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認爲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好,這是什麼心理呢?

早產天使


從孟母三遷的典故,再到王安石的《傷仲永》這樣的故事,都反映了中國人的文化價值中一貫強調的,在一個人的成才過程之中,後天的因素相當的重要。

如果後天不努力,沒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便是先天條件再好,這些天賦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

所以很多家長對於教育的看法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儘量的給孩子提供比較優質的教育。

隨著民辦教育的逐步放寬,在全國很多地方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出來。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相比,確實有很多優勢。私立學校沒有辦學資金、教育資源以及生源等問題的困擾,有不少私立學校的升學率越來越高和名氣越來越大。

私立學校的辦學受到最為基本的供需關係的影響,所以很多私立學校在辦學的時候,都會充分的考慮到家長的一些需求。

比如說有的私立學校考慮到大部分家長都比較忙,因此多采用的是全封閉式管理,這樣的話可以讓家長更省心。

更重要的是,私立學校的辦學資金相對來說比較充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因此能夠招聘到一些比較優質的教師。並且大部分私立學校的老師待遇和獎金,是與他們的績效掛鉤的,因此更能夠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老師在教學上也會更加認真負責。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每年高考一本或者是985、211升學率比較高的學校,普遍是一些私立學校。

還有一部分家長之所以選擇私立學校,其實並不是在選擇教學資源,而是在選擇孩子的同學。

之前很多人覺得優質的教學資源就是老師,其實優質的教學資源不僅是老師,還包括孩子和家長。

不論是公立重點學校周圍“天價”的學區房,還是各地學費高額的私立學校,其實有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對於家長和學生進行篩選。能進入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要麼是學習成績特別優異,要麼家長對於教育特別重視,學生在學習和行為習慣上更容易優勢互補,形成明顯的集聚效應。

之前,蘇州的某知名學校因為和進城務工的孩子公用校區,而遭到學生家長的強烈抵制。有的家長對媒體坦言:“農民工小孩素質差,包裡藏著鋼管,怕小孩被欺負”。

在之前教師資源分佈相對說比較平均,在哪個學校都有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影響真的並不是很大,特別是對於處在小學、初中階段來說,孩子還有較大的可塑性。

但是現在不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流動性都比較大,一個稍微有點能力的教師,他很容易在外地找到一份工作。同樣的,一個學生如果學習成績比較好,或者是在某個方面有特長,他會立馬被更好的學校“挖走”。

在這樣的背景下,好的小學意味著好的初中,好的初中意味著好的高中,進入好的高中就意味一隻腳已經踏進大學。

以陝西省為例,在2008年之前, 普通高中每年還有一部分學生能考上清北復交以及人大這樣的學校,但是最近幾年考上名校的學生百分之九十都來自西安的“五大名校”。

因此,家長“拼了命”讓孩子進入優質的私立學校,一點也不奇怪。這些家長不僅是在選學校,選老師,而且是在選階層。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或許認為——

私立學校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教學成果更有保證。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私立學校資金更雄厚。


私立學校資金主要來源?

  • 學費(來自學生)

  • 贊助(來自家長,合作方,社會各界等)

私校的學費比較貴,這就要求選擇私校的家庭需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私校提供什麼呢?

  • 較好的教學環境和設備。

  • 相對具有競爭力的師資力量。


  • 更多別樣豐富的生活體驗。

學校收取高昂的學費,部分用來建設教學環境,因此,大多數私校的校園,教室,老師的辦公區,公共活動區等都較美觀,時尚。良好的學習環境,更有助於教學成果的實現。


私校一般提供較優厚的師資待遇,可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


資金雄厚,允許學校開展更多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活動,例如短途旅遊,遊學,競技體育比賽,名人演講,義工活動,各種興趣俱樂部等。


家長的選擇?

給孩子選學校,家長主要考慮這幾點:

  • 安全問題

  • 教學質量

  • 服務內容

  • 長遠發展

這些方面,都可以通過管理和經濟基礎得到一定的保證。


如何選擇?

公校私校各有特點,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適合自己,是在孩子成長,家長撫育的過程中,彼此能夠獲得更多的歡樂時光和難忘回憶。


西西健康探究


不少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的主要原因是這樣的幾個:

1.不少私立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都有設置,這樣家長就省去到處給孩子找學校的苦惱。

2.優質的私立學校,各種活動及課程設置都比較飽滿,家長省去到處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煩惱和部分資金。

3.部分私立學校,對學習抓的很嚴格,這樣家長就能少操心,孩子的老師監管孩子的學習,家長就能不用為孩子的作業完成而操心。

4.部分私立學校設置有住宿,而很多私立學校也招聘在本地沒有戶口孩子的家長,比如北京和上海,這就為很多沒有戶口的孩子一條上學的新解決方案,在小學階段看不出來,但是在初中階段就會很明顯,對口初中太差,家長只能花錢把孩子送到還不錯的私立學校去。

5.部分私立學校老師在課後作業的檢查等方面會比較細緻,家長認為會比較省心。

6.不少家長計劃把孩子送出國,選擇國際學校,這也是原因之一。

各有選擇,選擇後就不要後悔!和孩子一起的堅持和努力很重要,不管在公立還是私立!


九鬥學生心理


筆者中學六年都是私立學校,筆者來談談看法

我不認為這是什麼樣的心理造成的,當然了不排除有好面子的家長存在。筆者來談談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對比如何。筆者認為私立學校在這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01 管理制度和方式

私立學校在管理制度上面有著很大的優勢,可以自行制定管理制度、方式,這點遠遠比公立學校的要來的靈活,這也是公立學校所不能比的。再來就是管理的方式,除了可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以外,還可以更好的管理學生,例如在一些重大的問題上面,如打架鬥毆、高利貸等問題上面,私立學校處理的力度會比公立的要大。

02 教師隊伍的保證

不敢保證教師隊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說到專一,私立學校的老師應該是具備的,尤其是工作專一;筆者在讀中學時,私立學校的教師是不允許有第二份職業的,也就是說只能從事教師這一職業,這也就決定了教師隊伍的專一性。我想這點公立很多學校辦不到吧!

03 教師的責任心問題

私立學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外聘,很多學校把教師的薪資同教師的情況聯繫到一起,比如教師的責任心,教師對於學生的關注關心程度還是可以的,這點筆者感同身受。

筆者個人觀點,歡迎留下不同的評論!


南方魚塘


謝謝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國家基本上都是國營企業,而私營企業被看成資本主義尾巴,只要一有苗頭就必須割掉。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清楚地看到私營企業展現出多麼驚人的生命力,創造出多麼輝煌的成就,華為,騰訊,阿里巴巴,他們的成就是哪一個國營企業能做到的呢?

如果要問中國還有什麼方面是最急需改革的,那應該就是教育。我們現在的公立學校是綁著手腳在跳舞,怎麼用力都跳不好,怎麼用力跳得都難看。我們國家應該象支持私營企業發展那樣支持私立學校,鼓勵有識之士辦好私立學校,然後再進一步深化改革公立學校,這樣,教育才能欣欣向榮,才能蓬勃發展,才能支撐起一個新型大國的真正崛起。

雖然現在的私立學校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象是的夾縫中生長,但是它已經展現出強大的魅力和生長力。有些父母為什麼認為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好?

1)私立學校有完全的自主權可以招聘到好老師,招聘者真正關心的是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而不象公立學校那樣時常把招聘當作一個交易的法碼,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的把關缺少內在的動力。

2)私立學校老師的待遇完全可以按照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來定,而不是論資排輩,或由與教育成果沒有切身利益關係的校長及教委負責人來決定。公立學校中,與待遇密切相關的職稱評定往往淪為勾心鬥角,權錢交易的爭奪物,這樣就會產生不公平的待遇,也必然會挫傷老師的教學積極性。

3)公立學校的老師絕大多數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社會其它行業的工作歷練,閱歷簡單,視野狹窄,難以在教學中有獨到的見解和思維,無法突破教育現有的條條框框,難以在教育教學中有所創新。私立學校的招聘就可以大大放寬這個限制,從社會各行各業招攬人才,充實教學隊伍。

4)有些私立學校的投資者本身就是教育家,即使不是教育家,他也會聘請一位教育家做校長,並充分授權給校長管理學校。有思想有知識有眼光有獨立精神的校長來管理學校,私立學校當然會比現在的公立學校辦得更好,也讓家長更放心。

儘管如此,應試教育一一一重學業,不重精神健康,不重身體健康的落後教育理念仍然是戴在教育事業頭上的一個緊箍咒。許多關心教育的人士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未來的希望也在這些人身上。當我們認清教育本質,更新教育理念之後,隨著我國私立學校的興起,公立學校的深化改萃,中國的教育就會迎來百花盛開的美好春天,到時候,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為孩子選擇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了。


漫談小學教育



秀子


有一句話叫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對於學校也是這樣,有些家長認為私立學校好,有些家長認為公立學校好,我認為這種心理很正常。本來這世界就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正規的私立學校有哪些好處呢?首先是管理比較規範,很多私立學校都是軍事化管理,培養小孩子的自主獨立能力。其次是收費比較透明。雖然學費比較貴,但大多是一次性收費,中間沒有其他費用,也不會半途再交錢去買各種學習資料,也沒有周末的補習班。第三就是解決了那些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照顧孩子的家長後顧之憂。

當然私立學樣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孩子學習時間過長,在學習上比較被動,到了高中後後勁不足;還有孩子過早住校,心理不成熟,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還有一些容易出現宿舍欺凌事件。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家長真的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想送孩子去私立學校,我認為一定要實地多考察,多向學生打聽,給孩子挑一所放心的學校。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拒絕槓精。


源小米


關於現在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父母認為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好,問這是什麼心理?

兩種心理:

有兩種心理,當然分兩部分人!

第一種人:就是小編這種。沒錢讓孩子享受貴族私立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配置和優秀的教育軟件、硬件設施和人文環境。但還是硬著頭皮、緊緊腰帶、咬牙堅持讓孩子上好一點的私立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可不敢上私立的,當然至少在中國目前還不是!

小編是打腫臉充胖子的那一種,也就是凡事喜歡攀比,比較!


另一種人:經濟實力相當,財力雄厚!

像那種貴族私立學校可以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式的!人家孩子生活費一年就得幾百萬,學費當然比這更多了。夠咱們老百姓一輩子的花銷了,貧窮已經限制了咱們的想象力了!

這種現象,對於心態不好的人是一種煎熬,更是一種負面刺激!

這種人心理:理所當然,心安理得!

各位看官,你們呢,屬於哪種?


林妹妹的2007


題主這話裡意思選擇私立學校的家長是故意顯擺嗎?如果是,那隻能說明

1、你沒孩子!2、你教育意識淡薄!

【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私立學校的師資力量、教育模式、教學程度更符合現今的中考、高考的難度!】

(包括沒選擇私立,而大量補課的孩子,也是家長認清了這點事實!)

對於現今的教育體制,高收入家庭會更多的選擇國際學校!而非私立學校,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讓孩子接受更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而且別妄想國際小學就是小學玩玩玩!這種沒思想的道聽途說,真的顯得很無知。

而低收入家庭,可以說分兩種,一種家長對現今教育體制摸的一清二楚,對各種好學校骨子裡的教育模式也瞭解的比較清楚。但就是苦於經濟能力有限,為了孩子將來能考進一個像樣的大學,進不去私立,就省吃儉用站到了提高補差的隊伍。

而另一種家庭,尤其是男孩家庭!家長從來就是“順其自然”,“循序漸進”,“現在不好,後面會爆發的。”,“人家初中畢業做老闆的到處都是!”對這種活在改革開放初中期都沒有抓住撈金機會,活在自己無知無能思想裡的家長只能“呵呵”。只能祈禱這些孩子真的能爆發小宇宙。

那中產家庭怎麼說?最悲催的家庭!最矯情的家庭!最迷茫的家庭!

因為中產家庭是最糾結到底進最好的公立?還是進比較好的私立?

公立相對更響應國家號召!不會有過多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以快樂教育為主導。然而私立除了高昂的學費以外,學習的壓力、強度、量度比起公立學校是巨大的多。

公立小學一二年級幾乎無作業!而私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作業做到11點不在少數。當然這也是看家長對學習習慣培養的早晚所決定的!

其實也是在經濟問題上,畢竟達到了中產,生活條件上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標準。然而選擇了私立,相對來說,生活條件不至於落後,但會需要一些節制。畢竟孩子讀書真的很費錢。

哪怕託關係找權勢,那錢也是一打打飛出去的。

再者!就是孩子自身的學習意識,要不要學?學習動力,肯不肯學?身體狀況,吃不吃得消壓力?當然,大多數孩子還是吃得消的。不然也不會那麼多孩子在私立學校了。學到死畢竟也就新聞偶爾放出的那一兩個。按中國人口比,蝦米都不足吧。(所以學習會學到死沒什麼可以小題大做,但在學生心理輔導和影響前提下,必須引起大人的重視!及時輔導、引導)

我算是一個在教育意識上不雞血不激進,但也不致於等著孩子爆發小宇宙的家長。只是有點個後知後覺罷了。所以,我只是一個低收入家庭裡教育理念處於比較偏向第二種,但行動上還是有點偏向第一種的矯情家長🤪

然而,如今也有點後悔,當年沒堅持私立教育路線的思想。更因為崇尚國際化的快樂教育,沒讓孩子上語數英的補習班。(據說沒有讀過語數英的補習班,進私立中學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除非成績特別優秀)

如今,看著孩子即將小學畢業。論成績,老師建議可以考進私立初中,可要進入尖子班,那是完全沒希望的了。

(在上海,私立初中遠優於公立初中,優質頂尖、重點高中的升學率遠遠高於公立初中)

舉例:

1、我校本屆成績年級第一,綜合表現極優秀的孩子,都沒考上私立中學的尖子班。

2、我校上屆年級第一的孩子,考進了私立中學的普通班,整整一年,成績沒進過班級前20名。

聽到這兩個消息,我才理解!為什麼能進私立初中的孩子,大多出自私立小學!

我更理解,補課風不是家長刮起來的!是教育體制刮起來的!

家長改變不了大局,只有改變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教育行動方案!

所以!不要覺得選擇私立學校是錢多的等著燒!這實在是太膚淺了…

這個社會在經濟架構上還是金字塔形的,有閒心看頭條的,也沒啥掙錢的時間和機會,比如我自己。那沒錢不讀書啦?

讀啊!沒錢付昂貴的私立學費!買1本符合學科提高的刷題書總買得起啊!一學期一本必須做完!家長必須批改!必須重複集錯。小學階段僅此而已…

#今天不上班,賴床中#🤪


䒕Ki姐


其實孩子是否成才,關鍵還在於自己。公立學校照樣可以出尖子生,照樣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

當然私立學校自有它獨特的地方。師資力量雄厚。因為私立學校,有雄厚的資金做後盾,所以,對於老師的篩選自然會嚴格,而老師也會在步入這所學校後,更加認真地對待孩子,讓孩子在成績上說話,從而讓自己在學校立足。所以,老師的責任心會更強。會一切為了成績好為出發點。而封閉式的管理。可以讓孩子有嚴格的作息時間的控制,這樣,好習慣會一點點養成。而且私立學校還會給孩子創作許多拓展自身才能的機會。只要父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肯給孩子花錢,那自然會讓孩子接觸更多。會更有機會挖掘自身特長。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有一定的好處,會讓孩子受益。

但私立學校也存在著弊端。就是和父母接觸會減少,他們會缺失自我安排時間。在學校,會如上了鐘的發條,始終得轉,一旦孩子適應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會讓孩子內心對學習產生恐懼,會害怕,乃至心理出現問題。抑鬱,想不開,精神分裂。

所以,父母還是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在入學初期,要及時跟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要在孩子回家的時候更好的關注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尊重,給予他們的溫暖。要讓他們把內心的真實感受告訴你。萬不可,入了私立學校,家長就大撒把,感覺一切都有了保障,而忽略孩子的各種情緒波動。

所以,家長有能力讓孩子去私立學校學習,也要讓孩子明白你的良苦用心。而不能強硬地只是讓他們聽指令,無條件地服從,更不能不從孩子自身出發,一味地只是攀比的心態,圓自己上學之夢,或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去這樣的學校讀書,若孩子有自己想法,逆反心理嚴重,讓孩子無法釋放壓力,身心將無法健康成長。

所以,路始終需要孩子自己走。而抉擇,需要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幫助他們選擇一條他們認可的人生之路,這樣才能讓他們開心地往前行。

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