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的佛教造像有什麼特點?

館兒君


前面的有些回答,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來講一下密宗。

密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部分派別與印度教相結合的產物。密宗認為世界是由“六大”構成的。六大分別是:地、水、火、風、空、識。前五種(地水火風空)稱為“色法”,也叫“胎藏界”代表大日如來的理性,可以理解為有一定的唯物質主義思想,後一種(識)稱為“心法”也叫“金剛界”代表大日如來的智慧。也就是說密宗本身思想有一定的客觀元素和主觀智慧相結合的意思。

所以要:色、心不二,金、胎為一,胎藏界和金剛界也不是派別之分,是境界之分。

密宗認為眾生體性與佛佛相同,也就是說每個平凡的人和佛的基本元素是一樣的。依照佛法修行“身、口、意”三密,就可以與佛三密相應,可即身成佛。這才是密宗的“密”。也是因為修行方法相對簡單,所以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密宗的行為教義沒有和名字一樣神秘,它的“密”更注重於對“身口意”理解。絕對不是我秘密的信不告訴別人,也沒有隻許皇室信不傳給老百姓。元明時期都有統治者推行過信仰藏密,清代也有過“興黃教”,這都有史可查。所以密宗是是一個相當親民的宗派,這也是為什麼經歷千年,法相宗、律宗、華嚴宗等都逐漸式微,而密宗和禪宗經久不衰,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宗派親民、沒那麼嚴苛!

我國約在初唐時期就正式產生了密宗叫“唐密”,然後以長安為中心向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地區傳播,唐武宗滅佛之後,唐密在我國就基本失傳了,但是日本的“真言宗”就是當時流傳過去的唐密。現在的密宗信仰,主要是“藏密”,還有一部分是日本回流的“真言宗”(東密)。

下面再說造像,

敦煌石窟和龍門石窟中都有與密教有關的護法諸天的形象,長安作為唐代密宗的中心因為滅佛運動滅得更徹底所以反而出土的造像較少,

在1959年,西安東北部的唐安國寺遺址出土了一批唐代的密宗造像,造型精美,均為漢白玉雕成,也是代表了唐代皇家寺院的密宗造像標準(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不動明王像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九: “北面從西第一為不動使者,左手持羂索,右手持劍,半跏跌坐”

馬頭明王像

《秘藏記》:馬頭觀音菩薩,赤肉色,大忿怒之相,並三面,牙在唇上,頭有白馬之形如輪王寶馬。

文殊菩薩像

頭冠正中有方形的寶飾品,右手殘缺,左手持蓮,蓮上有經篋,衣邊描有金邊。

密宗造像相對比較嚴格,全部是按佛經的標準姿勢塑造,還有一本經書叫《造像度量經》,裡面對各部位的比例都有嚴格要求。但是這批造像可以看出唐代的密宗造像:臺座都比較高,顯示出皇家的威嚴和氣勢,裝飾華麗繁複,佈局精巧、栩栩如生,相比之前的北朝,更注重佛像的形體美感。


(圖片均來自《長安佛韻 盛唐氣象——西安碑林藏唐代佛教石雕造像鑑賞》趙力光)


考古系大師姐


先籠統的解釋下何為密宗,首先密宗是佛教的一個門派,是印度傳來的一個佛法體系,大體有2個派系,一曰金剛界,一曰胎藏界,此法在中國唐朝時候在中原之地得到鼎盛,並且由唐印果長老將此宗發揮至極,並且將此法傳於當時由日本來唐的空海和尚,由此密宗在日本得到了傳播直到現在,而中原地區的密宗由於屢次滅佛或門派之爭漸漸衰弱下去了,在中原直到現在主要是大乘佛教為主了。而密宗在中國的西藏得到流傳並吸收了當地的藏區文化信仰而形成“藏傳佛教”,由於清代統治者皇室信仰密宗(不外傳給老百姓)而又得到了發展弘揚,並清代皇帝建造了大量的密宗系的佛像,和佛寺,佛寺至今很多地方都還能看到。

老豬曾經在首都博物館的佛教展中拍到過一些密宗的佛像,咱今天就偷著給大家展示一下密宗的這個獨特佛像-他的名字叫做歡喜佛。

歡喜佛的形象絕對的是大大迥異於大乘佛教的漢化佛像,可以說是很多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佛像,他的形象是一尊雙佛,由圖可見他們面對面的抱在一起呈交合狀,藏傳佛教中這兩個佛分別為明王和明妃,通常有兩種姿勢一種是上圖中的站立,一種是下圖中的結跏趺坐姿,這種的佛教造像的源頭就是密宗中的至高修為之一叫做“男女雙修”,基本佛像的姿態為明王盤腿而坐右腿彎度較大,明妃面向明王雙腿張開,豐潤的臀部坐在男者的左腿之上,四臂相擁胸脯緊緊相貼,赤身裸體作交合狀。藏傳佛教的大師宗喀巴曾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像“觀形鑑視”,從而可以習以為常,慾念之心則自然消除。

在承德清代皇帝所建造的外八廟中,很多的佛龕都有供奉這樣的佛像,但基本都是秘不示人的,畢竟其造像有點少兒不宜,像在北京的雍和宮也是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在這個裡面也有歡喜佛的造像保存。

有一句很著名的佛語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修行密宗的人就是要利用男女雙修從而達到“空樂雙運”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參悟佛法中所講的悟空性,達到最高的境界用“以欲制欲”的辦法來提高修為。


老豬的碎碎念


這裡所說的佛教的密宗,是佛教的一個流派。在我國藏傳佛教就是典型的密宗,近期,有兩個關於西藏文化的大展分別在首都博物館以及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詳細的介紹了西藏地區的風俗人情以及當時的宗教制度。其中最吸引人的當屬展出的一批藏傳佛造像和唐卡,帶有非常濃郁的民族特色。藏傳佛造像中,有著自己的特色。


藏傳佛教供奉的神袛體系龐大

在藏傳佛教中,除了供奉一般的佛祖、菩薩、羅漢等漢傳佛教都供奉的神佛外,他們還供奉對佛教事業有貢獻的帝王、聖賢等,如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等都是被塑造成像在寺院供奉,另外各代的大活佛也收到信眾的供奉,在布達拉宮、大昭寺等寺院中,就供奉有各代班禪的造像。

上師高於佛

不同於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中享受第一尊信的不是佛,而是上師,這是藏傳佛教中最大的特色之一,這是因為藏傳佛教特殊的修行方式,密宗認為如果沒有上師的加持,怎麼修行,都不活成佛,所以上師的地位很高。各個宗派的創始人都是上師,如蓮花生大師、宗喀巴大師,信徒非常的多。

女相的佛菩薩

佛和菩薩出現女相,其實不僅僅在藏傳佛教中有,其實在漢傳佛教中也有,如觀音菩薩就是女相,這是因為在佛教中認為,諸佛已經超出了世間的一切佛法,沒有性別之分了,所以佛像是由男女共同的特徵,但是密宗佛像中,有明顯的女相佛與菩薩的形象,所以又稱為佛母或是度母。

雙身佛像——歡喜佛

雙修佛在密宗佛教中所供奉的佛像中,經常可以看到,通常我們稱之為歡喜佛,歡喜佛最大的特點是,佛像表現的是一男一女在一起修行的樣子。很多不明白密宗的小夥伴認為,這是在表現男歡女愛的肉慾,其實這樣的認識是一個誤區,男女雙修,其實是想讓大家認識到一切皆空的正宗和離欲。

構圖豐滿、色彩豔麗

相比於漢傳佛教造型的樸素,藏傳佛教的繪畫在技巧上以構圖豐滿為特點。藏傳佛教則以滿為美,一幅壁畫、唐卡,往往極少空白處,並且色彩豔麗。


愛玩的想公子


密宗是佛教八宗中的一宗,但是比較特殊,其餘的七宗則相對稱為‘顯’宗,這是因為密宗的傳教一定要在特殊的密室之內通過上師‘灌頂’來傳授和開悟的,而不存在自悟的現象,比如大字不識一個只是聽別人讀了一遍《金剛經》的六祖慧能如果在密宗看來根本是不可能被承認的,更不用說接受教主衣缽了。

扯遠了一點,密宗雖然也和其餘各宗一樣奉釋迦牟尼佛為佛祖,但是和其餘宗派供奉的是

毗盧遮那佛,乃是如來的法身佛,也別稱為大日如來

而密宗的佛像還有一個非常特殊之處,那就是他們的佛像都是“佛魔一體”,一面為慈祥的佛像,另一面則為猙獰的明王(魔)像,按他們的教義來說乃是一念為佛,一念為魔,有些還抱著妖豔的女子,也是魔的化身的一種,和我們這些見慣正常佛像的人看來會覺得有些神秘和怪異。


PS:愛佛學,愛國學,也喜歡咱百姓的身邊事,小隱隱於滬中80後大叔一枚,希望朋友們一起討論交流^_^。


婷婷肯肯


順便說說造像[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像,道像,儒像……]:

早期(漢朝)造像都是面相豐圓,肢體肥狀,神態溫靜;

北魏孝文帝時造像,出現“秀骨清像”;

唐代造像圓潤豐腴,寬妝高髻,而且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頭頂出現髻珠)〔唐代唐之前的菩薩像有的存在鬍鬚,武則天之後菩薩女性化,板凳佛始於唐代有四腿也有六腿〕;

宋元時期(遼菩薩像冠前高後低,束腰)造像出現寫實略帶誇張的(布袋和尚自稱彌勒菩薩化身像出現);

元朝造像梵式藏傳釋教造像的特徵; 明朝時造像比例頭大身體小(佛像與蓮花通常是分體)(明朝前存在夾紵〔用土做坯,用麻做骨,表面漆,漆乾洗去土〕造像,現存的都是國寶);

清乾隆時期造像眼皮下垂或頭頂微尖開始出現;

東南亞佛教造像肉髻是尖的造像。 人們可以從佛像造像(佛像早期線條簡潔,後來逐漸複雜,髻珠也是從小到大;佛頂珠(白毫)位置也從高到低現在與眉毛上沿齊)形式判斷其產生的年代,從造像的材質,造像的工藝方法,造像的包漿程度可以判斷佛像傳承的真偽;鑑定要從面相和體形,手印與坐姿,標識與坐騎,及細部與裝飾以及材料與質地等,有銘文看銘文,佛像的面相與體型,是鑑定佛像的關鍵。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現力,整體的風格(背光,頭光,肉髻,螺發,白毫,眉間白毫,化佛,寶冠,項圈,臂釧,手印,說法印與願印,禪定印,瓔珞,蓮座)等,

藏傳佛像束腰,蒙傳佛像不但束腰而且左右錯位。(金銅佛像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他銅合金等,但不同時期的用銅是不一樣的,元代以前的銅佛一般都用青銅,也有一些紅銅製品,元代以後則出現了較多銅鋅合金的黃銅及純銅製作的所謂紅銅佛像,而在青銅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稱為金銅佛像,黃銅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如何鑑別佛像造像合格與否: 仰視佛像顯微笑; 平視佛像無表情; 俯視佛像稍悲憫…… 佛像穿鞋與否的區別:佛像站,坐蓮花的都是正果佛〈為什麼正果佛不穿鞋?事實(人們適應環境的需要)與宗教(佛生淨土)說法差別很大〉,其它形式的是修行佛!例如:站,坐蓮花的孫悟空叫鬥戰勝佛,其它形式的叫齊天大聖。雖然鬥戰勝佛另有其樣(見附圖
),但是民俗如此而亦。 民俗中觀音菩薩像與其他菩薩像的區別是觀音菩薩像頭頂的是阿彌陀佛,這也是送子觀音像與子孫娘娘像的區別;佛像與菩薩像的區別是佛像是螺發,菩薩像是束(絲)發;白度母像有七隻眼睛,綠度母像右腳出蓮花。 民俗中巫醫供奉神像所起的作用: 地藏王菩薩:巫醫看病地藏王菩薩起把香火折換紙錢,看風水地藏王菩薩起把香火折換路錢。 藥師佛:准許在靈界開藥店,出堂後准許進售藥。巫醫可以陰陽界雙醫。 道德天尊:符咒,丹藥,易理。 通天教主:辟邪,統領草仙…… 供奉滴水觀音的作用是滅大欲望,鎮火地(每隔一至三年必然著火一次)。如果家裡沒有慾望大的人,住宅也不是火地,家裡就會有人常常落淚。合手佛像代表佛拜人不聚財(十至十五年)。偏身佛像多見財神像,偏身所向以外的方向展不開,通過組合可以消除影響。供奉財神(正,偏,邪,文,武,五路,三十六路,七十二路)左手託元寶是男人得利(掌權),右手託元寶是女人得利。財神銅坐像代表有固定地點不賒賬。瓷像可以賒賬……… 神像(衣服)的顏色代表什麼?在民俗中青(藍,綠)色代表:通靈,智慧,紅色代表祛病,黃色(金身)代表聚財,白色(素身)代表平安,黑色代表修行〔民俗中看見物品或地方發紅光(汽或幡)是施法或一個月內有紅事情;看見物品或地方發白光(汽或幡)是化藥或一個月內有白事情;看見物品發黃光是法具或經書,會通靈的人也可以看到〕。 神像的各種姿態法器的拿法都有寓意。同一神像不同人供奉,名稱也有不同(請供奉的緣分)。 造像的材質如金(長壽,金身護體,百病不侵或靈驗),銀(光芒,佛光普照,健康平安,或有女人出堂),銅(同心同德),鐵(修行),玉‘石’(辟邪,護身),瓷(大慈大悲),木(檀香木是驅除蚊蠅等)等也各有寓意…… 佛教與道教造像的差別:道家造像有九孔(凡有九竅者皆可成仙)而佛教沒有;佛像與道像的差別是道像有道冠,而佛像沒有……現實或靈界也是如此區別;鬥母元君像與度母像區別是前者坐騎有羽毛。


修行之源


從道家觀點看,陰陽生萬物,陰陽合採藥煉丹,男女雙修從形式道理上不奇怪,但是人有欲一動欲就屬後天邪法,因此在密宗中要求達到菩薩果位才能採用這種修法,一般人修就是入邪法!在密宗中就是很多大法王都不敢用這種方式,因為不是修成就是下地獄,沒有中間路可走!這同一般人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儒仔牛3


密宗是印度佛教發展最高階段的時候的產物,比唐玄奘西行求法時候晚,所以唐三藏帶回中原的諸多佛法經典中少有密宗的經典。

後經開元三士的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藏三位高僧,將密宗傳入中原。但當時多在皇室宗親才能得見密宗佛法的恩澤。

後到唐武宗“會昌法難”時,青龍寺惠果阿闍黎將金胎二部大法,傳給日本空海和尚,目前在日本傳承1200年。空海在回日本前,惠果大師預感密宗災難來臨,曾授予空海和尚帶了大量佛像,佛畫,法器。同時還有很多佛畫師,佛像雕刻師隨空海和尚回國。

目前要看正宗的唐朝密宗的佛像,只能去日本京都,大阪和東京的寺廟中找到。目前國內中原地區只有大足石窟,西安大興善寺,青龍寺有部分可見到。

西藏的藏密的很多佛像,傳承蓮花生大師,結合和很多西藏民族文化,和漢傳密宗有很大不同特點。


如時如密


寂靜尊,忿怒尊、寂忿尊......全部女身男相....


丟了說唐僧到哪了


密宗源自印度佛教,大分為藏密和唐密兩大傳承體系,唐密有一部分又主要傳到日本去。所以要了解密宗佛教塑像的特點,最好的辦法是去西藏拉薩和日本里高野山實地看一看,還有搜索藏密的唐卡來多看看。

總得講,密宗與顯宗佛塑像不同之處,密宗裡憤怒相多,而顯宗相對少,密宗有表示智慧與慈悲雙運的雙身佛,而顯宗沒有,密宗佛像服飾複雜華麗,而顯宗服飾簡譜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