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定在5元一斤,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

一樹海棠滿院花


假如把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定在5元一斤,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

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我可以說,這種情況在今後的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在我國發生。

那麼非要說說如果的話,我認為,一旦這種情況真的出現,那麼肯定會出現市場整體物價暴漲,民不聊生,社會動亂的現象。農民或將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而且是境遇最慘的群體之一。

糧食價格暴漲,社會物價將直接崩潰。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穩定的社會都是建立在一個穩定的物價體系之上的,而這個物價體系的基石就是糧食。按照一般的經濟規律來說,只要糧食價格穩定,社會物價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和變化。而如果糧食價格突然出現暴漲的話,那麼就會引起社會整體物價的病毒傳播式反應,幾乎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會倖免。

首先是餐飲業,糧食價格上漲肯定會影響到食物原材料的價格,而進將社會整體飲食消費提高,隨後帶來工業生產等第二產業自己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生產成本的大幅度提升。

如果小麥賣到五塊錢一斤,那麼一個饅頭可能就得三四塊錢,一碗麵可能就要幾十塊錢!

糧食價格暴漲,資本家或成最大贏家。

而且在此情況之下,作為糧食的生產者,農民看起來應該是最收益的人群,其實並非如此。

要知道,歷史的經驗我們,農民群體往往是一個弱勢群體,在面臨社會動盪,物價飛漲的時候,即便是糧食價格翻了幾番,它們也並非是最後的贏家,還有可能最先受到衝擊。和現在一樣,最大的受益者可能還是那些資本家,他們為了賺取利潤可以用盡一切辦法,到時候很有可能通過種種方式,巧取豪奪,把土地的承辦權和經營權從農民手裡掠走,讓農民的身份回到幾百年前那樣的長工……

糧食價格不正常,過高或者過低,農民都不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糧油市場報


小麥也好,玉米也罷,都有一個價值問題,不是想定多少就定多少,想給多少價格就給多少價格。定低了,農民受不了,不種了,供應不上了,要麼進口,要麼漲價。反之,價格定的太高,一系列矛盾就爆發了。

首先,使用麵粉的產品要漲價,包括最常用的麵條,麵包等,都會大幅漲價。不僅如此,酒精等工業產品也會漲價,那麼,城鄉居民的生活會帶來問題。對玉米來說,使用的範圍也很廣,相關的產品很多,同樣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如果價格一直維持目前的水平,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會越來越低。因為,糧價不漲,其他的價格都在漲,農民的相對收入就在下降,誰還願意種糧呢。

更重要的,農民種糧很大程度上要看天吃飯,如果不給他們足夠的保障,對廣大農民是不利的,解決他們貧困問題也是很難的。而農民不種糧,就要依靠進口。那麼,我們的生存權就交給了外國人,顯然也是不行的。

把糧價提到五元一斤,對調動農民積極性確實有效,帶引發的矛盾和問題也會很多。最有效的辦法了就是減輕種糧負擔,降低種糧成本,如給農藥、化肥、農機具企業補貼等,以以此來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譚浩俊


最新小麥、玉米收購價格分別為1.2元/斤和0.9元/斤,這是市價,是在農產品最低收購價基礎上市場供需平衡產生的結果。如果人為的打破這個平衡,將小麥、玉米的收購價格提升到5元/斤,那麼農民是否因此而增收?整個國民經濟又將怎麼樣?

如果要保證提價的有效性,必須有一個額外的假設,那就是小麥、玉米的銷路沒有出現問題,有一臺額外的巨型印鈔機連續工作,為玉米收購提供現金保障,源源不斷的額外財富流進市場,最終以通脹的形式達成平衡,先在5元的價值等於以前的1元。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工業和產業的結構等級決定的,農業是工業的基礎,工業不可能落後於農業。

當然市場沒有假設,也沒有額外的印鈔機,提價也無法發揮作用。

我們都知道價格和銷量是反比關係,如果小麥、玉米價格收購提升後,那麼非必要需求就會降低。比如釀酒、麵食、飼料等行業會垮掉,因為沒有人能消費的起。為了生存他們要尋改變工藝,尋找替代原料,到時候你或許仍然可以看到小麥、玉米釀的酒,做的面,但此時他們就是高檔奢侈品了。

作為必要需求的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了5倍,如果還要吃小麥、用玉米,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其他收支,比如旅遊、教育、投資、其他消費等,那就是百業凋敝,重新回到大饑荒的原始時代。顯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尋找替代品則也是他們的選擇,這是飲食結構的變化,南北都吃大米、土豆、豬肉、牛肉等。

總之所有的結果就是沒有人再買小麥、玉米,有價無市,那麼擁有小麥、玉米的人除了擁有小麥玉米,別的什麼也沒有,他如果想獲得財富,提高生活水平,賣糧是行不通的,只能通過以物換物的形式進行。如果想要以物換物獲得成功,那就要在供需中尋找新的平衡,這個時候交換價格已經脫鉤交易價格。

所以說,將小麥、玉米的收購價提高到5元,對於市場上來說是沒有用的,只是一紙空文,相當限制了小麥的交易途徑,由買賣變成了交換。






徐徐成翔


"假如‘’這兩個字很恰當,很有經濟學家的範兒,今天我也想來假如一番。

1、假如在無政府幹預的情況下,小麥和玉米的市場均衡價格為2元一斤,這時的小麥和玉米的供求大致是相等的,小麥和玉米能夠全部出清。

2、假如無流通環節(當然這個假如太假如,因為目前流通環節利潤太可觀,但為了分析簡化,暫且這樣假如),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交易。

3、假如物價水平不變,無通脹。

4、假如無生產技術變化,無天災人禍,風調雨順,社會安定。

在上面四個假如的前題下,我再來分析邀請回答的這個假如。提問中所說的假如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定在5元一斤,這應該指的是政府的支持價格,政府實施這一支持價格會出現什麼結果?我想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從小麥和玉米整個市場來看,5元一斤的價格大大超過了市場均衡價格(2元一斤),這樣的結果是小麥和玉米供大於求,大量小麥和玉米賣不出去。

第二,從小麥和玉米的生產方來看,他們追求的是利潤,利潤=銷售收入-生產成本,在生產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利潤與銷售收入正相關,而銷售收入=銷售量*價格。與無政府幹預的自由市場相比較,價格上升,銷售量會下降,由於小麥和玉米的需求價格彈性小,銷售量下降的幅度會小於價格上漲的幅度,因此,農民的利潤收入會增加,但這種增加不會太顯劇。如果國家能將賣不出去的全部或大部分收購,則農民的收入增長應該是很明顯的。

第三,從消費者方面看,小麥和玉米價格的上漲,他們的小麥和玉米的消費支出會增加。這種增加對中高收入階層來說不會產生多大影響,但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影響較大,這需要政府提高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水平,以減輕低收入人群的負擔。

第四,從政府方面看,實行農產品支持價格會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但這種支出是應該的,也是合理的。因為一方面我國農民在新中國成立後,為國家的社會經濟建設作出過重大犧牲,現在已經有能力反哺農業了;另一方面,國家對農業的支持政策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民以食為天,糧食不安全國家就不可能安全。

獻醜了,歡迎大家評論!


南湖泛舟人


這個題目有意思,令人腦洞大開。

從經濟學角度講,商品的價格由商品的成本加利潤構成的。利潤要受到供求關係和競爭關係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市場“定”的, 不是人來定的。只有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才能“制定”價格。但價格制定之後,還有制定其他的規則,如誰來收購?是必須收購還是有不收的自由?誰出收購資金?賣給誰?買方是否有不買的權力?

前些年,國家曾經實行一段保護價收購糧食的政策,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必須收購,而且價格只能高於保護價,不能低於保護價,以此來保護農民的積極性。這種措施對農民非常好,極大地刺激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同時又規定“順價銷售”,糧庫不能按低於收購價銷售糧食,所以糧庫也不賠錢。但苦了糧食加工企業。糧價上漲的部分、糧庫效率低下的部分、包括管理不善浪費的部分都轉嫁給了糧食加工企業。這使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糧食成本增加,糧食加工出的產品銷售困難沒有利潤。

這種做法也造成了後來的糧食大量進口、而糧庫高庫存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2016年國家改變了做法,不再實行糧食託市政策,讓糧食隨行就市,然後給農民按生產面積補貼。

以上這些還是糧食價格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內出現的問題。如果如題主所說,將玉米小麥的價格調到5元,那就只有兩個結果:一是糧食加工企業全部倒閉;二是糧食加工企業全部用進口糧食,讓國產糧食或者在農民手中爛掉,或者在糧庫爛掉(如果糧庫真有那麼多票子收糧的話)。


種田博士後


糧食價格低,可以有效促進農民進程務工,並且在種地不賺錢的情況下以很小的代價就可以放棄土地,有利於城鎮化和銷售土地建設房地產。


2018年8月份小麥收購價在1.2元每斤左右波動,而玉米則在0.9元每斤左右徘徊,全國各地收購價會有一定差別。


假如小麥和玉米價格定為5元一斤,農民就會更富裕嗎?


不會的。


受影響的更多是城市居民,饅頭之前一元兩個,以後也許就會2元一個了,大米會成為更受歡迎的主食。


近年來農民種地除了能掙出自己的口糧,即使不去計算人工成本,種地也是不賺錢的。農藥、種子、化肥、僱傭農用機械,到處都需要錢。在乾旱地區如果每季澆兩三次水的話,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北方土地畝產800斤就算是不錯的收成了,800斤小麥,800斤玉米,按照上面所說的收購價,一畝地的產出也不過1680元,而成本也要在1000元左右。即使都按照5元計算,一畝地的產出也不過8000元,即使成本不漲,毛利潤也不會超過7000元。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轟轟烈烈的房地產開發,農村土地消失的速度是異常快的,實際農民人均耕地往往不到2畝地。

簡單來說,即使小麥玉米5元一斤,一位農民的年收入也不過1.4萬元,維持基本生活是夠了,但是想要買房買車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只不過糧價上漲能夠讓部分農民看到希望,留在農村種地的人會增多,農民會更加重視土地。


實際上,即使糧價上漲,農民往往只能拿到小頭,就跟蔬菜水果一樣。


即使國家直接高價收購糧食讓農民得到實惠,糧價上漲的同時一定會伴隨著農資及物價全面 上漲,農民還會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


糧價上漲還會讓資本看到利益,大舉購入國際小麥玉米,從中謀取暴利。甚至於會出現進口糧食替代農民產出的糧食,農民賣糧無門的現象。


原材料上漲,以小麥玉米為原料的食品行業、白酒行業、飼料行業都會普遍大幅漲價。


等到糧價漲到這麼高的時候,通貨膨脹應該已經上升到了新高度,也許全國各地的房價都已經沒有低於1萬元一平米的了,不管是農民還是市民,生活壓力會更大。


財智成功


我不是什麼專家啊,我把參加工作幾十年來的物價來簡單說一下,大家來自己評估一下吧。91年小麥、玉米價格在每斤0.3元左右,那時,工資在每月100元左右(這是高的),工廠工人幾十元工資,那時候,孩子上學不用花大錢,只拿些書本費、學雜費,醫療都是公費,住房是國家提供,象徵性地拿點房租(相當於公寓房,產權是國家的),那個時候,生活、工作、教育孩子、贍養老人都很好,到現在,按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增長20倍,(不說高工資了)相應的小麥、玉米價格也要20倍,即6元一斤才合理,為什麼沒出現問題呢?不是糧食價格高了能引起什麼後果,而是由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支出快速增長而引起的後果。大家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這麼回事?


大好河山78352743


談小麥,玉米五元一斤不現實,現在不是三年自然災害年代。60年我一個親戚上街碰到了我姑媽,餓肚子,還沒有錢,結果那個親戚用一元錢在餐館買了一碗高粱湯元給我姑媽吃,這一元錢在農村非常值錢,一碗湯元可以救人一命。

所以說現在談小麥,玉米5元錢一斤收購價完全沒有辦法實現。

如何讓農民富起來,至少種糧食不虧本是一個當務之急社會問題。

上次回農村我說十年沒有人種田,堂弟馬上糾正說五年,因為種田人口老年化都是60歲以上人種田。堂弟說辛苦一年毛收入兩萬元,遠低於打工收入。

上次報道中糧虧損3800多億我相信,比如說一斤低質稻收購1.10元,運輸,倉儲,人力,利息,管理,老鼠等一斤成了2元。這樣糧食沒多少人吃,農村自己種的不賣自己吃,城市吃好米佔多數,我吃的米一斤4.50元。結果成本2元一斤谷放久了成了陳化糧,又用很低價格賣給米廠,一斤虧損一塊好幾毛。全國都這樣操作虧3800億真不多。

如何解決種糧食,國家,農民都受益,讓外面打工者回鄉種田,增加就業,提高農民收入,讓田地不再荒廢,減少進口糧食,充分自給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想讓農民多種優質稻,提高收購價格,現在種優質稻只高一毛多錢誰種?

優質大米3元以上一斤,收稻穀2元一斤經營者不虧本吧。如果把各項補貼全部取消,直接加到糧食收購價格中,結果是國家補貼少了,農民收入高了,中糧不虧了,這樣利國,利民的事難道不好嗎?

一個農業大國進口糧食,一箇中糧公司虧多麼多,我這個普通人也臉紅。

減少種植低級稻,多種優質稻,提高收購價格,糧食直補,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農業問題。

農業穩國家穩,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改進種植結構,糧價直補,提高收購價格,讓農民真正富起來。


王老歪49681976


假如把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定在5元一斤,房價不變,工人工資不變的話,房地產會降溫。改革開放前,工人工資三十六元,玉米九分,一個工人的月工資可以買四百斤玉米,那時候沒有房地產業。四五十年後的今天,玉米八、九毛,工人工資三四千,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四千斤玉米,而且,城裡人還有坼遷補償,城裡的人自然有閒錢投資股票,房地產,無形中也增加了很多資源的浪費。玉米,小麥五元一斤,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是可以買六百斤以上的糧食,只不過讓城裡人投資高風險行業的閒錢少一下,不會造成混亂的。


霧裡荷花1


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創業者,現在在老家養香豬和竹鼠,賬號“香豬吉他”歡迎大家關注我。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我們來想象一下,假設小麥和玉米本來價格是2塊錢一斤,國家為了保護麥農和玉米農的利益,提高農民收入,把國家保護價提高到5塊。那麼將產生一連串的反應。

1、幾乎所有田地都種上了玉米和小麥,大量的玉米和小麥無法消耗。由於玉米和小麥價格上漲,而且是國家保護價收購,種玉米和小麥的收益大大超過種植其他作物,那麼大量原本種植其他作物的田地將用於種植玉米和小麥。玉米和小麥供給量大大超過需求,無法消化。而其他農產品種植量減小,需求不變,價格也會同步升高。所有農產品價格提高,傳導到農產品加工品,工業生產品,整個社會的價格都變高了,引發通貨膨脹。還會導致大量的工業、服務也人口轉行去種小麥和玉米。


2、進口玉米和小麥將大量進入。由於國際貿易的存在,國內小麥和玉米價格大大高於國外,那麼大量的國外玉米和小麥將進口到國內,國內玉米和小麥出現更嚴重的過剩,國家還要花大量資金收購多餘的玉米和小麥。除非國家採用貿易保護主義,大大提高玉米和小麥的關稅來控制進口。
綜上所述,所以國家要提高農民收入不能通過大幅度提高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來實現。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讓更少的人能生產出更高價值的農產品,農民的收入才能增加。國家為了避免價格大幅度波動,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設定保護價。實際保護價格的設定是會影響市場的供求調節機制,所以國內經常會出現糧食生產過剩問題,為此國家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由於提高大幅度提高保護價會導致大量進口糧食湧入,所以各國政府往往是採取直接補貼農民收入形式保護農民利益,而不是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價格。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請關注我的頭條賬號“香豬吉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