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一、國內大事件

1、1944年8月31日 毛澤東論述新民主主義社會基礎問題。

1944年8月31日,毛澤東在給延安《解放日報》報社社長秦邦憲的信中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問題。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工廠(社會工廠,公營與私營)與合作社(變工隊在內),不是分散的個體經濟。分散的個體經濟——家庭農業與家庭手工業是封建社會的基礎,不是民主社會(舊民主、新民主、社會主義,一概在內)的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區別於民粹主義的地方。簡單言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機器,不是手工。我們現在還沒有獲得機器,所以我們還沒有勝利。如果我們永遠不能獲得機器,我們就永遠不能勝利,我們就要滅亡。現在農村是暫時的根據地,不是整個中國民主社會的主要基礎。由農業基礎到工業基礎,正是革命的任務。解放人性也是民主對封建革命的必然包括的。有人說我們忽視或壓制個性,這是不對的。被束縛的個性如不得解放,就沒有民主主義,也沒有社會主義。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2、1959年8月31日 北京工人體育場建成。

規模巨大、設備完善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於1959年8月31日在北京東郊建成。它是50年代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築之一。

北京工人體育場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體育場,佔地35公頃,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它的中心運動場能容納8萬觀眾,這個數字在當時相當於北京各體育場(館)的看臺容納觀眾人數的總和。北京工人體育場建成一個多月以後,1959年10月13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這裡舉行。作為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它曾經承辦過許多國際國內的大型體育比賽。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它作為主會場和足球決賽場,已被載入亞運史冊。

為了適應第十一屆亞運會比賽的需要,從1986年起,政府對北京“工人體育場”進行了歷時3年的大規模改建。在正門北大門,一組意氣風發的運動員雕塑群像迎面矗立。廣場兩側建有國旗區,40根高達12米的旗杆圍成一個圓形。乳白色的體育場外牆採用現代化新型雕塑噴塗工藝裝飾,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門窗點綴其間,莊重典雅。體育場中央是綠草覆蓋著的足球場。8條400米長的紅色塑膠跑道環繞一週。四面看臺上是紅、綠、藍、黃、棕5色玻璃鋼座椅,色彩明麗奪目,看臺上方覆蓋著大罩棚,其中東西罩棚挑梁懸空向內延伸至18米,上面安裝了352個高壓鑄鋁金屬鹵化物燈,夜晚比賽時燈光全部開啟,場內亮如白晝。場內音響設備均勻地懸掛在罩棚下,聲音清晰、柔和、悅耳。主席臺用平山紅大理石裝飾,兩側有50間觀察室,室內裝有現代化通訊設備,記者可以從這裡向世界各地傳遞比賽信息。在體育場南端的看臺上,有亞洲最大的電子顯示裝置,它的長度為44米,高度是11米。彩色大屏幕的顯示面積是98平方米,能從不同角度,顯示運動場上的角逐情景,為觀眾選擇最佳畫面和特寫鏡頭。改建後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成為我國具有國際水準的體育比賽場地。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3、1984年8月31日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露天煤礦在內蒙古自治區建成投產。

34年前,1984年8月31日,中國自己設計、自己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露天煤礦——霍林河南露天礦在內蒙古自治區建成投產。該礦是霍林河大型露天煤礦的第一期工程,年產煤300萬噸。霍林河煤田是我國4大露天煤田之一,總面積540平方公里,煤的總儲量129億噸。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4、1991年8月31日 全國清理“三角債”工作會議召開。

27年前,1991年8月31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清理“三角債”工作會議。一、“三角債” 已成為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嚴重障礙,從根本上解決“三角債”問題已勢在必行。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5、1993年8月31日 我國最大海上油田綏中36-1投產。

25年前,1993年8月31日,我國最大的海上油田——綏中36—1油田投產。該油田位於遼東灣海域,西距綏中縣50公里處,是我國第一個儲量超億噸的海上大油田,含油麵積24平方公里,基本探明儲量1. 9億噸,總儲量2.5億噸。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6、1993年8月31日 大亞灣核電站—號機組並網發電成功。

25年前,1993年8月31日,中國大陸第一座引進外資、設備和技術建設的大型核電站—廣東大亞灣核電站—號機組並網發電成功。它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業核電站。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7、2000年8月31日 《粟裕傳》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18年前,2000年8月31日,《粟裕傳》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8、2014年8月31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烈士紀念日確立在每年9月30日。

4年前,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二、國外大事件

1、1907年8月31日 英、法、俄三國協約形成。

三國協約是1907年英、法、俄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對抗三國同盟而結成的另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

19世紀70年代初,“自由”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各國列強在歐洲大陸和全世界從事爭霸和瓜分領土的鬥爭,戰爭危機不斷出現。

為了對付俄國在巴爾幹的擴張,也為了孤立法國,1879年10月,德奧兩國在維也納締結了秘密軍事條約——《德奧同盟條約》。意大利企圖依靠德國,對抗法國,於1882年5月在維也納同德、奧兩國簽訂了《同盟條約》。條約規定,如果一個締約國受到兩國或兩國以上國家攻擊,其他締約國應該予以支援。三國同盟的建立,表明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的形成。

三國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兩國接近。1893年,兩國簽訂《俄法協約》。協約規定:如果法國遭到意大利的進攻,或俄國遇到德國和奧匈攻擊,對方應以全力支援。到19世紀90年代,在歐洲已初步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為了對付主要敵人德國,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迫切地尋找同盟者,並同法國接近。1904年英法兩國簽訂協約。協約規定: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兩國也調整了在紐芬蘭海岸、岡比亞、尼日爾、暹羅(泰國)、馬達加斯加(馬爾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島的矛盾。

德奧兩國在巴爾幹的擴張威脅著俄國的利益,三B鐵路一旦築成,德國將成為土耳其和黑海海峽的主人,俄國出入海峽將受到德國的限制。日俄戰爭和1905年革命以後,俄國在財政上更加依賴英法。英俄兩國的矛盾也因俄國力量的減弱和英德矛盾的激化而緩和下來。在這種情況下英俄都感到有必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德國。1907年8月31日,英俄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協約規定:把伊朗分為三部分,北部屬俄國勢力範圍,東南部屬英國勢力範圍,中部劃為“緩衝區”;俄國承認阿富汗為英國的附屬國。《英俄協約》還涉及中國的領土西藏,規定雙方“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權”。英俄兩個帝國主義都垂涎西藏,但都無力壓倒對方,只得妥協。

《英俄協約》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軍事同盟義務,甚至還打著“維護和平”的幌子,但實際上也是為了加強掠奪殖民地和準備帝國主義戰爭而簽訂的。

在《俄法協約》和《英法協約》的基礎上,1907年《英俄協約》的簽訂,標誌著和三國同盟對抗的另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最後形成。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形成以後,國際關係日益緊張,局部戰爭接連發生,終於導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2、1935年8月31日 美國通過《中立法案》。

1935年,德國公開違反《凡爾賽和約》關於限制德國武裝的軍事條款,宣佈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積極擴軍備戰。同時,意大利在非洲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英、法為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對德、意侵略採取不干涉政策,美國也實行中立政策。1935年8月31日,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通過了《中立法》。法案規定: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外國之間,發生戰爭或戰爭在進行之中,總統應宣佈此項事實,然後,凡以軍械、軍火或戰備,自美國之任何地方或其屬地之任何地方輸出而運至該交戰國,或運至任何交戰國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國港口者,均為違法。中立法的通過,從法律上把美國基本的歐洲政策固定下來,對當時歐洲的綏靖主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3、1944年8月31日 蘇軍佔領布加勒斯特。

74年前,1944年8月31日,蘇軍橫掃羅馬尼亞,佔領了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及普洛耶什蒂的幾個重要油田。羅馬尼亞的失陷對納粹是一記猛掌,而這幾個歐洲最大油田的喪失則會導致德軍的戰鬥意志一蹶不振。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4、1945年8月31日 美國軍方吐露原子彈製造內情。

73年前,1945年8月31日,美國陸軍部透露,為了生產原子彈,美國建立了3個秘密城市,人口總數達10萬。由於保密工作做得好,工人們從來不知道他們在這佔地若干平方英里的龐大工廠裡製造的是什麼東西。他們只知道有少量的東西從大量的鈾礦中提煉出來。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5、1957年8月31日 馬來西亞從英國統治下獨立。

在亞洲東南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有一個稱為“錫和橡膠王國”的國家,那就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全境面積共32.9589萬平方公里,被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最近處相距約600公里。西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南部,面積13.1794萬平方公里;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包括沙撈越、沙巴兩個州,沙撈越州面積12.1680萬平方公里,沙巴州7.6115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1290萬人。伊斯蘭教為國教,其教徒約佔馬來人的80%。其它還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拜物教等。馬來語為國語。首都吉隆坡。

馬來西亞從16世紀開始,相繼遭到葡萄牙、荷蘭等國的侵略。1786年英國入侵,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馬來亞,激起當地人民的英勇抵抗。日本投降後,英國在馬來亞恢復殖民統治。1946年4月,英國玩弄“分而治之”的陰謀,把新加坡從馬來亞劃分出來,成為單獨的“直轄殖民地”,並於1948年2月成立“馬來亞聯合邦”,聯合邦的一切統治權由英王委任高級專員掌握,並對馬來亞人民實行高壓統治。1955年,英國宣佈馬來亞實行“部分自治”。1957年8月31日,英國同意“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7月9日,英國、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在倫敦簽署關於成立馬來西亞的協定(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16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錫和石油,還有鐵、金、鎢、煤、鋁礬土和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木材、油棕、胡椒、菠蘿、椰子等。其中橡膠和錫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一位,木材和棕櫚油是另兩大出口項目。

馬來西亞(原馬來亞聯合邦)剛獨立時,經濟屬於殖民地型,以出口農礦初級產品為主,橡膠和錫是兩大經濟支柱,糧食和工業品均不能自給。獨立後不久,政府確定了改變經濟結構、實現工業化的經濟發展戰略。1971—1990年年又實行了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和第二至第五個五年發展計劃。到1987年,製造業已超過農林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居首位。

1986年,為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馬來西亞政府調整了投資政策,制訂了一系列鼓勵外國投資的優惠措施,使外資源源而至。1987至1989年3年間共吸收外資93.5億美元,1990年一年吸收64億美元。政府採取的種種有力措施,改變了產業結構,提高了檔次,擴大了出口,使馬來西亞轉變為以出口工業製成品(其中電子產品佔半數以上)為主的國家。與此同時,政府解除了對國內投資的某些限制,使非馬來資本轉呈活躍。

1991年6月,馬來西亞政府在總結前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為期10年(1991—2000)的《第二個前景規劃綱要》(又名《國家發展政策》),取代過去的“新經濟政策”。十年規劃在重申繼續保持良好投資環境的同時,提出將投資重點轉移到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增加研究發展和教育培訓的投入,放鬆政府對工資、物價的調控,等等。遠景目標則是到2020年使馬來西亞成為完全發達的國家。

1991年7月,馬來西亞議會通過政府提出的第六個五年(1991—1995)發展計劃。這項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使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7.5%。製造業在計劃末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1.4%;以1995年估計人口2030萬人計算,人均國民收入達3777美元。針對當前經濟中露頭的某些薄弱環節,六五計劃中對交通、能源、教育和培訓、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均有幅度不等的增長。

馬來西亞經濟年增長率70年代為7.8%,80年代後期超過8%,1990年為9.4%,人均國民收入超過兩千美元。設在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1991年6月發表的《1991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把馬來西亞列為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國家,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名單中排名第五。這就為許多經濟學家的如下觀點再次提供佐證——馬來西亞是行將騰飛的亞洲第五條小龍。

馬來西亞奉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幾年來,馬來西亞政府積極推行東南亞中立化計劃,致力於鞏固和發展東南亞國家聯盟,加強與其它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

中馬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往來。早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時,中國商人就曾去馬來半島通商。公元3世紀初,吳國孫權曾遣康泰、朱應出使南海諸國,到過馬來半島。此後兩國互有往來。15世紀初期,鄭和下西洋時,5次都駐節於滿剌加(即馬六甲)。隨後滿剌加的友好使者也訪問過中國。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時,我國領導人曾致電祝賀,並予承認。1974年5月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來我國訪問,當月31日,兩國正式建交。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來日益增多。這次鄧小平副總理到馬來西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必將為進一步增進中馬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發展兩國的友好關係作出新的貢獻。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6、1965年8月31日 聯合國憲章修正案生效。

聯合國成立以後,隨著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一系列新獨立的國家相繼出現,聯合國會員國日益增多,修改憲章已提到自1956年曆屆聯大的議程上來。1956年至1957年第11屆聯大會議收到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和西班牙的建議,要求修改憲章有關條款,以便擴大安全理事會與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成員,增加安理會作出決定所需要的票數。直至1961年的歷屆聯大會議上,關於修改憲章以增加安理會和經社理事會席位的建議,屢次被亞非拉國家提出,但遭到大國的反對。1963年第18屆聯大終於首次通過對憲章第23、27、61條的修正。修正案於1965年8月31日正式生效。根據修正案,安理會理事國的席位總額從11個增加到15個;安理會關於程序事項及其他一切事項的決議所需要的票數以7票增至9票。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理事國席位從18個增加到27個,經社理事會每年選舉的理事國也相應地從6個增至9個,任期3年不變。決議還規定關於增選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地域上公勻分配的原則。上述修正案反映了亞非拉國家要求擴大它們在聯合國主要機構的席位的願望,使第三世界國家在聯合國和國際舞臺上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7、1985年8月31日 黃金輝當選為新加坡共和國第四任總統。

8、1990年8月31日 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

9、1991年8月31日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

10、1996年8月31日 車臣和平協議簽訂。

22年前,1996年8月31日,在俄安全會議秘書列別德的努力下,俄羅斯同車臣反政府武裝簽署了“哈薩維尤爾特和平協議”,歷時20個月的戰爭硝煙終於消散。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11、1998年8月31日 Windows98中文版發佈。

20年前,1998年8月31日深夜,中關村海淀劇場前的廣場上,絲毫沒有夜半應有的寧靜。從午夜零點開始,微軟的Window98中文版在這裡首發。一大批記者和部分國內軟件公司的員工在人群后靜靜觀望。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12、2005年8月31日 伊拉克北部阿扎米亞區發生踩踏事件 造成近1000人死亡。

13年前,2005年8月3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北部阿扎米亞區發生踩踏事件。造成近1000人死亡,475人受傷,其中大多為老弱婦孺。伊拉克政府認為,恐怖分子是造成這一悲劇的幕後元兇。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13、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在巴黎逝世。

1997年8月31日凌晨,年僅36歲的英國王妃戴安娜,為擺脫攝影記者的糾纏,在巴黎塞納河畔遇車禍身亡。這位自嫁入王室後牽動世人目光16載的女性,悲劇性地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

1997年8月30日下午,剛結束地中海之旅的戴安娜和其男友多迪·阿勒·法耶茲抵達巴黎,當他們搭坐的私人飛機在市郊布爾熱降落時,消息靈通的媒體早已追蹤到兩人的足跡。這是熱戀中的戴安娜和多迪結伴出遊的最後一晚,週日一早,她就要返回倫敦與兩個兒子重聚。

16時30分,兩位情人來到由多迪父親經營的著名的裡茨飯店,所有的警衛服務人員接到通知:不能走漏一點風聲;精細的飯店主管還準備了幾輛同樣型號和外形的奔馳車,以避開媒體的視線。但還是有20多名攝影記者聞風守候在飯店外。

時近午夜,兩個人決定去塞納河對岸多迪的一棟私人別墅。兩個月前才榮升裡茨保安負責人職務的亨利,被選中護送飯店主人之子及戴安娜。為引開記者,多迪的專職司機首先開車離開了飯店。其它幾輛“餌車”也隨之離去。

31日零時5分,4人坐上飯店租來的一輛黑色280S型奔馳車。司機的旁邊坐著王妃的貼身警衛,後排座上是多迪和戴安娜,兩人都沒系安全帶。他們疾駛而去,試圖甩掉媒體的尾隨。但是仍有十餘名記者騎著摩托跟在他們的車後。車子沿塞納河朝西行駛,開到埃菲爾鐵塔附近的阿爾瑪橋地下通道時,超過180公里時速的轎車突然失控,撞在隧道中央的第13根分界水泥柱上,打個360度的轉,再撞到右側牆壁上。司機和多迪當場命赴黃泉,戴安娜和警衛重傷。接到報警的救護人員幾分鐘後趕到,鋸開車頂的鋼板,從撞爛的車中救出王妃,送往醫院搶救。由於胸腔大出血,送到醫院時,她的心跳已經停止。醫生緊急切開胸腔,縫合破裂的左肺靜脈,併為她做體外起搏近兩個小時,但仍回生乏術。清晨4時,醫生確認戴安娜死亡。5時44分,法國內政部長親自公佈戴安娜的死訊。他在說明車禍原因時指出,當時有幾名騎摩托車的攝影記者對戴安娜的座車窮追不捨。另外,據事後調查,這天晚上,開車的亨利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大超過規定的指標。

根據目擊者口述,車禍發生後,幾名追蹤的記者不是抓緊時間搶救,而是埋頭拍攝事故現場。他們將鏡頭瞄準遇難者,在距流血的人體僅幾釐米處拍攝。有的記者甚至推搡辱罵前來救助的群眾,就連最先趕到現場救護的警察也受到他們的阻攔。一名記者還振振有詞地說,“對於鮮血早司空見慣了”,讓警察不要“妨礙他們工作”。有幾個攝影記者在慘案發生後,迅速攜膠片離開了現場,警方只拘捕到7人,為幾大知名攝影新聞社的自由投稿人。

戴安娜遇難的消息,由法國駐英國大使通過女王的私人秘書轉告王室。正在蘇格蘭巴爾莫拉爾皇家寓所休假的查爾斯王子,把正在熟睡中的兩個愛子叫醒,將噩耗告訴了他們。

這場震動世界的車禍,為戴安娜傳奇曲折的一生匆匆畫上了句號。這位富有悲劇性格的王妃,一生都在尋求真愛,但命運並沒有厚待她。

查爾斯是戴安娜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她愛慕他,也渴望得到他的愛,但她同丈夫在年齡、教育和學識思想上的差距,構築了兩人間永難彌合的鴻溝。她與拘泥傳統和清規的上流生活格格不入,入宮後出現嚴重的不適應症。嘗試融入宮廷體系不成的戴安娜孤立無助,精神抑鬱,她曾5度企圖以“自殺”喚起丈夫和王室的注意。哈里出生後,戴安娜通過友人透露了她的婚姻琴瑟失和的信息和她在上流社會的挫折、寂寞與掙扎。王儲夫婦間越來越形同陌路,終於在1992年宣佈分居。

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她的婚姻走到了盡頭。1996年7月,法院3分鐘的判決,宣告了這樁長達15年的婚姻的結束。8月28日,離婚正式生效。獲得2500萬美元補償的戴安娜,失去了王室地位,只留下“威爾士王妃”的名份與查爾斯共享對兩位小王子的監護權。

離婚後的一年中,她意外地辭去了在93家慈善機構的職務,集中精力只擔任6個慈善機構的領導或贊助人。她先後出訪澳、美、意等國,參加各種慈善活動。當英國媒體津津樂道她的私生活時,戴安娜卻作為紅十字會的代表,飛赴安哥拉和波斯尼亞訪問,為國際禁止地雷運動做宣傳。今年初,她拿出近80件名家設計的禮服在紐約拍賣,所得的上千萬美元全部捐給抗艾滋病和抗癌協會。她的熱情和對社會疾苦的深切關懷,不但為她個人博取了眾多友誼和同情,贏得了“和平王妃”的尊稱,也在感情方面拉近了王室與民眾的距離,促使王室在步入新世紀之時重新思考和調整其形象。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儘管戴安娜在公開場合獲得了不少掌聲和歡呼,但她仍是一個寂寞、不快樂的王妃。除了兩個兒子,她結識的幾個男子都令她失望。她“愛戀”過的騎術教練休伊特上尉向媒體高價出賣他們的戀情;她與藝術品商人霍爾和橄欖球運動員卡林的感情,也註定不會有結果。

百萬富翁多迪是她生前最後一個戀人。多迪出身埃及豪門,是英國名牌商店哈羅德老闆穆罕默德阿勒·法耶茲之子,好萊塢製片人。他年方不惑,外貌英俊,喜好結交名媛貴婦。從1985年起,他的父親就受到英國當局調查,後兩次申請英國籍被拒,他憤而揭發保守黨議員受賄,導致3位高官下臺,英國政界視之為眼中釘。

穆罕默德同戴安娜的父親私交很深,後者在臨終前託付他照顧女兒。戴安娜與多迪相識多年,但戀情始於今年7月。戴安娜應穆罕默德之邀,攜子到法國南方度假時,與多迪雙雙墮入熱戀。在感情道路上跌跌撞撞的戴安娜,離婚後一直想重建新生活,在穆罕默德的鼓勵下,她和多迪的關係進展神速,據說已到論及婚嫁的地步。據報道,戴安娜期待早日定婚,並得到兩個兒子的祝福和支持,伊麗莎白女王私下也同意她嫁給多迪。8月10日,英國小報將兩人在豪華遊艇上擁吻的照片公諸於世。戴安娜也主動向新聞記者宣佈,她很快就會公佈有關她未來前途的消息,這項計劃會讓許多人吃驚。對不幸的威爾士王妃能譜出新的戀曲,英國一般民眾均表欣慰。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段戀曲竟如此短促。

戴安娜的生前好友、著名的流行音樂歌唱家埃爾頓在戴安娜遇難後改寫了一首歌:《風中之燭》,它表達了人們的真實情感。

今日熱點:8月31日大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別了,英格蘭的玫瑰,

你魂魄在天國飛揚,

身後是一個國度的迷惘,

我們如此思念,

思念你情感的翅膀。

你永在我們心中,

你是天成的女神;

哪裡有破碎的生活,

哪裡就有你心靈的呼喚;

你對苦難者輕聲軟語,

現在,你魂歸天國,

你名字寫在長天,

像群星一樣閃爍!

對我來說,

你有過充實的生活,

如風中燭火那樣,

不隨風雨泯滅,

不隨黃昏褪色;

沿著英格蘭逶迤的綠色山崗,

處處有你的足跡散落。

如今蠟燭成灰,

可不盡的是你的傳說。

我們失卻了愛。

沒有你的笑,

時空都變得寂寥;

為了祖國美好的後代,

我們把你的火炬接過;

強壓淚水,

淚水還是流出了眼窩;

現實讓我們熱淚縱流,

語言無法形容,

你曾帶給我們的巨大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