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三縣,均以州爲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山東歷史悠久,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區劃變遷頻繁,造就了眾多的歷史名城、古城,但滄海桑田,許多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歷史名城先後沒落了,山東這三個縣就是其中代表。這三個縣歷史上都曾為州,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現在也以州為名,但實際上卻只是地級市下轄的一個縣。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青州市,“古九州”之一,歷史上曾長期為山東地區政治、經濟中心,現在為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青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屬青州,春秋戰國屬齊,秦時屬齊郡,西漢初置廣縣,為青州設縣之始。漢武帝時分天下為十三刺史部,廣縣屬青州刺史部,為其治所,青州自此成為東方之重鎮。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東漢時,青州刺史部移治臨淄,西晉時築廣固城(今青州城區西北),移治於此。總之,自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青州刺史部設立至隋朝改三級行政區劃為兩級行政區劃,青州大部分時間為青州刺史部的中心。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隋唐時期,青州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為州、郡所在地,北宋時期,青州當時稱益都縣,為青州、京東東路治所,金時為益都府、山東東路路治,地位均相當於省會,元時為益都路,直屬於中書省。明朝建立後,改益都路為青州府,1368年(洪武元年)設山東行中書省,以青州府為省會,1376年改山東省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1377年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移治濟南,青州作為山東正式省會僅有十年時間。民國初,廢府存縣,益都縣直屬於省,建國後,益都縣屬昌濰專區,後屬濰坊市,1986年益都撤縣設縣級青州市。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萊州,舊稱掖縣,西漢時置縣,歷為郡、州、府等治所,歷史上曾是山東半島的中心之一,現為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萊州,古屬青州,西周時屬萊國,後屬齊,西漢時設掖縣,為東萊郡郡治,轄地包括今煙臺大部、威海全部及青島市的一部分。南北朝時,析青州置光州,掖縣為光州、東萊郡治所,隋時改光州為萊州,掖縣自此以萊州為名。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唐、宋、元時期,掖縣均為萊州治所,明時萊州升為萊州府,幾轄膠東半島全部,後登州升為登州府,半島東部屬之。清襲明制,掖縣仍為萊州府附郭,清末膠州升為直隸州,民國初萊州府廢,掖縣直屬於省。建國後,掖縣屬萊陽專區,後屬煙臺市,1987年撤掖縣設縣級萊州市。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滕州市,位於山東省南部,自古為華夏腹地,有“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之稱,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名人輩出,是魯班、墨子、奚仲、孟嘗君等人的故里。滕州舊稱滕縣,秦時置縣,隋時曾置滕郡,金時設滕陽州,後改為滕州,轄滕縣、鄒縣、沛縣等地,此為滕州的第一個巔峰時期。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明初,滕州廢,滕縣先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清時仍屬兗州府,民國初直屬於省。建國後,滕縣屬尼山專區,1950年設滕縣專區,專署駐滕縣,轄濟寧市及滕縣、嶧縣、鄒縣、華山、曲阜、平邑、薛城、白彥、滋陽、鳧山、豐縣、沛縣、銅北等縣市,基本相當於現濟寧市大部、棗莊市全部及江蘇徐州市北部。1953年,濟寧專區專署移駐濟寧市,滕州第二次高峰結束了。1979年,滕縣劃歸棗莊市,1988年,滕縣撤縣設縣級滕州市。

山東三縣,均以州為名,均曾管轄其所在地級市

青州、滕州、萊州這三縣均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在儘管均被其原轄地管轄,但其發展均不錯,都為全國百強縣。此外,膠州市也為縣級市,也被其原轄地青島市管轄,但青島為副省級城市,所謂未列入。如果喜歡,歡迎關注、點贊,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