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0歲的老人,交了30年的公糧,那現在他們應該拿多少養老金?

商業地產觀察室


不請自答,因為心中有個梗!

樓主這個問題提的非常沉重!老農民該不該拿退休金?按理說該!我是一個農民,地地道道的一位老農民,一生經歷過生產隊,互助組,包產到戶一直到現在的責任承包。建國到八十年代,中國的基礎薄弱,一直都是以農養工的時代。大到國防基建,小到挖溝打塘,修橋補路,都是以工(工分制)代勞,也就是變相的無償勞動。在九十年代以前,農業稅比大集體的時候更是沉重,加上鄉村兩級的各種統籌,每年沒人要換算成人民幣要四五百之多(當時的主糧小麥四角,五六角一斤)。所以那時的農民負擔是非常沉重的!從四九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公糧交了四五十年。農民,也為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如今,我們的祖國已經繁榮富強,老農民是該享有她應得的福利和回報!但是———,祖國的發展是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賦予的使命,工人,農民,還有無數的知識分子等等等等。要說都拿國家來養老,勢必會給國家造成一定的負擔!從減免農業稅,到種糧補貼,國家一直也在努力的改善農民的生活!只是,我們的農村人口基數太過龐大,我們的祖國還沒有發展到最為發達的國家。所以,暫時的犧牲農民的福利也是無奈之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民,會過上和城裡一樣的幸福生活,也同時會享受與城裡人一樣的社會福利!為了祖國的未來加油!為億萬無私的農民兄弟鼓掌👏!






玉京山人


很顯然,這是一個大多數農民關心的話題,而我又是實在看不下去有些人,對農民應該拿多少養老金指手畫腳,頗有微詞不滿的醜態。

這兩幅黑白畫面,就是我小時候,記憶裡,大人們每年都要去交公糧的一個縮影。而坐在車上面,挨著太陽☀曬的我,那時候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每年都要去哪個地方,排著長長的隊伍,帶著家裡自己蒸的玉米麵窩頭,雖然也盼著交完公糧,卸下車上的糧食,大人能夠給買一根,路邊白色箱子裡的賣的冰棍兒,但是,炎炎的烈日當空,喝著塑料罐裡帶著強烈的塑料味兒的水,隊伍總是慢慢的移動著。


每當挪動幾步,每個車子都會自覺的跟上,沒有人加塞,沒有人搶位置,大家不管是一個村的還是一個鄉鎮的,都有尊有讓,那個年頭,我們都不知道交警是什麼,只知道誰做了壞事,才會有公安找上門。



長大後,突然有一天,交公糧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農業稅,各種各樣的費。雖說省去了交公糧的輾轉麻煩,但是每當村裡的大喇叭一吆喝,人們就知道又要交錢了。

這個過渡的年代,我們清楚的記得,從小孩子長到大孩子,從追逐打鬧,到幫助大人幹農活。不管是麥地裡的撿麥穗,還是麥場上的牽牲口打場,只有等到糧食出風揚場後,裝進袋子裡的糧食,才是回家喘口氣放鬆一下心情的時候。

而當麥子割下來,運到賣場裡,用鍘刀切麥秸,攤場,翻場,這時候最怕的就是陰天下雨。曾經記得,有一年,天黑後剛剛回到家準備吃飯的父母,聽見外面的打雷聲,眼看著星星不見烏雲密佈,父母顧不得吃飯,奔向麥場,一叉一叉的把攤開的麥穗跺起來,當天快要亮的時候,麥子跺起了兩個大跺,父母累得坐在跟前,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太陽出來,天又晴了。父母又一叉一叉的把麥穗從跺上插下來,攤開在麥場。那個年代的收麥季節,我們這裡稱之為“麥口”,意思就像要過一個關口一樣重要。




那個時候的人,麥口裡,一把鐮刀,身上拴著一把草編的草繩,一個盛滿水的大塑料罐,一條毛巾,一頂席帽,是農村人的必備。

而麥場裡,最後一個程序,揚場,大都由年長的長輩或是技術熟練的大人擔當,一個簸箕,一把木鍁,一下下把帶著秸稈和糠的糧食,揚的各分一處,帶著席帽的母親拿著大掃帚掃著糧食裡的秸稈,而我們小孩子,則會高興的圍著麥場打鬧,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我們知道這一場的麥子就要打完了,大人的臉上才會有稍稍的微笑。

多年以後的今天,各種農業機械的出現,經歷了從拖拉機壓場,到三清機出糧,現在的聯合收割機,雖然減輕了勞動負擔,可是隨著油價物價的上漲,僱傭機械的費用也是水漲船高,偏偏是糧價穩的讓人急躁。物價一塊一塊的漲,農資十塊十塊的漲,房價更是幾百幾千的漲,唯獨這糧食一分一分的漲,還漲的時候少,落的時候多。

老一輩的農民,已經老了,無法外出打工,而新一代的孩子們,各種費用不得不花,面對以糧再難以養家的我們中間一代人,遠去他鄉打工餬口成了常態。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這些時髦的詞兒,也被文化人創造了出來,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我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曾經,我們勤勞的老百姓,用手裡的小推車,推出了中國對外侵略者的勝利,用這樣的精神推出來國內的解放,用這個盛滿民族希望的輪子,支援了國家的建設。現在,這個小推車被先進的機械接過了手中的重任。這個小推車難道就要被廢棄了嗎?那一個個曾經推過這樣小推車的人,我們就應該忘記了他們嗎?

不,歷史不會忘記它,人民的心中不會忘記那些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為了新中國留下鮮血和汗水的他們。老百姓的心中,永遠都不會忘記。





其實,我們要求並不多,能夠離家較近有份工作,能夠養家餬口,能夠照顧老人孩子,而老一輩不用因為我們的日子貧窮與否,有自己能保障生活的錢,可以買菜買日用品,可以不用為了手頭拮据,給小孫子買一份零食都要去省吃儉用。

希望,農民以後的路,不要走得這麼迷茫。到哪裡才能找到希望,到哪裡才柳暗花明,何時的農村才會變成充滿笑聲的桃源景象,這份牽掛著祖祖輩輩的土地,這一摸黎明前雄雞報曉的陽光,快一點照亮這幽幽的濃霧,快一點剝開圍繞在村莊的裊裊炊煙吧!


沙丘刀客


因為交公糧,要退休金。這個從道理上根本就站不住腳。

交公糧是過去農業稅的一種徵收方式。交公糧在中國封建社會就已存在2000多年。你只要使用1個國家的土地,那麼你必須要交公糧。否則你無權使用國家土地耕種。所以說交公糧是你使用土地的一個前提條件。而不是你的一個貢獻。

很多人跟工人對比。認為憑什麼工人有退休金?而農民沒有?

首先,工人和農民在上班時間上差距很大。農民有大量農閒時間。但是工人,除了節假日,天天都在工作。一個工人一年創造的勞動產品價值遠遠大於一個農民。但是工人的工資根本就沒有符合其創造的財富。也就說工人的工資遠遠小於所創造的財富。

工人的養老金並不是國家所發。而是工人年輕上班時候積累財富的結餘。工人上班也要交稅,這個稅收主要體現在企業稅收上。中國生產企業的一切稅收本質都是工人工作所交。

同時農民與工人相比。農民有自己的耕地,自己的宅基地。工人沒有,工人的住房必須得靠自己的工資來購買。工人一旦退休。就與工廠無關。工廠後續的所有收益與工人無關,但是農民的土地卻是一直免費佔有,同時年年享受耕地收入。

另外所有的養老金,退休金。本質都是退休人員年輕時自己交的錢。這個錢可能體現在工資上直接扣除,也可能體現在高生產價值低工資上。但是交稅永遠不可能成為享受養老金的理由。

另外,不要動不動就說農民養活了全國。沒有一個階層的錢是大風颳來的,都是勞動產生。沒有工人。道路是怎麼來的?汽車是怎麼來的?拖拉機是怎麼來的?日化商品是怎麼來的?你穿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沒有醫生,你生病了難道在那等死嗎?這個世界誰也不欠誰的。

因為沒有一個階層會把自己的東西白白送給別人。


老九門177605940


我寫幾篇文章都說過,第一農民為什麼說要養老金,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年代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工商人員都沒有交養老保險金,但是現在拿的工資很高,大家都說農民做了貢獻,那麼上了歲數,國家給點養老金在道理上是應該的。第二是公糧,農業稅,養老金的定義問題,公糧,農業稅不是國家的租金,是農民的義務,當時國家提倡人人為我,我為

至於老農民能不能擁有養老金,這大家都知道,說出來只是表現自己的立場而已。


安徽巢湖記憶


老師們好,這個話題,卻實是民生大事,而且也燒到了我,因為我是農村農民萬歲。要說用語言回答,誰也說不清楚,也沒有條條框框。我只能說農民交30年公糧是進義無,是為建設社會主義做貢獻。

按我兄弟二人來說吧,我61年出生一直在家務農。我哥59年出生,在75年發大水,為了解決困難,各村都保送一名救災工進礦。我哥就是其中之一。隨後單位分給人家屬房,隨說不好也有個窩。廠礦一改造,分給一套房。由於是一線工,好多年前都內退啦。每月幾千塊退休金,當時也沒交過五險一金。

而我在家務農,父母跟著我生話,到現在一直務農,經常拖累著老股頭外出打工為生。明年就好啦,一後也可以領到七十多塊的保險金啦。吃鹽喝水基本解決啦。託黨的福老有所養。

別看了,快倫到你啦,都一樣。


農村農民萬歲


關於農村老人該不該拿養老金的問題,觀點分歧太大了。

首先要承認,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初期,廣大農村一直承受著“剪刀差”,客觀上提供積累工業化資金,也為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做出了貢獻。

現在這些人老了,做出一些政策調整,讓這些做出貢獻的農民安度晚年也是應該的。

但提議發養老金有些不合適,政策的執行是有慣性的,給現在70歲的老人發了,那給10年後的發嘛?給20年以後的發嘛?如果不給肯定會產生新的矛盾。

改成交公糧補助金比較合適,各省市根據自身經濟水平來制訂政策,同時考慮各地區當年上交公糧的數量差異。

說的直白點,就是當年公糧交的多,補助金就多;交的少,補助金就少。按照公平原則,多勞多得,不能搞平均主義。


理性生活029


農民交了三十年公糧貢獻比工人 行政人員要高 你們都有退休金 農民為啥沒有 說一些話也不摸摸自己的良心 以後可能會有退休金 問題現在農民太多 發不過來 等個二十三十年 第一代 第二代農民 死個差不多了 可能就會發錢養老了 。但是那也失去農民養老金的意義 最苦色就是第一第二代農民


三德居士灬


目前在我國要想按月領取養老金,得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條件就是要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並按規定繳費到最低滿15年或以上;第二個條件就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你戶籍在農村、務農交三十年公糧(我國在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時期,農村的農業稅是以徵糧的形式收繳的,俗稱公糧。取消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後,農業稅就以現金形式徵繳了),這都不是領取養老金的條件。你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就沒有按月領取養老金的資格。農村70歲的老年人,沒能享受到社會保險帶來的養老金,誰聽到都很痛心,但是沒辦法,不參保繳費就不會得到養老金,社會養老保險畢竟是保險!咱們大家都多為這些老人們呼籲吧,盼他們早日能領取到不用參保繳費的養老金吧!

事實上《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發佈以後,又有多少交過公糧的農民走出農門,以企業職工或以個體戶、工商業者的身份參加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符合條件的人現在都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了養老金。

你作為一位70多歲的農民,已經不符合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條件了,要想按月領取養老金,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次性補交15年的養老保險費,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到壽終,領取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今年國家是88元/月,調增後我們內蒙古是128元/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39計算出的領取數額。

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1000元、1500、2000元12個檔次,多交多得、長交多得。省(區、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我們內蒙古自治區就取消了100元檔,增加了3000元檔。 參保個人繳費、地方人民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集體補助及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的繳費資助,全部記入個人賬戶。

這位朋友,70歲已超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十年了,抓緊參保享受國家給予的”福利”吧。



我愛我家214230147


有人不知道當年農民的苦,那時我二十幾歲,收完小麥先交公糧,而且是低價強收,你們工人吃白麵饅頭,而我麼種麥的卻吃地瓜幹,每人剩餘一百斤小麥,就像毛主席當年說的種麥子的卻沒有白麵吃,找誰說理去,想想過去,真是苦死子了。



我不想說農民該不該拿退休金,只說一說農民的過去和現在狀況吧,農民在農田責任制之前也是掙工分來生活,一個工分我們那邊是一毛一,這就是農民一天的收入,工人六十退休,農民你去問問多大退休,承包責任田以後農民終於吃飽飯了,這對於農民來說是多好的一件事啊,然而好景不長,物價飛漲,各種攤派更是接二連三,很多明目現在聽起來都是笑話,農民苦不堪言,現在好了,國家給予農民的補貼多了,六十歲以後每月也有百八十塊錢的養老金了,感謝國家,總算沒忘了農民,但是,有誰知道農民種一年糧食一畝地收入多少呢?我可以告訴大家,收入真的可憐,按照河北中南部來說,一年兩季糧食,小麥畝產一千斤,每斤一塊一到一塊二計算,也就是一千二百塊,去掉化肥,農藥,種子,油電費,播種費,收割費,還剩多少,每個人我們村是三畝地,算多的了,玉米一季也能有一千斤產量,按照正常價格八毛計算,成本同上計算又能收入多少大家很明白了,或者有人說你可以種蔬菜,種水果,我想誰這樣說誰應該挨大嘴巴,道理很簡單,都種這個誰種糧食,都種這個哪裡賣去,那麼我說的很明白了,其實還有很多項不說了,之前之後和現在,我要去搬磚了,不然晚飯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