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風暴中心洲際賽的饋贈——EDG阿布:跬步千里

文、採訪/十三

圖/一村、梁文迪、十三

錄音整理/羊肉

2017年7月,LPL WE、RNG、EDG、OMG在中國臺灣高雄拿下第一屆洲際賽亞洲對抗賽冠軍;2018年7月中國大連,LPL四支代表隊RNG、EDG、RW和iG再次蟬聯此項賽事的冠軍。

短短四天跨區交流,“田忌賽馬”一般的賽制讓我們看到LPL隊伍的團結與協作,努力與拼搏。“屹立在風暴中心”是“曾見風暴的顏色”的專題在2018賽季的延續,我們將採訪RNG、EDG、RW和IG的管理層,與他們談談洲際賽曾給帶給他們“饋贈”。

EDG電子競技俱樂部,2014年異軍突起,砍下春夏季後賽雙冠軍,2015年春再奪聯賽冠軍,獲得前往美國塔拉哈西參加MSI名額,與SKT決勝於千里,捧得第一個MSI冠軍。2015年的德杯,EDG獲得個人及團體的多個獎盃。

2016年,珠江創意中心基地前,EDG舉辦了隆重的續約儀式,宣佈阿布從教練升職為經理。從2016年到2018年,阿布用兩年半的時間走臺前走到了幕後,試圖幫助EDG構架獲得勝利的“方程式”。

洲際賽奪冠後,我們與阿布對話,從他的角度來談,談談LPL這個賽區與EDG這支隊伍。

屹立风暴中心洲际赛的馈赠——EDG阿布:跬步千里

洲際賽的“有限”合作

PentaQ:對EDG洲際賽的表現如何評價?

阿布:賽前有個內部的決定我們並沒有對外公佈——明凱在賽前提出自我調整,申請洲際賽不上場。考慮到他不上場對於整個團隊也有一定影響,最後明凱仍跟隊前往大連,在幕後給予隊伍許多幫助。洲際賽在明凱突然決定不上場的情況下打出了這樣的成績,在我看來還行。Haro第一次參加國際賽事表現還可以。

總體而言——合格。

PentaQ:你們一共打了三場,在小組賽上贏了AFS,在淘汰賽上輸了AFS,對於這個結果你怎麼評價?

阿布:最後一天是冠軍賽,看起來更重要一些。但對於整個隊伍來講,第一場贏下AFS是一針有力的強心劑。在淘汰賽時,隊伍選擇了一個和以前相比完全不同的打法,在不利的情況下,中期也有打贏一波,但是最後因為決策問題遺憾地輸掉比賽。

兩盤比賽隊伍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不一樣。通過洲際賽可以看出今年整個LPL賽區對於韓國賽區的心態、準備和戰鬥力上已經發生了和前幾年很不一樣的改變。

PentaQ:洲際賽中,教練們的合作非常坦誠,你怎麼看待洲際賽促成教練們“有限信任”的賽制?

阿布:我覺得這個賽制非常好,以賽區為單位變相促使隊伍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再加上通過去年洲際賽第一次的合作,大家都嚐到了甜頭。所以我覺得今年的表率是水到渠成,一開始就能合作就是去年延續下來的。洲際賽給大家的體驗完全不一樣,這對於我們這些工作了很久的人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工作了那麼多年還能有新鮮的東西。

PentaQ:這次洲際賽衛冕冠軍,你覺得這次奪冠的意義是什麼?

阿布:去年大家抱著去拼一下的心態去拿冠軍。但是今年不一樣,大家顯得強勢很多,抱著要守住這個冠軍的想法。兩年的心態截然不同。一次奪冠可能會有運氣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是兩次奪冠,雖然還不能決定性的說我們s賽一定能贏,但是至少比去年更有說服力,也給了大家更多的信心。

屹立风暴中心洲际赛的馈赠——EDG阿布:跬步千里

PentaQ:從2013年~2016年,LPL大部分情況下都被LCK賽區所壓制。EDG是當時僅有的從LCK隊伍手中拿到冠軍的隊伍。到今年,LPL獲得了多個冠軍,你怎麼看待現在LPL和LCK的關係?

阿布:感覺當初自己搶下兩次冠軍需要拼命——不光付出120%的努力,還需要一定的運氣。現在隨著職業化程度的提升,隨著行業專業程度化的提升,各個俱樂部的教務管理變好,加上Riot、騰訊重基礎、抓比賽的決策。現在我們和LCK是平起平坐的關係,沒有任何一個賽區現在會小看LPL。

PentaQ:從去年全明星開始,LPL連續拿了很多的冠軍,從EDG的角度,你覺得現在的LPL在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阿布:從2014年到2016年,EDG在國內拿了很多冠軍,但在世界賽上沒有很好的表現——EDG每年都止步八強,但卻又是LPL隊伍中成績最好的一支——這不是說EDG做的有多麼棒,是賽區整體的實力沒有上來,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的分化也比較嚴重。

這兩年,隨著每個俱樂部水平的提高、教務管理的提高、選手質量的提高,LPL展現出一種群雄逐鹿的景象,像IG、RNG、WE,包括新建的戰隊像RW、FPX、JDG、SNG等等,都是很不錯的隊伍,這是一個好的改變,會讓整個賽區更有精神力。

另一個層面上,從去年開始,不管是智囊團的建立、團隊的集訓、訓練生計劃、整個洲際賽的Teamwork,以及中國教練組進一步的成立以及教練員的培養,這兩年Riot和騰訊在做很強的基礎建設,這些基礎建設有初步收到成果,最終體現在成績上。

教練團與去韓化

PentaQ:2015年的時候,大家對於LPL俱樂部的印象更多是各自為政,但是洲際賽讓大家有機會能在比較有限的時間內交換戰術,你怎麼看LPL教練團的機制?

阿布:我覺得教練團有兩個定義。洲際賽以四個隊伍為代表的教練團是一種。這個教練團為了四支俱樂部的共同的目標,站在一條戰線上相互幫助、傾囊相授,大家沒有礙於接下來要繼續的相互之間對抗的比賽,這非常難能可貴。

另外一個教練團的定義是以華人為主的LPL的教練團,雖然這兩年LPL的成績不錯,但是往往活躍在最前線的教練員還是韓國教練居多。今年開始中國的教練員在學習的同時,也在相互幫助,在為LPL的中國教練組、中國的青訓、行業華人的佔有率等基礎建設做努力。

PentaQ:能不能舉一些中國教練團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阿布:除了洲際賽和MSI之外,今年騰訊和Riot舉辦了年度選秀的活動,這是LPL第一次集結自身的國產教練做青訓營,我們也請到了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國人教練員。過程中可以看出來每個人都很用心。比如克里斯教練原本給我的印象是一個隨性的、很愛玩的人,但是這次執教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專注和認真;Snake的朱開教練員,看他帶新人的樣子,非常專注。還有一些專門從臺灣過來的大樹、牛排,包括風哥等等的教練,都有在本次青訓營貢獻出自己的想法。

青訓營的工作比在俱樂部可能還要累,但整體的國人教練員都在費心力地做事情,都非常重視LPL未來的新鮮血液,很想做出一些成果。

PentaQ:這次洲際賽孫大永教練擔任總教練,他最早在LPL是從EDE開始的執教,再一次看到他在RNG,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嗎?

阿布:S2的時候我在WE執教,當時就有聽過孫大永教練的名字。總體而言,大永教練可以算是一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韓國,都是非常元老級的教練員。他在韓國待了一段時間以後能夠接受我們的邀請來帶領一支次級的隊伍(EDE),對於一個老教練員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他帶領EDE和IM取得的成績大家也有目共睹。

本次洲際賽,孫大永教練對於整個隊伍的控制和管理能力非常強,在這次洲際賽四個隊伍有三個韓國教練員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大家的效率,大永教練作為總教練和監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一他是韓國教練員們的前輩,第二他也是這些韓國教練員中唯一的監督,再加上RNG的成績。

最後的成績,也證明了大永教練作為本次的總教練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屹立风暴中心洲际赛的馈赠——EDG阿布:跬步千里

PentaQ:通過這次洲際賽,我們可以發現韓國教練員的融入度越來越高,現在頂級隊伍韓國教練員的比例比非常之高,你覺得國產教練員在哪些地方還需要提升?

阿布:首先,韓國教練員越來越融入到LPL中關鍵還是因為LPL成績的提高,在贏的前提下,隊伍的內部交流才會越來越多,他們本身的專業能力可以更好的發揮。

其次,中國教練員和韓國教練員的區別主要是在職業化程度。很多中國教練員的職業能力很強,但在執教過程中和中國選手的互動、配合和關心方面,會有“兄弟情義”大於“教務關係”的現象出現。這與中國教練員的專注度稍微欠缺一些。以及,中國教練員在團隊中的地位不同也有關係。

最後,這些韓國教練員服務於LPL的時間也比較長,他們有一些韓國的資源,約隊訓練相對來說比較方便。

在我看來,中國教練員需要比較踏實的從遊戲內部做起,從提高戰隊成績做起,積累執教選手的多樣性,什麼樣的選手都能教,對不同的選手有不同的執教方法,我相信一切慢慢會變好的。

PentaQ:站在EDG的角度,怎麼看待去韓化和引援的問題?

阿布:在我的定義中,去韓是去掉對韓援的依賴,而不是單純去排斥韓國選手,國籍是非常難改變的,我覺得他們可能需要承受不一樣的東西,一定程度上也更難能可貴。

回到這個話題,最早大家用韓援的方式比較急功近利,大家並沒有去思考如何正確地使用韓援,如何能將韓援的東西沉澱下來服務於自己,服務於整個團隊。所以就存在韓援一走整個隊伍成績就變差的情況。

現在大家慢慢意識到用韓援的方法——很多韓國人的中文水平提高了,很多韓國選手喜歡中國和中國的文化,希望紮根在中國。所以,我認為去韓化的核心,是要根據每個隊伍的實際情況,在保持隊伍的競爭力和戰鬥力,保持為行業做貢獻的態勢的前提下,合理地與韓援配合,合理地與新人作對接。

不管是傳統體育還是電子體育,任何一個以俱樂部形式的比賽的模式,外援都是很正常的情況。隨著中國的基礎建設越來越好,中國選手的佔比和定位也會慢慢發生改變。

關於EDG,關於未來

PentaQ:小申和Mouse都是從EDG走出去的,他們目前在新的隊伍中獨擋一面,小申提到Mouse在RW中做的是您和明凱對他做的事情——安撫隊員,你怎麼看待自己的教育成果在其他的隊伍中也起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阿布:除了德瑪西亞杯,EDG在今年還沒有拿冠,一支隊伍要在幾年來裡一直保持最頂尖的行列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們總結了很多,也為行業輸送了一些管理、教務人員以及選手。他們出去了以後可能不會是很頂尖的Carry位,但都能在團隊中起到一些核心的作用。

小申年初走的時候和我討論了很多,我希望他可以把EDG的內容對外傳播出去,也希望他在外面有更好的發展。我們內部關係都非常好,一直保持著聯繫。我們希望從EDG出去的選手和管理人員能夠在不同的俱樂部發揮他們在EDG的所學,多方面為行業做一些貢獻,一方面也希望EDG的東西能從不同層面上獲得成效——讓我們知道我們所建立的一些方法論是有用的。

我一直堅信,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個俱樂部的核心競爭力在教務和管理。選手在外面有好的定位,能夠將EDG的精神和做事風格傳遞下去,EDG的管理人員能將在EDG積累的東西帶到外面並且取得成效,同時也能夠自我創新,再進一步地成長,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PentaQ:小申提到您已經將EDG各方面的東西搭建起來,他在EDG的感覺是像一顆螺絲釘,他無法驗證自己的能力到底怎麼樣,所以選擇了出去。您構建的EDG的教務系統和精神,有沒有一些具象的表達?

阿布:我最早在EDG擔任教練員,後來做了管理帶教練員,在帶教練員的同時我也自己去帶青訓選手。

不管是在新人挖掘,還是做管理培養教練員,我認為都需要從最基層做起。從基層做起能比較清楚每個階段、每個選手、每種人各種層面上的工作需要怎樣去做。

自己這幾年從管一個隊、幾個人慢慢到兩個隊三個隊,從一個項目兩個項目到整個俱樂部,你會發現當俱樂部走到一定的階段,必須搭建一些系統的東西來進行模式化地管理。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試著去總結了很多的管理方法、教務系統——所謂教務管理系統,是把俱樂部的每項內容進行細化,責任到人,大家分工合作,將每一個位置的專屬特性講清楚。

目前我們在搭建第三個系統——心理團隊,我們聘請了國家團隊的心理老師,進行為期一年的多項目的合作。我希望EDG和心理團隊的合作不僅僅是創造出EDG的心理團隊,也希望通過合作,讓他們對於電競圈有更多的瞭解,希望他們能為電競圈帶來更專業和有針對性的幫助,同時今年我們在有關加強選手的再就業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PentaQ:什麼樣的契機,讓EDG會將精力投入到教務系統這些俱樂部基礎建設中。

阿布:這些年電競行業的人才流失很嚴重,不管是選手還是教練員還是工作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幹了一定的年限,賺了第一桶金或者有一定的名氣以後脫離了這個行業,或者做跨界,沒有反哺到這個行業中來,作為俱樂部我們也在反思深省。

某種意義上,人才的流失並非是他們本人的原因,大部分選手對於職業的目標不是很確定,對於職業規劃不是很清楚,整個行業也沒有給他們更多的選擇。

所以我們今年做了很多事情,很多年輕選手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很短暫,這個時間段除了做職業選手以外也是他們成人成才非常關鍵的時間段,所以俱樂部引入心理團隊來優化教務管理,我們希望俱樂部能更好的起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職能,我們也希望能通過一年多的努力,EDG的選手在外面看來不僅僅是乖,而是讓大家感覺到EDG的人總體的素質或者適應能力強。我們EDG的選手可以更加全面,告訴他職業道路怎麼走,讓他對職業有更加清楚、全面的認識,在職業後有更多的選擇和規劃。退役或者選擇離開的選手,我們會嘗試給退役選手做學業處理,就像傳統體育一樣,給一些奧運冠軍保留二次進入學校的機會。只有在這一的情況下,人才才有機會反哺到行業中來。

屹立风暴中心洲际赛的馈赠——EDG阿布:跬步千里

PentaQ:長遠投資做的多可能會有一些短期壓力,如何看待這一點。

阿布:這件事情可能和俱樂部的轉型有關係。EDG正在向一個大型的綜合性俱樂部轉型。我們每個項目都是力求冠軍,這個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同時需要有專業的人在做專業的事情,在保持俱樂部強度的同時,再去做橫向的擴張,讓俱樂部變得更大更長遠。

作為俱樂部的高層管理者,目光一定要長遠一些,如果很侷限,事無鉅細,分部的工作人員可能會覺得受到阻礙,也會有壓力,反而不能施展。我覺得只要是好的事情,需要給他們空間,就算成績有所下降,其實都是暫時的,未來一定會更好。但我們不會因為有長遠的計劃而放棄每一個近期的機會,我們都會全力把握。就算我去搭建俱樂部更多的分部,我們每個分部的教練員和管理員都需要保證他們的專業性。

PentaQ:EDG在過去幾年,賽區內的統治力保持得相當好,但是在世界賽上總是無法拿到好成績。如何看待這一點?以及2018年,你們有哪些準備?

阿布:每一年世界賽,EDG表現都不是很好,歸根究底,還是自己沒做好,理由都是藉口。

2018年的EDG,是一支全新的EDG, 對於這支隊伍來說,不用冠以前面幾年的帽子,因為所有的隊員都完成了一次洗牌。我希望這支年輕的隊伍可以忘卻曾經的失利,忘卻曾經的榮耀,帶著全新的EDG三個字去闖一闖,打出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像在洲際賽上那樣全力以赴。

PentaQ:EDG三週年的時,有一個環節是EDG一代、二代站在一起的合影,你怎麼評價EDG的幾代成員,他們具備哪些特質?

阿布:嚴格的說,在我心中EDG總共有三代。

第一代是全華班:Koro1、Clearlove、U、捲毛、Namei。

那一代是打得很慢、小心謹慎的,整體偏發育的EDG。

第二代是引入韓援,以明凱為核心的EDG:Koro1、Clearlove、PawN、Deft、Meiko

主打運營,節奏偏快一點,戰鬥力和運營能力都很好的EDG。

在第二代到第三代的過程中,EDG進行了非常多的嘗試,如今形成了第三代的EDG:Ray、Haro/Clearlove、Scout、iBoy、Meiko

他們更兇狠,節奏更快,聯賽擊殺排在很前(第二,僅次於IG)。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之前的EDG平均隊員年齡偏大,這支EDG在聯盟中的平均年齡非常小,年輕而富有血性,當然也是一支不穩定性最大的EDG。EDG的節奏在變快、年齡在變小、變得更加有爆發力,但是有失穩定性。

PentaQ:現在明凱成為了穿插三代EDG唯一的一個人,你怎麼看待他現在的狀態和在隊伍裡的作用?

阿布:我在英雄聯盟分部做專項教練時,對他的要求非常高,也非常嚴格。但是隨著自己不再像之前一樣,能夠在專業上幫到他,我對他放寬了心態。現在覺得只要支持他,讓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就行了,該走哪條路,我尊重他的選擇。

如今的明凱想打職業的心沒有變,他有了更多的選擇,對待職業有了更多的思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在現有的團隊中找到適合他並且是他喜歡的位置,是他正在摸索的階段。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今年明凱說要出去休息的時候,我也和團隊說要做好他回不來的準備。對於明凱我該說的前幾年已經說的太多了,這麼多年他其實也挺辛苦的。在他經歷了那麼多榮辱和成績,堅持了那麼年,有那麼多經驗的情況下,我們所有人都很尊敬並且支持他做他想要的東西。我們也覺得這是他最需要的。最後的結果,無論是好與壞、成與敗,都是他努力的、心甘情願的結果。不管外面怎麼說俱樂部,我們都願意支持他,給他創造環境讓他去做。

屹立风暴中心洲际赛的馈赠——EDG阿布:跬步千里

PentaQ:EDG的第二代的核心,應該是Meiko,Clearlove離開後壓力全部都轉到他身上了,怎麼評價Meiko?

阿布:我覺得Meiko挺了不起的。從輔助這個位置來說,和他同一實力的人有一些,但是有他這樣經歷的人不是很多,我很開心能執教這樣一位選手。

他從TGA隊伍中被我們挖掘,打職業的初期他是小弟弟一樣的角色,在大家的領導和幫助下,快速地成長。但誰又知道在一年時間裡他必須要承擔更多的位置?承擔更大的責任?

在團隊需要他擔當時,他的觀念轉變得很快,努力地去承擔,在短時間內學以致用,用自己的經驗去教導另一個新的AD。

從今年開始,明凱脫離團隊時間較長,Meiko在第三年能夠勝任隊伍領袖的角色,同時不忘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這與年齡沒有特別大的關係,也不是聰明可以概括的——他有領袖氣質。Meiko每一年都不一樣,每一年都在發生質的改變和成長。第一年他幸運一些、有實力;第二年他很聰明、有能力;第三年有擔當有責任感。

希望大家能看到Meiko一年又一年的快速成長和變化。我覺得他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很了不起的選手。

PentaQ:怎麼評價EDG的第三代iboy、Scout?這是一幫很有實力很有天賦的小朋友,雖然可能“稜角”還沒磨平,但是也給EDG帶來了爆發力和可能性。

阿布:第三代選手的登場表明了EDG這兩三年作的基礎建設很有效果。因為他們都是自產的選手,這和引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第二,作為EDG第三代的選手,他們繼承了老一輩嚴謹和專注的態度的同時保有了自己血性、張揚的特色,這也給EDG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標籤和元素。

PentaQ:最早EDG以軍事化管理著稱,但是心理老師黃菁曾提到,作為一個運動員還是需要有一些自我的創造能力,這些特徵我們可以在第三代選手上看到,他們不是絕對的嚴謹保守,會做出一些天馬行空的行為。

阿布:從去年到今年的過程中我們有優化教務管理,最早為了短時間內同時管理很多隊伍,我們把規則定地死了一些,可能會有些呆板。

但隨著項目的擴張,每個項目其實有不同的屬性,後來我們也有根據各個分部的特色進行一些內部管理條例的改變和優化。

像FPS項目的分部他們需要更加熱血、激情一些,我們可能就不會把他們壓得過於死板。有時候過於束縛選手,可能會消耗選手的心力,玩遊戲的樂趣和幸福感會減少,整個隊伍的氛圍都會有些壓抑。

所以我們現在會相對放鬆一些,讓大家有更多的元素融入進來。今年我們對於一些新的分部的建立和成長只是給一些大的框架,比如作息時間、要做哪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事情、哪些要配合行業和俱樂部宣傳推廣的事情、哪些打職業需要認真對待的專業的事情等等。我們希望新來的教練員、管理員、隊員可以在較大的舞臺下自己去填充,去創造自己的特色和做兼容,不是單純的按之前的做就可以。

我們在培養新人的過程中會看這個選手的屬性,比如他的生活習慣、遊戲習慣、能力、特色和風格等等。我們會因材施教,在整個培養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遊戲的培養,還有生活習慣和為人禮儀等等的培養。全方面的培養才能讓選手表現出全面的東西,所以EDG保有專業培養高精尖的同時,也注重選手綜合素質的培養。

我覺得也是因為有了前幾年規章制度的鋪墊才讓我們有膽識能夠在一定的框架下放一點內容給到他們去做。在這過程中,俱樂部也會獲得成長。

結語

對阿布的採訪,基於洲際賽,聚焦於EDG、LPL以及他本人幾年間的變化。洲際賽的榮光,LPL的成績,阿布的答案沒有將這其中的功勞賦予個人或是某支隊伍——騰訊和Riot的賽區基礎建設、俱樂部管理能力的提升,洲際賽時的有限交流與合作,是獲得榮譽背後的關鍵支持。這其中的大部分環節,都需要幕後工作人員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去推動。

跳出賽區一份子的角色,作為EDG的高層管理,阿布清晰的闡述了俱樂部的管理思路。作為一支一直將冠軍視為目標的隊伍,人們很容易將EDG獲得成績看作是理所當然。但覆盤EDG過去的幾個賽季,這支隊伍並不能與“完美”這個詞畫上等號。

2016年,PawN腰傷復發,與雅典娜輪換登場,Koro1狀態不佳,Mouse夏季賽臨危受命。

2017年,MSI功臣PawN、Deft返回韓國。Zet與Meiko成為新的搭檔,Mouse狀態起伏。

2018年,Clearlove長時間休息,EDG一度成為聯盟中最為年輕的隊伍。1997年出生的Meiko成為了隊內除了Clearlove之外,最為年長的選手。

即便如此,EDG依然在這3年,共5個賽季中拿到了2個聯賽冠軍和2亞軍。隊伍一直保持在LPL的第一梯隊。拋開選手天賦不談,EDG在教務體統的搭建,選手的培養與管理方面,已積累出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他們試圖在急功利近的時代中,匯小流成江河,積跬步行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