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半餵入全餵入究竟哪個好?水稻收割機應該怎麼選擇?

水稻收割機就是大家俗稱的小履帶收割機,2018年上半年水稻收割機銷量約在2.5萬臺,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40%。現在靠收割機作業賺錢很難,如果要買收割機,還是要謹慎考慮。

水稻收割機分為半喂入、全喂入兩種,前些年半喂入水稻機很是吃得,但近幾年全喂入履帶機異軍突起,半喂入逐漸式微,現在全喂入已佔據了市場的絕對地位。但在2018年半喂入的銷量卻又不降反增,那麼,半喂入為什麼會敗走江湖呢?還有沒有機會捲土重來呢?

糾結!半喂入全喂入究竟哪個好?水稻收割機應該怎麼選擇?

| 農機小課堂 |全方位比較

全喂入性價比更高、半喂入價格太高。

半喂入機型結構複雜,技術含量高,特別是割臺部分,導致整機成本太高,價格下不來,同等喂入量的全喂入和半喂入機型,半喂入會比全喂入貴1倍以上。 目前國內農民人均純收入仍然偏低,農村融資渠道又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仍將是農民選擇農機時第一考慮的因素。所以在全喂入技術得到升級,作業效率趕超半喂入的情況下,就是作業成本稍高一點,農民仍會選擇購買價格更低廉的全喂入水稻收穫機,這也是全喂入在與半喂入二十餘年的競爭中一直“堅挺”的最根本原因。

全喂入收割機結構簡單,維修費用低;半喂入結構複雜、故障率高、配件貴、維修費高。

半喂入收割機從結構原理講,比全喂入收割機複雜的多,一旦出現故障難於排除修理,零部件貴,拆裝修理較困難,費用高。而全喂入收割機結構簡單,很多零件看得見摸得著,發生故障後易於修理排除,適合農民機手使用,修理費用較少,所以農民願意採用全喂入收割機作業。

全喂入順應了國內農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更適合土地流轉後的大規模生產作業。

半喂入在小規模農業生產中優勢明顯,但隨著中國農村勞動力快速向城市轉移,中國農村開始出現土地集中、土地流轉、連片種植等形式多樣的規模化農業生產,適合準規模化和大規模化農業生產的大馬力全喂入水稻收穫機更受青睞。

全喂入風險小,半喂入回收成本時間變長,風險加大。

在前些年保有量較小時,一臺二三十萬元的半喂入收割機,由於作業面積有保障,作業時間長,許多單機一年半或兩年就能可收回成本。現在隨著半喂入和全喂入機型的急劇增多,機手收益嚴重下降,半喂入產品成本回收期延長到3-5甚至更長的週期,出於經營風險考慮,一些用戶在選擇產品時會考慮風險更小的全喂入產品。

全喂入功能多樣,適應性好,半喂入功能單一。

半喂入功能單一,只能收割水稻、小麥,並且收割小麥的效果還不太好。而全喂入功能多樣,既能收割水稻、小麥,又能收割玉米、油菜、大豆等作物,一機多用,功能多樣,頗受用戶喜愛。

全喂入效率更易高。

全喂入可以通過加大動力的方式提升收割速度,提高喂入量,從而提高作業效率。半喂入因為傳動裝置太複雜,形成瓶頸,不能速度太快,影響作業效率。

半喂入割茬低,更有利於秸稈綜合利用。

使用半喂入收割後的田塊,其割茬一般在3到10cm,便於下茬作物的作業,田塊易於耕整,作業時無秸稈纏繞,作業質量易於保證。使用半喂入機,其秸稈即可粉碎還田,其切碎長度可在3-10cm調整,有利於後續作業,也可整齊鋪放,待曬乾後回收利用,秸稈綜合利用價值高。而全喂入機是清一色的秸稈打碎,割茬過低時負荷加重,作業效率大受影響。其割茬高度一般在10-15cm,不利於後續作業。

半喂入稻穀脫淨率高、糧食品質好、損失低。

與全喂入機相比,收後穀物含雜質低,無糟米,對水稻脫粒後的品質半喂入明顯優於全喂入、糧食品質好。其破損率僅為0.2%,而全喂入機破損率高達5%以上;收穫損失率為1%左右,比全喂入機低3%以上。

如果收穫種子或者高質量大米,半喂入是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啦,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幫助,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評價並提出建議哦~

想要了解更多最專業最新的行業資訊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機指南(ID:nongjizhin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