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存錢,而是把錢拿來投資理財?

亦雨侃世界


儲蓄也是理財的一種方式。

關於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存錢,而是把錢拿來投資理財?我想這更多的是因為投資理財能夠帶來很多的好處和好的體驗

收益要遠遠高於銀行儲蓄,成為年輕人的理財新寵

如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儲蓄負利率,財富貶值,房貨壓得人喘不過氣等等,投資理財成為一個時代的選擇,缺乏理財技巧,財富越理越縮水,而學會理財則有助於我們獲取財富。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完善,很多理財產品都有較高的收益率,對投資者來說,誘惑是非常大的,很受年輕人的追捧。另外,理財收益都是不斷累積的,多次交易有助於增加收益。

理財能夠幫助年輕人完成從“月光族”向“理財族”的轉變

目前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存錢是因為存錢不能帶來滿足感,或者說不如消費帶來的快感,而理財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對每個月的收入進行分配,日常開銷、興趣開銷、每月強制儲蓄一部分錢用來投資就好啦。選擇一個安全靠譜的理財平臺:選對一個理財渠道/理財平臺,實現財富增長!理財是一個跑贏CPI的攢錢方式,從年收益、平臺的專業性、回款方式等來考察一個平臺的好壞,對沒有進行強制儲蓄的錢投入理財平臺,實現財富增值!

財富的積累需要一個過程,但理財可以加速富裕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實現原始財富的積累與財富的進一步增值。不過,雖然做好理財,不僅可以保持資金的流動性,還可以比較有效地抵禦通脹。但是不建議把錢都用

去做投資,而是需要一部分的儲蓄

,而且定期儲蓄更是不能貿然停止的哦。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及看法,如有描述不當或錯誤,還望在評論區不吝賜教,喜歡的話關注+點贊哦!當然,更歡迎評論,互利共贏,謝謝!


深圳理財規劃師黃玉珍


這個問題嘛,可以說年輕人浮嗎?現在許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存錢,那麼存錢屬於理財的一部分,上一輩人都喜歡存錢,因為存錢可以節流,而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存錢的,月光族很多,到底對與錯呢?



坤鵬論覺得沒有對與錯,現在有許多家庭是父輩存錢、攢錢,當子女遇到大事情的時候,比如買房、買車就會幫助一把。當然也有許多自食其力的,各佔一半吧。老年人存錢可以資助孩子,也可以防止歲數大了得病花錢。但確實失去了一些投資的機會。比如現階段你會發現許多老人都住在老舊小區,即使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有錢也不換房子。失去了一次賺錢的良機。

而許多年輕人都會買新房子,即使錢不夠,父母要、親友錯也要買,前十年這樣的年輕人都賺到了。說明投資成功了。但大多數不靠父母去攢錢資助兒女,兒女連首付都付不起。



年輕人不喜歡存錢也許是時代的一種進步,今天去花明天的錢。再說了,現在銀行的利息真的很低,地方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而現在餘額寶的七日年化率為3.5%左右,理論上安全性不如銀行,實際上與銀行的安全性也相差無幾,資助現在的理財產品滿天飛,都比存錢在銀行合適一些。年輕人喜歡接收新事物,誰還會不去投資理財,將錢存在銀行呢?


坤鵬論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存錢的目的是為了積累財富,投資理財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財富增值保值,因此兩者並不衝突。年輕人選擇投資理財,也是一種很好的儲蓄方式,畢竟存款的利息很低,把錢投資理財效率會更高。

現在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1.5%,銀行的存款利率是基準利率上浮30%左右,10000元存在銀行裡,一年也就只有不到200塊錢的利息。

現在最常用的理財方式就是支付寶中的餘額寶和微信的理財通,這種隨存隨取,按日計息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都有4%左右,比銀行存款要高一倍。除了收益率高,貨幣基金更加靈活,我們可以隨時拿來消費或用於不時之需。

一年期的定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有5-6%,能達到銀行定期存款的3倍,而且多數定期理財的風險很小,所以選擇理財也是很正常的。

雖然投資理財的收益沒有比存款高多少,但重要的是大家理財意識越來越深,未來當年輕人積累足夠財富的時候,也具備了投資理財的能,所以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首席投資官


有個說法叫做,為什麼我們工資比父輩都要高,但父輩能存下錢而我們存不住錢。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其實不是我們不存錢,而是存在手裡,錢就越來越少了。

最近不是剛有個新聞麼,44年前存入銀行1200元,如今去除2684元。

44年前1200元購買力多恐怖,經歷過70年代的人,對於那時候的1200元究竟是怎樣一筆鉅款,應該都有很深刻的認識。

1973年,工廠食堂一般是幾分錢一個菜,五分的菜就已經見肉了。

1973年,瓜幹酒,0.60元一市斤。除非是請客,不然1.10元的瓶裝”景芝白乾“這樣的門面酒是不必買的。至於需要8元一瓶的茅臺酒,真是有了貴客才能狠下心買的。

1973年,結婚流行三轉一響。三轉:自行車,150元。鐘山表,30元。飛人牌縫紉機,150元。收音機,30-40元。

1973年,1200元足夠辦一場令人羨慕的全套婚禮。

而現在,2684元怕是也就只是買喜糖的錢吧!

這麼一算,相信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年輕人不把錢放銀行存起來了。


西貝牛語


也不能這麼說,很多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存錢,而是把錢存在了他們認為更好的地方。當然既然是年輕人,自然難免好高騖遠,沒有存錢的耐心。所以分兩種情況我們來聊這種情況的原由:

第一種:存理財產品更保值

80到90一代人對金融的認知水平是和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趕上了教育改革,大部分都經歷過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這一個過程。

老一輩人是過了苦日子的,年輕人則不同,成長經歷中,看到的是經濟飛速發展,機會多,消費水平逐漸上漲,所以可以說對於金錢的認知思路是相對開闊一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貶值是多麼可怕,所以與其把錢存在銀行賬戶,年輕人更願意嘗試把閒錢放在金融資產上去賺取更多的收益。

第二種:存理財產品賺的多

大多數年輕人是沒有多少積蓄的,面對工作收入有限,社交消費水平較高這些因素,對於財富的嚮往讓他們更願意去嘗試理財,這是一種投機心理。

拿P2P理財來舉例,最初的投資者中很多是80後一代人,尤其是暫時沒有承擔上有老下有老的壓力的人,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更敢於嘗試新的理財模式。當然有些人確實賺到錢,有些則有虧損。


潘帕斯


其實我認為現在年輕人有理財的觀念是件好事,也是一件值得鼓勵和普及的事情,由於年輕人與上一輩人的財富觀念、消費觀念、生活觀念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理財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是這個時代的特徵。

學習理財有什麼好處呢?首先是能夠讓消費和支出更有保障,也對自己的金錢更有規劃。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在畢業之前往往不太有金錢上的壓力,而一旦進入社會之後就會馬上感受到缺錢所帶來的壓力,陷入賺錢的死循環而忘記自我提升或生活的更重要的東西。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才應該早早的培養理財觀念,培養金錢觀念,儘量能在踏入社會之前能有自己的一點點積蓄,並且在工作時也能有很好的收入支出規劃,那麼如果將來面臨意外的開支就會比較有把握和底氣,同時也是提高未來競爭力好辦法之一。

其次,理財比起攢錢,能夠更好、更有效率地達到自己未來的財富目標。許多年輕人都期待財富自由,這是因為財富自由就代表脫離家裡對自己金錢方面的束縛,無論是要做什麼要買什麼,如果財富自由自己都可以自主地做決策。因此很多人以財富自由為人生目標。那麼,當每月工資拿到手時,我們是首先需要留下基本的生活開支的,並且由於現在普遍的消費習慣,我們還需要還花唄或者白條的提前消費款,那麼這些都花完之後,剩下來的錢我們是選擇攢起來還是選擇一點低風險的理財項目呢?從長久時間來看,為了達到財富目標,當然是理財更有效率啦。


變革家



trinety


存錢比投資要保險的多,投資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比較多。



AO心如止水


儲蓄也是理財的一種,如果一點不存,全部用來理財,那就是比較激進的理財方式。

合理配置資產,降低理財風險。儲蓄與投資並行,合理理財才是長久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