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感光度是如何設定的?

廣州千衛攝影


感光度是光圈、快門之外又一個與照片亮暗有密切關係的重要攝影參數。用來說明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我們用ISO來表示。

感光度值越大,相機對光的敏感度越強,反之,ISO數值越低,單位時間裡得到光線越少,要得到一張亮度合適的照片,所需環境光線越多。簡而言之,在光線暗的環境中,用高的ISO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門速度,照片不容易虛。

既然感光度也可以調節照片亮度,那應該用多大的感光度值呢?其實,感光度對照片的畫質起到一個重要的影響。感光度高,畫質粗糙!低感光度度,畫質細膩。

注意上圖中,切出來的局部放大圖,感光度100的畫質要明顯好於感光度4000的照片。

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想到,攝影不是就要追求最好的畫質嗎?那感光度永遠設成最小值不就好了,要那麼多大數值做什麼?我們通過下面這二張照片說明:

斯里蘭卡,在昏暗、晃動的車廂中,打算把乘客一瞬間的姿態凝固在了照片中,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在ISO100的時候,儘管已經使用了F2.8大光圈,可快門速度還是太低。這時,我們將感光度提高到800,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80秒左右,得到了清晰地照片。

把感光度調高,相機對光的敏感度就上來,對光線的感知能力加強了,快門速度也就得到了福利,快門速度提高了,車廂中的人就可以保證拍實了。

(ISO800,F2.8,1/150秒)

隨著相機技術的發展,現在高感能力都比較強了,為我們在光線暗的時候拍出好作品提供了保障。現在的主流單反和微單,在ISO1600以下,畫質都相當不錯。

概念很好理解,那麼在實際拍攝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感光度值呢?說來很簡單,就是依據現場環亮暗,確保照片的光圈、快門值在一個你預先設定的範圍裡,用感光度來滿足照片所需要的曝光量。

如下圖:

為了得到一個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來拍大海,就需要使用比較低的感光度。這張圖片是ISO50拍攝的,曝光時間8秒,把瀑布霧化了。

我們在相機上常見到的感光度值是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或更高,數值很好記,前後兩個數是二倍關係,我們稱這些數為檔,前後兩檔差一檔曝光量,也就是亮暗差一倍。

感光度其實很簡單,兩句口訣可以幫助理解和使用:

  1. 感光度值越小,畫質越好,同樣光線下,曝光時間越長。(風光攝影中常用)

  2. 感光度值越大,畫質越粗糙,同樣光線下,曝光時間越短。(人文攝影中常用)


網際飛俠


感光度,英文簡稱ISO,代表感光材料(包括膠片和電子感光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或反映速度。ISO與光圈值、快門速度構成曝光三角形,共同控制相機的曝光過程:

一、ISO的主要作用

要搞清楚ISO的設定原則,首先要明確ISO的作用:



一般來講,ISO的設定有兩個關鍵作用:

1、維持安全閾值以上的快門速度,確保畫面穩定:



2、在主體和背景環境光線強度相差較大時,調和整個畫面的曝光均勻度,確保主體和背景都能得到恰當曝光(如手持夜景人像拍攝):


二、ISO的基本設定原則

結合主要作用,具體到設定層面分別對應兩個原則:



1、最低原則(維持安全快門速度)

因為較高的ISO會帶來一定的噪點,影響畫面的純淨度,因此在用於維持安全快門前提下,原則上越低越好:



(1)可以通過調節光圈確保快門安全時,儘量使用較低的ISO:



(2)快門低於理論安全閾值,但可以通過腳架或防抖系統確保畫面穩定時,儘量使用較低的ISO:




2、適度設定原則(確保整體曝光的均勻度)

仍以夜景人像為例,在主體人工補光的前提下,ISO的設定要恰當:

(1)ISO過低,環境背景光線不足,會導致背景曝光不足:

(2)ISO過高,會導致主體過曝(配合適當的補光強度):

最後強調在實際拍攝中,夜景人像ISO的設定要與背景光強、閃光距離和功率互相配合,才能獲得完美的效果,這點一定要注意。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