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的伊拉克經濟情況來看,伊拉克人民有沒有後悔發生伊拉克戰爭或者後悔推翻薩達姆?

保持陌生88


到底是不是伊拉克人民推翻薩達姆政權,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問題。因為發生在伊拉克的兩場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事實上都是由美國主導和發動的戰爭。

雖然在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平民推倒了薩達姆的雕像,甚至在伊拉克建立法庭宣判了薩達姆的死刑,但是這些事情到底能不能代表伊拉克全體人民的意志,恐怕都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但是有一點可以說明的是在薩達姆死後,中東地區的極端組織ISIS隨即席捲了幾乎整個伊拉克,在極端宗教的統治下,不但伊拉克戰後重建工作難以繼續,而且整個伊拉克都被籠罩在自殺式爆炸的陰影之中。

面對一個隨時都有可能去死的生存環境,恐怕所有的伊拉克人都要想起薩達姆被審判時說的那句話:“沒有了我,伊拉克什麼都不是”。在這時恐怕絕大部分伊拉克人都要悔恨,為什麼當初在伊拉克戰爭沒有選擇支持薩達姆。

伊拉克戰爭之後,整個伊拉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美國許諾的民主與自由的生活,就是在飢餓、自殺式爆炸以及武裝割據之間,為自己自由的選擇一種死法。

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後,雖然薩達姆政權選擇了認輸投降,但是由於美國在伊拉克推行的“石油換食品計劃”,嚴重的剝削了伊拉克的財富,使得薩達姆在戰後始終對美國持以敵視的立場。由於薩達姆的反美態度,引起了美國的高度不滿,使得當時的小布什政府最終下定決定,要再一次打垮伊拉克,除掉薩達姆。

2003年美英繞開聯合國,再一次發動了對伊戰爭,最終打垮了伊拉克,並在2006年絞死了薩達姆。而薩達姆的死對於美國對伊拉克的控制是一個重大打擊。

因為他在伊拉克經營數十年,手下勢力眾多,在他活著的時候,自然可以保持這些勢力的穩定,但等到他死後,其手下的武裝勢力自然也就失去了控制,而這些失去控制的武裝勢力,自然就變成了伊拉克國內出現武裝割據的來源。

此外由於是伊拉克政府強行宣判絞死了薩達姆,也使得美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成為人們仇恨的對象,繼而失去了對伊拉克國內的控制能力,最終導致了伊拉克國內的無政府狀態,從此陷入軍閥混戰以及極端伊斯蘭主義的恐怖之中。

薩達姆的死,對於美國人和伊拉克現政府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錯誤,由此引發了伊拉克國內各種極端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問題有:

1、民眾反美情緒高漲,開始仇視西方先進文明,整個國家開始保守化、極端伊斯蘭化。

在薩達姆統治時期,伊拉克其實是一個世俗國家,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並不極端但是等到他死後,由於是被美國尋找理由強行絞死,這就導致整個國家的民眾,開始反對美國,繼而仇視和抵制來自西方先進文化思想。

這種局面的出現,不僅僅使得伊拉克國內的思想從開放轉向保守,並且由於美國控制並侵害伊拉克利益,導致伊拉克國內極端思想嚴重氾濫,最終出現形成了震驚世界的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

2、無休無止的軍閥混戰和自殺式爆炸襲擊,使得伊拉克發展倒退,人民生活在死亡的邊緣。

在薩達姆死後,整個伊拉克基本上就陷入了“無政府”的狀態,所有的勢力都想借此機會成長成為“伊拉克的主人”。為此這些軍閥就開始互相混戰、吞併,這使得伊拉克在隨後的十來年裡,每天都能聽到混戰的槍聲。

不僅如此,隨著伊拉克極端思想的傳播,也導致自殺式爆炸襲擊在伊拉克的盛行,一開始也許還只是在針對美軍,後來就逐漸的擴散到敵對派系以及平民的身上。

根據統計,從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在9年時間裡,總共導致了超過10萬伊拉克人的死亡,而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死於自殺式爆炸的襲擊,甚至連美軍都在控制伊拉克的9年期間,被炸死了9000美軍官兵喪生,此外還有5.6萬人受傷。

薩達姆死後,戰爭和自殺式爆炸襲擊的陰影始終都籠罩在伊拉克的頭頂之上,讓這個國家持續流血,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13年美軍撤離伊拉克,才得到逐漸的減緩。

薩達姆作為伊拉克的合法總統,在國家戰敗之後,被美國強行審判並執行了死刑,這對於美國和伊拉克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他不僅僅讓伊拉克陷入了9年的戰火之中,也讓伊拉克成為陷住美國腿腳的“泥潭”,從今天的我們看來,美國這麼做完全是一個錯誤的舉動,不僅害人而且害己,最終導致了美國走下了“神壇”,陷入衰落的陰影之中。


落下m


伊拉克人民確實非常後悔,後悔讓薩達姆上臺,這種獨裁者就不該上臺,上了臺只會禍國殃民,殘害百姓。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431億桶,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特,居世界第3位;天然氣儲量約3.7萬億立方米,佔全球總儲量的2.4%。

伊拉克的資源如此豐富,條件如此優越,只要國家領導人不犯大的錯誤,好好發展經濟,伊拉克的未來本該是光明的。韓國能有“漢江奇蹟”,伊拉克也可以有“底格里斯河奇蹟”,可最終被薩達姆禍害成現在這個樣子。

薩達姆上臺之前的伊拉克,就已經被聯合國稱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伊拉克人均收入5500美元。

這在當時,連很多歐洲國家都達不到,貝克爾時期的伊拉克政府為全國青少年提供免費教育,國家規定凡滿14歲的伊拉克兒童無論男女都必須進入政府辦的學校接受教育,你要是有本事讀到博士,政府就幫你付學費到博士。

所以很多福利政策是貝克爾政府當政時期就已經實施的,薩達姆上臺後繼承了下來而已,並不是薩達姆大發慈悲首創的,同時也說明薩達姆接手的伊拉克底子不錯,並不是一個爛攤子。

可薩達姆最終幹了什麼呢?薩達姆1979年上臺,1980年就發動侵略戰爭,打了伊朗還要打科威特,真是一刻都不得消停,除了打仗啥正經事都沒幹。網友們,你會懷念一位除打仗外什麼都不會的領導人嗎?

由於發動侵略戰爭,伊拉克遭受了聯合國的制裁,制裁給伊拉克民眾帶來深重的災難,戰後,伊拉克當年經濟萎縮50%,海外全部資產被凍結,世界各國停止了與伊拉克的經貿往來。伊拉克當時共有2300萬人,大多數人生活極端貧困,主要靠政府的配給過活,失業率高達70%。

制裁之後薩達姆政權對老百姓實行糧食定量配給制,每月只能買7公斤麵粉、1公斤大米、半公斤動物油脂、少量的糖、茶葉、豆類等,但是去政府指定供應點能買到的只有糙米、黑麵等垃圾食品。

長期的營養不良使伊拉克國民的整體健康狀況不斷惡化,加上缺醫少藥、衛生條件得不到改善等因素,據薩達姆政權倒臺前一年公佈的數字,聯合國制裁起截至薩達姆倒臺時,伊拉克已有173.2萬人因缺醫少藥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其中近半數為兒童,而5歲以下的兒童比例最高。僅2002年1月至7月,全伊拉克死亡的人數就達10.3萬,其中4.63萬名為不足5週歲的兒童。

薩達姆政權遭受國際社會制裁時,伊拉克的教育狀況也是一落千丈,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從1980年的67%下降至1994年的53%。海灣戰爭前,伊拉克曾一度掃除了文盲,制裁後伊拉克新文盲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

當時一名駐守兔國大使館的伊拉克警衛,已經算是不錯的工作了,每月津貼摺合才約4美元!這4美元可是要養活全家老少的。可當時的伊拉克物價是多少呢?30個雞蛋就要約2美元,全家靠60個雞蛋怎麼過日子?

更可怕的是,當時伊拉克有70%的成年男子處於失業狀態,也就是說他們連每個月4美元都拿不到,如此龐大的青壯年群體,整天處於遊手好閒的狀態,其結果可想而知。伊拉克社會治安每況愈下,當時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整個伊拉克偷盜搶劫之風盛行,武裝盜匪活動猖獗。沒辦法,飯都吃不飽了,誰還去做守法公民?。

當然了,倒黴的永遠是老百姓,獨裁者的生活是不會受到影響的,美軍2003年3月攻入伊拉克。4月18日,美軍搜出薩達姆私藏的6.56億美元現鈔,4月22日,美軍又搜出1.12億美元現鈔。

薩達姆的美元現鈔,有一些甚至藏在狗窩裡,薩達姆寧願把錢藏狗窩,也不願意拿出來救濟百姓。這種獨裁者除了既得利益群體,真正的底層百姓誰會去懷念?

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真正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可竟然還有不少網友號稱薩達姆時期福利好、生活富足,真不知道你們是眼睛瞎了,還是良心瞎了?

伊拉克人民後悔的是不該讓薩達姆上臺執政!

伊拉克人民後悔的是美軍來的太晚了!


九維貓


關於伊拉克和薩達姆以及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我先說幾點結論表明自己的觀點。

首先,戰前的伊拉克絕不是什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桃花源。國內部分網友認為,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風調雨順,國民過著安定團結的生活,是美國的入侵打亂了伊拉克人平靜美好的生活。誠然,在社會復興黨執政初期,伊拉克的確經濟發展很快,民眾生活水平較高。但薩達姆執政中後期,伊拉克先後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和入侵科威特並由此引發的海灣戰爭。當時伊拉克民眾的生活水平已經大幅下降。

其次,在伊拉克,“人民”是一個偽概念。伊拉克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出現是奧斯曼帝國解體以後,由英國將奧斯曼三個省臨時拼湊而成的國家,其國民對國家缺乏認同感,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庫爾德人、遜尼派阿拉伯人還是什葉派阿拉伯人。薩達姆統治時期不斷遭到庫爾德人和南部什葉派的反對,他採取措施予以強力鎮壓。我不知道有些人的思維中庫爾德人和什葉派算不算伊拉克人民,如果算的話,這兩派肯定不會像這部分網友那樣去後悔薩達姆的倒臺。

再次,美國需為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亂局負責。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驗表明,推翻一個政權容易,戰後重建卻是難上加難。正如上段所言,對於一個國民缺乏國家認同的國家來說,各派之間勢均力敵,派系林立,鬥爭此起彼伏。美國在後薩達姆時代的政策,包括去社會復興黨化、搞派系配額制等並沒有使伊拉克實現和平與穩定,相反,它間接地導致了ISIS等恐怖組織的興起。


最後,伊拉克的經濟絕沒有部分網友想象地那麼糟。畢竟是產油國,即使經歷了多年戰亂,伊拉克的經濟仍然比阿富汗、也門以及非洲國家要好。薩達姆下臺後伊拉克經濟的騰飛,也是由於聯合國解除對伊制裁,以及巨大的戰後重建需求帶動的,不能歸因於美國發動的戰爭。

伊拉克國內的確有部分人懷念薩達姆時代,因為戰亂使得他們的生活似乎看不到希望,對他的下臺感到後悔;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懷念那個時代,畢竟,薩達姆時代對他們來說也好不到哪裡去。


交談中東


推翻薩達姆,伊拉克人民不僅沒有後悔,而且非常高興。只要對比薩達姆時期伊拉克老百姓的生活和現在老百姓的生活就可以輕鬆得出這個結論。




央視都正面報道了

1979年7月,薩達姆逼迫總統貝克爾辭職文件,將權力交給薩達姆。薩達姆上臺第二天就開始了他的大清洗,一個月內就殺了500多高官。



貝克爾時期的伊拉克,國家就像花園

貝克爾在任期間大力發展經濟,是一個親民愛民的好總統。79年被薩達姆攆下臺時,伊拉克人均收入高達6500美元,家家都有小汽車,不輸歐美。貝克爾治下的伊拉克福利優渥,從小學到大學,所有教育全部免費,連校服文具和課間餐都免費。不僅教育免費,醫療也同樣免費,而且在伊拉克的外國人也享有同樣的免費醫療服務。

75年代薩達姆上臺之前 擠滿街道的雙層巴士,不輸巴黎


自動步行街梯,二十年後才開始在中國普及

雖然伊拉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搞計劃經濟,但伊拉克因為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日子過得非常富裕,79年人均收入已達到6500美元,超過了很多歐洲國家。當時我一個姓廖的同事在伊拉克做工程,項目是南斯拉夫承包的,中國只承擔勞務。當時出去的外勞全部都是精挑細選又紅又專的人才,工資大頭雖然被南斯拉夫拿走,小頭還要9成上交,但最終到手的還是國內的好幾倍。由此可知當時伊拉克的富裕與中國的貧困。



伊拉克打入伊朗

伊朗的飛機炸到伊拉克來了

薩達姆奪權後,只要沿著貝克爾的路,伊拉克人民依然可以繼續他們的幸福生活。但是,薩達姆上臺第二年,自恃有蘇聯支持,就開始了他四處侵略的征程。1980年9月,薩達姆命伊軍出兵伊朗,開啟了勞民傷財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壓制下才停戰。而此時,伊朗伊拉克都因為戰爭消耗了9000多億美元的財富,兩國百姓的生活都大幅下降。而薩達姆為彌補財富的損失,居然在1990年8月,又向在兩伊戰爭中一直支持他的科威特大局入侵,將其吞併,並直接引發海灣戰爭和後來的伊拉克戰爭。


被處決的伊拉克平民 “安法爾行動”受害者墓地

薩達姆不僅對外侵略,而且在國內也大肆屠殺反對派,屠殺庫爾德人和什葉派。其弟化學阿里,竟然在“安法爾行動”中屠殺了18萬人。那時的伊拉克人不要說反對薩達姆,就是在言語中稍有不敬,都會立刻招來秘密警察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伊拉克國內發現了263個“萬人坑”,大約30萬名薩達姆政權的反對派人士葬身於此。其中2003年5月在伊拉克中部地區的一個巨大的“萬人坑”內已經挖掘出3000多具屍體遺骸。當地人士估計,這裡埋葬的人數可能多達1.5萬。當地政府的一些官員則說,“萬人坑”中大約20%的人都是被活活掩埋致死的,“因為他們身上沒有槍傷,雙手被反捆在背後,而且還被蒙上了眼睛。”在這些死者中最年輕的死者竟然為18個月的嬰兒。


聯軍攻打伊拉克之前,在薩達姆統治的24年中有21年處於戰爭狀態。在對伊朗和科威特的戰爭中,至少有45萬人在戰爭中喪生。 2003年美國將薩達姆攆下臺,而此時伊拉克人均收入僅剩625美元,不及薩達姆上臺時的十分之一。而這625美元還是在聯合國開啟“石油換食品計劃”執行後才取得的。在“石油換食品計劃”執行前,伊拉克人均更是低到400多美元。



布什被伊拉克人當成救星

伊拉克新民選政府上臺後,致力於彌合民族矛盾,大力發展經濟。期間雖有IS作亂,但伊拉克在中美等國的大力援助下,經濟民生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至2017年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7000美元,是薩達姆下臺時的十倍多。而且伊拉克重拾社會福利制度,醫療、教育、養老全部實現了免費。





中國的幫助是伊拉克快速復甦的重要原因

早在美軍還沒能從戰亂中脫身的時候,中國石油公司就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業中佔據了最大份額。2010年3月,不是勝利的美軍主宰,而是由伊拉克民主政府向全世界進行石油招標;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公平投標競爭,其結果,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石化獲得伊南部米桑三油田25億桶的開採權。美國人再次以寶貴生命與巨大經濟代價,成就了中國的勝利果實,建立了自由貿易區並獲得開發能源、建設港口等權利,從而謀求到戰略經濟利益。 阿富汗,美軍浴血奮戰近10年,超10億美元的對阿富汗進行鉅額援助,利益集團卻一邊汙衊毀謗,甚至使用民族主義語言恫嚇抵制,一邊以重金贏得了阿富汗的世界最大銅礦的開採合約並牟取暴利。


現在的伊拉克軍隊

而由美軍裝備和訓練的阿富汗政府軍,至今還在有效地保護著中國公司、商人、工程師和工人的安全。美軍又為中國支配阿富汗獲取政治經濟利益而開闢了道路。是美國人比中國人笨嗎?不是,這是出於政治倫理決定的普世價值觀。這兩場反恐戰爭,得到美國人民的支持和全世界的理解與讚揚,當然除開極少數獲利而忘義的邪惡國家。 伊拉克的戰後恢復狀況在國內網絡上經常引起爭議,2013年伊拉克戰爭十年的時候,央視曾報道稱“伊拉克戰後經濟復甦強勁,GDP翻了8倍”,但此處使用的數據應為未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名義GDP,而非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實際數據。那麼伊拉克當前的真實經濟狀況到底如何?在最常見於報端的恐怖襲擊之外,以下一些宏觀數字也許可以提供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觀察。 如果單純就數字來看,自2004年起伊拉克的經濟一直處於穩步增長狀態。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2004年伊拉克經濟恢復就超過了2002年水平,僅2004年當年註冊開辦的企業數量就超過1.1萬家,至2013年伊拉克實際GDP已經比戰前增長87%。如果扣除價格因素,以現價美元計算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來看,2013年伊拉克人均GNI為6800美元。




現在快樂的伊拉克兒童,手上是我大魅族手機


琳琅滿目的商品

中國人承建的小區,質量優異

由於醫療狀況的改善,伊拉克人的人均壽命大幅增長,由03年的48歲增至17年的71.5歲(男)和75.4歲(女)。嬰兒死亡率大幅下降,由38‰下降到26‰。不僅經濟有長足進步,人口也大幅增加。薩達姆下臺時的2003年,伊拉克人口僅剩2450多萬人,而現在增長超過50%,達到了3720萬人。 不僅經濟人口雙增長,而且因為制度的進步,獨裁的消亡,伊拉克現在有了自由,再沒有令人談虎色變的秘密警察,沒有了人口突然消失以及軍隊屠村事件。

伊拉克也成功的實現了民主選舉和政黨輪換。因為政治的民主化,連最大的反政府武裝薩德爾軍也放下武器參加了選舉。 現在的伊拉克除了偶爾有極端分子進行恐怖襲擊,其餘時間都與歐洲發達國家沒什麼兩樣。






小汽車又成了家家必備的交通工具

換做你是伊拉克人,你會懷念薩達姆嗎? 薩達姆靠政變上臺,前期依靠石油收入過得還不錯,後期因為任人唯親腐敗嚴重,而且因為連續發動多場戰爭,早已經被伊拉克人民唾棄。不過奇怪的是,在遙遠的中國,卻總有人替薩達姆招魂,編造一些伊拉克人愛他的故事,甚至還有“沒有薩達姆,伊拉克什麼都不是”這種純朝鮮語境的“金句”。這是為什麼呢?


拜拜了薩達姆!

最後談一下國內網友最糾結的幾個問題:

1.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嗎?科威特從來就不是伊拉克的一個省,無論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科威特從來都不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兩者的關係是:科威特曾經和巴士拉同屬於屬於大英帝國的行政區,伊拉克和科威特都被大英帝國吞併,都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兩國獨立時巴士拉被劃給伊拉克,但科威特從來都不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就像中國和俄羅斯都曾經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俄羅斯的很多領土和中國曾經同屬一個行政區,但中國從來就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一樣。如果俄羅斯入侵中國,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而不是收回。

2.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嗎?不是,這個笑話央視和專家都不提了。戰後伊拉克油田超過三成是由中國開採,其餘由英國bp,俄羅斯、沙特、科威特等國石油公司瓜分。美國因競爭力不足,幾乎是一無所獲。戰後伊拉克GDP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恢復了產油大國的地位,其出口的一半運往中國。其餘出口到土耳其、敘利亞等國。

3.美國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要用歐元或不用美元結算嗎?不是。歐元2002年才成為歐洲統一貨幣,海灣戰爭爆發於1991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於2003年,僅從時間上就可以判斷此說非常荒謬。那是否是因為薩達姆不用美元結算石油引起的呢?同樣是不可能的,因為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前,美國與薩達姆關係良好,沒有這種需要。海灣戰爭爆發後,聯合國就對伊拉克實行了制裁和封鎖,禁止伊拉克石油和其他物品出口與進口。連出口進口都沒有,還有用何種貨幣結算的問題嗎?顯然沒有。制裁後期因為伊拉克民不聊生,美國允許伊拉克“以石油換食品”,規定伊拉克在聯合國監察小組監督下以一定量的石油,以以物易物的形式換點糧食藥品,這的確是沒用美元結算,但這是美國人提出來的。 所以,薩達姆用歐元不用美元結算,或者挑戰美元霸權,是在美國入侵伊拉克是為了搶伊拉克石油這個謊言破滅後新編出來抹黑美國的謊言。


矛盾江湖884888


首先來說,伊拉克人到底有沒有後悔發生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不是伊拉克人能左右的,所以對於戰爭伊拉克人沒有後不後悔可言,當然,身為普通人,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國家發生戰爭,尤其是伊拉克人,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爭後,對於戰爭早已是深惡憎恨,戰爭不僅僅導致了他們無家可歸,妻離子散,更是造成了許多伊拉克孩子無學可上,文盲越來越多,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最大損失。

至於推翻薩達姆,的確,大部分伊拉克人都參與了當時迫使薩達姆下臺的示威活動,有人說很多伊拉克人在如今的日子裡,逐漸懷念起了薩達姆。我之前寫過很多次,伊拉克人直到如今依然沒有按照自己生活的好壞去評判如今與薩達姆時期的差別,卻依然按照派別的不同去看待,什葉派依然覺得薩達姆是惡魔,沒有了薩達姆的伊拉克將來會更好,而與薩達姆相同的遜尼派則在經歷了多年的戰爭後,無比懷念薩達姆時期的生活。

無論如何,薩達姆時代早已經過去,薩達姆時代有他的時代的好處,也有他的時代的壞處,薩達姆為伊拉克人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也為伊拉克人帶來了戰爭,人們不會忘記薩達姆為伊拉克所做的一切,也更不會忘記薩達姆為伊拉克而帶來的災難,事到如今,應該是所有的伊拉克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外敵,早日擺脫戰爭,過上和平快樂的生活。


走進伊拉克


伊拉克人民原本過著安逸的生活,但竟是因為經濟發展的太快,軍事力量也不甘落後,超前的擴張,讓伊拉克一時間成為了軍事強國。

自從80年代開始,伊拉克就像今天的敘利亞一樣成為中東的火藥桶,經過多年的消耗,如今已經混亂不堪,直到現在依然還會有局部的戰爭,恐怖組織的發源地。

美國因為伊拉克的民主體制,不符合當前的美國既得利益,便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制裁,以打擊恐怖組織的名義入侵伊拉克,最後竟繞過聯合國直接入兵伊拉克境內,美伊戰爭開始,為了推翻現任政府,美國可是下了血本,在伊拉克投入大量部隊及武器彈藥,美國死傷上千人,也是損失慘重。



曾經美伊兩國關係還算是很不錯的,在薩達姆沒有入侵科威特之前,美國也是處處都幫助伊拉克,海灣戰爭爆發以後,伊拉克就成為了美國公然的打擊對象,美國當前的世界強國地位穩坐,伊拉克公然的想要吞併科威特導致了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


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也使得伊拉克快速發展的軍事促使了現在的伊拉克,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明裡暗裡表明不干預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但如果美國不管,那麼美國在世界面前的身份大打折扣,我想,這也是美國打伊拉克的原因。

如果說,伊拉克人民後悔這場戰爭,我認為應該後悔的是薩達姆不應該侵略科威特,否這的話,今天的伊拉克就可以說是中東地區的核心大國。


EMG橙光


都15年了,要說經濟肯定比戰前薩達姆時期好不少,IS也差不多斷氣了,再怎麼亂,畢竟制裁結束了,石油可以自由出口了,伊拉克總體還是在重建之中,一切總歸會好轉的,只是需要漫長的時間。

這時候談後不後悔也沒什麼意義,因為這場戰爭本身就是強加給伊拉克人的,只能說他們恨不恨,這得問伊拉克三大派系了,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他們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什葉派,翻身解放很開心,什葉派佔伊拉克的人口大半,但薩達姆是遜尼派,自然在薩達姆時期,什葉派被死死壓制了20多年,很多什葉派的領袖和精英都被薩達姆幹掉了,伊拉克戰爭後,美國人搞民主選舉,那毫無疑問什葉派可以掌權到地老天荒,只是由於他們和伊朗的“親密”關係,什葉派政府和美軍總是有那麼些不對付。但大體上,什葉派的人還是感謝美國人的,沒有這場戰爭,他們還在薩達姆的高壓下苟延殘喘。

對於遜尼派來說,戰爭之後他們被邊緣化了,沒什麼存在感,而IS肆虐的時候,因為IS屬於遜尼派,免不了伊拉克的遜尼派和IS有那麼些私通,導致IS被剿滅之後,遜尼派被廣大的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更加仇視加驅趕,這日子更不好過了。

對於庫爾德人來說,簡直是天大好消息,現在庫爾德人在伊拉克幾乎就是獨立王國,建國大業只差一步之遙,只是去年獨立公投之後,奈何實力還不夠強,暫且認慫還是承認伊拉克中央政府,但是目前整體還是日子過得很不錯,畢竟有自己的油田,有自己的武裝,挺好。

伊拉克,本身就是分散的社會結構,薩達姆雖用暴力和威權統籌全國,但畢竟矛盾積累的太多,外力一作用,就分崩離析了。唯一的解藥,也就是時間了,再看100年,說不定又有新的論斷吧。


雲中史記


伊拉克在薩達姆倒臺後,國家安全水平急劇下降,生活水平也不如以前。但是這並不影響伊拉克在其他方面的進步,比如GDP的增長和人口的增加。

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府後主導了戰後重建工作。在戰後石油生產設施全面修復之後,伊拉克很快就成為OPEC中原油供應第二大國。石油出口佔據了伊拉克99%左右的出口額,提供了90%以上的政府財政來源。


而在站前,伊拉克曾號稱中東第一強國,世界上第四軍事大國。靠著天然的石油資源優勢,創造出了一個個軍事經濟奇蹟,一度富甲一方。雖然這種繁榮與富裕建立在薩達姆個人的獨裁與專治。但是他能給人民教育從幼兒園到博士都免費,醫療免費,住房分配。而且足夠世俗化,女性著裝時髦,不像現在帶著黑紗。


戰後美國主導伊拉克政府的重建。幫助伊拉克建立了配額制的政治體系,將總統、總理、議會及內閣職位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不同的民族和教派。但是各派之間的矛盾一直很深,彼此間缺乏互信,從而導致政府及議會的工作效率低下。官員們的腐敗現象也十分嚴重。人民生活水平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

而曾經推到在巴格達廣場的薩達姆像的一名舉重運動員現在也對自己當年的行為十分的後悔



其實現在伊拉克人民對推翻薩達姆後的時代十分滿意,這不能說所有的人都不滿意,也不能說所有的人都滿意。對於遜尼派人,他們十分懷念薩達姆時代,對於什葉派他們十分享受沒有薩達姆的壓制和獨裁的時代,對於庫爾德人,他們也很享受沒有薩達姆時代的自由。


泰瑞坊


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人均GDP排世界前五,甚至都超過了美國。但隨著薩達姆獨裁地位的加強,其野心也進一步惡性膨脹,要做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在美國的慫恿下與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鉅額的戰爭消耗及人員傷亡,使伊拉克經濟遭受了重創,人民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影響。但薩達姆並未吸取教訓,而是宣佈取得了兩伊戰爭的勝利。繼而又發動了侵略科威特戰爭,遭到美國的第一次打擊。當時的伊拉克人確實討厭了薩達姆的獨裁統治。



所以,美國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100多萬軍隊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抵抗,甚至在美軍進入伊拉克時,大部分群眾走上街頭歡迎美軍。他們認為推翻了薩達姆,美國政府會給他們一個和平安定的新生活。可15年過去了,美國人除了給他們每人一張選票外,是血腥的暴力和混亂的社會,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


美國只管打不管建,薩達姆被推翻後,伊拉克進入了無政府狀態,宗族,宗教矛盾日益激化,全國已經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後來成立美國人扶持的政府,但根本無力控制各方勢力,庫爾德人乘機要求獨立,極端組織也向伊拉克滲透。到現在伊拉克實際上已被分裂,儘管極端組織暫時被趕出了伊拉克,但庫爾德人實際上成了國中之國。

美國人為伊拉克人畫的餅已經徹底破滅,伊拉克人也開始反省。甚至懷念薩達姆時期的安定生話,現在整個伊拉克反美情緒高漲,要求美軍完全撤離伊拉克的呼聲此起彼伏。怎奈是有心拿賊無力迴天,伊拉克人仍將在苦難中煎熬。


也許伊拉克不會後悔推翻薩達姆,但他們一定會為他們愚蠢的相信美國人而懊惱,愚蠢也要付出代價,伊拉克人正在為他們的愚蠢付出沉重的代價。


無奈且向上


1.失利者懷舊、得利者念金,這是人的本能。

2.與薩達姆相似的人吊念薩達姆,與薩達姆不一樣的人淡然視之。

3.伊拉克的財富是伊拉克人民的、是伊拉克國家的,沒有一絲一毫是薩達姆的(合理的工資除外)。根本不存在薩達姆個人為國民掏腰包置辦物品,這是一派胡言。

4.伊拉克80%以上不是薩達姆的宗族,這些人有多少懷念呢?

5.伊拉克資源多、底子厚,假設出一位勵精圖治的首領、很快就超過以前任何時代。經常去的人和時下信息感覺大多地方現在發展挺不錯。

6.時代一天一個變化,要想知道2017年的伊拉克綜合狀況,瞭解下經常去的人發佈的伊拉克點點滴滴。

7.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我們一起看看2018的伊拉克將是什麼樣,看看伊拉克人民在這新的一年衣食住行、經濟數據。翻嗤那個以前的你對我錯沒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