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成都沒有帶動四川周邊縣市的發展?

SenseRose


成都作為四川乃至西南的重要經濟、科教、文化和商貿旅中心,成都對周邊縣市乃至全省經濟的帶動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但是,一城獨大對全省經濟發展和周邊縣市發展也會帶來虹吸效應和屏蔽效應,加劇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之間和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和貧富差距的擴大。



二十多年前去成都、綿陽、樂山、江津、宜賓,感覺四川城市群的發展的還是比較均衡的,成都比昆明也大不了多少;去年從西昌、雅安、成都、樂山、宜賓走了一圈,感覺成都不僅在四川鶴立雞群,城市建設、規劃佈局、產業發展甚至已超過一些中東部大型城市,原來昆明經濟總量是成都的2/3,現在昆明的經濟總量只是成都的1/3。



成都發展的聚集效應是巨大的。成都有良好的區位、豐富的資源,交通、科技、教育、衛生基礎良好,加之,國家和全省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全國乃致全球跨國公司的資本、人才、管理、技術快速聚集,帶動城市高科技研發、現代製造業、房地產、商貿、物流、文化旅遊及其它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短短20多年的時間,成為中國的新一線城市。它對周邊城市的帶動效應就體現在:

1、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作為一個常住人口1000多萬的城市群,對城市周邊的農副產品、旅遊、物流、交通、商貿是巨大消費市場,通過城市消費拉動周邊縣市經濟快速發展。



2、帶動勞動力轉移就業。成都經濟的發展也不僅帶動全省數百萬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也為周邊縣市富餘勞力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



3、產業溢出效應。隨著成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產業分工的深化,成都的產業由聚集開始向外擴展輻射,發達的高速交通網絡不斷將周邊的城市納入成都大都市生活圈,帶動周邊縣市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成都市在聚集發展的同時,成都的虹吸效應開始顯現。由於成都的發展機會與周圍縣市有極大的落差,成都聚集發展的同時也會對周邊城市生產要素產生虹吸效應。例如,20年前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工業發展規模和成都幾乎不相上下;20年後的今天,綿陽好多的企業、好多的高技術人才和工業資本都流向成都,這樣的情況比較普遍。

一個大型中心城市的發展,最初是政府主導型的,最後能逐漸成為市場主導型,它的聚集發展會產生輻射效應和溢出效應,也會對周邊企業形成虹吸和屏蔽效應,對周邊縣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通常是雙重的。所以政府有必要對一個地區的城市空間發展進行優化佈局,避免科技、文化、和教育資源過度集中,通過城市群的特色發展和錯位發展,釋放更大的經濟增長活力,減少城鄉之間、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



牛哥的天空


大成都包括了周邊十來個區縣,這些地方的發展幾孚與主城同步,只是邊遠的地方稍差些,假以時日,肯定會跟上發展的進度。


無悔的愛有多愛


四川和重慶並稱老四川,處在四川盤地中,盤地四周山環水繞,通過長江向東流,四川盤地幅員遼闊,人口過億,1997年國家為了加速盤地全域發展,將原四川東部的三個貧困地區萬縣,綦江、涪陵和老重慶行政區域合併,組建為新的國家直轄市。川渝分家後,成渝兩地你追我趕,競相發展,成渝雙核雙雙領跑西部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重慶下轄區縣發展相對比較均衡,而四川成都的發展儘管很耀眼,但在民間一直被川內川外民眾所詬病,封號成都省。

一、地理位置限制的限制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位於盤地邊緣的成都平原上,位置在川內來說偏西,人口超過1500萬,2017年GDP達1.36萬億,是四川政治,經濟,交通,文教和金融中心。多年來一直評選為新一線城市之首。成都平原美麗富饒,歷來有天府之國美譽。成都在西邊緊挨著青藏高原是康巴地區,人煙稀少,氣候惡劣,經濟發展嚴重滯後。沿著成都平原北上德陽綿陽,南下樂山夾江。東去遂寧南充達州。四川本身就屬於內陸地區,四川盤地的鍋底,不沿邊,不沿海,還沒有大江大河,地理位置上還不處於盆地中心。

二、成都本身發展不夠,帶動輻射能力還不強。

成都儘管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但不管是四川,還是成都在全國一盤棋中都屬於後發展後全面開放地區。成都和各地市州之間的發展因成都是省內首位城市,所以不管是在交通,科教,文衛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省內會優先考慮成都,導致優勢資源向成都流入,成都吃肉很多地市州湯都很難喝到。儘管成都的發展在近些年比較耀眼,但是就大成都範圍內發展都不均衡,自己域內的發展很多地方都沒有怎麼顧及到,比如大邑,新津等發展相對滯後。它通過聚集效應將各種資源投放在主城區那些點和麵上,大家能看到的是時尚和現代。它的輻射能力有限,目前能較好接受輻射的也就樂山、德陽、和綿陽。遂寧樂至這些地方就要差些,巴中,廣安,達州,廣元、宜賓甘孜等能接受成都輻射帶動的作用很微弱目前。


微點打源


又是一篇挑撥離間的帖子。事實是什麼,事實是在重慶被劃出去後四川總gdp在全國也排在前幾位,在整個中西部都是比較牛B的。說明了什麼,除了成都其它地方依然發展的不錯。但為什麼有人挑撥,拿什麼挑撥呢,拿單一地級市與成都的絕對數字差異,確實差異大,但為什呢,為什麼我們其它地級市每年增長不錯情況下還差那麼多呢,是因為我們四川地級市太多了20幾個地級市,如果合併一下的話也不低的。所以啊要看清楚不要被某些挑撥離間的人給利用了


冰川來客13


提這個問題的人是罔顧事實,成都不僅僅在帶動周邊縣市的發展,而且在帶動整個四川發展。

許多人不知道,成都周圍縣市和農村生產的的農副產品或者工業商品主銷區是成都,離開了成都這些地方經濟肯定不如現在。成都的消費,成都的商貿,養著許多人這是事實。成都是商貿之城,許多商品在成都周邊生產。例如成都的傢俱,不僅僅是市內傢俱城展室裡的傢俱在周邊地區生產,周圍服務成都的傢俱城就好幾個,成都的傢俱產業可是有幾百個億。巨大的西部博覽城,荷花池市場,在市場批發銷售的商品除了來自沿海,大多數本地生產的輕紡服裝和小商品都產自於成都周邊地區。成都的鞋業在中國很有影響力,女鞋之都的鞋子,現在大多數都擴散到了成都外圍生產。成都人每天吃的蔬菜水果,養活了一壩子農民。愛耍的成都人,也讓成都周邊農家樂,旅遊產業能夠發展起來。

說成都沒有帶動周圍地區的發展的人,是裝作眼睛失明沒有看見這些東西。我想這樣提問題的人,要嘛對成都有妒忌心,要嘛不懷好意挑撥。可能他們的理由是成都周邊與成都存在差距,存在差距就是沒有帶動好,或者沒有帶。

我曾經與攀枝花的網友對成都對四川的經濟帶動作用作過爭辯,那個網友說,成都對攀枝花沒有任何帶動作用。我問他,攀枝花市生產那麼多熱帶水果,生產那麼多蔬菜,這是攀枝花農村的主要經濟收入,它銷售誰了?攀枝花鋼鐵廠生產的鋼材賣給誰了?誰是它的最大銷售對象?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是給點錢,幫助建設幾個企業,那是扶貧不是帶動,帶動是給你經濟機會。幫助你生產的商品銷售,就是帶動。

當然,我們許多人關心的是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我們許多四川老鄉看見鄰居的縣縣通高速公路,現在又向縣縣通高鐵發展,很羨慕,但是成都給不出來。當然成都給不出來,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國家投資。像鄰居的高鐵就是國家投資,實際上它也沒有那個財力每一個縣弄一條高鐵,只是佔政治地位,國家建設的高鐵線路先滿足自己線路。例如國家最早規劃的渝西高鐵是經過巴中,以此照顧老區,後來它改變線路經過萬州,又與達州爭。

城市的經濟帶動作用是複雜的,首先它是互惠的經濟行為,帶動方被帶動方,雙方都獲益的。市場經濟行為都是講價值的,沒有誰更加高尚。例如,中國的改革開放,吸引利用了外來資本,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是外來資本也獲得了高回報。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上講,上海是中國的典範。上海產業向江蘇浙江轉移,帶動了整個長三角洲的經濟發展。上海也受益,藉此集中發展服務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它既獲得經濟腹地縱深,又驅動了轉型升級。

成都現在還不大,也不強,它帶動輻射整個四川的經濟還力有不逮。但是,它正在培育這種力量,它沒有忘記首位城市應該帶動四川發展的責任。成都也正在面對轉型升級,向服務業和商貿城市形成,產業逐漸會向成都周圍以及整個四川轉移。成都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與周圍城市對接,周圍的德陽資陽眉山也在加緊溶於成都經濟圈,以成都為中心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網絡也在規劃過程,我們應該積極的看待成都對四川的經濟帶動作用,而不是說風涼話。


洋子146465305


我們的近鄰日本,東京都市圈3000多萬人,GDP佔了日本總量的百分之六十多,它的虹吸效應遠遠超過成都武漢,原來像松下這樣很多企業,都是從大阪遷到東京都市圈的。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都市圈兩千多萬人,大阪兩個最大的企業夏普和三洋,前者已經向日本政府申請,從超大企業降級為大型企業,而三洋在大阪的存在感,可有可無。大阪自古以來就是日本的一個商貿城市,類似成都,它的虹吸效應也是比較強的。東京與大阪之間,夾了一個名古屋,工業製造能力也很強,日本近一億三千萬人,有近一億日本人和絕大多數產業集中在了日本東海岸一線。遍佈日本的鐵道線,基本上在1958年建完,64年建成東京大阪的新幹線,到現在形成了東京到北海道,東京到九洲的新幹線。高鐵和普通鐵路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也加速了日本幾個都市圈的擴張,小城市和鄉村的人們,沿著鐵道線向大中城市遷移,日本大城市通往各地的普通鐵道線,都開行了通勤電車,啥子叫通勤,就是交通車,每站都停,在中國叫慢車,目的就是把沿途的打工人送往各大中城市去上班,到小城市和鄉村去看看,見到年輕人都不容易。每個小火車站都有自行車停車庫和汽車停車場,就是為坐通勤車的人而設的。日本強大的製造業,不可能為每一個小城市轉移產業,產業只有高度集中,才能使產業鏈發揮最大效應。有一些產業是可以轉移的,我在日本西海岸的鳥取縣,這個地名年輕人大多都知道,動漫片大偵探柯南的故鄉,那裡有一個柯南小鎮,柯南的形象無所不在,一本小說,一部動畫電視,日本人可以把它打造成一個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這裡還有日本一個著名景區,鳥取沙丘,就是在大海邊,自然的力量,在海邊形成一個小沙漠。鳥取縣行政級別相當中國一省,人口50萬。日本電子行業的熱傳感器和微型馬達還有微型軸承,大多在此生產,在全球佔比總量百分之六十。

為什麼英特爾等一些芯片企業,把芯片封裝建在了成都,指甲大小的芯片,用你的行李箱能裝多少?

講這些,只是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懂了,你就明白了,不懂你就在老家打你的小麻將就行了。

成都有什麼能轉移的,成飛,一個縣分一個班組,一個縣建一個機場,把雙流機場每天起飛班次分到各縣,縣機場每天能有十來個架次,讓沒有聽見過飛機聲音的人聽聽……

你們說吸了你們的血,一百多個縣城,沒工廠的縣城有吧,每個縣城的蒼蠅館子一年收的稅,夠父母x喝一臺吧。

一個大城市負擔八千萬人的擔子容易嗎?

四川各地市大多具有中西部城市所不具備的產業,而且很多是優勢產業。不要天天在那噴成都吸血,從各地領導到老百姓都值得反思。先講綿陽,堂堂一個科技城,除了九院,還有科技嗎?拋開九院,拋開科技,來講長虹,不管長虹的興旺與沒落,想想這幾十年,綿陽人只享受了長虹興旺給綿陽帶來的紅利,而沒人去傍長虹這個大款,做點小家電什麼的?你看長三珠三這些地方,一個村有什麼作坊賺了錢,大家一哄而上,成就了這些發達地區。綿陽人做了些什麼?

德陽是一個重裝基地,也就是一個機械工業城市。機械是什麼,它也是一個製造業最基礎的部份。看廣東浙江,他們的基礎工業遠比四川薄弱,而那些村民開始用最簡陋的車床,製造了他們的現在。德陽人做標件不能做嗎?可能都看不起,而廣東浙江早就成了五金標件的唯一基地,大東北用標件,你得從農民手裡買,德陽人做了什麼?

滬州的酒業和化工,宜賓的酒業,自貢的鹽化,達州的天然氣,南充的絲綢,內江的糖,都是中西部很多城市所不具備的,而大多數都落後於別人,每天像怨婦一樣,成都省把我們的血吸乾了……

再來看成都的老百姓怎麼幹的?從八十年代初期,成都幾個皮鞋廠相繼倒閉,很多廠裡的工人自己開作坊,先在家裡幹,然後到農村租房幹,最後成就了一個皮鞋產業,中國女鞋之都。

再看看傢俱,成都更不具備任何優勢,琉璃場的農民先開始做沙發,然後用三輪拉上街去叫賣,最後成就了一個近千億的產業,近百萬人就業,在中國傢俱業佔有一席之地,要說四川產品出川,出了幾個名酒,還有啥子?只有成都傢俱,全中國的傢俱城裡,都有成都傢俱。成都傢俱沒有外資,沒有政府一毛錢的關係。現在卻面臨生死關頭,這麼大一個產業,說不要就不要了,所有區縣為了環保測評,都在驅趕,而我們四川所有地市都看不上這個產業,沒人伸手接力。居然遠在貴州的遵義伸出了手,願意接手成都傢俱這個棄子,我們四川窮,窮得真有骨氣,想讓每個縣都成為硅谷,南柯一夢,醒來還是罵罵成都這個吸血鬼痛快…


農村巷163


上世紀末,因摩托羅拉在樂山投資的成本低谷效應,激發了世界許多半導體制造企業到樂山投資發展的選擇,但是被強權阻止,本來應該成為四川蘇州的樂山一屈不振,對四川經濟影響深遠。好好反省吧。


手機用戶51822482960


不請自答!題主的提問雖有挑起省會成都與川內各地矛盾之嫌疑,但四川一“成都”大也是事實,可以說四川廣大地區還不富裕,而成都太過耀眼,川內一些朋友不平衡也是正常的。就如人均GDP與四川相當的江西省,江西省和南昌市在國內都默默無聞,自然少有江西人罵南昌人了。

大家不妨看遠一點,從上世紀八零年代改革開放,其改革的前沿是廣東,八零末和九零年代的打工潮基本都是珠三角方向的,當時稱為“雁南飛”或者“孔雀東南飛”,當時不說成都,上海乃至北京去那邊打工尋求發展的都不少。當時沒有互聯網,也未可知大多數人會不會罵廣東,罵深圳吸血,當時付出最多的是以六零七零包括部分五零和八零年代的人。

應該說上海以浦東新區的開發為代表,在晚廣東十年後迎來大發展,江浙滬依託長三角後來居上逐漸與珠三角並駕齊驅,中國沿海改革開放規模效應基本形成,也就是說在2000年以前國家的重心是在沿海城市的,國內廣大六零至八零年代的中青年為這些改革開放前沿做出了巨大貢獻。

零零年代以後國家重視交通建設,三峽工程竣工,重慶已經直轄,國家逐漸重視中西部,改革開放更加深入,以點帶面,大城市帶動大農村,逐漸形成如成都、重慶、武漢等特大城市,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如雲貴川渝大西南地區,縣域經濟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在隨後的十年二十年,山區縣市人口會逐年下降,成都重慶和少數副中心城市人口大量增長,大成都範圍在2030年前可能會達到三千萬,如果成都沒有這麼大的承載力,就應如湖北一樣至少發展二個副中心城市,如南充、瀘州,而德陽,綿陽已經和成都一體化了。


財神哥伊光美


四川周邊的市縣早就開始發展了,你去過沒有喲,四川東西南北中發展都很好,都各有各的特色,川北的南充市發展得非常好,城市建設也漂亮,川南的瀘州,宜賓,山水城市美極了,川中遂寧市發展得也不錯,城市美化得像山水公園我喜歡,成都周邊的德陽廣漢你一個差,把省外的城市都拉出來看看,四川的城市各個都有特色我覺得是全面發展了,首先交通高速公路,高鐵都通了現在還在抓緊建設,出川的公路高鐵都有了,我想大家都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想而知我們四川花費的時間金錢要比省外多得多,大家必須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四川,成都和其他市縣都發展得很好,如果你不瞭解四川就請閉上你的狗嘴。


用戶62389816467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有失偏頗,與其思考成都是否帶動周邊縣市的發展,還不如我們來看一下成都到底帶動了周邊多少個縣市的發展。

回答該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四川省政區圖。

從圖中我們明顯就可以看出,成都所處的位置確實是四川省的核心位置,成都的周邊由阿壩州、雅安市、眉山市、資陽市、德陽市包圍。

阿壩州暫且不說了,畢竟一座城市的發展,地域優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關於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明白,阿壩發展不起來和地域有一定的關係。

接下來我們看看其它城市,2017年雅安市GDP為602.8億元,位於四川省第十八名;眉山市GDP為1183.4億,位於四川省第十二名;資陽市GDP1022.2億,位於四川省第十六名;德陽市GDP1960.6億,位居四川省第三名。

2017年成都市GDP為13889.4億,排名四川省GDP前榜10的城市只有德陽和成都市區域相連接,而其它8座城市和成都無任何區域相連接。

那麼問題來了,GDP排行榜的前榜10中,這8座城市的發展是否是受成都帶動和影響,我想這個答案不用我說大家都明白吧!

城市的發展縱使有千絲萬縷,但是繞開周邊縣市發展其它城市,這個明顯不符合實際。

唯一一個能找到成都帶動發展的城市就是德陽了,畢竟挨著成都,地區生產總值位於四川省第三名,只是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差距有點大罷了。

說到這裡也許會有人說,帶動了簡陽的發展,但是別忘了簡陽市2016年5月就歸成都代管了,也就是說簡陽本來就已經是成都了。

一座城市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這是經濟發展的一條良性之路,但是就目前成都的情況來看,這條路已經偏離了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