁體字,對歷史研究將是一大傷害。還有中國臺灣,香港等地還在使用繁體字,如不認識繁體字,也會為溝通交流帶來障礙。

對於那種將文字作為藝術的人來說,繁體字就必須精通,否則一幅半繁半簡的書法作品是要貽笑大方的。

總結:沒必要恢復,有必要學習。對於書法愛好者須精通。


寶爸社評


恢復繁體字很必要,一,繁體字是漢字最原始模樣,有很好的直觀性;二,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閱讀古文獻或文古字,比如遍佈全國的古蹟文字很難識;三,也便於與繁體字地區人們的交流交往,比港澳臺等。


三燕一葉


沒有必要和理由恢復繁體字!簡體字少筆畫、簡單、書寫效率高、易學,已經存在了六十年並仍有存在下去的道理,且符合現今高效、實用的時代要求。

但國家不可擯棄繁體字,繁體字有其內在涵義、符合中國傳統美學觀點等優點,應該在學校教育中引入繁體字教育,使學生認識繁體字、懂得欣賞繁體字。


尷尬半生


開玩笑,我簡體字都沒整明白,又要去學繁體字。



手機黃斌


我認為應該恢復甲骨文!甲骨文才是正宗,才有靈魂!繁體字爆弱了,是封建時代的文字,已經改得面目全非了,簡體字更是工業化時代的文字,這樣的文字會批量製造有文化的人,大家都讀書了,讀書人咋還能有優越感?所以,我們要恢復甲骨文,這樣,只有智商最高的精英才能學習,才能保住文化的魅力,文人的地位!還有,應該取消標點符號,誰見過甲骨文裡有標點符號?所以使用標點符號是沒文化的!😝😝😝


對不起拖後腿了


根本沒有必要,簡化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代人,在十幾億人口中通用,各方面用起來都很方便,繁體字可以作為一種藝術品繼承下去,但是應該淘汰於實用範疇。提出這種問題純粹是吃飽了撐的。


shibahua


我認為最好恢復,如不恢復,也應採取措施避免其不被大眾認知。

繁體字派的主張是:

1、繁體字是中國傳統的文字,用它書寫的書籍遠比簡體字的多得多。

2、簡體字具有實用功能,可以快速書寫。

3、在認識上,不能因為“簡體好寫”就不承認繁體字的正當地位,認為繁體字“愚昧落後”。

4、中國人對漢字的最低要求是“識繁書簡”。

5、中國人不能有“繁體字不規範”,甚至“不是漢語”的錯誤認識,國家不能強制禁止繁體字的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