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妓李師師結局如何?

人參的杯具


關於李師師的結局,最美好的莫過於老版電視劇《水滸》的改編,和浪子燕青一起隱姓埋名浪跡江湖猶如神仙俠侶。這樣的結局彷彿是對於身世悲慘而如同天仙化人的李師師的美好期望。

根據宋代傳奇小說記載,李師師,母難產而死,父親為東京染匠。四歲時父親因罪而死,李師師落入娼門學藝,長成後色藝雙絕名動京師。關於李師師和宋徽宗有不少傳說故事,和晏幾道、秦觀、周邦彥、張先等文人也交往密切。文人們對李師師竭盡讚美之詞。秦觀曾寫“遍看潁川花,不及師師好”;周邦彥也曾寫“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從文人們的讚美也可以看出來李師師確實是個絕異的美人。

關於李師師的結局,我想電視劇改編版過於美好是不大可能的,而傳說中李師師的結局實在是太多了。有傳說李師師被張邦昌獻給金人,李師師罵賊而死以全名節。這個結局也不大可能,張邦昌自己也是被迫做了偽皇帝目的為了維護汴梁治安,應該不至於轉手就把宋徽宗的紅顏知己去送給金人。

有的筆記小說裡說“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白時風態”也就是說美人遲暮,蒼老於江湖,泯然已是眾人。這樣的結局過於冷酷讓人不願意相信,但反倒是比較有可能的。至於說汴京陷落,李師師削髮為尼,如果真能頓入空門了悟,那還真的算是很好的結局了。

此外還有重操舊業,依舊人風流、歌婉轉之說;還有老大嫁為商人婦一說;或是被虜北上嫁於金人將軍或是兵卒為妻等眾說紛紜。

寫到這兒忽然想起來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的包惜弱,也是身經離亂被迫從了金人。


沅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李師師失蹤了。

很多人認為李師師是妓女,其實並不這麼簡單。

李師師放在今天就是三棲女明星,年收入幾個億的那種。

李師師是色藝雙全,而藝術能力比長相要重要。

至於李師師和宋徽宗趙佶也確實有過交往,但宋徽宗也未必是去嫖妓。

畢竟宋代宮廷什麼美女沒有?何必去找野花。

也許是當時整個大宋,藝術水平和李師師一樣的女人鳳毛麟角。

宋徽宗也是一個藝術家,又很風流,所以兩人就勾搭上了。

靖康恥期間,李師師比宋徽宗聰明得多,畢竟是走江湖的。

她發現情況不好,提前打包逃到南方,由此失蹤。

一般認為,李師師年紀大了,已經有35歲。當年婦女保養不行,也沒有什麼高級美容護理,35歲相當於今天45歲。從此以後,李師師隱居,隱姓埋名。

說白了,一個失足婦女脫離東莞從良了。


薩沙


在《水滸傳》這書中涉及到的女性並不多,除了舞槍弄棒的那三四個女中豪傑, 剩下的都是一些個淫蕩的女性,而且沒等故事講完,便都死於非命。

只有這個操皮肉生意的李師師,直到故事講完,他還一直活著,但不知她以後的命運如何,其實這也是網友們關心的問題。


我們不要小瞧這李師師,只是一個煙花柳巷的婊子,可她卻法眼通天,就連皇上都成了她的常客,至於達官顯貴,商賈富豪,都是她的常客,別看那宋江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把你送給李師師,這李師師還真就沒讓那五短身材的宋江沾邊兒。

倒是那浪子燕青,卻征服了李師師的芳心,若不是讓燕青身擔後門詔安的大任,恐怕早就滾床單了。

《水滸傳》這部書雖然沒有交代歷史上的最後結局,不妨我們假設一個最好結局。

過去從事皮肉生意的女人,在人老珠黃以後,大多數結局悲慘,因此乞求別人贖身,或者自贖其身從良嫁人才是他們最好的出路,而李師師覺得燕青才是最靠得住的男人,便不顧一切的贖身後,便與燕青隱居他鄉。

但是,事情並不像她想的那麼簡單。

這是皇上的女人,誰敢動黃色的奶酪,簡直就是找死,當皇上得知後,立即派出武林高手追殺燕青與李師師,這燕青也非等閒之輩,帶著李師師隱居他鄉多年,那追殺的人找到他們之後,只見他們的孩子都滿地跑了。


這夥人想滅掉燕清這一家人,可他哪裡是燕青的對手?一場打鬥這幾個追殺的武林高手,竟被燕清生擒活拿, 然而燕青卻饒了他們一命。這幾個人回去稟報皇上,誰知那個皇上氣得口吐鮮血,倆腿一蹬立即駕崩了。

從此燕青與李師師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兒孫滿堂,幸福的度過了一生。


趙志軍001


李師師,北宋末名妓,正史未載,但《東京夢華錄》《浩然齋雅談》等宋人筆記均提到李師師,據其記載,李師師為活躍在崇寧—政和年間的京師著名歌妓。北宋靖康之恥中,東京淪落於金人之手,李師師的命運如何呢?

不同的野史有不同的記錄。

大約成書於宋元時期的筆記小說《李師師外傳》記載說,靖康年間,“河北告急,師師乃集前後所賜金錢,呈牒開封尹,願入官助河北餉。復賂迪等代請於上皇,願棄家為女冠。上皇許之,賜北郭慈雲觀居之。未幾金人破汴,主帥達懶索師師。雲‘金主知其名,必欲生得之。’乃索累日不得,張邦昌為蹤跡之,以獻金營。師師罵曰:‘吾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今又北面事醜虜,冀得一當為呈身之地,吾豈作若輩羔雁贄耶?’乃脫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據此記載,李師師于靖康年間自殺殉國。

另一本大約也是成書於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大宋宣和遺事》變提到李師師的結局,稱李師師被宋徽宗冊封為明妃,靖康年間,“徽宗追咎蔡京等迎逢諛佞之失,將李明妃廢為庶人;在後流落湖湘間,為商人所得。”這個說法的依據大概是南宋劉子翬《汴京紀事詩》關於李師師的記述:“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按這一記載,李師師南宋於流落湖湘,嫁作商人婦。

而宋人筆記《墨莊漫錄》則這麼記載:“政和間,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師師、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時。晁衝之叔用每會飲,多召侑席。其後十許年,再來京師,二人尚在,而聲名溢於中國。……靖康中,李生與同輩趙元奴及築球吹笛袁陶、武震輩例籍其家,李生流落來浙中,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然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可知靖康事變後,李師師南遷,流落江浙一帶。


吳鉤的鉤沉


李師師歷史上確有其人,但傳說太多,結局也有多種說法。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有一個叫曹輔的諫官在奏疏中指責皇帝:“易服微行,宿於某娼之家,自陛下始”。這個某娼,極可能就是李師師。

由此推斷,宋徽宗與李師師的關係開始在政和六、七年間(1111——1117),到宣和初年(1119)已是路人皆知了。

有一次宮內宴會,嬪妃雲集,後來的宋高宗趙構的母親韋妃悄悄問趙佶:“是個什麼樣的李家姑娘,令陛下如此喜歡!”(“何物李家兒,陛下悅之如此?”)。趙佶說:“沒什麼,只要你們穿上一般的衣服,同師師雜在一起,她和你們會迥然不同,那一種幽姿逸韻,完全在容色之外。”(“無他。但令爾等百人改豔妝,服玄素,令此娃雜處其中,迥然自別,其一種幽姿逸韻,要在色容之外耳”)。可見,李師師並不只是容貌美,更重要的是有一種氣質美。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南侵,汴京陷落,徽宗、欽宗被俘,李師師下落不明,據相關史料和傳說,基本上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流浪江南,淪落老死江湖間。據張邦基《墨莊漫錄》,靖康年間欽宗登基後,追究蔡京、童貫等誤國之罪,李師師也被籍沒家產、廢為庶人,去做了女道士。

金兵攻陷汴京後,匿於民間的李師師隨逃難人群流亡江南,生活窘迫,當地士大夫邀其歌唱,但衰老憔悴,已無昔日風采:“靖康中,李生與同輩趙元奴及築球、吹笛袁縐、武震輩,例籍其家。李生流落來浙中,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然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

明代學者、詩人、戲曲作家梅鼎祚輯纂的《青泥蓮花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

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中的記載相類,但添加了“後流落湖湘間(今湘南一帶),為商人所得”。

南宋詩人劉子輦則說在湖湘間親眼見到了淪落風塵的李師師:“輦軲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屏山集》“汴京紀事”)。

清代《水滸後傳》的作者陳忱根據李師師不僅色藝雙絕,而且為人慷慨有俠義風,號為“飛將軍”而編造了一個情節:梁山好漢燕青是李師師的舊相識,梁山頭領宋江燕青引薦來見李師師,通過她託師師代向皇上致意,說宋江情願歸順朝廷。後來李師師流落臨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嶺,操舊業為主“唱柳耆鄉'楊柳外曉風殘月’”。這個說法,充滿世事滄桑、興亡惆悵之感,頗有“門前冷落車馬稀”和“落花時節又逢君”的意味。

第二種說法是以死殉國。據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見清人胡珽輯纂的《琳琅秘室叢書》):金人攻破汴京後,金主也久聞李師師的大名,主帥撻懶去尋李師師,但是沒有找到。後來在漢奸張邦昌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但是沒有成功,於是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臨死之前,她大罵張邦昌:“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它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廟社稷?”

清人黃廷鑑據此稱讚她的殉國行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師師不第色藝冠當時,觀其後慷慨捐生一節,饒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賤,不得與墜崖斷臂之儔,爭輝彤史也”(《第六絃溪文集》)。

後世的通俗小說多沿襲這一說法。但小說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來抒發亡國的感慨,沒有什麼事實依據,因而學者多對此說持有異議。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將《李師師外傳》稱為傳奇。傳奇即小說。

宋之在《皇帝與妓女》一書中認為“外傳的作者所寫的是傳奇,恐怕是感慨多於事實,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師師的忠義以諷世”。

鄧廣銘《東京夢華錄注》認為此書“一望而知為明季人妄作”。

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義》也都認為是作者借李師師諷世。

第三種說法被俘北上。稱李師師在汴京失陷以後被俘虜北上,被迫嫁給一個病殘的金兵為妻,恥辱地了結殘生。

清人丁躍亢《續金瓶梅》等書皆宗其說。但也有人提出異議,當時金帥撻懶是按張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單索取皇宮婦女的,李師師在欽宗即位後已被籍沒家產、廢為庶人,當了女道士,自然應不在求索名單之中:“師師必先已出東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則決不能脫身”。

一代紅顏湮滅於歷史的漩渦之中。

另據考證,李師師並不是一個人。

張先詞中描述,當時的李師師尚屬未成人的小姑娘。假設此時李師師為12歲,而張先生於990年卒於1078年,終年89歲,即使他於85歲高齡時作的《師師令》一詞,那麼李師師最遲於公元1062年出生。不論如何,李師師初出道時,張先足有80餘歲高齡了,秦樓歌坊中又多流傳他的詞作,年老望重,由他專為李師師創作新詞牌《師師令》,如同著名音樂製作人要捧紅一歌壇新人,自然毫不費力。

據以上推測李師師在公元1080年前後就紅極一時了。此時秦觀(1049-1100)30歲左右,文采風流名動一方,李師師對他也曾一度迷戀,二人交往比較頻繁。

張先《師師令》中的“師師”必然不會是宣和年間的李師師,因為張先1078年就已去世;同樣秦觀詞中所寫的“師師”也不可能是宣和年間的李師師了,因為秦觀1100年去世時李師師才10歲左右;那麼他們所說的“師師”有可能是“張師師”或“王師師”了?

但李師師和周邦彥的交往應該是真實的,李師師20餘歲正走紅的時候,周邦彥年近60。

宋徽宗趙佶生於1082年,1100年19歲時即位,根據資料1109年第一次見到李師師,此時宋徽宗28歲李師師48歲。如果認為李師師出生於公元1062年左右,那麼她同宋徽宗趙佶戀情基本不可能。

據張邦基《墨漫錄》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伎,名著一時”。可見政和年間(1111-1118),李師師紅極一時。而師師“門第尤峻”,像他這樣的人已無緣叫局而一親芳澤了,只得寫了兩首詩酸酸地“追往昔”。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記載的李師師才是與宋徽宗有關係的李師師。

李師師的生平記述最為詳細的,當數南宋無名氏所作的《李師師外傳》,文中言及李師師與宋徽宗趙佶相遇於大觀三年(1109 年)八月十七。直到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又去找李師師。為了來往方便,趙佶在張迪的建議下修了條“潛道”直通李家。後來宋徽宗把皇位讓給宋欽宗,自號道君教主,退居太乙宮,同師師的見面就少了。當時金兵同大宋開戰,河北告急,李師師主動將自己的財富捐給河北作軍餉,自己則出家慈雲觀做了女道士。

作者簡介:作家、文史研究者、金庸研究愛好者。作品《白羽紅塵傳》、《鳳凰曲》、《水滸傳信錄》、《金庸武俠考信錄》、《天國考信札記》等。豆瓣閱讀、噹噹網、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趙燕雲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冠蓋滿京華的名妓,她的事蹟雖不見於正史紀傳,但卻在屢見於野史筆記,是宋徽宗時期的一個風流人物。不過,因為野史記載實在太多,導致李師師最終的結局也是眾說紛紜。

李師師作為名妓,但卻跟皇帝扯上關係,地位瞬間不言而喻,水滸好漢不也要找她幫忙嗎?因為皇帝的關係,李師師甚至還攢有相當私有財產。不過,在戰亂面前,這些錢有什麼意義呢?

據《三朝北盟會編》載,靖康初年,宋欽宗為蒐括金銀財寶以向金人乞和,下旨籍沒了李師師等“娼優之家”的家產。

當然,據《李師師外傳》的記載,則是李師師自知難逃抄家之災,主動捐了家產,然後去當了女道士。

《李師師外傳》中記載李師師的最終結局是被張邦昌送到了金營,李師師自盡保節。這個其實有點扯,估計是作者用真實案例套上去諷刺張邦昌,抒發亡國之感慨。鄧廣銘在《東京夢華錄注》就說這“一望而知為明季人妄作”。

還有說法稱李師師被金兵擄走,押解北上,一路上受盡折磨,苦不堪言,容顏憔悴,求死不得,只能嫁給一個病殘的老軍士為妻,最後淒涼悲慘地死去。

這也有事實根據,汴京失陷後,金人除大肆擄掠外,還乘機大量索取金銀、宮女、樂工,乃至妓女。而開封府官員為了保命,唯金人命是從,可恥地追捕宮女、妓女,押送往金營。

當然,也有很多的人認為李師師並沒有被金兵擄走,畢竟按照一般邏輯推理,李師師在一貧如洗後,只能活在底層,有很大的可能會隨著難民離開京城,前往南方。

比如南宋張邦基的《墨莊漫錄》就記載,李師師與同輩趙元奴諸人流落到浙江,還有人請她唱歌,但是風霜摧殘,李師師早已不復當年風采。

《宣和遺事》則說李師師南下後嫁作商人婦,過起了寂寞無聞的日子。


平沙趣說歷史


李師師是宋朝名妓,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才女,關於他和宋朝文人士大夫之間的故事有太多了,今天我們說一個和李師師來往,且身份比較特殊的才子吧。

這個才子為什麼身份比較特殊呢?

因為他是北宋的皇帝,也就是那個集才藝與美貌於一身的宋徽宗。

宋徽宗絕對算的上,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才子,尤其他的瘦金體以及他的畫作,動則就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拍賣價格。

但是,宋徽宗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皇帝,這就是他作為皇帝的悲哀之處了,北宋為何會亡國呀,還不是這個叫宋徽宗的人,整天和姦臣廝混在一起,把朝政弄的烏煙瘴氣,給了敵人一個侵犯的機會。

我們來看看這個宋徽宗到底有多麼對昏庸,他又是如何和李師師有交集的?

李師師在北宋都城開封的大名,可以說是世人皆知,可以說當時王公大臣,文人士大夫都瞻仰過他的尊容。

這件事自然也會傳到宋徽宗的耳朵了,於是,宋徽宗就有了見一見這個北宋第一才女,究竟有多美的心思?

可是,話又說回來,他可是皇帝呀。若是讓天下人知道,他也找名妓的話,那他們皇家的名聲豈不是臭大街了?

宋徽宗很惆悵,他就和大臣(個別大臣)商議,這個事情該怎麼辦?

大臣就給宋徽宗出主意,等到黃昏之後,我們換上便衣,然後偷偷的爬牆出去,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不就把事情給辦了嗎?

宋徽宗覺得這個計策很高明,兩個人開始行動,等到天色昏暗的時候,兩個開始去找牆來爬了。

爬牆恐怕這是宋徽宗有生之年第一次才幹的事,可以說他的動作實在是不雅,還好大臣在幫著他,兩個人好不容易,總算出了皇宮。

皇宮距離李師師的住所不是太遠,他們兩個直奔李師師的房間來,李師師看到那些昔日在他面前耀武揚威的人,都對一個人十分的尊重,她也有猜到,這個人絕不是平凡之輩。

所以,李師師就盡其所能的在宋徽宗面前表演才能。

宋徽宗先是被李師師容貌所折服,又被他的才能所打動。

這樣的美人,宋徽宗不能獨佔,這恐怕也是天下一大撼事吧。最起碼宋徽宗是這麼想的。

李師師和宋徽宗第一次見面之後,兩個人對彼此的印象都很好。尤其是宋徽宗,回到皇宮之後,對李師師是念念不忘。

他總是想盡辦法,要出皇宮和李師師花前月下。

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宋徽宗也怕這件事被天下人,或者文人士大夫知道了。若是被他們知道了,自己還不被他們給罵個狗血淋頭呀。

宋徽宗不想爬牆了,他告訴寵臣,再想辦法,怎麼能更便捷的見到李師師。

這個大臣又給宋徽宗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挖地道,這個地道直接從皇宮通向李師師的屋內。

這確實是個好意見呀,不但使用,更重要的是安全呀。

自此之後,宋徽宗就成了李師師那裡的常客。

當然這樣有的時候也會出差錯,比如有一次李師師和才子周邦彥正在吟詩作畫呢?這時候宋徽宗突然來了。

這可怎麼好,周邦彥可是皇帝的臣子呀,若是宋徽宗知道周邦彥也泡他的馬子,肯定是不高興的。

沒辦法李師師只好把周邦彥給藏到了櫃子立。藏在櫃子裡的周邦彥也是鬱悶之極呀。

他在裡面只能聽著宋徽宗和李師師調情,聽著不過癮,他還用筆給記了下來,把宋徽宗和李師師的談話寫成了詞。

有一次李師師就唱周邦彥的這首詞,恰恰被宋徽宗聽過到了,宋徽宗很不高興,這不是我和你的談話嗎?你怎麼唱出來了,這是誰寫的?

李師師不得不把周邦彥給說出來,就這樣周邦彥被宋徽宗給貶了官。

這樣的皇帝,這樣的臣子,還有這樣的名妓是不是很有意思。


史學達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我國古代文人對妓女的歧視之言,但是古往今來還是有不少的妓女在亡國之際作出了悲壯的殉國之事,較之許多文人士大夫更有氣節!李師師就是一個悲壯殉國的名妓,她可不會像宋徽宗那樣為了苟活而去金國受罪。我認為李師師在金人脅迫她的時候,她用計殺了一名金將,然後從容自盡了,金人為了洩恨將她的屍體砍成肉醬,並挫骨揚灰。李師師雖身死,但是無疑美名留傳世間。

金軍攻破東京之後,將宋朝宮室的一切金銀珠寶、古懂字畫全部收刮乾淨,打包裝箱帶回了金國。然後金軍將宋朝皇室的大部分男丁斬殺,只留了徽宗欽宗父子倆;皇室女眷、大臣女眷、包括太皇、皇后、公主、嬪妃、宮女、大臣的妻女,只要是年輕的都被金人虜掠走了。不僅如此,金人還在東京搶掠百姓的財產,稍有反抗就格殺無論,漂亮年輕的女子同樣被金兵搶走。

金國人自然知道宋國第一名妓李師師,一個金軍將領帶了幾名親兵直奔李師師住處,他想佔有李師師。國破山河在,血水滿街留,殺聲震天際,李師師在城破前拒絕了宋徽宗讓她南逃的要求,也拒絕了燕青帶她遠走高飛的企圖。李師師認為宋徽宗作為亡國之君,當承擔他亡國的罪責;燕青作為武將,還有收復河山的重任;國家亡了,就讓李師師的血來祭奠吧。

金將闖了進來,李師師假意奉承,讓金將先飲美酒,再品美色,她則先撫琴一曲。李師師邊談邊唱,其詞曰: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李師師唱至動情處,淚如雨下,哽咽不止。金將見此狀況,心中大喜,有了一股強烈有徵服慾望,急不可奈的脫去戰甲,卸去兵刃,上來抱住李師師要行房。當此之時,李師師撥出青絲上的髮簪,一擊直刺入金將太陽穴之中,金將立時斃命!李師師不願受其它金兵侮辱,於是從容自盡而死,金兵發現後亂刃將李師師分屍,一把火燒將房子連同李師師的屍體燒了。


大秦鐵鷹劍士


李師師的名氣太大了,以至於商務卬書館出版的《中華人名大辭典》更是列出專條,敘述她傳奇的一生。古今勾欄女子能夠被列傳的只有兩人,一個就是由無名氏寫的《李師師傳》,另一位陳寅恪的《柳如是傳》。



李師師本姓王,因當時人小時候要寄名佛寺,以求福祉,大家都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開始她叫王師師,又因父母早亡,被一李姓妓女收養故改名李師師。從那一年她第一次掛牌,就開始了別樣人生,和宋徽宗,周邦彥等人的風流逸事盡人皆知,而由此產生的詞曲唱和也傳為美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師師最後結局按《李師師傳》的說法是殉國了。聲稱金國主帥點名索要李師師,張邦昌找到李師師將她獻給金國人,李師師不從吞金自盡了。這種法呢有個漏洞,就是金人是按降臣提供的後宮名單索人的,李師師不在名單內,這種說法其實也好解釋,是後世文人受程朱理學影響,一定是要在這氣節關頭讓李師師殉國的。



其次說是被俘去北上了,嫁給了一個有病殘的軍士,最後死在冰封的北國,這是明清小說的講法,若真的被俘抓鬮也輪不上這個軍士嘛。

還有說出家做了道士,在抗金過程中捐出了所有財物後,到慈雲觀做了道士。這種說法缺少佐證的史料,連可以揣測的旁證都沒有,而且按當時史料記載所有倡優的財物並不是自願捐出,而是被迫充公的。再想想就李師師這名人出家當了道士,你就脫得了身啦。



最後就是最靠譜的南渡說。《墨莊漫錄》說,師師流落江浙一帶,名氣還是有的,可經過這麼大的變故其心境已變“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當時劉子翬還有首詩,“輦轂繁華事可紛,師師垂老過湖湘”,據《宣和遺事》記載,李師師輾轉來到湘南一帶,為商人所得,甚至有說她後來飲酒失足,淹死在錢塘江裡的。所有這些都難以考證,但承認她最後南渡也是最合理也略有旁證的說法。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李師師,北宋第一名妓,她容貌傾國傾城,姿色出眾,氣質不凡,而且能歌善舞,具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就是這樣一個譽滿京華的一代名妓,曾經使得多少達官貴人對她,更有甚的是就連當時北宋皇帝宋徽宗,都不顧群臣的反對了將李師師迎入宮中。

李師師從一個風韻女子,一下子成了宋徽宗的寵妃,一個是風流皇帝,一個是江湖名妓,這兩個人能走到一起,並且相愛真是太不可思議啦!堂堂的一國之君竟然喜歡上了一個妓女,好說不好聽啊。

但是宋徽宗並沒有感覺到自己做的事什麼不妥,不僅對李師師疼愛有加,而且還視為掌上明珠一般。只可惜,好景不長,就在兩人還沉浸在幸福之中時,金兵入侵大宋,不久汴京便被攻破,宋徽宗被擄。李師師也在這次浩劫中不知去向。

那麼離開了皇宮的李師師究竟去了哪裡?她的下落也成了一個謎。

後來民間對於她的去向給出來四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宋朝滅亡後,李師師乘著夜色逃出來城外,倖免於難,曾經和宋徽宗在一起的奢侈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走投無路的她來到了慈雲觀做了一名女道士。

第二種說法,金兵攻破汴京城後,李師師喬裝改扮在逃跑的路上,被金兵發現將其俘虜,然後隨金兵北上,為了活命,她隱姓埋名嫁給了一個負傷落下殘疾的金兵,默默無聞的度過了餘生。

第三張種說法,宋徽宗被俘虜後,金兵主帥耳聞李師師的大名,想一睹為快,於是就派人四處尋找這個北宋第一名妓。後來在叛徒張邦昌的設計下,不惜重金懸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這樣沒幾日,李師師就被找到。李師師是個重情之人,心裡只有宋徽宗一人,她怎麼能願意侍候金兵主帥,於是就在金兵不注意的時候,用金簪刺猴刺喉未遂後,又將金簪折斷吞下金簪為宋徽宗殉情而死。


第四種說法,汴京淪陷後,李師師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逃離了險地,因於宋徽宗的關係,她知道金兵絕不會放過自己,因此李師師想起來以前的相好,也是李師師情投意合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他就是水泊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之一的燕青,梁山那時候也被宋江招安給弄的散夥了,死的死走得走,後來燕青有幸生存了下來,李師師,燕青這兩個看破紅塵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同為天涯淪落人,本來兩人就有故事,這下好了,終於如願以償。據說李師師後來跟著燕青遠走高飛,歸隱山林頤養天年去了。


以上這幾種說法也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總之對錯只能任由後人評說了。也許宋朝第一名妓李師師的最後歸宿永遠是一個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