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讓給「他們」!剛剛,無錫特聘10位院士擔任科學顧問!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剛剛,

全市科技創新與人才大會召開。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現場的一幕情景讓所有與會人員動容,

德高望重的院士們被邀在主席臺前排就坐,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並從市委主要領導手裡

接過了科學顧問的大紅聘書,

而他們,

正是無錫市首次聘請的科學顧問!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

為無錫市科學顧問頒發聘書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特聘10位院士擔任政府科學顧問,讓院士坐上“首席”,不僅向世界展示了無錫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高地的信心決心,更表明了無錫張開臂膀廣納天下英才,推動人才與產業、人才與城市深度融合的懇切願望。

都有哪些院士呢?

他們每一位都很牛~~

陳左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在中國工程院官網、百度上,檢索陳左寧的履歷,就會知道她有多牛。2001年,時年44歲的她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曾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求是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等。她還是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陳左寧熱愛的IT領域是男性扎堆的地方。而在現任的中國工程院院領導中,陳左寧也是唯一的女性。在陳左寧多年同事的印象中,她雷厲風行,非常幹練。在陳左寧自己眼裡,她不認為自己是女強人,“只能說是在職業道路上比較執著,你不能說執著就是女強人。”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吳有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第702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有關吳院士的介紹,有媒體概括為三句話:曾為發展我國艦艇抗水下爆炸與核空爆關鍵技術做了開拓性工作,解決了重要技術問題;持之以恆地從事船舶流固耦合力學理論和應用技術的系統性研究,始終處於國際前列,並取得工程實效;建議並堅持推動“深海空間站”技術的論證、團隊建設與研究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吳有生是久負盛名的國際學者,船舶力學界泰斗,更是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已經為中國船舶工業奉獻了半個世紀。雖年過古稀,但他仍精神矍鑠,話語鏗鏘有力,眼神堅定不移,依然活躍在科研舞臺上,支撐他的力量就是他的信仰——為祖國攀登科技創新高峰。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許居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8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原總工程師

梳理著許院士的人生足跡,其一生成果斐然:

60年代,他摸索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研製成功中國第一代單片硅平面集成電路。70年代,在國際大規模集成(LSI)技術初創時期,他籌建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工藝,主持研究成功離子注入新工藝和計算機輔助製版系統。80 年代中後期,他探索科研與生產結合新模式,促成了我國最大微電子科研生產聯合企業——無錫微電子科研生產聯合企業的建立。

期間,他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歷任電子工業部第二十四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員,無錫微電子科研開發中心、無錫微電子聯合公司、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等單位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學部常委、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顧問、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電子工業部科技委委員、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推進委員會主席團成員等。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王廣厚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他是國內最早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國內率先翻譯了“團簇”範疇,被學術界認可。從1992年起,他帶領課題組自行設計和研製成功三代團簇實驗裝置,發展了可與平面工藝相兼容的低能團簇束流澱積技術,是國際上最早研究支撐團簇和團簇組裝納米結構的單位之一。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王會軍

中國科學院院士、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氣象學部主任、氣候與氣象災害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王會軍主要從事古氣候模擬、季風變異和氣候預測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至2016年,王會軍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創新重要方向性項目以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並獲得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丁漢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院長

長期從事數字製造理論與技術研究:建立了複雜曲面寬行加工理論,突破了多軸聯動高效加工的關鍵技術; 提出了高速加工穩定性分析的全離散法,保證了複雜工況下無顫振高效加工;提出了機器人操作規劃的空間幾何推理方法,研製了大葉片機器人“測量-操作-加工”一體化(3M)磨拋系統。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汽車領域得到應用。出版專著3部,發表SCI論文15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徐芑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第702研究所研究員、“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總設計師

我國深潛技術的開拓者和著名專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主持與創建了我國最大深海模擬試驗設備群和潛水器耐壓殼穩性試驗技術;80年代創造性地為我國自行研製了多型載人潛水器和水下機器人,是業內公認的載人深潛之領路人。為我國深潛技術、載人、無人多種潛水器設計、建造、應用以及海洋和深潛器工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2009年率隊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一千米記錄,圓滿完成試驗任務。

劉文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機所首席科學家、原所長

說起劉文清院士的領域,可能大家很陌生,他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技術和應用研究,開拓了我國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新領域;但是說起一個詞,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霧霾”,2013年,它成為了年度關鍵詞。以前,我國的常規汙染物在線自動監測儀器領域幾乎是空白,在劉文清帶領團隊成功地研製出“城市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系統”,該系統的產品化填補了國內空白,國家環保部門決策,把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部署到全國2000個城市,參與國家空氣質量日報與預報工作。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潘復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潘復生專長鎂合金、鋁合金、工具鋼、冶金鑄軋技術、冶金熔體純淨化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特別是在鎂合金方面成就顯著,是國際著名鎂合金科學家和知名鋁合金專家。他建立了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了一支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科研團隊。30多年來,潘復生教授和他的團隊重點致力於解決鎂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難、純淨度低等關鍵難題,為我國鎂科學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壯大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大家買的汽車中很多都有他們開發的鎂合金零部件。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陳 堅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陳堅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父親來自堰橋,母親是周山浜人。說起自己的籍貫,他笑稱自己是“正宗”的無錫人。1984年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在江南大學(時稱“無錫輕工業學院”)攻讀發酵工程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2005年起擔任江南大學校長。可以說,他把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都奉獻在無錫這片土地上。

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輕工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副主任,Food Bioscience主編等。長期從事發酵工程、食品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部省級(教育部、江蘇省、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科技創新獎,中國專利獎金獎;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引才之要,重在引心。

主席台第一排座位让给“他们”!刚刚,无锡特聘10位院士担任科学顾问!

立足創新前沿,彙集科技成果,廣聚八方英才。當好高質量發展的標杆、示範和領跑者,無錫以更大力度集賢聚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讓人才活力在無錫大地迸發,讓創新源泉在太湖之濱湧動,讓無錫成為最美的人才棲所、最適合創業的圓夢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