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沙灣牛石溪(上)

前期推送的沙灣美景圖和視頻發揮出的魅力吸引了大眾的矚目,也喚起了當地人對家鄉的記憶。其實每個人對家鄉都有自己獨有的記憶,而在家鄉的夏天總與一條河溝有關。近期,“沙灣發佈”節目組也深入了一條溪溝,去那裡探尋些本土記憶。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第一天的探秘入口,當地人帶著記者來到了位於牛石鎮鄧坪村的九龍橋,這座橋是1974年大鋼採礦時修建的。牛石溪是牛石鎮的原名,因為“溪中有石形如牛”而得名,這個“溪”就是貫穿了全鎮的牛石溪,欄目組所探尋的也正式、是這條溪溝。九龍橋處於牛石溪的中游,這也是進牛石溪最寬的一條路線。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由於牛石溪處於深谷中,兩岸的植被非常豐富,這裡也就成了當地人夏日避暑的好地方。大人們每天干完農活,便坐在牛石溪邊乘涼,小孩子們卻能比大人找到更多的玩兒法。除了在溪溝裡游泳,撿石子可以說是那個時候最流行的活動了。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撿到這麼透亮的小石頭,可把記者給高興的,當聽當地人說起,他們小時候在這裡撿到的這麼透亮的石頭不光是純白的,還有紫色、粉色等多種顏色的,拿回家的石頭也都用榔頭錘成小塊,用來製成遊戲“擲石子”的道具時,記者可謂是捶胸扼腕。其實這些石頭並非都是所謂的水晶,用土話說,這些都是白火石。這白火石就是石英,而水晶是石英結晶體,雖然成分都一樣,但石英結晶體的形成可是要經過一番大的波折。在牛石溪存在的水晶可能有,但像記者隨便一撿的這種透明的石頭卻跟水晶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不過,雖然沒有撿到寶石,但是這水裡顏色繽紛,形態各異的小石頭也還是喚起了記者的童心,早就玩的不亦樂乎了。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如今牛石溪中游幾乎都是如此平坦的石子路,溪水也只能沒過腳踝,最深處也只是沒過膝蓋。但是在年長一些的當地人記憶中,曾經這裡的溪水深度在1米以上,孩子在這裡游泳空間也很大。如今,因為採礦場的入駐,上游的砂石被溪水衝下,幾乎要填平了這個小溪溝。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繼續往上游走,走過一片沉積地就能看到牛石溪比較原始的面貌了。跟前面一大截路完全不同的是,從這裡開始,路不太好走了,即便如此,記者卻能感受到,馬上就能見到“真正”的牛石溪了。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石龍門是由兩個巨大的石頭形成的,站在門下看到的景觀讓記者心裡為之一動。石龍門兩邊隔著牛石溪水,一幅三人相望的畫面映入眼簾。左邊門上方像是個女人的側臉,下方是像個孩子的側臉,而右邊的門上則是一個男人的側臉。三人側目相望,儼然是一幅相守相望的畫面。在石龍門的背後,是一股潺潺的瀑布,牛石溪中段走到這裡就不能再沿著溪水往上游走了,要重新返回到石子路上往山上走才能再次進入牛石溪。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巨型怪石,清涼溪水,蔥鬱植被組成了牛石溪優越的地理環境,第一天的牛石溪探秘暫時停在回頭山,在當地人口中,牛石溪的美並不僅限於肉眼能看到的景色。牛石溪的傳說和歷史更是一段不可說的美麗。

探秘沙灣牛石溪(上)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

欲知更多內容

且聽發佈哥下回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