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最後卻發現買的是保險呢?

雜醬麵和幹拌麵


看了以前很多存款變保險的案例,我總結出3個原因,一個是“貪“ ,一個“信”,一個是“騙”。

先說下第一個原因:貪

這些年有很多存款變保單的案例,但是為什麼還是屢禁不止呢?這難道全都是銀行在坑蒙拐騙?難道用戶一點都不知情?

我覺得不是,因為存款和保單有著明顯的的區別,現在存款基本都是卡存,額度大點的有存單,但是保險肯定是要簽訂保險合同的,而且投保過程會有投保須知、健康告知、免責條款、合同條款等,難道存款人一點都不知道?

下面是保險合同:


下面是存款單:



所以我相信很多人其實是知道買的就是保險,但他們之所以還是選擇購買保險,是因為保險的預期收益比存款高很多。

比如同樣是5萬元3年,存款獲得總利息只有5000元左右,而保險同樣的額度預期可以獲得7000元左右,比存款多出2000元,這麼大的收益差距很多人都會心動。

接著說下第二個原因:信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把錢放到銀行的都是絕對安全,而且和很多人,特別是老人常年跟銀行打交道,沒事三天兩頭就往銀行跑,跟銀行的人熟悉,所以對銀行非常信任。



在很多老人看來,他們認為就算買的是保險也應該沒有風險,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這個保險就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以他們都沒有什麼防範心理。

再來看下第三個原因:騙

蒙這個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存款變保險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缺乏判斷,沒法區分銀行存款還是保險,這樣就給一些銀行工作人員有乘之機。

目前很多銀行工作人員都有各種任務考核,比如基金,保險等,還有銀行工作人員售賣保險的獎金要比存款高很多,所以他們推銷也積極。

而保險是不怎麼好賣的,甚至有很多人很反感保險,哪怎麼辦呢?那就只能騙了!

比如銀行工作人員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存款送保險,存款還免費給你送保險、這是多好的事情,所以很多用戶想都不想,直接在保險合同上簽字按手印,這樣以來就表示你已經購買了保險。

當然銀行工作人員還有其他手段誘導存款用戶購買保險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去銀行存款,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閱讀和查看各種合同和文件,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存款變保險。


貸款教授


首先說,保險公司的有些險種也具備理財功能,所以,有些人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就被推薦購買了保險產品。

接下來說說都是哪些人在銀行從事這類產品的銷售工作的。

第一,保險公司的銀行保險部代理人。

這些人屬於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他們每天上班的地方就在銀行的大堂裡,穿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的工裝,帶著胸牌。

他們一方面替銀行打工,譬如,幫銀行客戶解疑答惑;幫銀行客戶做各種查詢等,另一方面做保險產品的推銷工作。

第二,銀行的工作人員。

有些保險公司不派駐代理人。把保險產品的銷售工作直接給了銀行。於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就代替保險公司做起了銷售工作。

接下來再說說“有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結果為啥購買了保險產品”的事情。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這裡邊既有保險代理人或銀行工作人員的有意誤導的問題;也有客戶貪圖“高息”誘惑且粗心大意、不看相關投保資料、盲目簽字認可的問題。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單單埋怨哪一方都是不對的。

不過,現在好了。監管部門已經出手嚴厲打擊銷售誤導行為了,客戶再去銀行辦理理財業務應該基本放心了。因為,無論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也好,還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也好,只要敢誤導客戶,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


鄉鄉鄉鄉下人


為什麼有人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最後卻發現買的是保險呢?

常看到有報道說有人去銀行本來打算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後卻被忽悠購買了保險公司的保險。對此各位有什麼看法?保險公司跟銀行各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存單變保單。銀保市場三大亂象,故意混淆產品類型,誇大產品收益,隱瞞產品情況。

說下農村的情況吧。其實像在銀行原本是買理財產品的,最後卻發現買的是保險,在農村比較常見,我認為。因為農村很多人的識別能力不高,往往更容易被矇蔽。一般要好久才會發現被人誤導了。

說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一位親戚,手裡有一萬塊錢,原本是想在銀行存三年“死期”的,就是咱們說的定期,因為利息比較高嘛!結果被銀行的大堂經理給忽悠成保險單了。明說吧就是以前的XX分局,然後在幾個月後才發現這個是保險單而不是存摺。

後來被人提醒後,親戚很惱火,也很焦慮,就去找那個大堂經理說要退了這個保險單子,結果不給退。最後鬧到分局局長那裡,好說歹說還是找關係退的,然後親戚就有陰影了,每次看到這個大堂經理就很有反應。

農村人一般很信任銀行,對於大堂經理推薦辦理的業務也不會去深究,更不會去仔細的看手中的單據到底是啥?也看不懂。你像這種就是很明顯的在誤導忽悠客戶。雖然銀行有代理保險業務這一個項目,但你也要明說,不用通過忽悠坑騙自己的“上帝”吧?

有些乾脆就是某某保險公司代理人在銀行坐“大堂”來拉客戶的,在銀行上班,這個他們內部怎麼分成不知道,但肯定有利益鏈的關係。保險代理人在銀行坐堂辦理的保險單子,銀行肯定有提成。

據理財人員介紹,保險和銀行理財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是大堂經理為了讓客戶購買保險,因為擔心客戶不買保險,故意說保險就是銀行理財產品。但是很多農村人不懂這個啊,也分不清在銀行的人賣的到底是保險呢還是理財產品?據說,進入銀行網點銷售保險的,保險公司要給銀行抽手續費,這個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怪不得會那麼賣力的忽悠!

但是可氣的人,因為農村有人購買了被忽悠的保險後,過了所謂的15天猶豫期後,再來退保就很麻煩了,各種理由推諉。有的還要收取客戶工本費!保費會不會全部退回來就不知道了。真的很氣人的,明顯就是在坑騙客戶,最後還要客戶傷心傷力的來回奔波折騰。

不知道國家在這一塊怎麼說?在農村,還有很多文化不高的老年人,有會被故意引導購買保險的,不是說保險不好,是人家的本意不在保險,只是想存上幾年定期,拿個高利息就好了。結果你來個到期日期是2032年到期的保單,說的過去嗎?明著說不好嗎?有人願意購買保險的,那是你情我願,用不著忽悠農民吧。

希望能夠有個專門的條文規定來約束一下這種忽悠人的現象。讓“誤導”這種現象受到懲罰!


農民妹子一枝花


凡是這種情況,客戶沒有了解情況的情況下,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了這樣的保險,第一個保險正常,算數而且長期的教下去自己不掏錢,繼承了交保險的人,又保證了存錢人的合法權益保險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