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未來的歌

——《青春的對話》序言

遲寶旭

伊春林區開發建設70週年、建市60週年,是伊春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市委、市政府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必將激勵全市人民緬懷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未來。我市的老宣傳幹部、老紅軍後代馮武成同志捧出他的禮物——《青春的對話》,是站在歷史的基點上譜寫的一曲獻給未來的歌。

緬懷伊春的歷史,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可愛的故鄉、為這一方熱土而深深地自豪。

伊春的歷史是一部富有英雄氣質的歷史。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年代,抗聯將士和老區人民依託小興安嶺的深山老林,建起一處處密營,使這裡成為可靠的根據地;他們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築起如巍巍青山一樣的歷史豐碑。

伊春的歷史是一部弘揚奉獻品格的歷史。進入林區大規模開發建設時期,伊春人風餐露宿、爬冰臥雪,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建設起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林區。70年來,共生產木材2.7億立方米;上繳利稅和育林基金70多億元,是國家同期投資的5倍,同時形成統配材差價300億元;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積116萬公頃,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林區創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今天的伊春不僅後繼有林,而且後繼有人。伊春的歷史是一部彰顯開拓精神的歷史。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伊春人破除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困擾,奮力開拓進取,探索林區經濟轉型發展之路: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在國有林區率先停止商業性採伐;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旅遊、森林食品、北藥、礦業等接續替代產業;大力推進對外開放,積極招商引資,為林區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伊春兩年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總書記對伊春的特指要求,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黨風和社會風氣實現根本性好轉,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進步,民生條件有了顯著改善,環境保護與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今天創造的業績,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抗聯英烈和林區創業的前輩。

小興安嶺林區豐厚的歷史積澱,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伊春人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生動素材。馮武成同志立足這一方熱土,著眼於林區的未來,聚焦於伊春的孩子,採擷絢麗的生活之花,寫出這部《青春的對話》,以詩歌的形式,與孩子們展開關於歷史與未來、青春與理想、學習與生活等多方面的對話,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感悟傾情相授,不僅對孩子們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對成年人也有一定的啟迪。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知道怎樣從歷史走到今天,才會知道怎樣從今天走向未來。作者以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確人生道路為己任,向孩子們講述抗聯鬥爭史和林區建設發展史,選取生動感人的場景,塑造各種鮮活的典型形象,為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幫助他們生成當好接班人的莊嚴使命感。他告誡孩子們要修身常自省,多方面講述做人的道理,引導孩子們自覺加強人格修養。他用許多篇章與孩子們討論學習方法,啟發他們主動地學習、科學地學習。

這部作品滲透著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感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他用飽蘸感情的筆歌頌故鄉的父老鄉親,寫他們的勞作,寫他們的生活,寫他們遇到的艱辛,也寫他們內心的快樂,讚美他們樸實而又可貴的品格,引導孩子們理解、尊重、熱愛他們。作者描述林區的生產活動、風土人情乃至日常生活,也都賦予了濃厚的感情色彩。他還寄情於故鄉的山水草木,在他的眼中,高天的流雲、腳下的土地都蘊含思想;一縷炊煙、一片秋葉都富有詩意;卑微的草根、秋霜下的白菜都值得讚美。作者以鄉音寫鄉情,以大量方言、口語入詩,讀來分外親切。在抒發鄉情的同時,他還精心敘寫圍繞著孩子的濃濃的親情,頗有感人的力量。

閱讀這部作品,一派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生活是一切文學創作的源泉。馮武成同志在伊春土生土長,有比較豐富的工作閱歷和生活積累,所以他的作品能夠密切地貼近生活,生動地反映生活。在他的筆下,展開了多元的生活畫面:有戰爭年代的艱苦,也有和平建設的火熱;有工人、農民的歡樂,也有知識青年的拼搏;有溫馨的家庭場景,也有熱鬧的集體環境;有作者自己的腳印,也有大量孩子們的身影。他通過認真觀察乃至親身體驗,敏銳地捕捉生活細節,運用靈活的表達方式和生動的語言,描繪的場景真實形象,刻劃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重視細節的描寫,但並沒有止步於生活的表象,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去深入挖掘生活的真諦。在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詩作當中,我們總是能領略到獨特的發現與閃光的思想。

作者懷著飽滿的青春激情與孩子們對話,在感情的契合點上搭建起溝通的橋樑。青春年代是人生最富有激情的歲月,對這種激情給予正確引導,使之得到正向釋放,就可以轉化為年輕人進取的動力。作者嚴肅地審視歷史,為孩子們提供了不同年代的青春範本:抗聯戰士不懼在爭取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拋灑一腔熱血;林區創業者把滿腔熱忱奉獻給年輕的共和國;知識青年在坎坷的征途上追隨理想的召喚;新時期勞動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地前行。幾代人青春的交集,深化了青春的內涵。作者與孩子們共同討論怎樣確立正確的青春取向;回溯自己的青春時光,啟發孩子們珍惜大好年華。作者談論青春的話題,避免簡單的說教,寓理於情,以情動人,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靠幾代人乃至十幾代人的艱苦奮鬥。關注孩子的成長,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伊春的特指要求,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我們要加倍努力工作,加快綠色化轉型步伐,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新伊春,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條件,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的勞動者和可靠的革命事業接班人。

(作者為伊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