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交通大學」將超10所,「同名不同類」怎麼看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重慶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以及位於我國臺灣的新竹交通大學……這共同的名字,還不是全部。

全國“交通大學”將超10所,“同名不同類”怎麼看


新學年之際,南方傳出信息:百億元創辦一座新校——廣州交通大學。加之此前一年內宣佈新建或更名的“湖北交通大學”、“山東交通大學”,若3校的籌建工作最終獲批,那麼全國各地以“交通大學”為名的高校將超過10所。

相比之下,所謂“交大系”,既有名校,也有非名校。十多校中,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被選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於是,一部分交通大學就有了“傍名牌”之嫌。該怎麼看?

先一分為二地看。交通大學至少分兩種:其一是以上海交大等為淵源的海峽兩岸5所交大,屬於中國最老牌的南北兩大現代大學之一南洋公學的“嫡系”;其二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通”大學,其學科特色正是字面意義上的“交通”。同時,交大包括但不止於兩種,可能還有其他種。

全國“交通大學”將超10所,“同名不同類”怎麼看


關於第一種交大,上海交大相關負責人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舉例,2016年,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臺灣新竹交大這5所交通大學,基於共同的校史,一起迎來建校120週年。當年,5所交大版的改編民謠《南山南》,唱出了學校辦學經歷的風雨輝煌,以及兄弟院校的同根之誼。有意思的是,五校還面向全球設有“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關於第二種交大,最新創辦的廣州交通大學即是如此。近日穗臺校長論壇透露,當前廣州正在進一步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加快建設世界級空港、海港和鐵路樞紐,為此省、市政府支持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礎,整合廣州地區交通類高等教育資源來創辦新的大學“廣州交通大學”。目前,籌建工作已經展開,將投入千畝土地,計劃後年啟動招生。

其實,大學的品牌,並不取決於校名本身,而是取決於學校內涵。無論是高等教育的圈內人士,還是在考在讀的社會公眾,不能只看學校之名,而更要看其辦校實質。譬如上海交通大學,建校之初正是取交通的本義,代表著當時的先進生產力。1929年,錢學森考入的就是當年鐵道部支持的交大“鐵道工程系”。時代是發展進步的,教育是有其規律的,歷經百多年發展的上海交大發生了實質的變化,不再是“交通立校”,而是綜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辦校名義則為“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至今,其船舶等傳統優勢學科仍處於世界一流學科之列。

除了“交通大學”,全國各地的科技大學、政法大學,以及理工大學、師範大學等,名字相同者不勝枚舉,其中也同時存在重點、非重點高校,或者慣稱的“一本”、“二本”高校。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同城同名,只是提法不同,辦學定位和水平則更不同。

全國“交通大學”將超10所,“同名不同類”怎麼看


上海師大一位校領導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直言,如今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師範院校均已發展為綜合性大學,一些學校出現“去師範化”的傾向,或者單由校內的教育學院辦師範。他認為,不更校名,更不能變更實質,師範大學的師範教育及相關教師職前、職後教育,對本區域基礎教育的貢獻度不能降低。

因此,對於大學之名,對於校名中共用的關鍵詞,需要辯證地歷史地看待問題,讓各校因地制宜、因時而動,既可綜合,也可特色。不妨給相關的“同類項”大學,尤其是新生的年輕大學,或者發展還不充分的大學更多時間和機會,考察他們的實際辦學方向和水平。不要先貼上某種固有的標籤,而應“聽其言、觀其行”,相信社會上自會產生名副其實的口碑。

若有的高校,試圖以某種“同名”作為吸引生源的條件之一;那麼這樣的競爭形式恐怕過於低級,必然不會長久、無法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