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不干出个样来,决不回城”

——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从2015年起,吴起县选派了数百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来,第一书记们各显身手,从引进项目、帮扶济困、化解矛盾、铺路修桥等着手,使贫困人口锐减。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第一书记和其他干部们共同组成了一直不走的工作队。在铁边城镇庙梁子村,林业干部李通用三年的时间诠释了第一书记的含义。

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吴起县庙梁子村是距县城较远的一个山地村,村部偏僻,黄蒿长满了院子,李通住进村部的当晚,寂静、荒凉的地方让他心悸。第二天,老村支书郭德权见他在啃方便面,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昨天看一下就回县城去了呢!”

李通的性格像弹簧,压力越大,反弹的越厉害。“不干出个样子,绝不回县城!”他走门串户告诉群众他的电话,和群众一起谈农事,话扶贫,干农活。群众亲切的说:“我们村来了个小李书记。”

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李通在村上一呆就是三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县委、政府对他的嘱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实实在在为群众当好“服务员”。

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他做村里的事情,比我们还上心”

从进入村子开始,李通就知道,要想干得好,必须赢得村民的信任。

庙梁子村自然环境相对南边乡镇的村子差了很多,干旱缺水、靠天吃饭、农民收入渠道不畅是扶贫攻坚的最大难题。

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李通为了熟悉村情,察村情、访户情、问民情,一身黄土一身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李通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村子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针对贫困群众逐人制定了脱贫规划,并且建立了跟踪服务台账,对贫困群众在特色种养、山地苹果等方面出现的技术难题、销售渠道等逐条逐项给予解决,在工作中形成了闭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局面,确保年内全村5户贫困户脱贫退出、53户巩固户稳定增收。村里的群众茶余饭后在“闲话中心”纷纷议论:“真有这么认真的干部!”

但是,对于基层干部而言,矛盾是回避不了的,必须迎面而上。2016年4月的一天,李通在县果业局协调果树问题,村干部赵互火燎打来电话:村里的群众反悔了,不愿意种果树了,村民大会签订的果树种植合同要黄了。当李通冒着雨赶回村部时,门里门外挤满了村民。村民挤满了他的房子,七嘴八舌的都在说种苹果不行,坚决不种了。

李通耐心的听完每一个村民的理由,和他们算经济账,并提出了“长短产业结合,三年不减收,三年之后稳增收”的发展规划,终于做通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工作。当时已是凌晨1点,原本不愿种果树的群众还笑着对李通说,“你这个小伙,村里的事么,咋还比我们都上心。”

在村里的事情处理上,李通遇到了不少的矛盾,他不仅经受住了百姓的信任考验,还在磨练中逐步成长。群众的信任,是对李通最朴素的认可。

“3年第一书记过程挺苦的,但是现在的结果还是挺甜的。”李通在年度自我评价表上写道。

“我是来干实事的”

扶贫攻不是“嘴上功夫”。李通一直记着他到镇上报道时,镇长齐增明在欢迎会上对他说的话,“要干就干出个样子,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得苦干实干。”

李通和村两委会通过抓发展型支部、在抓民主型村委和抓凝聚型两委的三步走措施,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升了村委会工作的民主性和规范化,村“两委”工作上有分工有合作,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先后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12次,进村专题调研4次。

记吴起县铁边城镇庙梁子村第一书记李通

三年来,李通通过协调,解决制约贫困群众脱贫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33条。为村子更换变压器2台,油路7.8公里、发展苹果园139亩、对村部进行室内外维修,房顶采用彩钢做了防水,协调林业局、文明办、市盐务局整合资金八万多元。带领村干部和部分果农外出学习,个人拿出两千多元慰问老党员和部分贫困户。帮助郭德贵外孙女上大学资助500元。危房改造7户。新修水窖74口。协调包扶领导安排就业2人。

条件好了,农民增收渠道通畅了,但群众还需要一个领头人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特别是贫困群众更需要一场头脑风暴,来改变他们以往的观念和致富路径。

在尊重贫困户主体意愿的基础上,李通和农业、畜牧干部以及村两委会成员论证后,将庙梁子村产业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了“一带三区”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三年到村到户。发动宋庄科组、张元峁组等5个村民小组在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打造了一条荞麦、黄豆和糜谷为主的千亩杂粮示范带。在巩固原有规模养殖基础上,引导和鼓励群众充分利用特惠、普惠政策,新发展养驴、养牛等特色养殖,从而带动全村在家农户发展联户散养鸡、养猪等户型养殖。借助政策机遇,协调县包扶单位予以资金支持,在宋庄科组发展山地苹果100多亩,配套机井、道路等基础设施,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苹果的积极性。流域治理区:按照县财政补助造林项目建设,村上已经完成流域治理、荒山荒坡、二次退耕、生态效益林补植补造,并在新坝地、山台地等集中种植紫花苜蓿。目前,庙梁子村在册建档立卡户发展牛、驴等特色大家畜83头,生猪142头,羊子215只,人均果园1.5亩。

三年付出终有回报。现在,庙梁子村的脱贫致富蓝图已绘成。电有了、路宽了、致富产业启动了、村容村貌正在发生改变,帮扶成果初步显现。李通坚信,在精准扶贫阳光政策的指引下,庙梁子村脱贫奔康既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村民一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通讯组 贺贵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