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廣西狼兵的戰績如何?

紙鳶141366383


川軍犧牲巨大,東北軍不戰而逃,廣西軍也是抗戰的主力。抗戰爆發前.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等就堅決主張抗日,1936年4月,李在廣州發表了著名的“焦土抗戰”談話。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桂系在廣西實行全面動員。積極準備出兵抗戰。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徵集新兵l0萬,先後編成2個集團軍、1個軍團: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為李品仙。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為廖磊。第八軍團,軍團長為夏威。 這支新組的部隊重武器不多,而輕重機槍和步槍配備較優,士兵一律戴捷克制鋼盔。不久,廖磊,李品仙兩集團軍取道湖南,開赴抗日前線。

10月中旬,桂軍廖磊部陸續趕到淞滬戰場,參與了淞滬大戰。戰場上桂軍將士不怕犧牲,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奮勇向前,許多將士都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之下,為國捐軀。 滬、寧失陷後,桂軍退守江北,歸第五戰區李宗仁將軍指揮。該戰區是“雜牌軍”集結區,除桂軍外,還有川軍及西北軍。臺兒莊戰役時,設防於津浦線南段的廖磊、李品仙兩集團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的作戰方針,在津浦線南段異常活躍,極大地牽制了日軍,使津浦線南線的日軍不敢冒險北上支援臺兒莊的日軍,對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5月上旬,津浦路南面的日軍為排除其側翼時常被國軍突擊的危險,以主力配合大量裝甲部隊和飛機,向西部發動閃電式推進,迅速攻佔合肥。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團軍被迫西撤,退守大別山外圍的六安縣。日軍進攻得手後,繼轉向據守淮河中流一帶的廖磊的二十一集團軍之第七、第四十八軍防地發動猛攻,防守淮河兩岸和田家鎮、風臺縣、壽縣、正陽關等重要據點的桂軍,唯恐遭優勢敵人的圍殲在稍事抵抗後自動棄守陣地,向西退去。不久,徐州以南津浦路防線便完全洞開。


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見此情形,心中異常焦急,忙調其總預備隊掩護大軍西撤。師長楊俊昌接命後急率兩個團,馳赴扼守宿縣和蒙城兩據點。 當楊部趕到蒙城倉促佈防之際,敵人也尾隨而至,將該城圍得水洩不通。敵機械化部隊和機群整日衝擊、轟炸,城中房屋火光沖天,化為一片焦土。而對敵人的猛烈進攻,守軍曾數度反攻,期望衝破重圍,無奈敵人火網嚴密,未能成功。5月9日,敵人攻破城池,守軍與日軍白刃相搏,戰到晚上城淪入敵手。除21名士兵乘黑夜蛇行逃出外,其餘官兵全部為國捐軀。 宿縣是魯南的一戰略重鎮,是第二十一集團軍後退的必經之路。為防止日軍切斷該集團軍退路,廖磊嚴令師長楊俊昌死守,待長官部通過始可放棄。而日軍志在必得,連日攻擊,城內外炮火連天,許多房屋起火,一片火海。但守軍英勇抗擊,依城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衝鋒,陣地前日軍屍橫狼藉,守軍也傷亡慘重。最後,日軍集中重炮,將城垣轟開一個缺口,敵軍蜂擁而人,守軍連忙防堵,輕重火力一齊開火,敵人仍拼死突入。時楊師長正向廖磊請示,但電話尚未說完,敵已攻至指揮部前,楊師長便放下聽筒,率殘餘守軍且戰且退,放棄城垣。宿縣失守後,廖磊極為憤怒,呈請懲辦楊俊昌,將楊押解漢口,交軍法會審,判處拘禁十年。

在抗戰中,不戰而失地違令者不知有多少,很少受到處罰,而楊俊昌是在力竭時撤退的,都受到這樣的處理,可見桂軍軍紀之嚴。 l0月中旬,第五戰區部隊被迫向鄂北撤退。而原駐守於大別山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則被留下來,在廖磊的領導下堅持敵後游擊戰爭。這支桂軍,在敵後以大別山作依託,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鬥爭。廖磊司令原有心臟病,曾患腦溢血,此病需安心靜養,但由於身處敵後,將軍責任心強,終致積勞成疾,舊病復發,於1939年10月病逝。廖磊死後,李品仙繼任領導二十一集團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則由黃琪翔充任。 在抗戰中,蔣介石有一種想法,就是利用抗戰,來消耗掉“雜牌”軍。“雜牌”軍的軍械得不到補充,彈藥得不到接濟,被服不能如數發給,糧餉常受到剋扣。又要他們到前線對日作戰。桂軍雖是“雜牌”,但比其他“雜牌”軍處境要好得多。

因在朝中有自崇禧任副總參謀長,在朝外有李宗仁任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雖與桂系巨頭積怨很深,在此國難當頭、急需用人之際,蔣介石還是把恨深埋心裡,對桂軍雖不象對其“嫡系”中央軍那麼優待,但總不為難他們。


李三萬的三萬裡


廣西地處邊陲,因臨近越南,自古以來就和越南戰爭不斷,因而民風驃悍、驍勇好鬥,加上廣西民族團結,因宗教和宗族形成的鄉土意識濃厚,遇到外侵易形成團結一致抵禦外侮的思想。


早在明朝時期,就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美謄,廣西兵做為名滿天下的關寧鐵騎中的主力,是當時明軍中最為精銳的部隊之一。

在抗戰八年中,廣西子弟兵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取得了巨大的戰績。據統計,抗戰時期,廣西共徵調100萬兵員補充和組建新兵,出後之多僅次於四川,而按人口比例來算的話則位居第一位。


參加抗戰的廣西兵多是農村子弟,作戰勇敢,寧死不退,紀律嚴明,甚至沒有出現過一隻漢奸部隊,戰績顯赫:


一、臺兒莊戰役

1938年臺兒莊戰役即以李宗仁率領桂系軍為主力在臺兒莊打敗日軍,此戰為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勝利。共殲敵2萬餘人,為抗戰以來取得得空前勝利,也是日本新式陸路軍建立以來的第一次慘敗,影響深遠。


二、桂林保衛戰

被許多日本老兵稱為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

此役日軍集結了近7個師團,共計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大量重炮。而桂林冠軍只有131師一個師1萬2千餘人,加上各地自發趕來的民團,總兵力不到2萬人,甚至還有白髮蒼蒼的老人。


而武器方面更是天差地別,大部分民團和少部分桂軍拿的還是拿著幾十年前的土槍。一寸山河一寸金,雖然武器和人員大大處於劣勢,桂林軍民同日軍展開慘烈的巷戰,竟無一人投降(1萬2千人戰死,7000多人因中毒昏迷而被俘)。

日軍對桂林展開了狂轟亂炸,以至戰後桂林幾乎沒有完整的建築,其慘烈戰況可見一斑!而日軍在付出了陣亡1萬3千餘人,傷1萬9千餘人的代價後,最後甚至動用了毒氣彈的情況下,終於攻佔桂林。


三、崑崙關戰役

1944年日軍再次進犯廣西,卻再此丟下4000具屍體,鎩羽而歸。此役號稱中國抗日“第一大機械化攻堅戰役”,而直到抗戰結束日軍也未徹底廣西。



在八年的抗戰中,廣西人口僅為1000多萬,出兵卻高達100多萬,比例高達10%,為抗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值得驕傲和讓人尊敬!


八零印記


廣西狼兵可以追溯到明朝,圍剿倭寇及明末對陣八旗兵,廣西狼兵就以善戰聞名天下。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時,洪秀全的起家根本就是廣西狼兵。仗著數萬廣西狼兵,洪秀全的太平軍迅速席捲半個中國。而中國對列強少有的勝利——鎮南關大捷,也是由老將馮子材帶領廣西兵取得的。


而在抗日戰爭中,李宗仁,白崇禧率領的桂軍,則更是抗戰的主力。桂軍英勇善戰,廣西兵幾乎參與了抗戰的所有戰役。在淞滬會戰中,桂軍的最精銳部隊,李宗仁的起家部隊第七軍,面對日寇的飛機大炮轟炸,悍不畏死,始終衝在第一線。而在1939年的崑崙關戰役和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都體現了廣西狼兵強大的戰鬥力和意志力。

廣西兵素來以悍不畏死,善戰聞名。曾有紅軍將領說,“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而抗戰時期盟軍參謀長史迪威曾說:“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抗戰八年,人口僅一千餘萬的廣西出壯丁一百餘萬,是僅次於四川的第二大出兵大省,而按照人口比例,則是中國出兵比例最高的省份。廣西省土地貧瘠,山多地少,居民普遍貧困,但光著腳的廣西狼兵,卻走遍全中國,始終衝在抗戰的第一線,被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鳶飛九天2018



關建個問題首先弄清楚什麼是“狼兵”?狼兵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又叫“俍兵”。廣西狼兵曾以保家衛國的忠義之血,書寫過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壯族先民在明代被稱為俍人,狼兵乃俍兵音轉,有學者認為“狼”有歧義,堅持稱俍兵。

早在明朝時期就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明朝時期廣西兵在寧遠大戰中碾壓當時所謂的天下無敵清八旗軍;清朝時期太平天國運動更是所向披靡。 到了近現代更是出現了李宗仁、白崇禧等狼兵領軍人物,其勢力稱為桂系。 廣西兵在明朝時就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所以又稱廣西兵為狼兵。



在抗戰中,廣西兵是公認全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在淞滬會戰中,桂系的第二十一軍參加了會戰,廣西兵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1938年3月,日軍戰爭機器開向李宗仁第五戰區徐州,臺兒莊爭奪戰爆發。李宗仁白崇禧指揮桂軍和其他友軍配合作戰,國民黨軍隊共投入29萬人,日軍投入5萬餘人,歷經一個月浴血奮戰,取得了我國抗戰歷史上第一次戰役級別勝利,共殲敵2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5萬多人傷亡代價。 此後的武漢會戰 ,桂軍幾乎投入全部主力部隊,前赴後繼,英勇殺敵,有效達到了阻擊日軍前進的目的。隨後的棗宜會戰,崑崙關血戰,桂南會戰,桂系軍隊均表現不俗,對日軍有負有勝。 抗戰八年中, 桂系傷亡120萬餘人,高級將領陣亡9人。與其他地方派系相比,桂系參與的戰鬥次數和殺敵戰績,明顯超出其他派系,不愧狼兵之稱。




爾東的世界


1939年12月,時任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轄中國最精銳機械化軍隊第五軍,及新組建的桂軍第31軍和第46軍,座鎮崑崙關,迎戰日軍同樣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第五師團。第五師團號稱“鋼軍”,多次參與各大型中日會戰,在中國血債累累。

中日兩支最精銳部隊展開激戰,戰鬥打得血流成河,屍骨如山。中國第五軍擔任主攻,輔助作戰的桂軍31軍和46軍用血肉之軀英勇殺敵,史稱“崑崙關血戰”。戰鬥最後,中國軍隊殲敵5000餘人,打死敵酋第五師團旅團長中村正雄,第五師團傷亡率達85%,為中國人民報一箭之仇,日本侵略者朝野震動。

自古以來,廣西自然條件惡劣,民風彪悍。多有窮苦民眾上山為匪,然後招安以尋出路。北伐中,桂系軍隊是戰鬥力最強的“鋼七軍”,與粵軍的第四軍“鐵軍”並列,戰功卓著。由於桂系領導人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都是行武出身,軍事素質過硬。廣西士兵地處南方革命中心,長期接受革命教育,有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和愛國精神,所以廣西軍隊兵強將勇,悍不畏死,絕不當漢奸,號稱“廣西狼兵”。


“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李宗仁、白崇禧通電全國,請纓抗日。桂系第21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20萬大軍開赴抗日前線。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臺兒莊戰役打響,李宗仁、白崇禧聯手指揮,殲敵2萬餘人,贏得了抗戰中第一次大型戰役勝利,也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對侵略者的重大勝利,這是一次改變歷史的勝利。中國人民一掃百年頹廢,從此堅信不疑,中國必將取得最後勝利。李宗仁、白崇禧和桂系軍隊憑此一戰即可名留青史。

廣西人民的犧牲與貢獻常人難以想象。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統計,廣西人口1200萬,桂軍募集士兵100萬,中央軍募集士兵20萬,犧牲50萬。另有出動勞工330萬,廣西總計為抗戰貢獻450萬人。出兵總數僅次於四川,人口比例全國第一。廣西人民對國家的貢獻絕無僅有。


滄海歷史春秋


抗戰全面爆發,倭寇聲稱三個月滅亡中國。廣西軍直接增援上海,在蘊藻浜以萬眾之軀死磕日寇,為中央軍獲得喘息之機。粉碎了倭寇三月份滅亡中國的狂言。 接下來的武漢會戰,廣西李宗仁白崇禧指揮110個雜牌師,痛擊60萬倭寇後,從容撤退,沒有一個師被裝備精良的倭寇全殲,而且廣西軍斷後阻擊,並牢牢釘在戰略要地大別山上,直到抗戰結束倭寇攻不下來。武漢會戰之後,倭寇已經處於戰略失敗狀況。倭寇後面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失利或者不能達成完全目的,根源就在於大別山像釘子一樣卡住倭寇咽喉。

現在網上倭奴肯定要黑桂系!因為全國只有廣西自上而下積極抗日。學生兵只有廣西的正宗,全是富二代官二代以身作則勇往直前。為什麼桂系越戰越勇越強大?因為其他地方軍都敬佩廣西人義氣!斷後必是廣西軍!武漢會戰100多個師無一被殲,導致倭寇陷入戰略失敗層面,就是84軍沐血斷後的結果!廣西義勇!倭寇膽寒!事實上即使倭寇有入過廣西,也有過多次百多人入村被民團全殲的紀錄!而且是高概率的事情。乃至倭寇嚴令無千元以上不得在廣西村莊行動!這是全國都沒有的!

沒有桂系,蔣介石早做漢奸!武漢會戰取得戰略勝利後,蔣介石才堅決拒絕同倭寇議和。蔣介石是投機主義者!桂系是真正的三民主義者。所以解放戰爭中被俘的桂系將領都被處死!事實上中央軍投降了,反過來帶二百萬共軍包圍三萬桂系。桂系突圍部分回到廣西,集中力量準備佔據海南,等待再次北伐。結果蔣介石暗中通告共軍,斷了桂系後路,僅僅是怕自己當不穩臺灣島主!而桂系民團在小米+步槍條件下同百萬共軍血戰三年寧為玉碎!蔣介石害死中國人!


用戶62909700132


戰績肯定強,因為都用歷史上那句:“廣西狼兵 雄於天下”來評價桂軍 這是不正確的,要說牛 東北歷史軍隊 最牛,契遼 女金 滿金 奉軍,這些軍隊始終都最強悍,可是為何抗戰就造就了過失???

一支部隊的成敗 全在於那個領袖,李宗仁是堅決抗日的,所以桂軍個個是視死如歸!而張學良卻只想著保存實力,所以 一槍不放的撤出吉林遼寧。可是同樣是東北軍,黑龍江守軍在馬占山的率領下 抗拒不抵抗命令 打響抗戰第一槍 全軍陣亡,並號召了後來的 60萬東北義勇軍。

這區別就是 張學良遠不如馬占山的民族氣節,所以,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他手下的19萬大軍 最後也死在了全面抗戰爆發後,可是就算死了,也得揹負罵名。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一隻軍隊厲害與否,跟文化 地域根本沒什麼關係,而是取決於那個領袖的!



近年來個別地區鼓吹消極抗戰的桂系,罔顧事實,胡編亂造,本文以歷史事實做依據,本著還原歷史真想為原則,如果打了臉,對不起請各自對號入座!

1936年6月1日,桂系聯合廣東陳濟棠,以抗日為名起兵反蔣,然而僅僅在全面抗戰爆發的兩年前,兩廣軍閥卻先後派人前往日本談判,就聯日反蔣達成合作默契。廣東軍閥陳濟棠為鼓動廣西反蔣,勸說李白二人的同時提到了日本方面的支持。“至於友邦(指日本)方面,我們可以再派人去聯絡,基於過去幾年日本軍方曾與我們有過聯繫,又曾向廣西派過軍事顧問和教官,並曾售賣過軍火給我們,我們此次舉事,相信他們一定會同情和幫助我們的。”陳濟棠之胞兄陳維周與日本駐粵總領事接洽後稟報道:“我們的策略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已取得日本軍方諒解,願意支持我們的行動。”(參見《陳濟棠史料專輯》第2輯,李潔之:“陳濟棠統治廣東的始末”)事變爆發 後,兩廣軍隊高舉抗日旗幟,進入湖南,沿途發佈公告,“立即與日斷絕一切關係”,喊出了“對日經濟絕交”的口號。



但事與願違,兩廣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充分運用軍事和政治兩種手段對兩廣軍閥進行了分化瓦解,使得兩廣事變得以迅速平定。但由於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抗日呼聲高漲,全國抗日統一戰線業已形成,國民政府對日態度也日趨強硬,中日戰事開始面臨著一觸即發的態勢。而對於之前“掛羊頭賣狗肉”,佔領了道德制高點的李白二人,大戰在即的蔣介石也只能選擇進一步與桂系和解,商談共同抗日。隨著淞滬會戰的爆發,經過談判蔣介石終於答應再給桂系六個師編制並21集團軍番號,並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以此作為桂系出兵北上抗日的條件。之前李宗仁雖然頻頻做高姿態,高唱“焦土抗日”,但其實他只打算據守廣西。因此已經先行飛赴國府就職的白崇禧再次發電李宗仁勸說道:“如再遲遲不發,年來吾人抗日救國主張何以見諒於國人?”李宗仁最終決定帶兵出桂。

抗戰伊始桂系嫡系部隊並不多,抗戰前只有有170D--176D7個師。加上國民政府又給的六個師番號,新編成了131D、135D、 138D、188D、189D、N19D六個師,桂系的主力部隊達到了13個師。

桂軍參與的淞滬會戰:


大場之戰是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淞滬會戰國軍傷亡近三十萬,其中核心的大場戰鬥國軍就傷亡近二十萬,可見戰鬥之慘烈,淞滬會戰桂繫到達上海的部隊番號是171.173.174.176四個步兵師,因176師僅下轄一個旅,由於171師513旅旅長高仰如臨陣脫逃導致所部潰散,第七軍170師下轄的兩個旅和48軍進行了調換混編,因此參戰兵力實際是六個旅加171師513旅潰散後的餘部一個團,另有172師先遣隊1000餘人。總兵力為三個半師不到,而170和172兩個師並沒有參加淞滬會戰,而是參加了淞滬會戰之後的吳興長興阻擊戰。此戰戰前蔣介石對桂系的作戰能力是持肯定態度,把齊裝滿員的桂系部隊作為三路反擊大軍中的一路,白崇禧指揮桂系五個旅加胡宗南19師餘部一個旅在頓悟寺一線發起了一線平推式的正面反擊,結果剛好趕上日軍進攻,只一天反擊部隊就遭遇了重大傷亡,一名旅長陣亡,全線潰敗並帶動大場防線幾乎崩潰,大場鎮被日軍包圍,局勢更加嚴峻。各部潰散後胡宗南第一軍緊急頂上去勉強穩定了戰線,僅數日後大場陣地就全線失守。因此網上盛傳所謂桂系六個師衝鋒一天全部陣亡是和史實不符的謠傳,只有三個半師何來六個師?整個淞滬會戰桂系參戰總兵力不過三萬五千人,傷亡9000餘人後成建制撤離。(桂軍抗日述評第55頁)

徐州會戰:桂系參戰主力部隊為11和21兩個集團軍,桂系部隊參與了池河保衛戰等外圍戰鬥,徐州會戰最大亮點的臺兒莊戰役,雖然是桂系李宗仁指揮,可是李宗仁用職權便利,調動佈置一線參戰部隊是西北軍(孫連仲2集團軍、張自忠59軍、龐炳勳3軍團)、東北軍51(淮河)和57軍(臨沂),川軍( 孫震22集團軍王銘章部兩個師殘部5000人)於藤縣、中央軍(湯恩伯20軍團)、魯軍(孫桐萱3集團軍),把自己的桂系部隊反而派到蚌埠一線打外圍。臺兒莊戰役有三個核心戰鬥分別是淮河阻擊戰,臨沂保衛戰,藤縣阻擊戰,均無桂系參加。桂系部隊在津浦線南段一帶堅守,防備、監視日軍救援部隊。日軍嚮明光、池河鎮一帶進攻時,被桂系31軍堵截進行了池河阻擊戰歷時11天。但是隨後日軍從南京增調援軍及重武器繼續來犯,其主力被吸引到明光一帶時,其第138師為免後路被切斷放棄陣地撤退。

李宗仁命駐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21集團軍第7軍第171師師長楊俊昌率一個團守宿縣,以阻止沿津浦線北上的日軍;但171師長楊俊昌則臨陣膽怯棄守宿縣,後被軍法處置10年監禁。後第48軍173師副師長周元率一團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渦河而進之敵,以掩護主力撤退。 周元率部於5月6日進駐防蒙城佈置防務。此時國民黨蒙城縣長葛崑山逃往望町、高隍一帶。此時3000多名日軍逼進縣城,經過3晝夜激戰,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9日縣城淪陷。周元率2400名官兵雖英勇拼殺,仍大部殉國。周元將軍在突圍至城東南飛機場同日軍激戰中為國捐軀。日軍也傷亡千餘人。

桂系31軍由於南線阻擊有一定傷亡,在面對日軍北進在未通報協同作戰的51軍情況下,讓開了津浦路正面,並擅自放棄了蚌埠和鳳陽,導致東北軍51軍于學忠部奉命前出蚌埠協防的一個加強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日軍包圍突襲,導致全營五百餘人大部陣亡。

此時于學忠的51軍由碭山已經南調至淮河沿岸,而桂系撤退倉促之間對岸船隻都未毀掉,致使日軍加以利用。由於蚌埠已經不戰而失,于學忠急令前出臨淮關協防桂系作戰的114師迅速回撤歸建,倉促間沿淮河沿岸將51軍一字排開,據守淮河北岸,此時51軍獨自面對的敵人是日軍甲種師團中的王牌:第13師團,這個惡貫滿盈的13師團是剛剛參加了南京大屠殺的部隊,為了北線作戰額外配屬了重榴炮聯隊,一個加農炮大隊外加機槍大隊,兩個工兵聯隊,其他兵力若干,實際總兵力三萬餘人,而讓開正面的桂系31軍則避開了與日軍的正面接觸,在李宗仁默許下陸續西撤進入山區,桂系第11集團軍(欠第31軍)其他部隊佈防於定遠以西三十里鋪至淮河南岸之間,向臨淮、蚌埠之敵側背威脅,由此慘烈的淮河阻擊戰由東北軍51軍打響,淮河歷經近20天,為了抵消日軍炮火優勢,于學忠派出部隊主動出擊與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白刃戰,雙方3000多人絞殺在一起,前後大小戰鬥幾十次,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覆易手,隨著傷亡不斷增大形勢岌岌可危。萬幸的是張自忠親率59軍增援雙方合力發起最後正面反擊,收復失地取得最後勝利,此戰東北軍付出7000多人的慘重傷亡,四個旅長傷亡三人,8個團長傷亡7人,接著51軍未及修整奉命北調臺兒莊繼續參戰,日軍退卻後,繞道日軍背後反擊的桂系部隊此時接防51軍陣地,留下來繼續和13師團隔河對峙.....臺兒莊戰後共頒發11枚青天白日勳章,桂系將領無一授勳,甚至連陸海空四等寶鼎勳章也沒有,不但如此抗戰八年桂系將領除李品仙,李宗仁,白崇禧外無一獲得除國光勳章外代表最高戰功的青天白日勳章,這是何解?


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國軍累計投入兵力達到百萬,桂系21集團軍下轄48A、84A兩軍,170D、 171D、 172D、 173D 、174D 、176D 、131D 、135D 、188D等,此戰桂系參戰番號眾多,主要在江北作戰,武漢會戰最出彩的當屬萬家嶺大捷,系薛嶽指揮的中央軍嫡系主導的,與桂系部隊基本無關。

實事求是,此戰李宗仁還是很想有所作為的,指揮桂系嫡系部隊和西北軍對抗第六師團,李宗仁甚至想全殲6師團,但結果卻被日軍反向擊潰,桂系84A傷亡慘重戰線崩潰,李白二人此時仍然存在輕敵思想,過於高估桂系進攻和防守的正規作戰的能力,導致正面戰場防線一路被日軍突破。桂系雖全力作戰但是戰績不佳,僅以廣濟和太湖阻擊戰較為出色。此後隨著武漢陷落,標誌著國軍抗戰進入了相(xiao)持(ji)階段,桂系也從此開始由積極轉入消極抗戰狀態。

桂南會戰

桂系135D 131D 175D 170D。此戰是在桂系老家作戰,大敵當前桂軍留守部隊卻戰力低下,難堪大任,前期守城失利,桂系135師不戰而逃兩個團,135師師長蘇祖馨撤職,新編19師乾脆一槍不放逃跑,師長黃固撤職查辦。日軍只用了300人的輕微代價一天攻下了南寧,隨後丟失重兵防守的崑崙關。蔣介石在白崇禧請求下調動嫡系部隊5A 36A 99A入桂反攻。第五軍是全國唯一機械化主力王牌,其建軍核心是200師。著名的崑崙關大捷就是之前廣西境內的一系列潰敗後的反擊作戰,第五軍不但要正面強攻還要分兵於側翼阻擊敵援,十幾萬桂系部隊做壁上觀,預定高峰礙阻擊任務遭到反擊潰退沒有達成,16集團軍僅阻擊了南寧日軍派出的僅有的兩個中隊外加伊藤大隊援軍共一千餘人。崑崙關上成千的國軍士兵端著刺刀發起了一次又一次衝鋒,始終無法攻克最後的據點,已經分兵一部進行側翼阻擊的200師師長戴安瀾投入了警衛部隊發起最後總攻並身負重傷,此戰國軍慘勝,第五軍傷亡一萬餘人,用了數年才恢復實力。

戰後白崇禧的桂林行營失去指揮權,白崇禧和監軍陳誠降薪並從一級上將降為二級上將,取消葉肇、徐庭瑤兩個集團軍番號;桂林行營不再指揮各部隊,按戰鬥序列歸第四戰區指揮;第四戰區司令部由韶關遷移到柳州。桂系將領面面相覷,一大批桂系將領受處罰。此戰表現再加上後來桂柳會戰中的桂平反擊戰中,桂系坐看粵系軍隊拼全力進攻而消極援助,致使粵軍功敗垂成。桂系最終得到的“坐看友軍犧牲,不動如山”的光榮稱號可謂是實至名歸,很多人說桂系打了崑崙關,我們只需要看一看崑崙關上的紀念碑碑文寫的是: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

隨棗會戰

桂系84A下轄173D、174D、189D

隨棗會戰日軍由岡村寧次指揮,主要目的在於尋殲中國軍隊主力,即五戰區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湯恩伯31集團軍。

此前蔣介石曾經下過明令,將湯部作為五戰區總預備隊使用,雖有護犢子的嫌疑,但是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湯部戰鬥力的確遠超 五戰區其他各部,將戰鬥力較強的部隊作為預備隊是指揮員最常見的舉動。李宗仁已經判斷出崗村寧次的意圖,但是依然把31集團 軍擺在第一線,反而選擇最弱的川軍22集作為總預備隊,此舉非常危險,如果開戰之後,來自一戰區的增援孫連仲2集團軍不能及時趕到,帶有大量重裝備的湯恩伯31集團軍部只有撤往山區一途,在日軍圍剿之下,勢必元氣大傷。湯恩伯此戰不僅要擋住當前日軍,還要南下支援桂系84軍。但是左右兩翼均已崩潰,眼看日軍圍殲湯恩伯集團的目標馬上就要實現,李宗仁只告訴湯可相機撤退,而且只把日軍目的告訴了桂係指揮官李品仙,並沒告訴湯。

而湯此時對兩翼並不知情,更不知道日軍此戰目的就是要圍殲他,回電表示戰況良好,為什麼要撤?李宗仁乾脆直接下令讓桂系84軍撤退。84軍則直接丟下湯部開始掉頭就跑,湯恩伯這時才意識到情況不對,馬上向五戰區司令部求證,李宗仁此時也在撤退,程潛作為代總指揮把實際情況進行了通報,湯恩伯聞聽立即請示李宗仁要求北撤,李宗仁回電不許,堅持讓湯部撤往山區,氣急敗壞的湯恩伯則直接拒絕聽令。實際上即便是早於湯部撤退的桂系84A都差點沒撤出來,李宗仁此舉乃是錯上加錯。幸運的是負責合圍的日軍騎兵戰力不高,又碰上了南下長途支援的西北軍第二集團軍解圍(西北軍還是很仗義的),使的日軍合圍失敗,湯恩伯部大難不死逃出生天。為了掩蓋錯誤,李宗仁再次發電蔣介石告了湯恩伯一狀,此戰後面的反攻作戰中,湯恩伯則對李宗仁開始恨之入骨不共戴天。此後湯恩伯多次直接拒絕聽令。二人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裡不想過多牽扯個人恩怨,但是歷史事件從來不是孤立的發生,起碼李宗仁晚年在回憶錄中對湯恩伯的評價是不客觀的。

棗宜會戰桂系84A下轄173D 174D 189D三個師。此戰日軍主要作戰目的仍為打擊國軍有生力量以戰促和,可以說日軍基本上達到了作戰目的。國軍方面損失較大,敗仗連連。桂系84A,張自忠33集、中央軍75A遭重大打擊。日軍此戰兵分三路各以一個師團進行突破,負責防守的第二集團軍(北)、第11集團軍(中,下轄84A)、第33集團軍(南)很快就被突破陣地。各集團軍紛紛後撤,不幸的是84軍173師被日軍捕捉遭受重大打擊,桂系173師師長鍾毅將軍陣亡。

84A此時作為重傷員基本上缺席了後面的戰鬥。國軍撤出包圍後全線反擊,張自忠親率74師渡河反攻 ,由於密碼被破譯導致司令部位置暴露,日軍13D、39D兩個師團南北夾擊,包圍了第33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南瓜店,經激戰後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同時北線國軍集結重兵包圍日軍第三師團,準備殲滅之,但是由於缺乏重火力使得日軍邊打邊撤,拉近了與南線日軍的距離,中國軍隊追擊卻反被日軍重創。日軍攻下宜昌威脅重慶,恰逢此時歐戰已經開始,日軍開始收縮兵力逐步撤退。反過來再看看桂系,李宗仁帶兵出桂的時候,帶了11、21兩個集團軍,下轄7A、31A、48A、84A四個軍,歷次戰役參與的為什麼都是84軍。那麼桂系21集團軍去了哪裡?

答案是作為桂系主力的21集團軍的三個軍包括第七軍始終盤踞在大別山區,31軍後來回廣西整編在桂南潰敗後再沒出過廣西,而大別山區在抗戰8年裡除了早期由東北軍51軍駐防大別山北麓發生過激烈戰鬥之外,置身大別山腹地的桂系再無大的戰事,51軍奉命挺進山東敵後戰場之後,發生了桂系高炮擊落冢田攻座機事件,這直接導致日軍一個聯隊四千餘人對21集團軍進行了報復性掃蕩,而桂系三個軍互相推諉避而不戰,坐看日軍屠殺了立煌縣這個桂系安徽的臨時省會,甚至發生了第173師發現了日軍撤離途中的一字長蛇陣卻不敢主動出擊,目送日軍揚長而去。可謂悠哉遊哉。於是就剩下了個84軍跟著5戰區司令部四處轉戰,李宗仁白崇禧保存實力可謂煞費苦心。


豫湘桂會戰是日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豫湘桂大潰退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退,僅用8個月國軍就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餘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豫中會戰37天失38城)、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被蔣介石譽為國軍的奇恥大辱。


桂系參與的主要是桂林保衛戰,這場戰鬥被很多人形容為“桂林大捷”,先來看看網上的一篇神文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軍1萬9千餘中,1萬2千人戰死(其中一半被毒氣毒死),7000多人因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 。而日軍的傷亡據日軍後來遞交大本營的戰報中說:“皇軍在桂林一役中陣亡1萬3千9百餘人,傷1萬9千1百餘人,失蹤300餘人,其 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 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這篇百度神文流傳甚廣,被很多網友紛紛引用,看起來也真是氣壯山河,但事實上據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韋雲淞戰後所寫的《桂林防守軍戰鬥要報》記載:桂林保衛戰中,國民黨軍隊傷亡約9000人,日軍傷亡6000 餘人。被稱“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奇文中日軍傷亡人數比韋雲淞自己的說法還擴大了近6倍,按照國軍一貫謊報戰果的習慣韋雲淞的數據就應該是有所誇大,簡單的說臺兒莊大捷,國軍近30萬大軍奮戰一個月擊斃日軍一萬三千人不到 ,而桂林五萬不到的日軍攻城,僅僅憑藉兩萬雜牌的桂系地方部隊加民團三天就消滅三萬多日軍?稍微有歷史觀和客觀態度的人都會嗤之以鼻!按照神文這個說法,擊斃日軍九個大佐,那麼日軍所有的大佐級別聯隊長都戰死了,有的還死了不止一遍,而29個大隊長也同樣全部戰死,和神文所說31個的數量還差了2個!

戰前李白二人頻頻高調吹噓:若日軍入桂必將遭受重大失敗。然而實際上李白二人並不打算堅守桂林。此戰蔣介石命令4戰區桂林要堅守3個月以上。並配給了大批美式裝備到達桂林,結果沒開箱就被日軍繳獲,作為戰略大本營之一的桂林三天城落。為了桂系老家和上千萬百姓,於情於理桂系也要與日軍決一死戰,因為保衛自己的地盤和人民對於桂系責無旁貸。而且桂林地形多山多洞,利於防守,即便守不住依然可以拖住日軍以殺傷起碼要遲滯日軍行動。白崇禧時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4、9戰區作戰,為了保存實力白崇禧直接更改了第四戰區司令官張發奎的作戰計劃,將46A軍部及175D(師長甘成城是夏威的姨甥)、N19D、135D(師長顏僧武是他忠實走卒)、188D(師長海競強是白崇禧的外甥)調出了桂林。只留下戰鬥力最弱的131D、170D加79A一個 團守城。本來是兩個軍下轄6個師守城,直接變成2個師加1個團。

嫡系部隊的陸續調走給了守軍的士氣造成了重大打擊,這無異於用留下的這兩個雜牌師的士兵來給桂林城陪葬,使得守軍軍心渙散士氣低落。逼的桂系雜牌師長闞維雍當夜在辦公室舉槍自盡。此戰桂軍幾乎是一觸即潰,外圍部隊將桂林守軍扔在城內一走了之。日軍8日開始攻城,9日守軍就開始逃竄,其中城防司令韋雲淞跑的最快,戰前韋雲淞就貪汙軍餉,城防只用簡單的木柵欄,連鐵絲網都沒有設置,10日日軍佔領桂林全城。僅三日城破,桂林失守後,桂系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直接命令柳州守軍不戰撤離。日軍在攻陷桂林、柳州後說,“重慶軍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將軍曾豪言宣稱可以防守一 年的大戰略據點,由於我軍多謀奮戰,總攻開始僅僅10天(包含外圍作戰),即歸我所有。”

桂柳會戰中,守全縣的中央軍93A棄守,軍長被槍斃。而只守了一天就逃跑的韋雲淞城防司令也僅僅被撤職,注意這個韋雲松不止一次被撤職了,淞滬會戰時作為48軍軍長就因作戰不力就被撤職查辦。抗戰勝利後何應欽編寫的《抗戰八年之經過》一書錄有《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四川徵用壯丁 2578810人,位居第一,第二是河南,1898356人,第三是湖南,1570172人,然後依次是廣東、陝西,廣西以808046人,排在第六位 。很多桂系鼓吹者會說桂系出兵占人口比例是最多的,實際情況是李宗仁發表抗日宣言稱廣西1300萬人口,出兵九十多萬,而抗戰後國民政府統計廣西人口1450萬,陝西1001萬人口,出兵九十多萬,按照比例計算無論如何廣西達不到第一。

《廣西文史選輯》引用了桂系少將參謀陸學藩回憶說:“桂南會戰中,夏威集團軍在白崇禧親自指揮下,有權使用部隊,儘量用別的部隊,不動用自己的 部隊。夏威集團軍始終....打些風流仗,看著敵人,可打可不打,因此未受絲毫損失。爭奪激烈,死傷慘重之崑崙關,是第五軍和 其他部隊,這些都是白崇禧保存實力的做法。”“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實力,勝敗始終置諸度外,實系民族罪人。”作為後人要客觀看待歷史,尤其是悲壯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史,即不存在無敵軍,更不存在狼兵天下我獨行,桂系作為前期不出眾,中後期保存實力消極抗戰的典型更是記入史冊,在大別山7年對新四軍作戰142次,後期甚至勾結日軍專打新四軍,抗戰史大篇幅記述桂系對抗戰的危害性可見一斑。歷史不是洗剪吹,更不能胡編亂造,任人打扮!


尋木之旅


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之中國是有根據的,按照日本的設想,打敗國軍中央軍後,各地方軍相互觀望,一盤散沙,當時情況的確也是這樣。但令日軍失算的是桂系李白第一個響應中央,而後其他地方派系才放下顧慮紛紛響應中史,終究中國軍人才一致對外。8月2日,蔣介石電邀白崇禧去南京,共商抗日大計。其時,白崇禧的桂系幕僚都反對其入南京,因為蔣介石是一個出爾反爾之人,惟恐對白不利。白崇禧不顧眾人勸阻,毅然決然前往南京。他認為:“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負蔣公之德意,則往昔揭示之抗日口號乃是自欺欺人,必將為國民所唾棄。”

第二天,日本的報紙即刊出《戰神到了南京,中日戰爭終不可避免》的文章。白崇禧飛赴南京後,即任國民政丨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一職,兼軍訓部長,在蔣介石身邊參與中樞決策。白赴任後立即投入到參與制定抗日計劃中,所制定的對日戰爭時期之指導大綱,根據敵我雙方的實力,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消耗戰);第二期(持久戰);第三期(反攻)。徐悲鴻寫了一副對聯贊曰:雷霆走精銳,行止關興衰。此後各路地方人馬紛紛奔赴南京共同抗日。廣西人死不投降,當漢奸人人鄙視要被家族除名殺死。日軍在廣西四處捱打,村民拿菜刀就敢上去砍,日軍處處受敵,在廣西沒能在哪一個縣城待三個月。抗日其實不怕敵人多,因為中國人比他更多,怕的是沒骨氣的漢奸。網上最近有一批東北人為漢奸翻案,還主播黑抗日英烈。最可恨就是這批人,日軍來了估計他們有得當順民漢奸!


yz99367


桂軍是在國民革命戰爭時期對廣西的部隊的稱呼,那時候中國境內派系複雜,軍閥林立,桂軍也被稱為桂系軍閥。

廣西兵在中國曆來被稱為狼兵,義驍勇善戰,悍不畏死出名。早在宋朝時期,廣西兵就都學習古拳法,善戰聞名於世!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也是在廣西發動起義,以廣西兵為基礎掃蕩大半個中國!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廣西兵更是戰績卓著,幾乎參加了每一場戰役。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帶領下,淞滬會戰、桂林保衛戰、崑崙戰役等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戰績。在抗日戰爭時期,廣西幾乎全員參與抗日戰爭,出桂抗戰的士兵比例也是位列全國第一。那時候大家的廣西猴子兵稱為聞名全國的狼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