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縣:移民搬遷讓鄉村更具「活力」

陝西網訊 在隴縣天成鎮張家山村,有這樣幾排村舍,整齊劃一的佈局,規整寬敞的院落,青瓷牆壁,氣派門樓,房後是青山綠樹,房前各色花朵競相綻放,這樣“生態宜居”的移民搬遷點成了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陇县:移民搬迁让乡村更具“活力”

隴縣天成鎮張家山村移民搬遷點(本網記者 嚴鈺哲/攝)

而在兩年前,這裡的村民們還住在山頂。

住的舒坦

“當時交通不便,一到下雨天,路特別難走,車開上去,有時還需要人把那些小麥、核桃背下山,而且房屋時間也長了,颳風下雨,讓人很操心,娃娃上學也很不方便。”63歲的張成祥老人,一提起以前居住的地方,臉上仍佈滿憂愁。

缺技術、沒資金、住得遠,成了阻攔張成祥致富的絆腳石。“不要說致富了,養家餬口都是問題,全家人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也只是解決個溫飽。”

陇县:移民搬迁让乡村更具“活力”

“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採訪(本網記者 白雲/攝)

2015年,張成祥家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村黨支部決定從三方面入手幫助他們脫貧。移民搬遷,依託扶貧專項財政資金,採取集中安置的方式,讓他們從山上搬下來;產業引導,通過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轉等形式幫助他們增收;技術培訓,根據個人意願,邀請專人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一門技術。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加快了他家脫貧進程。

“建這個房子,政府補助了大部分錢,剛開始不願意搬,村上鎮上幹部不斷做工作,同時也為兒子免費提供學習技術的機會,現在兒子在南方打工,一個月也能有四千多的收入,我也種了18畝的飼草,一年也有個兩萬多的收入,日子越來越好,住的越來越舒坦,我已不再是貧困戶了。”張成祥笑著說到。

主體帶動

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張家山村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貧困類型,堅持以提高貧困群眾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抓手,強力推進“菜單式”扶貧模式,狠抓“八個一批”脫貧舉措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作為張成祥新居的鄰居,今年47歲的閆新倉是村裡的烤煙種植大戶,25畝地的種植範圍,為他帶來十分可觀的經濟收入。

但在去年,閆新倉還是村裡的貧困戶。

與張成祥一樣,閆新倉家原來也住在山上,類似張成祥的憂愁在他身上也能看到。不同的是,閆新倉本就是烤煙種植能手,卻因父母癱瘓在床需要照顧而沒能發展起來。

陇县:移民搬迁让乡村更具“活力”

“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採訪(本網記者 嚴鈺哲/攝)

幸運的是,在黨支部和村集體的關注下,在來自隴縣菸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依託現在的扶貧政策,閆新倉不僅壯大了自己的烤煙種植規模,還帶著兩戶貧困戶一起種植烤煙,在自己脫貧致富的同時,也發揮主體帶動的優勢,幫助其他人致富。

整體搬遷

與張家山村村民部分移民搬遷不同的是,曹家灣鎮三里營社區是整體移民搬遷。

三里營、米家山、躍先、金山寺4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871戶3557人,構成了三里營社區。

陇县:移民搬迁让乡村更具“活力”

曹家灣鎮三里營社區移民搬遷點 (本網記者 嚴鈺哲/攝)

近年來,曹家灣鎮三里營社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探索淺山區貧困村建設新型社區、加快脫貧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村域治理模式和發展路子,建成全市移民搬遷人口聚集規模最大村。

據隴縣曹家灣鎮黨委書記李海東介紹說,三里營社區通過建設大社區、實施大配套、培育大園區、優化大服務、抓好大黨建、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這“五大一改”模式,針對社區部分群眾居住山區,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差,發展基礎和能力薄弱的現狀,抓住政策機遇,突出保障貧困戶安全住房,大力實施移民搬遷,為脫貧致富奠定堅定基礎。

“全面小康,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最雄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還在農村。”規劃有秩的社區,完善的配套設施,漸趨成熟的發展模式,獨具特色的產權制度,移民搬遷改變了鄉村以往“死氣沉沉”的發展現狀,更讓鄉村“活”了過來。(記者 李惠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